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抛砖!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的区别与联系 -- 永远的幻想

共:💬65 🌺33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请教一个语音分离的问题

前两天听一个报告,说到一个问题,有点类似于语音分离问题,就是说:一个屋子里,同时几个人说话,记录下来的录音是几个人声音的集合,如何把这几个人的声音都单独分离出来?

有啥关键词没有?或者什么参考文献?谢谢了!

家园 cocktail party problem

前两天听一个报告,说到一个问题,有点类似于语音分离问题,就是说:一个屋子里,同时几个人说话,记录下来的录音是几个人声音的集合,如何把这几个人的声音都单独分离出来?

鸡尾酒问题。

要有几个不同的麦克风布置在不同位置才行,好像不能少于人数吧。

去搜索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独立成分分析吧。

家园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
家园 对,就是这个词

我记得以前选修计算机图形学的时候,老师提到过。

家园 计算机研究的模式识别更偏向于算法,比如他们很少

去关心怎么调整传感器来收集数据,而是在给定数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最快最好的进行识别。

现在生物计算很火,特别是DNA序列的检测和识别,很多原来搞模式识别的教授都在做相关的工作。

家园 (七)对几本经典著作的评注3

最后3本,打算先介绍2本俺没细看完的。下一次再用我最喜欢、也看得最仔细的《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EoSL)压轴。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Statistics)》(PRML)

英文原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作者个人网站: Christopher M. Bishop 上面有题解。

国内没引进。但是人大经济学论坛和CSDN上有PDF下载,淘宝上好像也有卖打印版的。

优点:

1. comprehensive。即使是打1 2星的读者,也承认这书相对其他同类书里算是好读的了。毕竟,让没接触过的人一下子把脑子切换成用概率来建立数学模型,描述数据,不是太容易的。能用尽量清楚的语言描述清楚已经很显示作者功力了。

2.权威性和读者口碑。作者个人网站上有他的其他著作,不赘述了。关于口碑,不止一个读者在其他书的书评里提到 这本《PRML》和之前第一本介绍的《Pattern Classification》以及下次再说的《EoSL》,并称为3本最pop的ML书。而Pattern Classification 的第1版是1973年,第2版是2000年;《EoSL》第1版是2001年,第2版是2009年;都比2006年才出版的《PRML》出得早。能和这2本并称,可见这本书的在读者心中的地位。

插一句:这种700多页难啃、但又必须通读的理论书,我还是觉得读pop的比较放心。即使暂时读不懂,也不要紧,反正硬读下去就是了,准没错。我不是太敢去碰生僻冷门的著作,一个怕读半截发现不行,浪费时间,一个是怕读完了,结果把路子走野了。

缺点:

1.缺实际例子。Amazon上给1、 2星的大多是因为这个原因。好几个读者说:不要着急,08年出配套的MATLAB示例。结果到现在作者个人网站上也只字未提。

2.主要是以贝叶斯推断的框架来描述问题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对其他方法介绍得就很少了。难怪不止一个读者说:This books should be called "My personal unifying theory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using the Bayesian Approach".

3.数学要求+textbook。因为缺实际例子,所以图就净是示意性质的简单图了。而贝叶斯方法少不了大量的公式和积分符号,这些是工科人最头痛的。最喜欢看能编程实现的伪代码,实在没有,看见sigma求和符号也比积分号舒服点,起码知道这就一个for循环的事。

没把这本放第一本的原因主要就是1 2了,其实2也不能算缺点。

《Semiparametric Regression (Cambridge Series in Statistical and Probabilistic Mathematics)》

英文原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书网站:[URL] http://www.stat.tamu.edu/~carroll/semiregbook/ [/URL]。有MATLAB代码。

网上能找到PDF版下载。

这本看得不仔细,稍微简单说说。缺点是03年出的,稍嫌老了。而且是专以回归角度来叙述的,以ML整个领域来说,涉及面不是太广。

优点是comprehensive。我是作为《EoSL》的第5 6章的补充来看的,对Spline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就看这个书。

这次就这样吧,下次最终章详细来说压轴的《EoSL》。

元宝推荐:游识猷,
家园 问题

我现在混饭吃的地方,管这一堆东西叫DM;我们用的时候大都是立足于现成的软件包。

我的基本感觉是,这堆东西,你要是就是拣点出来用用,似乎不难;尤其是已经有了个现成的软件包,而且你的目的和任务已经由于历史性的原因非常明确了。

我的理解,如果冒昧地说一下,永远兄的环境,似乎是要从零开始-当然基本的理论和算法已经在那儿了,搞出个应用于某个任务的新"程序"。如果方便的话,能不能说说你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哪些方面的。

我的疑惑在于,一直不是很清楚基本的框架(Framework):要敲钉子找榔头、要卸螺丝拿扳手,看不到这些技术之间的联系。与此相关的是,这里涉及到计算机、数学、统计(经济、生物、营销等若干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名词体系)、自动化,我的理解是各个学科里面拿出一块或几块,然后放在了一起,到底是哪几块、是怎么凑在一起的(也许根本就没凑在一起)?找了些书看,看着看着就被绕进去了。

不知永远兄和其他各位,如果有空的话,能否释疑解惑一二,我先谢谢大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Speaker diarisation

Speaker diarisation.

一般用语音模型作自适应后进行语音切分.

家园 (八)《EoSL》:一副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的脚手架1

这节开始标题换了,因为对这本书想多说几句。

正式开始之前,先摆出南寒网友提到的问题

我现在混饭吃的地方,管这一堆东西叫DM;我们用的时候大都是立足于现成的软件包。

我的基本感觉是,这堆东西,你要是就是拣点出来用用,似乎不难;尤其是已经有了个现成的软件包,而且你的目的和任务已经由于历史性的原因非常明确了。

我的理解,如果冒昧地说一下,永远兄的环境,似乎是要从零开始-当然基本的理论和算法已经在那儿了,搞出个应用于某个任务的新"程序"。如果方便的话,能不能说说你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哪些方面的。

我的疑惑在于,一直不是很清楚基本的框架(Framework):要敲钉子找榔头、要卸螺丝拿扳手,看不到这些技术之间的联系。与此相关的是,这里涉及到计算机、数学、统计(经济、生物、营销等若干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名词体系)、自动化,我的理解是各个学科里面拿出一块或几块,然后放在了一起,到底是哪几块、是怎么凑在一起的(也许根本就没凑在一起)?找了些书看,看着看着就被绕进去了。

不知永远兄和其他各位,如果有空的话,能否释疑解惑一二,我先谢谢大家。

其实前面帖子的回复里我提到一点了,我现在主要是做图像视频中的目标检测、跟踪。应用环境的软硬件限制了,肯定没法用现成的软件包的,肯定是要自己写程序。而且要兼顾ROC和运行时的时间、空间复杂度。

当然还干些别的,个人兴趣也不止于此,比如这几天就去鼓捣股指去了,这篇才一直没动笔

——————————————————————————————————————

关于框架,其实是我最想说,但是也最难下笔的问题。

其实学任何一个专业,如果没有一个高屋建瓴的视角看待这个学科,如果心中没有一个脉络把“榔头,扳手”这样的“知识点”串成一个体系,那不管是复习应付考试还是想在实际中把知识应用起来,都很困难的(没有体系纯把知识点都硬背下来,太难了)。这就是当年陆九渊在鹅湖之会时说朱熹理学是格物级别,是支离。(反过来,如果只有理论,不会用“榔头,扳手”,那就是空疏。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去看晨枫老大的关于工程科研和工业实践的脱节。)

另外,我现在还有一个越来越深的体会就是: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才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封建社会“皇帝轮流做”的世界观只能建起聚义厅和分金亭,绝不可能建起工农苏维埃政府和银行。如果想自己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新方法,没有一个世界观是绝对不行的。

这个系列写到(四)之后本来就想开始写框架,但是首先,讲框架离不开具体算法和应用背景,那就难免要列列图表公式啥的,而网文贴图麻烦,“此处并非讲话之所”;再一个,个人水平有限,公式图表还是得去抄书,然后再列出处,反倒不如直接把出处写清楚点,写写书评。第三,俺平时很喜欢东拉西扯的跑题,思路也比较发散(人如其ID),也不太想写得太规矩,还是随便一点。

我就用这本书,借着牛作者的花来献献佛,说说自己对的“体系”理解吧。

写这么多废话,主角还没上场―。―,赶紧有请:

《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Data Mining, Inference, and Prediction, Second Edition (Springer Series in Statistics)》

第1版的中文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2版的原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书网址是我见过的对一本书来说最全面的网站,不但有R程序,还有[URL=http://www-stat.stanford.edu/~hastie/local.ftp/Springer/ESLII_print3.pdf ]本书第2版PDF下载[/URL]!还能由此找到作者个人发表的文章、讲这个课用的讲义、幻灯片、留的作业等等等。

优点:

1.思路和动机。Amazon有读者觉得这书不好,仅仅是作者的研究个人研究笔记而已。没错,这是一本三个作者把70年代以来他们的研究轨迹串起来的书。

对于作案水平高的老大,能毫无保留把作案手法给小贼们讲清楚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而再能进一步交待清楚自己作案动机、怎么逐一发展出的作案手法的心得,这可是很稀有的存在啊

不得不提到厚积薄发老大的【原创】结束语+全文链接:那些没有拆掉的脚手架们。(全文完)

在里面老大提到:

卢梭曾写过《忏悔录》,剖析自己的心路历程。我读数学家传记,读到高斯时,有后人抱怨,“他建立了一座宏伟的数学宫殿供我们敬仰,却在宫殿建成后把脚手架拆得干干净净,让我们无从知道他是怎么做出那些伟大的发现的。”

可以说,这本书就是三个作者给数据挖掘,机器学习这个宫殿搭的一个脚手架。处处可见作者思路的轨迹,是怎么想出那么多方法的。

我本不想细说这个,正如Amazon上读者说的,这个脚手架的个人色彩浓厚了点,机器学习领域方法太多,走作者这条路未必对就真对路。但是既然南寒问到了,那就提作者背背书吧。

不过这么一来,一篇肯定就放不下了,讲到哪里算哪里,多了就再起新篇吧。

作者出发点是“维数灾难(the curse of dimensionality)”。

如果用“少量的训练样本在高维特征空间中分布变得稀疏,导致算法缺乏泛化能力”这样的话来解释,我想任何人第一次听说的时候绝对不会明白。我即使现在明白了,也还是觉得这种表达太装13了,太绕。那就换一种角度来说。

解方程的时候,理论上方程个数N只要等于未知数个数p,那么就可以了。但是实际中考虑的误差之类的,方程数要比未知数多,才能保证求出的解是“好的”。总是希望最好是“所有可能的样本”拿来都能套用这个解。也就是说是全局最优解。

“维灾难”是说,随着未知数个数增加,需要的方程个数增加得大得多。具体到机器学习上1个训练样本就是1个方程,那么维数p一高,你的训练样本N再多也是“不够用”的,即使N>>p。

解决方法就俩字——想办法“降维”。降低描述每个样本的特征向量的维数p,也就是降未知数的个数。这样方程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未知数少了。

除了维灾难,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未知数反过来比方程多的时候,而且是p>>N。比如DNA微阵列分析、语义分析这些。以DNA来说,对某种癌症,上万的基因的可能致病作用是未知数(如果考虑不同基因组合作用,就更多了),可病人样本的总是有限的,有时就是要在几千个,几百个的样本上进行分析,希望能“挖掘”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理来。这时候想把p降到<N,实在不现实。

而方程太少,参数太多,肯定是无穷多种解啊,可是致病机理一定是确定的。想得到唯一解怎么办呢?嗯,加约束条件。

我概括作者研究的总方向就是一个:线性模型+罚约束。

作者在第3章开始讲线性回归,然后第4章线性分类。从最基础的最小二乘解开始,然后是对解加2范数约束得到Ridge Regression岭回归;再到加1范数的约束,于是有了Lasso,LAR;然后是1 2 范数的组合Elastic Net等等等……。一开始读过,觉得这些没什么特别之处啊,说一千道一万,不就是个线性方程组的解么,能有什么意思?就像《地道战》里的牛娃说的:“鼓捣这玩意,能把黑风口的炮楼挖掉么?”Amazon也有读者觉得前几章有点浪费篇幅。除了因为觉得线性回归、分类太简单,还有挤占别的章节篇幅的嫌疑,后面再说。

但是越往后读,就越要经常往回翻第3章。

与其说这是作者的写作方式,倒不如说作者的研究路径就是这种不断“回溯”的过程(借用软件工程里的话)。具体地说:作者就是用这种不断应用“线性模型+罚约束”的思想,串起来一系列的方法:

第5章从样条到加罚平滑样条和小波,这就到了kernel的思想:经过非线性的核/基函数作用,非线性问题又变成了线性问题。

这就到了第9章的广义加法模型:树和多元加法样条。

有了广义加法模型,第10章作者用“逐次向加法模型添加非线性基函数,以使指数形式的损失函数变小”的角度分析了Adaboost,boosting,以及提出了MART。

然后到了第15章Random Forest。这章很短,但是之前一路看过来之后,觉得就是这么简单而已。

16章的Ensemble Learning也是如此,开头的ECOC虚晃一枪。后面仍然使用boosting 、Random Forest的思路,用线性组合+罚来集成多分类器。

最后的18章,推广到p>>N的情况下的特征选择问题。作者展示了在DNA微阵列分析问题上,把之前各种方法随便组合起来一下(比如加罚的logistic 回归,线性回归+PCA = 监督PCA),都有不俗表现。

通读此书之后让人觉得是某位大侠,从最朴实无华的招式起手,初觉平淡无奇,但是后面不断深入、不断变化,到最后的眼花缭乱,屡出奇招。而每次变招都是从原来那最简单的招式开始。这几章构成了一个连贯的思路,作者们30多年来的成果主要也集中上面这几章。

其他的章节要么是为了挂靠在这个思路下面(4线性分类),要么是为了讲这个思路不得不提到(6核平滑、7模型选择、13原型方法和近邻、14无监督学习)。其中的7、14也是非常重要的章节。

剩下的就比较鸡肋了,应该是作者不擅长或者不care,但是因为写书还是放进来的(8 贝叶斯推断、11神经网络、12支持向量机、17图模型)。仅以这些方法本身论,都是能单独写一本书的,也应该算是“必知必会”的知识点了,但是本书中篇幅和内容上都比较简略了。

这篇长度好像差不多了,刚写了第1个优点啊,那么剩下的以后再接着说……

元宝推荐:游识猷, 通宝推:废话多多,南寒,
家园 谢谢永远兄

不着急,慢慢写。

遇到一个也对找框架感兴趣的,不亦乐乎。

另外,再冒昧地说一句,河里有没有计算机出身的,也在做这块,有没有可能也从你的专业角度给大家说说你眼里的框架?当然,也可以是说:从这个角度,框架其实并无益处。

家园 Gaussian Mixture Model

如果是从混合录音里面定位每个人的声音,可以考虑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文献:

D. A. Reynolds, R. C. Rose, Robust text-independent speaker identification using Gaussian mixture speaker models.

外链出处

GMM的介绍有很多,比如 外链出处

家园 果然是这篇文章啊

看来这个大家都看过嘛。好像随便哪篇论文的参考文献里都有啊

如果是从混合录音里面定位每个人的声音,可以考虑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文献:

D. A. Reynolds, R. C. Rose, Robust text-independent speaker identification using Gaussian mixture speaker models.

家园 是啊是啊,太多人都看好这种算法

不过实际会议录音里面,重合的部分会影响准确度,距离麦克远的人音量小也是个问题。

家园 说说数据挖掘和工业实践的结合

用软件包就能挖出数据,数据挖掘的算法还没有强到这种程度。

说说数据挖掘真的在用的例子:一类是大的网站如Amazon,他们雇的人有专门做这个的,一般也是一流大学CS毕业的博、硕士,本身在学校就做数据挖掘。还有银行,也是直接雇在学校就做过数据挖掘的,对人的要求可能低一点。

另一类是在大学,数据挖掘(还有知识发现)也是跨专业合作。比如搞生物、医学,还有环境、气象的和CS合作。

数据挖掘的算法繁多,本身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算法管用就把什么给拉进来。

不过有经验和理论基础的数据挖掘人员,往往有处理大量数据的经验、和从领域专家那里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他会根据需求挑选管用的算法和参数。

要领域专家做数据挖掘的工作,等于让他们改行,不太现实。

家园 严重支持

这本书实在是太经典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