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上德与下德(二) -- 魂与梦

共:💬2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上德与下德(二)

上德和下德(二)

老子在《道德经》中,常常有一些我们看来是惊世骇俗之言。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主要在哲学上占有统治地位的是儒教,因而不符合儒教观念的言论,往往就成了惊世骇俗的危言耸听。老子在这儿,接下去便来了一段典型的危言耸听:“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被孔子尊为“非礼莫视,非礼莫听。”的“礼”, 在老子看来竟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这对习惯于儒教思维模式的中国统治者来说,不能不说是危言耸听!

我没有机会去专门研究“礼”,但是说来奇怪,我自小便对“礼”有一种天生的反感!在我的感觉中,礼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产生不平等,产生强制性压迫的根源。

在小时候学习孔孟之道时,我便对天地君亲师这一套有反感。天地尚可,君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不也是个人?更不说亲和师了。我碰到过一些好老师(为数不多),也碰到过完全不配当“人师”的所谓“老师”!年龄大了以后,看了不少书籍,更感到很多君主(或曰统治者),其实在人品上是实在毫不值得尊崇的,如果剥下那一层皇帝的外衣,他恐怕还不如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强奸犯!这就更增加了我对“礼”的反感。

“礼”是一切强制性规章制度的依据,是维护统治的必要工具,也是很多虚伪表现的真实来源。

这种看法,始终是我一己的见解,没有找到什么依据。学得多了些,我也开始了解,其实儒教的一些副作用,并不完全始自孔孟。平心而论,孔孟还是有不少正确的见解的。譬如“民为贵,社稷为轻。”“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之类。儒教的坏,始于“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由于有了董仲舒和朱熹这样一些儒教的大儒,儒教成了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理论依据,这才走上了蔑视平等,侵犯人权的道路。

但在学习了老子的一些论述后,我发现这位老夫子在当时就已经对“礼”作出了极其深刻和正确的分析。你看他说得多好:“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结合上文来看,他是说,如果“道”、“德”、“仁”、“义”都缺失了,只是强调“礼”,那就没有人响应,不得不走上强制执行的道路。而这时的“礼”,就已没有忠信可言。这种强制的做法,将成为祸乱的根源。那些所谓比别人有见识的人(前识者),只抓住了“道”的浮华表面的一面,实际上是让人愚昧、愚弄人民的开始。

这一段分析,是极其精辟,又极其大胆的,从根本上揭露了统治者为愚弄人民而强调“礼”的本质。它的核心是把人分成等级,强制人民接受统治。

所以老子接着又说:“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也就是说,要做一个真正的人,要注重真正的忠信,掌握“道”的本质,不要成为只做表面文章,只追求华丽词藻的唯“礼”之徒,我们要“去彼取此”。这几句,我想是很容易解释,也是极其明白的了。

关键词(Tags): #老子#上德#下德#礼。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