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赫鲁晓夫的胜利 -- 毕尔优科夫

共:💬2 🌺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赫鲁晓夫的胜利

让我们把时钟拨到差不多半个世纪以前:

1959年7月,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访苏,和当时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一起参观一个博览会。辩论开始是他们停步在样板住宅的光洁漂亮、设备新颖的厨房的时候。尼克松说这是一所典型的美国住宅,几乎任何美国工人都能住得起这样的或类似的房屋。赫鲁晓夫昂起头来表示蔑视。

赫鲁晓夫义正词严地说:“你以为俄国人会被这个展览惊得目瞪口呆。可是事实是所有新建的俄国住宅都将有这种设备。在美国要得到这所房屋要有钱才行,而在我们这里,你只要生为苏联的公民就行了。如果美国公民没有钱,那就只有权在人行道睡觉。而你们却说我们是共产主义的奴隶!”

尼克松回应:“对我们来说,多样化,选择权,我们有上千个不同的营造商的事实,这些就是生活的情趣。我们不愿由一个政府官员在最上头作出决定说,我们只要一种式样的房屋。这就是差别。”

事后,双方都认为自己赢了,但绝大多数人在当时都认为尼克松赢了。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1991年的12月25日,确实证明尼克松赢了。等到旨在赋予消费者选择权的住房产业化在中国实施,尼克松在遥远的中国也赢得了对赫鲁晓夫筒子楼的完全胜利。

但是,斯大林同志早就说过: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今天,要重新审视这场对话了!

我们都听过一个故事:在天堂里,一个美国老太太和一个中国老太太相遇了。中国老太太说,忙了一辈子,终于买了套房子,搬进去住了一天。美国老太太说,忙了一辈子,终于在死前一天把住了一辈子的房子的按揭付清了。这个故事是一段时间喊扩大内需,超前消费的时候主流精英挂在嘴边的。

分析一下原因。根据马克思主义,财富在资本家手里积累,贫困在工人手里积累,到最后,工人手里没有钱,当他们作为消费者的时候没有购买力,最终会导致商品滞销。比如说,现在,一方面是很多人买不起房子,甚至露宿街头,另一方面,中国的地产商为卖不出房子而焦头烂额。

美国人的理念比较先进,工人不是没钱么?没事,我借钱给你,你先把房子买起来再说。于是,本来住不起房子的人都搬进去了,他们花的不光是现在的钱,而且是未来的钱。也就是说,资本家不仅仅要榨干工人现在的劳动力,而且要榨干工人未来的预期收入。于是,推而广之,很多国家的城市居民沦为了“房奴”,虽然听了尼克松先生的话,有了现代化的住房,更重要的是,有了选择权,实质上,却成了资本主义的奴隶。

很多人还在挖空心思从监管失当、信用失范等等方面找危机的原因,其实,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经典论断一点都没有过时,无非就是典型性的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和1929年没有本质区别。所谓的区别,无非就是,以前是工人没钱,买不起房子,经济危机一下子爆发,然后进入下一个周期罢了。如果资本家不借钱给工人消费,危机早就该爆发了,因为工人早就买不起了。但借钱是要还的,工人阶级透支了未来,用贷款暂时提高了购买力,也让资本家的房子暂时卖出去了,结果就是积战后半个世纪的小危机为一次金融破产引爆的大危机。

可以说,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尤其是建立在国际剥削体系基础上的资本主义还存在,那么,首先是美国工人的高消费无法维持,进而,造成为美国人生产的中国外向型经济总崩溃,再进而引发中国的失业潮,从而导致中国的内需总崩溃。根据凯恩斯主义,无非是让政府掏出钱来拉动内需,比如这次中央拿4万亿,地方拿18万亿。这其实又是积小危机为大危机。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是税收,现在工人交不起个人所得税,资本家交不起企业所得税,原来地方政府还有笔卖地钱,现在中国楼市就是这幅鬼样,地也卖不出去。于是,这总共22万亿怎么来?如果加税,经济更加崩溃;如果发国债,肯定卖不出去;如果借外债,谁都没钱出借;最后只能加印人民币。发展到这一步,后果已经无法想象了,那就不要去想了。

说点轻松的,回到老太太的故事。实际上,当时在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边上的,还有一位苏联老太太。她就是赫鲁晓夫所说的苏联的公民,也是尼克松们所谓的共产主义的奴隶。她完全听不懂其他老太太的谈话,她搞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盖好的房子空着也不让需要的人入住;她搞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城市里每一幢房子的每一块砖头都是农民工用血、汗乃至生命砌上去的,可是,农民工一年的收入却换不到一个平方米;她更搞不知道,房子怎么还要花钱买而不是免费分配给国家公民;她最搞不明白的就是,一个人怎么可以用她还不存在的未来收入来购买东西。

是的,她是想不明白的。因为她只是共产主义的奴隶,一个没有选择自己房子式样的自由的奴隶。

但是,赫鲁晓夫确乎已经赢了,因为,在他的国家里,只有这种没有选择权的共产主义的奴隶。而在尼克松的国家里,有的却是资本主义的房子的奴隶。赫鲁晓夫生前还有另一个论战的对手,在那个人的国家里,现在,能做尼克松的奴隶也是一种幸福。

1929年的大危机宣示了斯大林的伟大,而2008年的总危机终究宣判了另一个人的胜利。只是,在29年人们还能在东方看到希望,而在08年,世界上再也没有了斯大林,没有了赫鲁晓夫,关键在于,没有了布尔什维克。

首发在毕尔优科夫的blog:

blog.sina.com.cn/biryukov

欢迎帮忙转载,最好注明出处

家园 偏激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