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逆风飞翔-中国风洞发展史 -- 西行的风

共:💬58 🌺192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些什么时候拆

北京那个中科院的什么力学实验室被拆了,这些东西又耗能噪声又大,什么时候拆?

家园 北京那个中科院的什么力学实验室是中科院自己拆的

北京那个中科院的什么力学实验室是中科院自己拆的

家园 外流体不吹就不吹了,内流体就必须吹了。
家园 还得吹汽车、楼房、大桥,电视塔,

水库大坝说不定也要吹。

  飞机也不是光有好外形就行的,材料、发动机都得好,J10装两通涡喷七也比老八好不了多少。

家园 机算机只能减少吹风量,不能取消。

  不过也要看什么样的飞机的,个人爱好者造一架不吹风也不模拟,一样能飞起来。

家园 CFD只有对已经熟知的区域才可靠

这样的区域即使用风洞,也不用多吹。但是现代战斗机的设计就是要尽量拓展边界,CFD对于边界现象可靠性很差,还是要靠风洞实测。等这些边界成为新的熟知区域,就再接着探索新边界,永远没有尽头的。只能吹熟知区域的风洞的重要性会下降,但风洞作为一般手段,其重要性不会下降。

家园 那是那是

以目前航空知识和技术,弄个能离开地面、在天上转悠个把小时的玩意儿早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水平好点的连套材都不用,全手工制作。一样上天翻筋斗,根本不需要搞吹风、模拟之类的麻烦事儿,美国那麦克什么的,在几十年前就弄出个“飘忽的秃鹰”在空中飞8字,不多久又搞个“飘忽的信天翁”横渡了英吉利海峡,人家那“飘忽的”系列别说吹风、模拟,连发动机都是驾驶员兼任,照样跟蹬自行车似的把个信天翁“飘忽的”“飘忽的”从英吉利蹬到了法兰西。(下图第一张,侧后方的视角,——“飘忽的信天翁”是推进式鸭翼的布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是,老马自认为这里讨论的是有一定先进性要求的东西,有的要求速度高,就要阻力小;有的要求经济性好,就要升阻比高;还有的要求各种姿态的稳定性、操纵性、敏捷性、气动加热的分布,等等等等,那就不能忽视吹风、模拟了————这可不是在自个儿家车库里倒腾的大玩具了。

能飞不难,能按要求飞得好——有点难。

家园 同意,但战斗机气动外型的重要性还是在下降的

随着控制和发动机技术的发展,飞行器性能的提高,除了靠外形外,重点变成了用其他如喷流等技术(爱国者导弹),其外形大多普普通通并都在已知区域内,用计算机模拟加风洞验证即可。另外现在导弹机动性的提高的更快。相信再过几十年,人驾驶的战斗机的机动性甚至战斗机本身就会变的没有意义。

家园 王淦昌很早就提出了模拟核试验

恐怕是世界最早的之一

只是工业基础比美国差而已

家园 部分同意

控制和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是可以提高飞行器性能的,但飞行器外形已经不在单由气动要求决定,隐身对于战斗机越来越重要,如何保持优秀的气动性能而同时达到优秀的隐身,这就不是传统气动已知的区域了。F-22的气动外形还不太出格,但YF-23、B-2、前掠翼、斜翼等就越来越“离谱”了,即使无人机也依然有气动设计的问题。

家园 此处技术上不正确

但我保证这块砖头,没有风洞的验证和外形修正,一定会摔得粉碎。

参考微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

家园 很难说

尤其现在隐身战斗机的外形及其怪异。60年代的空空导弹刚出来时候美国空军被某些人忽悠说,干脆取消机炮,后来不是吃了大亏又改回来。

军队对机动性和速度的追求是永恒的。即使隐身,机动性未必就不比前者重要。

家园 呵呵。也是托电子工业的福

如果不是大型机的研制和数学模型的完善,

也不会有这个可能。

家园 以前如此,未来可就未必了。

现在机动性从发动机和控制方面提高的空间比从外形上大多了。另外从六十年代到现在以经过了五十年了。当时的导弹和未来导弹的机动性不可同日而语。而飞行员只能短时间承受高G过载,相信过不了十几二十年,任何飞机存在非常大可能只要被雷达发现就会被导弹咬住,而后无法摆脱。格斗已越来越不可能。还是以爱国者为例,有几十个小的喷流发动机(此处记的不确定)。其改变方向已经主要不是用舵了。这种机动性原来老萨姆是不可能比的。而且还会变的越来越猛。不是还有个说法,只要发动机足够牛B,铁架子都能上天。

家园 此处技术上也不正确

参考微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

参考卫星整流罩设计。

不和空气打交道时候,当然不用。

可是送上去的时候还是要和空气打交道的,这才有整流罩这个东西,这个东西以前也要吹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