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阅微草堂笔记》中关于武术的几段记载 -- 重重无尽

共:💬59 🌺14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俺笔头不行,心得什么的现在还写不出来,过几年不知道行不行

俺目前的状况按师傅讲的就是处在瓶颈口,突破了才有新天地。架子有时候对,有时候错,毛病不少,跟人的状态有关,内劲时有时无,时大时小不稳定(这主要跟拳架和身体结构未达标有关)。

得下功夫“死干”,引号里的是师傅的原话,前提是架子对,拳理清。

目前的状态很好玩,也很困惑,好玩的是1百多斤的人俺有时候(不是每次)居然能提起来发出去,而且引进落空运用得好时一点都不费劲,感觉是推朽木,呵呵,好玩好玩。困惑的更多,身体结构不清晰,拳理明是明白,就是装不到身体里去,实际运用的时候常常把拳架破坏了不自觉的用僵劲,拙劲,苦恼得很。师傅说要相信拳理是正确的,要有一条道走到黑的决心。

给你说个好玩的事,上周末在公园练的时候有个民工老哥站在边上看,很感兴趣,要来试俺的劲,第一次俺给他抓住两个手,站了个架子高点的川字步先往胯里一引(用履劲)松动他的脚跟然后往外一倗,把他轩起。第二次他学精了,脚站得很扎实,上半身肌肉崩得紧紧的,两只手像老虎钳紧紧的抓着俺的前臂,这次俺没办法了,功力不够引不动他,只好把他往侧边带,可是带的时候自己的架子质量不高,没有坐胯和他一起倒地,俺师傅看了笑,把两手给他抓,那民工弓着腰使出吃奶的力气还是被师傅推逼得连连后退。后来师傅跟俺讲,第二次的问题,一是手要有分合转化,要把他的身体结构破坏才有机会引进落空

但手不能用僵力,用了就变成摔跤顶牛,真正动的是自己的腰,同时破坏他的上下身结合部也就是腰,劲要往他腰上打,不要往手上打。二是自己的架子要拉开,下面拉开撑圆上面才好转化同时自己不会失去平衡。

俺下次再碰到这民工老哥再试试看,呵呵,好玩(俺一文弱书生120斤都不到,那位老兄矮小敦实上身肌肉还是蛮结实的),当年杨澄甫花钱雇人当人桩练劲,有人送上门给俺,真是好机会不可错过。

家园 多谢分享

“要把他的身体结构破坏才有机会引进落空”,“破坏他的上下身结合部也就是腰”,“下面拉开撑圆上面才好转化同时自己不会失去平衡”,这些都是好东西啊。

其实我觉着,能把自己学拳路上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一下,是个很好的事。既积累经验,记录所得,又可能对后学者有所帮助。我的启蒙老师当初建议我们隔一段时间就拍一些照片、录像,以检验记录自己所学。我现在看前一两年的照片,已经觉得惨不忍睹了。

我近两年联络了有十几个拳友,每周末早上一起练习。不过,可惜因为我比较胖些,拳友们要么岁数大点,要么比我瘦弱,推手都不太能对我造成威胁。好在前不久,跟一个从小练标准套路,力大身灵的好友谈起太极,他愿意跟我练推手,我刚好把他当“人桩”。您想想,用一个文武双全的名校教授当人桩,是个多么奢侈的事啊。所以我很珍惜这机会

家园 您的方法对路,平常对镜子练架子也有好效果。人桩好奢侈。。
家园 还有些零散的东西供您参考

功夫架和健身架及打拳时的心跳,呼吸。

师傅说传统的架子是功夫架,打起来不容易,一辈子来来去去就那么一个套路,功夫就在里面,现在市面流行的是健身架容易打。

俺打的太极拳第一节(师傅在第一节没过关是不教下面的东西的)结束后心跳一般是150~180,汗淌得像小溪(夏天)。师傅打完心跳也很快,也淌汗,俺觉得奇怪是不是练得不对,师傅说这样才是打功夫架,打一趟有一趟的功力,不要怕心跳快,心跳不到一定程度出不了功夫的,夏天淌汗很正常,甚至冬天练开了一样的淌,只要打完精力旺盛,不觉得累,身心愉快就没错。杨家老一代在门里练时比这还练得猛,冬天鞋子里倒出汗水来而且还不是按两算。现在练十年功力只抵得上过去的一两年,出功夫很不容易,老话讲太极十年不出门,要是现在是30年不出门还差不多。

呼吸一般是自然呼吸,架子打得好时会把呼吸忘掉,呼吸有内呼吸和外呼吸,外呼吸是肺在循环运转,内呼吸有时候清楚有时候是模糊的,架子对了就清晰,内呼吸走周天路径,不能强求,内呼吸有时候与外呼吸相配合,这一点俺在做起势,揽雀尾体会得多些,内呼吸在体内川流不息没有断的时候,架子质量越高,体会越清晰,这时在身体上会带来一些体验如热流感,通涨感,毛发竖立等,师傅说这是自然的东西不要老去惦记它,没有也不一定是拳架不对,注意力需集中在拳架上。

通常俺打完第一节会感觉精力旺盛,体内舒畅,有时哪里感觉不是很舒畅的时候往往是架子质量不高,这时俺会跟师傅讲,师傅来纠正,做对了感觉就是不一样,有通的感觉。

虽然俺学太极拳时间不长,学的也不多就十来个势子,但打一遍有一遍的体会和收获,里面真是奥妙无穷,就单单一个起势而言,那就是整套拳架的基础,后面无论是揽雀尾,手挥琵琶,十字手,搂膝坳步,搬拦捶都有起势的影子,用起来回味无穷。

通宝推:重重无尽,
家园 好!和俺当初入门的感觉神似。

现在总结起来,那种感觉,应该用一个“空”字来形容。当然此空非彼空,语言实在无法表达。不过,俺学的不是太极。

家园 请教北京有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好老师

我一直想找个老师认真学一下,但完全不知门径

网上查到一个万坤拳社,不知情况如何?

外链出处

另外请问,上班族时间不太充裕,每天需练习多长时间为宜。

谢谢啦!

家园 非常不好意思,

我对北京的情况不太了解,不知道有哪些合适的老师。我可以帮您打听一下,有消息再通知您。您也可以抽空去不同的老师那儿试听一两节课体会一下。

我自己感觉,陈、杨、武、吴、孙都好,但都要找到一个明白老师才能学好。您要是去试听太极拳课,一个要看看老师本人的拳架,另一个看他怎么教学生。看老师的拳架,比较直观一点,可以先看看他的腰和膝:行拳的时候,腰部要向后拉平,使脊柱竖直,不能像普通人那样有个向前的弯;在做弓箭步时,前腿膝尖不超过脚尖;在转腰时,承重腿的膝尖与脚尖是一个方向,不能拧膝。每一个定式都要让人感觉八面支撑,稳稳当当,不能“浮”;整套拳要行云流水,还要有节奏,不能“油”或者“飘”。看老师教拳,要看他只是讲说示范,还是能挨个给学员盘架子纠正动作。不盘架子的拳,不学也罢,不如做广播体操。

关于每天练拳的时间,与套路长短、个人的行拳速度有关。我和几位拳友练传统的杨式大架,一般20-30分钟一遍。有拳友说单独练的时候比较快,不到15分钟。但同样的一遍拳架,有人能打1个多小时。我觉着行拳的速度要保证你动作到位,劲路贯通,还要保证意在拳先,或者意念领劲。这样,20多分钟是个差不多的时间。另外,看到有前辈讲,每次练拳,至少要连打两遍才涨功夫,一遍比较严整规范,第二遍可以比较放松些。如果只打一遍,也能活动活动筋骨。

瞎说几句,请方家指正。

恭喜:你意外获得【铢钱】八个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家园 非常感谢重重无尽!

一定找时间试听一下。听过你的录音,想当然地认为播音好的人应该在北京了,呵呵

不过您说的拳架我还领会不了,似乎感觉和书法里的“油”和“飘”有点类似,还需要在练习中不断体会。

家园 花一个,很同意您的意见

我也练了两三年的杨氏拳,感觉你说的很有道理。良师难得,幸亏我在青岛也遇到一个不错的老师。

可惜就是自己的毅力不够,现在老师搬家离得远了,就不能坚持去练了。

家园 说得好,腰和膝是初学者的大问题,能正确的告诉学员并纠正学

员腰膝位置,运动轨迹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不然拳没练到身体还伤了。

家园 别客气,还得多谢你捧场我那几段录音呢。

我出国前是在北京的,但学拳是出国后的事,所以反倒对北京的太极拳情况不了解了。从资料里看到,陈式的陈瑜,杨式的崔仲三,杨振基先生的弟子侯铁成,吴式的高壮飞都是在北京教拳的。但是时间、地点、方式就不太清楚了。

你说的没错,学太极拳的感觉有点象学书法。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一家,描红、临帖一般地规范动作,等练成一家的法度之后再博采众长探索自己的风格。意在拳先就像落笔前的谋篇布局,行拳走架的流畅感和节奏感也和书法相通。“力透纸背”大概能类比内劲。

家园 多谢老兄支持

太极拳是能练一辈子的拳,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您曾经遇到过好老师,基础打下了,要是还有兴趣,应该坚持练下去。我之前是一直想学太极,可一直没机缘。三十几岁才有幸遇到我的开手老师。人懒事忙,也做不到每天练,但这几年下来,还是觉着进步不少。

家园 没错,太极拳流传广了,可是好老师还是少

经常看到教人“广播操”和“舞蹈”的太极老师。松柔打成柔媚,以腰为轴打成手舞足蹈。有时候想想,自己学太极这几年,糊里糊涂地,居然没有误入歧途,实在是幸运。

家园 老兄真是认真的人,这一篇写的都是好东西啊

我以前从来没想过测一下心跳呼吸,下回我也试试看。

淌汗的状况我也一样。我曾经让几位拳友把“汗出而不气喘”和“舌下生津”,还有手指肚的饱满与否,当成打完一遍拳得力与否的检验标准。一个新来的朋友奇怪我打拳出汗多,我就帮他把腰的劲路和动作调整了一下,结果他很高兴地说,他也打出汗了

你说的“后面无论是揽雀尾,手挥琵琶,十字手,搂膝坳步,搬拦捶都有起势的影子”,我也有点体会。所有的式子好像都能前后参照,有时候,在某一式上有所体悟,好像就能对很多式子有指导作用。

上礼拜因为要出门,没认真回复老兄这么好的帖子,回来补上

家园 不着急,慢慢写好了,看得出兄台是真喜欢太极拳,以后可得多

交流心得体会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