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道家人体实践 -- 元亨利

共:💬27 🌺1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道家人体实践

中国远古人体学说今,《黄帝内经》中的零星片断可见一斑,后来的道家,继承了医家的传统而做了发展。其成果集于《道藏》及其它一些道家著作中。但由于人体的复杂性(生理上,社会性等),道家内部往往是秘密单传,“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而道书也是多用隐语,而且抽去一些关键点,所谓“秘易不秘难”,“秘母不秘子”,“赞铅不及汞”等,这与武术类似,对此决不能简单地归为封建迷信保守。

人体是形与气的统一体,“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其形千万年来变化很小,而人对气的感知能力,在过去二千年里则大大衰退。人体的内气之源,即元气,来自遗传,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但是气是可以修复和再生的。在〈内经〉里这称为生神和通天,统称为得道。气在人体内的运行渠道,就是中医的经络系统。经络又有其自身的结构层次,输送信息的是经脉,传递能量的是经筋,以及络脉,芷脉等,各司其责;人体的气,也有其内在的层次分类,最高级的是精气。又经气是真气,真气的运行,一呼一吸行六寸(战国时尺,合11。8厘米),每秒约3。54厘米。全身经脉28条,总长16丈2尺,真气一昼夜运行近百周,可另外的两种人体重要的气,营气与卫气在经脉内外运行五十周,这三大气流的不同步,是人类经络系统进化滞后于形体所造成的,类似的问题还有男阴芷,女阳芷只有络脉的功能,以及人体十二结节不解等问题。这一不同步,正是人体疾病及寿命减短的原因。

道家修练的一个根本点,就是要找到改变,修复这一人体缺陷的“道”路,达到健康长寿。因而道家的工作是,人体经络的优化和重构,也可说是遗传因素整体性的自我改造。所以它既能去病强身,又能延年益寿。这是道家的中国特色,也是得道养生与常态养生的区别。八十年代以来社会上流行的气功,多为常态养生,可以去病健体,而不能延年,很多大师级的气功师,也未过七八十岁的常人寿命。据472BC到1910年历史人物12021人的统计,其中儒家9535人,释家2206人,医家103人,道家171人,平均寿命分别是64岁,68岁,74岁及81岁;百岁以上分别为0。09%,1。27%,4。85%和17。9%。以道家为最,超过当代发达国家男子的最高水平。当然道家的统计人数太少。。。(见姜亮夫《历史人物里传碑年综表》,陈垣《释氏疑年录》,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任继愈《中国道教史》,俞慎初《中国医学简史》等)但是,道家本身也受到宗教及神仙家的某些干扰,走过弯路。另外,人的个体区别也是极大的,有的人生来经脉“道遂且深”,不去专门锻炼也能过百岁,但现代大多数人的遗传都有各方面的缺陷,就象定时炸弹,到时就会暴发疾病。

那么道家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上走的是两条道路,一是调息,一是所谓治“七损八益”。七损八益在内经中提及但没有任何具体描述,在长沙马王堆帛书中有,是与性有关的。两性修练,在中国起源很早,因为远古人对性不象今人那样禁忌,他们发现两性交合中产生的高于平常的能量,能用来增强气的运行, 而打开人的堵塞不畅的经络。“两精相搏(?唬┪街?神”,此神即“元神”,“元气”。老子的“谷神”,庄子的“抱神”,内经的“守神”,“治神”,都指此神,乃“神”的初义。汉代的冉里诀:“出为半,如为一”是说男女精气,“其中有信”,但各人只有元神的一半,只有“两半成一”,才能补复元气。但性的修练,牵涉的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太复杂,尤其是随着时代的演变,性变得越来越神秘,而上至帝王,下到百姓,人人想享用。很多人听说过房中术,就是道家修法的世俗化变体,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养生延年的本意,弊多于利。乃至今人一听房中术,就以为是黄色下流。这种情况的另一极端就是所谓“闭精”“不泄”,违反了自然法则。道家实践的是自身的练功方法,加上行气,即夫妇性生活的节制和改造的正确组合,从而得道,使人体出现巨大深刻的本质变化。孔子的“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百姓日用而不知”,是否就是指的这个?但是两性修练不是目的,清静单修是道功的主体和根本,因为“客气终不我身也”。

调息是道家修练的另一主要途径,几千年道家作了大量实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生死教训。道家典籍中,谈及的调息,主要宗旨是要减,即在练功中自动减息,古称胎息:男女合练时减半,单行时减四分之三,从而使经气,营气和卫气的运行,“并行一数”。具体操作方法,战国的《灵枢五十营》中有二刻,百刻(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昼夜共13500息)经气两种运行模式。具体的息数各代各派略有不同,概有12520息说,12500息说,及12000息说。这些是道家修练的定量模式,它又是以人体脉度,骨度(见《灵枢》)为形体基础。

经络优化重构的标志是什么?

1.还精。大流量的精气自动穿过尾闾,从背上,经夹脊,脑后至头顶,再下咽喉,经胸部注于腹中,周而复始,最后封固于下丹田,近代称为任督通。今人常以此为练功的最高标准,以为此即大小周天,有误。

2.胎息。练功时,胸式呼吸渐渐自动转为腹式呼吸,“气之往来,勿令耳闻鼻知”,频率降为常态的1/2或1/4。

3.结丹。在腹,心,脑形成精气神的三个升降出入的吸引中心(参考现代科学混沌理论的语言―吸引子)。先秦称为“一”,道书为“丹田”。还精,胎息,结丹是互为因果,同步进行的。

4.打通芷脉,把男子的阴芷,女子的阳芷从原来只有络脉功能,提升到奇经水平。

5.开辟左中右神气的大通道,这是得道必备的大流量,高功率的行气通道。

6.打通四肢的十二节,这是神气所游行出入,与外界的气进行交流的(“十二节皆同乎天气”)道路,并非简单的骨节。有关文字可见《灵枢》。

7.易筋。晋《汉武帝内传》“六年易筋”,东汉《释名》“筋,靳也,肉中力气之元也”,筋气是人体原始的能量,十二经筋是筋气的通道。易筋即刻经筋的重构及能量机制的转换。这是百岁动作不衰,中国武术的来源。(少林寺的易筋经就不用提了吧,人人皆知,那实际是从道家借来的,其过程不知又可演义出多少金庸梁羽生)

8.易骨。《素问》“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先民认为骨气是生命的动力,肾气是后起之说(“骨”,“肾”字近)。

9.易皮。《管子》“得道之人,理蒸毛泄,胸中无败”,易皮就是打通络脉,孙脉和闭而不开的毛细管,形成最佳的经络血液的微循环系统,这是道者“年且百岁,犹有壮容”的由来。

10.经气自生。丹经又说“真气日生”,气入骨,髓生气,日学日新,这是内练筋骨皮(与武术的“外练筋骨皮”可能有不同)使“无一毛不通于气,无一节不住与神”的根本。

以上的某些过程,是极为困难和痛苦的,尤其是结丹的上丹田大脑,结构复杂,加上人的思维活动的干扰,内气在打通各个气道时最为难行。前人记载这种种艰苦,有“腹如疗刺”,“拔断筋”,“敲碎骨”,“斧劈脑”的说法,后来道家有修练的“法侣财地”之说,此也是一个原因。

这里想提出讨论的是方法论上的问题,也就是不可避免的:古人是如何进行这种“研究”的?与现代科学关系又如何?首先,中国人体学说产生于远古,其目的是养生长寿,得道带来的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是可知的;行气的变化,也可以在练功中,通过内视功能的开发,在“返观中照察之”。与宗教的“不死”,“成仙”,或“来世”等无法验证的说法要划清界线。〈黄帝内经〉更是明确提出“道无鬼神”的观点。但这与现代科学的方法又是截然不同的。这种养生的修练,是以实践为第一位的,理论的重要性与作用是远远低于实践的,是辅助性的,敲门砖式的。中国人也不喜欢建立体系,分类这些西方现代科学的方法。这可以用现代体操训练来粗粗的打个比方。体操是人体的一种技术,有不少力学,运动学,生理,解剖学方面的理论,但要培养一个体操运动员,最重要的是教和练。这种教和练,恐怕是无法用理论来框定的,也没有哪个世界级的体操运动员是靠理论成为冠军的。中国武术也一样,看一本拳谱就能成为一顶一的高手,只是小说家言而已。所以道家修练的观查手段是“内视”,“观于窈冥”,加上实体的解剖作为参考。〈内经〉还有“援物比类”,实证,历史的逻辑与简单的数理逻辑等方法相结合。至于所谓的阴阳五行,八卦易经等是从这种基本的中国先人认识手段中派生出来的,是第二性的。而且有可能是后代大儒因人体功能的不足而用理论来弥补。所谓东方思维方式与西方思维方式,所谓整体观,也都不脱此类巢臼。

补充一点,道家的长寿观认为,八十到一百是最低标准,一百二左右是中等,一百五以上是上寿。据道家资料记载,明末清初的龙门六代(1441~1836)十三个传人平均寿命105。8岁,其中130岁到204岁的有五人,占38%强。当然这资料不一定可靠,而且在这十三人外可能还有修练而不得长寿的。但十三位百岁以上的道者,已是可观的成就。更何况近代宗教家不以养生为主的。民国年间还有一位李青山的,据说活了二百四五十岁,则一是孤证,二是无确凿证据,只能姑且听之了。

中文的文字体系中,也有珠丝马迹可寻。“脉”字(繁体为谬,派[去三点水]与永同),古即“永”字,永即长寿。而如果仔细看“永”字,它实际上是一幅人体主要脉络图,也就是说,如果人体的脉络通畅的话,就能长寿。其它还有很多类似的字,一时找不到古文字的图象,就且不提了。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神哭”,大约是夸张,但恐怕也说明中文字确实含有某种信息在内

元宝推荐:不爱吱声,
家园 沙发--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此文是纪念一位逝去的父执,且称其为杨叔叔。杨叔叔为家父老朋友,文革中受牵连而下放农村,回城后赋闲,开始练气功,为弄懂其理而读道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从道藏而医经,上朔古文字,史前史,考古资料,下涉历史文学诸子百家,旁及佛儒武术民间,野史笔记,爬梳考证,十几年里通读道藏数遍,更能破解其隐语。家父对此不感兴趣,而我却兴趣浓浓,后来杨叔叔每次来索性与家父寒喧后既与我长谈。杨叔叔不仅读经,而是把练功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性上,用亲身的感受来验证道书中描述的景象的真伪。杨叔叔认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在此。

杨叔叔练功有成,也走了不少弯路,每次来他都告我其练功的进展和体验。气怎样在自发地修补他的腿部,怎样腿修好后又往上到腹部,心脏,怎样几次进入道书所谓“混沌”状态。记得九六年回国,打电话给杨叔叔。知我要去他家后极为兴奋,几次出门到公共汽车站等我,一见面就进入道家话题。我只在国内留了一个月,杂事缠身,只在走之前又去图书馆跟杨叔叔告别(杨叔叔每天练完功即去图书馆,十几年如一日),他又是不停地说,虽然很感兴趣,但实在是没时间了,只有乘杨叔叔稍停时跟他告辞,杨叔叔送我到图书馆门口,走了几步回头一看,杨叔叔还站在那,到今天他脸上那若有所失的怅然表情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杨叔叔数次跟我说过,最后一关大脑的修练有危险,自己年级大了,气功起步晚,可能要失败。道书上说一旦出错,就是中风而死,且没后有退路。一旦成功,修练就进了一大台阶,至少过百岁不成问题。那样还有三十年以上的时间作道家的研究。我当时没放在心上,总觉得失败只是一个不可能性。出国后与杨叔叔通信,杨叔叔回了十封信,还有一篇参加气功研讨会的论文。这些就是我写此文的来源。后来自己的事渐多,与杨叔叔的通信就停了,潜意识里总觉得以后时间多得是。某此向家人问及杨叔叔,说与他家的联系断了,家搬了,电话也不同了。我寄去的信也被退回。再后听说杨叔叔中风不起,我的第一反映就是,糟了,真让杨叔叔说中了!2002初,消息传来杨叔叔去世了。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或作什么。杨叔叔练功后满面红光,中气浑厚,人未到而声先至,而家父却是身体多病。杨叔叔一次对我说:别看你爸爸有病,他很可能病病歪歪地活到八十以上,而我现在身体那么好,也许活不到八十。这些都被杨叔叔说对了。当时我是很不以为然。记得在国外读的是理工的研究生,读到后来自由时间较多,突发奇想

,想作陆游修道的考证,以前在〈读书〉上发过一篇与陆游间接有关的短文,又听杨叔叔讲过陆游诗中的道家内容及其修道成就,我想以此为突破口,打进道家研究。杨叔叔读了我信后极为兴奋,立即回信给我详细提供了很多他自己对陆游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可是后来实在是没有能力和环境作下去而半途而废了,杨叔叔从来没说过一句责备话。今天想来只能以后用实际行动来告祭杨叔叔了。

本文基本上是以杨叔叔的来信手稿整理而成。我的意图是录此存照。杨叔叔用了很多引文,这里全略去。他的

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有些也可能证据不足,都有待以后的进一步探讨了。但我相信杨叔叔的大方向是极有意义的。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不是一个人,几十年能完成的。单单是现代人对这一方向的认识,恐怕就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是希望自己能一点点的向这方面的专业转移,为中国文化,为杨叔叔尽自己的能力作一些事。

该文也许不能称原创,因为实为杨叔叔的东西,但为了保存一下版权,姑且原创吧.

家园 晕了一半,剩下一半有点蠢蠢欲动,这话题有说头
家园 雪兄好快啊!谢谢!请多指教!
家园 顶一下!

道家的东西大学里看过一些,后来就再也没有兴趣了。

家园 是啊,缘深缘浅我们是凡人如何能知晓,能珍惜的一定珍惜,给杨先生送花。
家园 关于“内视”“观于窈冥”,能不能再详细说说?

刚刚找人体经脉图,翻出了这个网站,http://www.theqi.com/cmed/cmed_top.html

不知道是不是好东东?

家园 谢谢各位,近来忙,没时间认真看贴回贴,有机会再请教!
家园 修道家法门没有老师护持比较危险

小孩时练容易些也不会有生命危险,岁数大了还是得有名师护持才好。毕竟是逆天而行阿。

不过,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很佩服杨叔。

家园 基本上不太记得,好象以前还常常听爷爷讲

  只记得道家好象要做早课,晨时之气称为生气,午后之气称为死气,此时吸入是道家的大忌!

  其他都忘光光了!

家园 还有半夜从别人鼻子里吸的是魂魄,最补
家园 大仙要诞生了??!!!!
家园 黑山老妖也是道教中人?
家园 太深奥了!
家园 送花一朵,以表惜遗之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