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足球,足记,出国 -- BJBear

共:💬4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足球,足记,出国

读了长天兄的好文章,禁不住要喝一声彩!

我真正看现场的甲A也是从95年开始,一直看到98年底出国。和董路因为是工大的校友,又是国安的球迷,也有过几次交往,其人不错,只是当时自己的经历太少,没法和董路做深的交流。倒是那是董路就提到了球员的未来,谁也没有办法提一辈子足球。足记到有可能。那时候,天天往国安的场子里面泡,最初是观星,后来,也挺可怜这些球员的,他们大多内心很矛盾,主力?文化?金钱?都是问题。

说实话,像董路那样的足记是少数。。。。。。

到了美国,一直在读书,现在书也读到头了,满世界找工作,对长天兄羡慕之至呀。。。。。。

现在再回头看中国足球,真如长天兄所言,唯功利而无它。球员因为教育的问题,你能全怪他们?老板和领导好像出了些问题。。。。。。

95年饭之一说:徐弘在大连每月*000元,我呢?

97年国字号的转会签字费都要*0000元了!

那时北京女足每月的收入大约2000元。

那时北京国安的替补也就是这个数目。

之后,钱就是足球的唯一动力了。

家园 京熊 同学说得对。欧洲姓资,中国姓社

中国觉得足球体制和操作应该向西方老资那套看齐,于是94-95年之际就出笼了这个甚的足球市场化。

可惜,市场化也是需要条件的,需要一个相对理性的环境氛围,这包括球员、教练、记者、球迷,还有足协官员。如果扮演这些角色的人等或盲动急躁 或急功近利,市场化虽然会令中国足球风光一时,实际上却是在预支财富!中国足球产业就算是坐金山,这么玩儿,也总有淘空的那一天。

了解西方经济学的朋友都清楚,投资一个行业,主要是看供求关系,而供求关系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消费者对未来供求关系的一个心理预期。所以,holding everything else equal,投资某行业,无异于赌这个行业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所以,培养和维持消费者的良性心理预期,是关键。象中国足球这种搞法,球员工资sky-rocket,脚下技术、场上表现、拼搏意志还不如容志行、古广明那一拨,国家队成绩虚假繁荣、投资足球的财团入不敷出... 最后搞到市场中的所有消费者都心灰意冷 兴趣全无、心理预期变负值了,没多少人看球了聊球了、资深球迷远离球市、新补充进来的年轻球迷其实就是些追星族根本呆不长、大财团赚不着钱 致使足球产业净投资负增长... 嘿嘿,我看您这个足球产业市场化还怎么玩得下去?

第一张多米诺已然无声无息地倒落...

国人搞什么都爱走极端,其实当时别一下子放开就好了。姓社姓了TM 四十五六年了,忽然一拍脑袋说我今天想改姓资了,然后老社的东西就一股脑儿扔一边儿了,这不是有病吗?四五十年老社下来,体系内成员极其缺乏成熟、理性和前瞻能力,您要放开也成,一点一点放啊,根据整个体系和环境在成熟和理性程度方面的提高来决定放开程度和速度,才是正理。

说实在的,如果中国足球一直不放开,现在的前景一定会好很多。

家园 真倒姓资也行

可实际上只是外资内社.

某人说中国没有黑哨只有红哨,就反映了这个所谓市场化的冰山一角.

家园 足球真得那么让人着迷吗?

足球是挺好玩的,不管是自己踢上几脚,还是拿瓶啤酒一边啃鸭脖子一边看转播,都挺有意思。但是不踢球不看球就不能过日子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儿。

前些年咱老百姓文化生活不是那么丰富,把看球还挺当一回事儿,顺便把这球员球市都给捧火了,结果伙计们也不给你好好踢了。都是给惯的。你太把他当回事儿,他还反而就不把你当作一回事儿了。以后等没有人关心了,这帮伙计们立马就知道该怎么练怎么踢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