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抛砖引玉,讨论一下毛时代的人均收入以及如何看待当年的艰苦 -- 洗心

共:💬215 🌺1354 🌵1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错,谢谢
家园 粮食360斤,要是边远穷地区不知道有没有,

我们这没有.我们这里最少自留地的是一到二分,多的有四分.那个时候管制是怎么样?我1975年见到一个顶一个坛子游街的老妇人.她到地里检萝卜叶做算菜.完了拿去卖.那个时候大约就是一分钱一斤这样.这当时就叫走资本主义道路.抓去游街.

私人养,就算是最严格的时候一样有,但看地方看人.有人的超过三只的就被民兵抓起来.

关于饭店,1961到1965年的时候或者有,那个我不知道.但1966到1978是没有.61-65是体制下放,允许三大自由.

地瓜的事情,一分地打不了多少.也就是几十.一百斤左右.但要看地方,.象四川,就是大地震那个地方,在文革前,因为地分散,不利于组织集体生产.那里就有一个村子有你说的那么多.

但其它地方的就不一而足了,至少我们这没有,有的话就不会欠政府那么多粮了.分田的时候最高的大队每亩田是二千多斤.

还有证明的事情,证明是容易开出,但代价是每天上交一块三毛五的工分.

1974-1975年,有个堂兄跑到海南的农场那里去做工.两个月后寄回一百多块钱.这个钱寄到我父亲手上再转回他父亲.但他们生产队知道这事情了.抓他父亲要不出钱.于是生产队长带民兵找我父亲来了.我父亲一见那队长就一巴掌给他.当时那些民兵也不出声.

到八几年的时候,父亲带我回去祭祖的时候,在祖先坟前要打那个队长,好在大家劝住.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记忆.证明是容易开,但一块多钱的工分钱难找.我一个表哥是公派出去的临时工.他就好一点,那个厂长期有加班,要是 没加班,三十八块一个月,还不够交工分钱.

是不是有黑市的事,这是肯定的,是一定有,七几年带上手表的乡下人就是投机倒把的.这些人是第一波跑出去的.

关于哪个时候有没有贪污的问题.我现在住的地方,当年那个生产队养的鹅平常有一百多.我父亲那工厂的人经常去抓鹅打公道.所谓的打公道就是大家一起把鹅吃了,多少钱大家平均算.那个生产队的三鸟,一部分是上缴供销社外,企图的要就是打公道吃了,更多的晚上干部开会吃了.那个生产队有民兵举报干部吃三鸟和经济不公开而被抓去批斗.

360斤粮食,这是怎么算的?平均起来,人均360,这个我不知道.但七亿农民是绝对没有的.

家园 你说的对,我父亲当兵时津贴每月6元,要寄5元回家

我父亲65年参军的时候,津贴是6元每月,他自己只花一元,攒下的5元寄回家给我爷爷奶奶,其中大部分都交了生产队的口粮钱。

那时候的日子够苦吧,更何况我父亲还在越南同美军作战,出生入死。不过这么多年来,却始终没有听过他抱怨过那个年代什么,毛主席至今仍旧是他最敬重的人。没办法,草根出身加毛主席的好战士嘛,这也许就是阶级感情吧。

毛时代不是花好月圆,但人心里面的一杆秤总是有准星的。而改革开放之后鼓励的是不择手段,泥沙俱下,谁敢说前途是光明的?

说句挨砖的话,总感觉楼主的骨子里有一种“精英情节”,和“井底望天”前辈类似,这是我所反对的。当代的英雄绝不可能超脱出群众的利益。楼主想启蒙大众,请问又是向哪方面的启蒙呢?

家园 打土豪啦!

我的宝送不了几朵花.

家园 这你就错了!

我们这六月底发生七所中学抗议学校强制高价补课!(先说明,七月初广东省教育厅,纪委和审计暑联合工作组织来过之后,这个暑假终于不敢不可了.这个事情上在百度可以查到,有一万多的学生参加了行动.)

说什么启孟?中国的教育是一种产业,产业的主要功能是诈骗.这和启蒙没什么关系.

我有个一个当老师的的女朋友.必要回来,家里出三万让她进学校.而班级那里给明确的指标.一个学期要如何安排,做到创收.得做哈计划补课!

家园 可能各地区别太大

干部们“扛着红旗反红旗”

分粮食,5斤地瓜算1斤,自留地跟分配没关系,1分是地少的缘故

360开始是粗粮多,70年代细粮多

那些欠集体帐的,生病老弱为主,没钱都挂着

铁匠外出交钱,估计是粮食照分,另外交钱应该也按当地整劳力算

蔬菜、鱼不用票,自由市场很多,不是黑市

包括文1革

家园 我们这里.地瓜是不算入粮食分的,

那属于经济作物,生产队种的上缴的是供销社.有些地方把地瓜,木薯当粮食,这在海康,徐闻那里是,那里不是粮食主要产区.

我们这里最死的就是是梁产区,是生猪大县.计划非常高.所以.....

我的粮票到一九八七年,是每月二十二斤,这个是城镇居民的口粮.农村那里,至少感觉好的是78-79年,这两年我看到乡下人穿的衣服好了点.至少补丁开始少了.

蔬菜和鱼,在农茂市场不要票,但需要钱.我小时候住的那是城乡交界的地方,早上或者傍晚有人挑着萝走那里过,那一般就是抓了鱼来买的.

大约在1975年,我就见到卖炒花生米的.

地方差别是很大的,有人说浙江没禁止过私人养三鸟和猪.我们这里是1979年公开动员大家大养.当年我们这不少人到广西去贩猪苗回来,发财的不少.

但到1980年,这是一个天渊之别的年份,因为这一年大家都吃饱饭了!

家园 说一下倒挂户

文中所说的挂账户,我们这儿叫倒挂户,由于我们家参加生产队的劳力只有我妈,而人口有六人(四个小孩加我妈、我奶),我们家长期是倒挂户,倒挂户年终是要交钱的。这种情况到我姐成为主劳力后改善。倒挂户的交钱也是对足劳力的一种补偿。

家园 你说错,我最言不由衷的地方就是对你们这些“左派”尽量温和

你说错了,我如果有言不由衷的地方就是对你们这些“左派”尽量温和。我要是把我批评茅于轼之流普世派、自由派的犀利拿出来的话,这里很多“左派”恐怕受不了。

举个例子,我在这里批评胡佳之类“自由主义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大家都很赞同,其实我还有下半句话没说出来“马克思主义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的左派也是一堆一堆的,不要自以为高明到哪里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你开口骂人就下乘了

谁有时间和闲心去理睬那个loser啊?

立此存照。动不动就说和你观点不同的网友是loser, 算什么本事?还说我有精英情结呢。这种情况,说服对方很难,也不很重要,关键是在讨论过程中摆事实,讲道理,让大多数旁观打酱油的群众了解事实真相。 可是,你的表现是理屈词穷,一碰就跳。

上面帖子里也说到了,马克思主义手电筒,请所谓“左派”多照一下自己。

家园 洗心mm,你说这话可要小心

洗心mm,你说这话可要小心。lefties人数不是很多,不过很抱团的哦。人家读毛选可不是白读的。“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对付你这个单枪匹马的小资产阶级可是游刃有余的哦。

“对敌人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霎时间蛋如雨飞,看你如何抵挡,嘻嘻。

家园 出外打工给队上交钱本来就是应该的

那个时候大部分生产队粮食是7、3分或者6、4分, 3-4分是按劳分配,根据每个人的工分;6-7分是按需分配,按人头分口粮,是个人就给,哪怕完全不出工,以此保证每个人的基本口粮。 壮劳力出外打工赚钱,继续分口粮,如果一分钱不交给队里,实质上就是占其他出工人的便宜。

家园 【原创】以前在别处的一点回复

除了59-61,毛时代粮食是明显进步的,城市有定量,农村除了“够不够,360”,还有少量自留地和饲料地,70年代比60年代明显好过。小岗村一帮自私的懒蛋,人均十几亩吃了那么多年救济,一分地当年产量提高六倍,太自私了!到现在各类拨款几千万,结果还是不怎么样!粮票是保障基本社会公平的手段,不管生几个,按人供应。专门问过,过去有卖粮票的,农民也卖粮食,前者要么是定量吃不了要么是缺钱,后者瞒产分配和自留地产出、缺钱都有可能。鸡羊蔬菜是不要票的,农村卖猪肉等也是不要票的,60年代也有私人饭馆,物资应该来源于自由市场,他们不要票,有打击但绝对比城1管轻得多。那时候人口流动性比后来宣传自由得多,一封村委或居委介绍信就可以到处走,流动少是相对后来,像铁匠就到处走,浙江小贩那时候也不少。

以前集中力量搞军工等不说,70年代初,引进化肥化纤等的“四三工程”直接投资五十多亿美元,相关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一半多。80年代初完工,化肥、化纤解决了吃穿问题。还有集体时代兴修水利、平整土地等,不搞大规模兼并,没有后者机械化根本没可能。80初——90初,机械化水利化都是倒退的。

90末高中入学率才恢复到80初水平,一大半是计划生育功劳。教育拨款比例那么高,笑1贫上台后逐步下降,大学入学率低没错,是毛的责任吗?我96级,那时候大部分人依然考不上。现在入学率高了,还有多少公平正义,特别是牵扯到政府企事业单位就业问题。还有,扩招后的大学生由过去的大专生学习扎实吗?扩招前,在大学上辅导班自考的并不少,扩招问题个人认为一是延缓就压压力,二是帮助权1贵子弟更轻松的上位。我相信,假设80年代能买1官,就不会90年代才泛滥。过去的大学生意味着铁1饭碗和想上的台阶,现在不是,不少穷学生考上也不上怎么解释?医1疗产1业化和教1育住1房产1业化的弊端就不说了。那个时代的公平正义,中下层在落后起跑线上的相对公平竞争原则,值得争取。宣扬那个时代的好处是为了校正歪曲的宣传,不是回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水平。同样是毛时代,70年代比60年代有了明显进步。

家园 考验一下大家读毛选的程度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毛主义者,是能够用主义照一照自己的。 俺还是相信不是所有"lefties"都把毛选念歪了。

大不了做蛋花汤嘛。

家园 你要是按《人民日报》的参长率算来,

那1976年中国的粮食至少总产量在二十亿吨以上。因为那些年按《人民日报》的说法,最少那一年比前一年增长19.7%,就按这个增长率去算,到1976年至少也得有二十亿吨以上吧?

别说你不相信呀?那是当年的报纸的,我得相信,我们不能怀疑党的说法。但我想我恩一下这些粮食怎么到大家手上只剩下了360斤?

对于你后面的我不至评,这大家都知道。但前面呢?

并不是你说的那样,如果你这样说,上屁股的话也够严重的,因为没按当时党的声音。

我不和你将什么政治,只说事实,不管现在如何,大家能吃饭,吃饱饭这总是事实。

后面我在说说医疗,前三十年,别说医生很少,就算有医生您也没药。就算有药的地方比如人民医院,也不是你应该去的地方。我现在住的地方这村子当年就是有一个到人民医院去看病,而没有卫生院的推荐所以被批斗的人。

说教育,当年有多少学校正经上课的?有多少人因为成分问题不能上中学的。有多少人根本就没机会去读的您知道吗?估计不愿意知道。

关于房子的问题,这更简单。中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国家。那些年是不允许私人建房的。在农村,你房子差不多倒了,那生产队统一组织人去帮你建。但是,房子是资产阶级的东西。这和社会主义挂不上边。这个政策一直到1982年。我们这1982年组织过42户私自建房的人去学习去。

关于单位或者其它人的住房问题,是,不错,房租不贵。但你得有那里租到房子。我一个同学,他父亲是县委的。他家是我们这当时比较好的居住条件之一,也就是一个大约五十个平方的二房一厅的套间。没厕所,没厨房。

关于大学,1974到1975年,我们这的工业大学就在我父亲的单位那里借住和教学。老师是一个华南理工出来的工程师,那个老头是有点本事。但那些学生是工农兵学生。你敢说这些学生也能和今天的大学生比?

关于农村那肉,买鸡,到1980年前,能买到的机会是极少,先别说你没钱,你家里有机不卖供销社,民兵就找你麻烦。

关于四。三方案。西西河里你们的同志早有结论,那是邓XX街主席的名誉去搞的祸国秧民的洋跃进。再说这东西,小心你的同志们打你屁股。

有一样是没错的,那就是市场有东西买,但那是1965年以前的事情,那个时代就是你们同志说的刘XX的反革命执政时期,那不是主席的初衷。之后不是从1966年开始禁止了吗?

关于所谓九十年代高中入学率的问题,你怎么不算算有多少中学?而七十年代有多少中学?这你没算怎么敢张口就是八十年代高中人学率差?荒唐吗。那个时候我们这个县城由原来(1970年)一间参加到五间,怎么学校多了那么多反而入学率不如没学校的时候了?

我说,你不要把这些东西建立在你只知道的地方多去问问五零后的农民,问问他们读了多少书。在问问那个时代在生产队的人,问问他们的感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