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书那点事儿 -- 白鹤梁

共:💬33 🌺4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读书那点事儿

先叹一声命不好,小时候碰上文革了。课本没多读,但闲书没少看。记得以前老舰船有个谈书的巨贴,印象里帖主姓李(李梓铭?应该是这个ID),一些读书人在那里谈读书之道,很有意思。

文革时学生没啥课业负担,也没升学压力,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借机读了不少书。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在小学时就开始囫囵吞枣地读了。到了中学,红楼又读了两遍。这书的道儿太深,不看几遍都看不懂。悲哀的是,看了几遍后不懂的地方还是不懂。也难怪一部红楼,养活了那么多专吃这一口儿的红学家呢。:)

小时候,外国名著也看了不少。个人感觉欧洲(包括苏联)作家写的东西太绕脖子,净是一个从句套一个从句的句式,枯燥、艰涩、沉闷,不好看——表拍我,个人取向哈。但我一直喜欢美国人写的东西,生动、简单明了,码字儿的很少跟读者过不去。老一代的作家里,杰克·伦敦、马克·吐温的小说写得有点儿意思,跟老欧洲们就是不一样。喜欢的还有欧文·肖(《富人与穷人》作者)、威廉·曼彻斯特(他的《光荣与梦想》大名鼎鼎)、约翰·托兰(战史作家)、赫尔·曼沃克(他的《战争风云》系列当年可是红透半边)、诺曼·波尔马和诺曼·弗莱德曼(两个写海军装备的大牛),等等吧,很多。基本都是美国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诺曼·波尔马是个写海军装备的大牛

中国作家里,老一代的老舍(够京味儿)、鲁迅(那杂文写的,杀伤指数绝对五星级)和钱钟书(一部《围城》,就够后人咀嚼几辈子)的作品很喜欢;我喜欢的作家里,后起作的多些,有张辛欣、张洁、陆文夫、王朔、刘恒、阿城、陈村和周国平,等等吧。若细点起来,名单可是一长串。他/她们在巅峰状态时写的东西,很对胃口。周国平写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简直就是催泪弹,看得我眼泪鼻涕一大把。

现在网络发达了,许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网络写手也很厉害。

小时候常去北京外文书店,那里有个内部书店,在王府井八面槽,外文书店的二楼。跟地下工作者秘密接头地点似的,得沿着一个很陡、很老朽的木楼梯上楼,人走上去咣咣作响,总担心那梯子哪天会因不堪重负塌了。入口有个看门的,进去得出示工作证,外国人、中小学生与狗不得入内。那书店是卖外版书的地方,叫影印本,其实就是盗版书。盗版毕竟不是啥光明正大的事儿,所以要设个门槛。

现在网络发达了,近些年看书少了,基本是网上阅读,很快捷也很方便,阅读方式上了一个层次:) 但还是要感谢那些曾经的好书和好作家,很怀念读了一本好书后的愉悦感。

老白不是做学问的,这辈子读的书很少。看书也纯粹是由着性子来,跟学富五车的大牛们没法比,在此抛砖引玉罢鸟。

家园 腹有诗书气自华哩,奉花!

何叹命不好?赶上文革是得闲得“福”,否则哪来你从小学就读了中国四大名著的闲工夫呢?哪来一览古今中外经典著作的读书习惯呢?

有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知书而明理,这是古训,也是爱书之人的共识。

腹有诗书气自华,看得出白前辈是满腹诗书了,再读下去,就成书呆子咯!呵呵……玩笑一句哩。

家园 花。文革时期到处找书看,手段无所不至。

文革结束后好些年,家里有点闲钱全部买书买掉了,以至于家里没有看过的和没啥用的书籍泛滥成灾,虽然卖废纸处理了不少,但有很多(这辈子肯定用不上的书)总还是舍不得处理,怕以后没书看。

家园 羞愧!我也赶上那个年代,可是没有抓紧那美好的年代读很多书
家园 革命教育读物,俺全部是小学读完的

在小四一个前,从红眼,青春只歌,大刀记,义和团,到小黑马变了。一本长篇小说是一个星期句能看完的。

初中后就开始读一点西方的东西。无非是谍抱故事,抓间谍和中情局,冷战中的两面间谍等等的动西。

不知道杂整的,从来无有喜欢过舞吓小说。一点都木有。包括金用小说拍成的任何影视。谁要恶心我就可以让我陪着看这些片。

家园 木错

港台的、武侠的、神话(封神演义那类)的我也坚决不看,实在看不下去啊:(

家园 说起读书就郁闷

小时候,家里有毛选邓选作文选,毛选邓选没看懂,作文选看着没意思。后来有一套《雷锋精神在福建》,翻了又翻,被严重洗脑。天可怜见,现在连个走后门送礼都不会,自己先把自己鄙视个半死,郁闷亚。

家园 富人与穷人

欧文·肖(《富人与穷人》作者)

我也在看。英文的看着费劲,但是他的语言的确很流畅。

家园 开个玩笑:)

毛选邓选要急用先学,活学还得活用,方能立竿见影:)

至于《雷锋精神在福建》,我猜准是省团委或精神文明办那帮闲人搞的。嗑儿是好嗑儿,可惜被玩儿滥了,早就形式大于内容了。:)

家园 文革后期那会子,是了读书的好时候

记得王府井新华书店向北一点,有个门脸儿,曾经做过新华书店早晚服务部,我那本《敌后武工队》和《江苏民兵斗争故事》就是那儿买的。那门脸后来改成了少年儿童阅读站,放了一地小凳子,爱读书的小朋友进去,就可以拿一本看,看完了,再回来换。

记得四人帮嗝屁之前,出了本反特小说,叫《红石口》,阿白看过没有?

家园 《红石口》耳熟

但这类书~~~实话实说?~~~很难入我法眼,包括那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桐柏英雄(是叫这书名吧?)之类基本没看过。

有好看的书,何必看不好看的呢:)

家园 我那会儿是嘛书都读

你说的没错,是叫《桐柏英雄》,后来改编成电影《觅》,一下子出了糖奶油,陈遗弃和刘装嫩三位。哦,这个《觅》大家听着有点陌生,它上映的时候又改名叫《小花》了。

另外,你还别说,现在河里这么多人的英雄情怀,我猜不少都是读这些书读出来的,那会儿可没网络。

家园 总监一定看过三花吧?:)

三花 = 迎春花、朝阳花、苦菜花:)

嘿嘿

家园 这姐三个,我倒是都领教过

苦菜花被电影过了,那两个好像四八四也被电视剧过了?

当年一帮处于青春期的毛头小子都是对小说其中的某些情节描写,看了又看啊。

和谐和谐

家园 哦,明白,早就被先进性教育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