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换一个角度看南京大屠杀 -- 温相

共:💬12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换一个角度看南京大屠杀

一九三七年发生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巨大耻辱,也是一起深刻的教训。而提及南京大屠杀就不能不说南京保卫战。

最早对南京保卫战提出异议的就是新桂系,李宗仁当时就反对固守南京,主张把南京设为不设防城市,而且也提出了南京之不可守的几个观点,白崇禧作为国民党军中的翘楚也持相同意见。作为蒋介石的嫡系,黄埔系将领中也不都是主张坚守的。但是,蒋介石则力主坚守,而唐生智主动请缨担任主官。我们从唐德刚为李宗仁撰写的回忆录中似乎得到一种认识,那就是假如南京保卫战不是那么激烈的话,也许日寇不至于出现那么大规模的屠杀和报复,而且以后这种观点扩大了,南京保卫战的得失利弊混同蒋介石、唐生智等个人行为,成为一个比较滑稽的战役出现,现在我们就有必要先来看看蒋介石为什么主张死守南京。

蒋介石和李宗仁不同,李宗仁是作为方面军将领,他可以从纯军事角度考虑问题,白崇禧也是一样,然而,蒋介石不行,他是当时中国抗战时期的首领,就连我党也在表面上要承认他领导抗战的责任,所以,他要考虑的是全局和政治影响,南京是中国那时候的首都,如果首都不放一枪抢先逃跑的话,那么中国抗战的军心、民意应该作何解读呢?再有,作为国民党来说,创始人的陵寝还在南京,总理纪念周上的慷慨陈词还言犹在耳,怎么能就此撒手不管呢?最主要的是蒋百里还在外间奔走,中国不拿出抗战的决定和举动来,特别是首都的保卫,怎么能让外人相信你中国是始终要抗战的呢?这是蒋介石的考虑,虽说他的这种考虑最后变成了废墟,南京不但没有守住,而且还蒙受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否定蒋介石的坚守的初衷是本着抗日的基本精神和原理的。

回来再看唐生智,唐生智主动要求镇守南京,可是,他当时手中没有可以依靠的嫡系武装,而紧急召集的部队也是上海败退下来的残兵败将,加之,唐生智本人的身体不堪繁剧,显然不能担当如此重任,那么,唐生智除了一腔抗日的激情还有没有其他的打算呢?蒋介石除了我以上提到的考虑有没有其他更深层次的依赖呢?

这里面主要的文章就在于蒋百里(蒋方震)的欧洲之行了。蒋方震一生极其崇拜德国,其人早年在德国留学和德国军界很多要人结成深厚的友谊,而中德在历史上的交往也是极其复杂的,德皇威廉二世甚至主张成立中国、美国、德国的世界大三角的格局,从满清到北洋政府再到蒋介石政权上层都德国都充满了好感,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的英国《泰晤士报》就公开指出:“同其他列强相比,中国对于德国显然是有着独特的情绪的,中国同德国的关系无论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或者军事上,都是十分密切的,德国在中国独占鳌头。”蒋介石一直希望通过德国、意大利的斡旋导致日本停火,以前有人说这是蒋介石的缓兵之计,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蒋介石在为了获取德国的支持,十分卖力气,蒋百里的去德访问本身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蒋百里在意大利和德国通过自己的艰难努力,终于见到了墨索里尼和戈林,但是,作为可能扭转中日战局的关键人物希特勒,蒋百里却没有见到,而蒋似乎也没有从希特勒的避而不见中预知到一些苗头,此前他在意大利的成功演说让他以为德国人应该会念及旧情的。所谓的旧情就是中德空前的合作,希特勒上台之后,中国成为德国最大的钨矿出口国,钨是战略资料来源之一,德国派出的大量军事顾问团始终活跃在蒋介石的政权中,而德国的汉莎航空公司几乎垄断了中国的国内航线,一九三六年,德意志第三帝国已经是中国的头号世界贸易伙伴国。德国阵营中布龙堡等人也确实希望能够依靠德国的影响避免中日开战,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日,德国外交部通知日本,不要指望德国会赞成日本的七七事变的举动。这样的铺垫让蒋介石、蒋百里等国民党上层人士对于德国可能伸出的援助之手深信不疑。唐生智也是在这种情况下站出来的,而蒋介石更是在这种情况下决定坚守南京的。

根据程思远回忆,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七日,蒋介石在官邸开会,决定死守南京,而后,程思远从国防最高会议第六部蒋介石的亲信康泽、贺衷寒那里获知,蒋介石得到蒋百里从欧洲发来的电报,相信日军在德国的陶德曼、牛莱特等人的说服下,将不会大举进攻南京,南京是有惊无险的。《详见程思远回忆录《政海秘辛》,台湾李敖出版社出版,第156页、157页)程思远的这个关键性回忆补充了南京保卫战决策过程中的一些遗漏。

唐生智和蒋百里的关系最深,唐生智是蒋百里的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唐生智以打赌的形式打了蒋百里两个耳光而后服膺于蒋百里的人格,而蒋百里一生唯一的一次被捕就是因为唐生智,用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话说,蒋百里肯为一个唐生智作出浙江人打浙江人的把戏。(蒋介石和蒋百里都是浙江人)唐生智主动要求出掌南京部队的首领也有重新掌握武装的企图,这是不容否认的,但是,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提出来,也是因为蒋百里的这封秘密电报。可以这样认为,从蒋介石到蒋百里到唐生智都认为南京可以一守至少不至于出现十分之大的危机。而这样的背景作出的打算也正是多年以来李宗仁责备蒋介石和唐生智的地方。

而纵观南京保卫战,其仓促程度也是罕见的,国民党军在此前的抗战中的大规模正面和日军接触时,火力不谈,至少在兵力上是压倒对方的,然则这次对抗国民党军的兵力对比日军没有任何优势,更无绝对精锐可言,这是十分令人感到不解的,而唯一可以解释的通的就是战争背后的内情所致。

(未完待续)

元宝推荐:铁手,
家园 好,等着看
家园 没话说

相信日军在德国的陶德曼、牛莱特等人的说服下,将不会大举进攻南京,南京是有惊无险的

以一国之都行此险着,岂不谬哉。

蒋有卸职之责而唐有徇私之心,皆罪人也。

有罪不能罚如桂永清,有功不能赏如陈明仁,此亦蒋氏败因.

家园 不退缩、不浪战、不妥协:

从一八四零年以来,从满清政府到国民党政权决策层做到这点了吗?我从来就认为中国根本不是被外国人的船坚炮利打败的,而就是没有认真的做好给敌人致命一击的准备。而一旦开战之后又心存侥幸。想立于不败,其可得乎?

家园 南京不可守

南京本来就不可守,这是一种死城。在军事上他没有任何的防卫能力。而唐生智最大的责任潜水以为应该道义上的。毕竟你竟然赞成了守,而且自动请缨地去守,那你就只有死节了。

家园 理论上说是如此:

不过,具体到实际中,则往往有了折扣,唐生智在镇守南京过程中,精神是可嘉的,不过在指挥上出现过一些失误,不过原因也不能都由他一个人负责。

家园 搬把凳子看

温相快点继续哦

家园 其实在纯军事角度看

南京是不可守的,这种不可守是先天因素注定的。当时稍有军事能力的将领都极言其不可守,连蒋中正开初也是如些认为的。只不过

是耐不住唐生智的“总理陵寝”吧了。

家园 单纯考虑一方面的因素是不行的

如果南京一枪不放就丢给敌人,蒋政府怎么向全国人民交代,蒋后来又凭什么枪毙韩复渠呢?显然蒋介石当时在政治上并没有可以完全从军事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资本。

家园 但若是如些

国府应考虑一下博罗季若的方法。

家园 的确应该这么准备

这样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都交代的过去,现在看来他们还是对德国调停抱的希望太高,没做两手准备,以至于事到临头措手不及,全局崩溃。

家园 所以

潜水对国府的评价是抗战不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