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发:关于蛊 -- 不速之客

共:💬2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转发:关于蛊

蛊,又叫毒蛊、蛊毒。制蛊、放蛊的女人被人们称为蛊婆。制作毒蛊的方法五花八门。最简单的一种,闷热的晚上,蛊婆将一盘糜粥放上屋顶,双脚交叉跪在一旁;她赤脚裸体,前俯后仰,左右扭动,使劲拍打两瓣雪白的屁股,嘴角发出“呼呼―”似人似鬼的声音。不一会儿便有毒虫蛱蝶从各处出来吞食糜粥。蛊婆把毒虫遗下的粪研成细末,再配上蛇粪、蜈蚣粪、虱粪,毒蛊就制成了。传说最初方蛊是为了防止,一般传女不传男。如无女可传,蛊婆还要倒贴许多礼物,求别家女子来学。到了后来,放蛊就演变成了一种江湖行当,成了对付仇家或谋不义之财的工具,蛊婆也因其神秘、邪恶而令人恐惧。所谓“三年不放蛊,骨头打得鼓”,说的是长时间不放蛊,蛊瘾发作时,蛊婆的身子便没有片刻安宁,脸上会生出青绿色毫毛,日见消瘦,以至形销骨立。这时如有生人进屋,她就会格外热情,好酒好菜摆上桌,殷勤地劝酒夹菜:“吃啊,喝啊,别客气呀”行内的人就会用手掌盖住酒杯,推辞道:“啊,我是喝老酒的!”蛊婆见状就会明白过来,将放有蛊的米酒一气喝干,将杯子“叭”地摔碎,另斟一杯老酒敬上,表示赔礼,恳请不要张扬出去。因为这种事是见不得人的。

五月初五端阳节。正午时分,五毒百虫纷纷现身,翠兰娘……爬上山顶、面朝西方,将一块沾满蜂蜜的青帕子在地上摊开,烧一柱香,喷几口酒,批发作祭,嘴里“噢啊”“噢啊”地呼唤着。半个时辰后,便陆续有黑蚁、蜈蚣、毒蛇、毒蝎、斑螫、雀翁、吞连、芝青、蝗虫、臭虱等毒虫、蛇虱急急如得敕令般赶来,爬满了又宽又长的青帕子。翠兰娘把帕子收起、扎紧,放进背篓里,对翠兰说“将这些五毒百虫放进坛子里,坛盖经年不揭,让它们自相残食,只到最后只剩下一虫,这虫便是蛊虫。需要用的时候将死虫和蛊虫所遗的粪取出研成粉末,就成了毒蛊……”

下山时天色尚早,翠兰娘沿途采撷一些藤叶草根,如嘉草、白薄荷、土常山、马兜铃藤、吉利草、山姜、野石榴、生豆、吉财草、独脚莲、三七、荸荠等等,说是晒干碾成细末作解药。

……他渐渐感到身子不适,到后来肚子像灌满了铅,鼓鼓地胀痛,那痛又向胸肋处扩散,使他备受折磨、

老郎中……抓一把生黄豆给姜三,姜三嚼得蹦蹦响,竟有滋有味满嘴生香。

你是中蛊了!

……蛊虫全身金黄色,青绿色的眼睛发出殷红的亮光,翠兰用铜勺舀出虫粪蕾成细细的粉末,配上剧毒的莽藤汁液,阴干后就成了黑黄色的毒蛊……郎中束手无策。清醒时他叫人找来生芋头,咬一口不觉生涩,而觉得又香又甜,这是中蛊后才有的怪事啊!

赶蛊的方法……周云龙拿出一张黄裱纸上面用狗血写道:

“五月五日午时节,一个神仙我家败:

桌上面下七个字:一切虫蚁尽消灭。”

他把写有“忏”字的黄裱纸贴在大门上,两边挂上菖蒲和艾草,又道:“还有一个更灵验的方法……他叫人拿来一只碗,一把筷子,叽里咕噜念了一遍咒语,然后把筷子竖在碗中用手扶着,对围观的人说‘我喊你们的名字,如果有人放蛊,喊到他的名字时,筷子不用手扶也竖立不倒;此时即把碗筷放在门口,开枪射击,碗筷被击中后立即粉碎;那放蛊的人先是随枪声昏迷,然后晕厥,像被枪击中似的,如果不给解药,放蛊的就会与中蛊的同归于尽’。”(隆振彪《放蛊与赶蛊》,刊《今古传奇》2002年第5期)

家园 沈从文对放蛊有过类似的描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