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育儿主题分析讨论系列 -- 大懒虫1号

共:💬21 🌺13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育儿主题分析讨论系列

1.讨论前的丑话三段

感谢诸多同学的热情及信任。

说实话,是否开始并持续这个主题讨论,对此俺真是犹豫了再三。理由有:

1. 专业态度的忌讳。这是专业的话题,俺一贯忌讳在公开的场合讨论。这些年虽然形成许多的观点及经验,但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尚未成熟,比如,还未落实成公开出版的文字体系,功力尚浅,公开讨论容易控制不好火候,又容易耽于小聪明而忽略继续学习与进步。

2. 时间冲突的问题。俺现在做的事情跟这个有联系,但尚有距离。做这个会占据我比较多的时间,影响我核心工作的开展。同手手头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如果这项工作开展起来,我估计会收到越来越多的“问题”,怕回答不过来,顾此失彼,让群众失望,但我这个人不是很忍心拒绝别人,所以,怕到时候连睡眠的时间都会牺牲掉,虽然其实现在每天的睡眠时间也才五六个小时。

3. 需求可能不对称。提问的孩子家长朋友,更多的是关心技术层面的解决,即“请告诉我如何解决某个问题”、“请告诉我用什么方法可以怎么样”,而这些更多停留于经验层面,需要结合实践操作的,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固然可以参照,但不一定适合其他人。而俺更关注规律及本质层面,更愿意跟各位探讨:“请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请思考这个究竟是什么问题”,俺认为教育的关键是认识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都是各位家长举一反三自己可以创造的事情,即,无需把精力放在请教别人身上,而是把精力放在开发自身的认识理解水平要创造经验,而不是模仿别人的经验。这背后是俺的一个原则:做你自己。做你自己的一个前提首先是:认识你自己。我相信,经过正确的学习,其实每个家长都可以是自己的孩子最佳的人生导师

我写下以上3点的时候,心里明白要开始并持续这项工作,是个艰巨的任务。或者说,其实直接答案就是:不要开始。

但既然在前两天自己已经开了口,失信于人也是扪心有愧的。因此犹豫再三之后,俺还是硬着头皮开始这个工作。

希望通过这个工作,能让我们都有长进。

因此特别提几个要求,也可以说是丑话说在前头:

1. 保持平和的态度。不要期望过高。俺的出发点是,希望这样的探讨对大家多少能有点启发,足以。所以,别指望有所谓的治百病的专家。也请别以对专家的要求来要求别人。更不要喊懒虫为专家,对此,俺从心底里反感。其实俺要做的工作是:不要让这个讨论帖变成显摆贴炫耀贴攀比贴(显摆炫耀攀比某些人比别人更会教育孩子)争论贴(争论谁是谁非)。好端端的探讨教育孩子的帖子变成了是非贴,这会让俺觉得很无耻。

2. 请尽量不要给俺发信息咨询。如果问题是可以见光的,则跟在公开的帖子里即可。如果问题是见不得光的,那更不要发给俺。理由是:你发了信息,不回是俺的不是,但回了真的会占据很多时间,因为肯定不只一个来回,而且俺的可以见光的回复只对你一个人服务,为什么? 更,请不要约我单独见面聊。在论坛里,俺认为还是遵循孔夫子曰过的“君子以文会友”为上,文字相见就可以了。更主要的是,俺目前还不到功成身退时间一大把可以给群众传道解惑的年纪,俺现在是处于“少壮不努力,老大狂追赶”的阶段,时间真的不够用。

3. 请讨论有质量的问题。其实教育孩子的事情无大小,问题也都是可大可小地进行分析和讨论。但提问之前,请自己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至少先要问一下自己:“我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话题?”有质量的问题,有助于大家在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上前进,既利己,又利他。

请所有要参与谈论的同学,认真看下以上的文字。然后,我们开始第一个主题帖的讨论。

哦,重申一下,提其他问题的帖子,请跟在此贴下面

[url=http://www.

talkcc.com/article/3139359]大懒虫1号:【原创】养儿育女问题汇集贴(不断补充修改中)[/url]

再一次感谢大家的信任。

关键词(Tags): #儿童教育通宝推:jboyin,当生,老爷王,游识猷,Soen,不打不相识,
家园 【第一帖】孩子是否该继续学琴?

第一个帖子选择了

不打不相识:【求助】孩子是否该继续学琴

选择的理由是:

1. 问题比较典型。即有相当的代表性。

2. 问题比较成熟。即不打不相识同学已经经过了认真的探索。

3. 有值得分析讨论之处。

首先赞一下不打不相识同学,主题鲜明,阐述得也很清晰,其中包含的信息也足够丰富。

俺做如下梗概:

“小西瓜不爱弹琴,爸爸妈妈想尽办法费尽心思让她弹琴,小西瓜还是不爱弹琴。”

家长的问题是:“孩子是否该继续学琴?

这个问题阐述得具体一点就是:家长是否应该再采取其他办法让孩子能够把弹琴继续下去?

这么一解释,脱去“为孩子、让孩子”的外衣,其实这个问题当还原成:家长是否该继续?

呵呵,这个,是家长的问题。

问是否该继续,那么首先要问:为什么要开始?

即,问目的:当初让孩子学弹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或者当初说不清楚的模糊的目的有哪些?

对此,请花点时间耐心列出来。

同时考察:目的实现了没有?(不是弹琴行为、而是由弹琴的意义所导致的目的)

如果实现了,或者在实现中,那么,到了什么程度,是否有持续的必要?

如果没有实现,那么,是什么阻碍了它?需要克服吗?为什么?如果要克服,需要动用哪些因素?有什么相应的困难?……

……

以上问题,我随意敲打出来的,旨在说明思考这个目的的时候,其实没开始以为的那么简单,其背后有深刻的被掩盖着的一些东西。只有把这个挖出来,才能搞清楚家长做的某个决定,究竟是出于什么?是以“为了孩子什么什么”为借口来满足家长自己的曾经未实现的愿望、补足家长自己的心愿,还是出于人云亦云随大流的考虑,还是真正为孩子的成长考虑、开发孩子真正的潜力、培养孩子真正的兴趣及修养,等等等等。搞清楚了目的,对现阶段的局面就会有了新的认识,至于采取什么措施,那就是水到渠成的技术工作了,相信有经验的家长朋友可以献计献策,集思广益。

(而如果对目的问题暂时搁置,先想办法稳定“局面”,诱导孩子“继续弹琴”,那么,当然是可以的,多少“先烈”为俺们做出了表率啊!当然这个弹琴过程,会消耗家长越来越多的精力、动用越来越多的计策让孩子妥协,双方均无比痛苦。持续到N年后的终于有一天出现一个令人欣慰的现实:“看看,坚持弹琴还是有好处的,至少让俺在某些场合可以用得上。”至于值不值,谁还算得清楚呀,掌握某个技能总是要付出无数心血的嘛、何况父母对孩子的爱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嘛。)

以上是俺从不打不相识同学的这个“学琴贴”里提炼出的一个主要问题。

至于这个问题中的蕴含的另一些问题:

1.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艺术教育?

2. 如何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

属于另外的话题了。不在此篇展开讨论。

这样的方式,不知道诸位能不能接受?

2010-10-31

关键词(Tags): #弹琴的目的#儿童教育通宝推:三笑,不打不相识,
家园 是否可以

把有关这个问题的回帖、跟帖转过来?一般来说,人们是“懒”的把已经发表过的帖子再抄一回重新发表的。

家园 女儿也学琴

我家女儿学的电子琴,今年暑假通过音乐家协会组织的十级考试。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么多年来学的很苦,从来不知道还可以放弃。如果知道可以放弃说不定就放弃了。她说:不过也值得,体会了坚持的苦和乐,而且知道了什么是触类旁通。现在偶尔高兴了或者累了自己去弹一曲,有时也去拉拉二胡。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带她去看别人家的孩子弹琴,然后问她是不是觉得羡慕,她点头,问她想不想学,她也点头。我们约定:你自己选择了,将来不准反悔,她仍点头。然后就去学了,所以考级结束后,她说从来不知道还可以放弃。学的过程中她也挨过打,也去北京参加过比赛。

女儿说了值得,做家长的就够了。

家园 【原创】关于第一贴的补充:究竟什么是问题?

对于什么是问题,之前在懒厨同学的帖子下面跟过:

关于问题的定义

虽然说得比较简略,但意思我想是表达清楚了。由于看到或者注意的同学比较少,我觉得有必要再粘贴一遍。

关于什么是问题,关于问题的定义,这个里面讲究是蛮多的。其实我个人还是蛮倾向于用“成长的课题”来替换“教育中的问题”一说。

对于父母而言,能做到随时看懂孩子用生活中“不起眼”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成长的课题”,需要下一番真功夫的,诚然能做到如此,还是存在一些盲点的。不得不忍受由孩子带来的系列“挑战”。即使有些家长是天生的有天赋的高水平的家长,也不一定看得懂他们的孩子所展示的所有“课题”,因为什么样的家长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水平越高,孩子的挑战策略也越高。

举几个简单通俗的小例子说明下吧。

比如年初有一次我在从宁波到上海的大巴,前座是一对母子,孩子大约1岁的样子。起先我是打瞌睡的,但一会儿,发觉那孩子在一个劲地逗我,想引起我注意。于是,俺就配合孩子的游戏了。孩子在自己玩一个游戏,就是以座椅的靠背为道具,他从座椅的两侧的空隙处一会左一会右地向我张望,也就是,他自己在玩藏猫猫的小游戏,对我,我感觉是他期望我能给予一些回应,于是我就以微笑来回应他。他玩得不亦乐乎,在椅子上颠来倒去。终于,他旁边的母亲发现了。

孩子的妈妈先疑惑地看了一会孩子,又疑惑地朝我看了很多眼。嗯,她看我的时候,我目无表情。

然后,她对孩子说:“孩子不要怕,阿姨没在吓唬你呀!”

俺的内心当场晕菜!

【小议】相信很多家长对此是表示不屑的:切,连自家的孩子是开心还是惧怕,这都判断不出来,还活什么呀?果真如此么?其实这个事件跟忙总举例说明的京城第一美女,本质无二。

wxmang:我坚决支持实践出真知,但是在养儿育女上却不一定

再举一个貌似复杂点的:

比如某孩子,俩事业上均有成就的高学历的家长发现一贯乖乖的且就读于重点中学的孩子“突然之间”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举动:出门带刀(较锋利的水果刀)、在家没事就摔东西砸东西发泄、逃课、用烟头烫自己手腕、频繁与品行有问题的同伴交往,忽然打扮风格趋于流里流气,不爱搭理父母,同时,喜好体育课,狂练肌肉和力量。家长的担忧:“完了,孩子要变罪犯了。完了,孩子要变精神病人了。”老师的结论:“赶紧转校吧,初中不能在本校毕业!(别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家长带着孩子就医吃药找各路高手咨询建议。结果如何?情况越来越严重,孩子干脆连学都不上了。

如果单听家长的哀叹与老师的判断,这孩子真是没救了。

而事实呢?事实是,家长和老师都忽略了导致孩子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从而也定义错了问题。

俺经过重新考察一些事情,最后的结论是:孩子其实没问题,只是他在之前发生的某件事情中,无力独自承担由众人一起造成的后果。也就是,那么多人一起制造的某件事情,但结果却让孩子独自去承担,这对他不公平。他内心缺乏力量,所以一边在独自承受压力,一边试图通过体验自己过去所未经历过的行为来寻找力量。通过体育锻炼,他肌肉是强壮了,带刀摔东西烫自己在俺看来都是孩子内心压力的释放同时也是体验一下自己力量的提高。但内心的力量尚未强大到足以应对当前的课题,而这,不是他一个人所能做到的,尤其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

这么重新一解释。不管你们信不信,孩子的变化是立马就呈现的。那些让父母担忧的“犯罪症状”在一周内又“突然”不见了,原因无他,因为这些本来就不是核心问题,核心的问题是孩子内心在慢慢地滋长力量去应对学业。(这个例子就这么简单一说,前因后果还是很啰嗦的,大家不要追问细节了。)

【小议】其实没什么了不起,越复杂的现象,本质越容易找到。但越简单的,那就越不好找。

比如这个,

去年某一天,我在地铁里。当时人非常多。我刚进车厢,就只能站在门附近了。

而几乎同一时间,离车厢门最近的一个孩子,一个劲地朝我看冲我友好热情地咿呀咿呀。孩子的妈妈非常不好意思,使劲把孩子背向我抱着,但孩子还扭头朝我看。

于是,车厢内无聊群众都朝我看。

于是,我不好意思地挤到小孩子跟前,向她问好:“你好美女,有8个月大了吧?”孩子妈妈代答:“我们是双胞胎,已经一周岁了,我是姐姐。”然后孩子妈就向我道歉,说这孩子平常不这样的,真是对不起,孩子平常不会逗陌生人的。巴拉巴拉巴拉。(车厢里就只有我们俩个的声音及孩子的咿呀咿呀乐的声音)

诚然,我也在自我检查,俺衣着朴素灰暗不起眼,神情如常,手里也没有什么新奇的玩意儿,最关键的是,那天俺还比较疲惫。而且周围这么多人,为什么这孩子就冲我乐呢?嗯。这里,俺没有自我得意,经常有小孩冲我乐,但都多少可以发现原因的。而这位真是让我不得其解。

其实,一会儿就有一个现成的“答案”了,嗯,一站之后,孩子妈抱着孩子下车了。她们把位置让给我坐了。在这么拥挤的地铁里,这个一岁孩子主动跟我打招呼的目的,是让座给我么???

当时,我就只有这么一个顺理成章的答案,但显然这只是巧合,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孩子妈妈不知道,俺也不知道。当然,这个也不重要,因为过程很开心,如果孩子当时朝我大声哭,我就得刨根究底了:)))

2010年10月31日晚

关键词(Tags): #定义问题#儿童教育
家园 这个前言水平蛮高,花宝

其实俺要做的工作是:不要让这个讨论帖变成显摆贴炫耀贴攀比贴(显摆炫耀攀比某些人比别人更会教育孩子)争论贴(争论谁是谁非)。好端端的探讨教育孩子的帖子变成了是非贴,这会让俺觉得很无耻。

不过

1.事情都是相对的,绝对的从来没有,只要是人参与,必然有左中右

2.讨论必然有对错,你的这个法子好些,他的那个法子好些

这个是讨论的一个部分,回避不了的

贴出来就是给别人看的,也是给别人批评的

也是让别人琢磨比较的

这个都是现实生活的一个部分,不是说回避或者说不要就能避免的

备注:我原来觉得懒虫理论水平是蛮高的

但自己没孩子,没长时间的观察的过程

只是理论上的一个推理或者结论而缺少那种母亲的爱的基础 上的认识(我当时也准备在这个点砸懒虫的)

现在看来,懒虫做的蛮周到的,让大家眼睛一亮

当然

我们也需等待她一个个的案例的解剖

备注2: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138529

我有个期待的帖子

没白让我期待

家园 懒虫MM,俺有问题需要请教,有空的话,请回复。

1、孩子胆子特别小,和外人打交道比较怕生,有哪些措施,可以 帮助她改变一下,俺的女儿9岁左右。

2、孩子做作业不专心,其实在我看来,孩子还不算笨,但是就是精力不集中,做事情不够专注,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我和LP的思路都是,培养孩子一个健全的性格,和培养一下孩子的智力,其他的发展,就看她自己的造化了。总之,将来孩子的发展,是不可能按照父母的设计来的,但是至少要培养一个能够自立,对社会有用的人,否则,父母到闭眼的那一刻还在担心孩子,实在是最可怕的事情。

家园 非常感谢懒虫mm

您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来帮我分析问题,牺牲了您的休息时间,非常抱歉,非常感谢。我码字慢,对您花费的心血深有体会。希望不要困扰,仔细翻您以前关于文文的点点滴滴就很有启发。我也买过好多关于儿童教育的书,不过都没有看完。请教您只想要个现成答案,是我偷懒把自己的问题转嫁给您了。

当初让孩子学琴,只是觉得女孩子嘛,该受一点艺术教育,多少有点鉴赏力,所以不想让她参加考级,但是进行着就由不得自己了,给孩子的压力一直在增加。我和LD发火的时候,说过让孩子放弃,但盛怒之下,孩子或许觉得放弃是不好的、伴随着负面的评价,所以才会违心的声称不想放弃。

在没有看到您这个帖子前,我决定和所有“先烈”一样,计划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前我不喜欢陪小西瓜玩,因为女孩子都喜欢玩过家家,一个游戏要玩不知多少遍才肯罢休,很伤脑筋。前几天,我和小西瓜一起看《14只老鼠》,感觉前所未有的好,再参照懒虫mm的帖子,似有所悟。我头脑一热,请小西瓜教我学琴。小西瓜很讶异,看我态度诚恳,立刻兴致勃勃的翻出初级教材,很认真尽责的教我弹琴。我端坐琴前、含胸拔背、双手成虎爪形,外实内虚如握鸡蛋。小西瓜在旁边谆谆教诲,嗓子都嚷嚷的哑了。她用笔在乐谱写写画画,蹲下看我指法,大声的打拍子。我发现弹琴是挺难的,强弱、节拍、指法、音符,往往顾此失彼。然后小西瓜弹琴,我理解了她的辛苦,以前指责的多,现在欣赏的多。

这几天弹完琴,小西瓜都很难得地收拾乐谱甚至擦琴,她告诉我说:“没有想到,弹琴也很有意思。”我认为她是觉得当老师很有意思。弹我琴,看了一会动画片,她邀请我跟她一起做手工。我提议边听音乐边干活,这次她欣然同意。整个过程完全是她主导,我偶尔提个建议打个下手,但决定权是她的。她很难得地把剪下来碎纸片放在垃圾桶中、做完手工,把工具放在原来位置,还很难得地睡觉把脱下的衣服叠一叠放好。

我原来想,目前生活安定,有时间陪她练,打算横下一条心陪她学下去,退休了也算多个爱好。看了懒虫mm帖子,我想还是理智点,我未必能坚持那么久,最初目标是——让孩子接受一点音乐教育,有一点鉴赏力。想想到现在,最初的目的已经达到。我改变计划,先试验一个月,如果孩子非常喜欢,也就是说,她有此爱好,不过我们的方法有问题,那就继续下去。如果孩子还感觉压力很大,那就果断放弃,告诉孩子这不是她的错,人生如此美好,何必跟钢琴过不去。

再次谢谢懒虫mm。

家园 家长的目的,

一部分是为了给孩子提高一下艺术修养,我觉得主要还是跟风。我们楼道年龄相仿的六个孩子,只有我女儿什么兴趣班也没参加。对这个事我曾经立场很坚定,除了学校的课程外不强迫她学任何东西。但是现在真的动摇了,怀疑自己原来想的太片面。行有余力的情况下学点才艺也挺好的是不是?

另外我女儿有个缺点是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浅尝辄止,不扎实。比如学轮滑,能滑起来就行,什么单腿滑什么的就不玩了,很多类似的情况。麻烦懒虫MM给分析分析。

家园 很简单的,先看看我写的;再有问题缴费咨询,个别辅导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141367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991772

家园 【原创】也非常感谢小西瓜的爸爸

其实你的提问与我开这个帖子之间的相关系数还是蛮高的。

小西瓜的爸爸的确是一个好爸爸。尤其难得的是能够如此自觉而理智地反思对孩子的教育并能采取相应的行动的,真是很少见的。小西瓜果然很有福。小西瓜的妈妈也很有福。呵呵~

小西瓜跟我外甥女同龄,上厕所必定看书半天不出来自个儿乐呵的习惯,几乎一模一样呢!

弹琴不弹琴是一个小事情。其实这个事情,不是放弃不放弃的问题,俺是希望通过这个事情,你们开始思考一下:小西瓜最有天赋的特质是什么?

通常,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自身相对明确的天赋特质(有的可能是同伴中的佼佼者,即所谓的天才)。一个孩子最有天赋的特质,天生及本能是需要得到优先发展的,但如果外界的环境不能及时跟进,不能得到健康发展,那么,这天赋就会浪费,浪费罢了,但主要是,很可能会成为成长的各种问题制造源(哦,俺编出来的说法)。因此,及时发现并适当培养发展这特质,俺认为,是教育孩子最关键的地方。事实上,如果懂得自家孩子的特质,教育起来,是很省心省力的。【这个观点,仅供参考,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家之言,是我自己的一个思想理论。我对特质的关注,是基于我认为每个人都是有其独特鲜明的个性的,教育过程如果能够承认和尊重这些个性,将会有趣轻松愉快得多。】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他们制造的看上去类似的问题,但由于其核心机制不同,即问题制造源不同,就不能用同一个方法去解决,每个孩子自己造成的问题,只能用最适合他/她的方法去解决。事实是,方法真的是随带产生的,究竟什么造成了问题,才是最关键点的。这始终是我看教育跟别人不同的地方。太多的人,都喜欢停留在方法层面,挺累的。

怎么看呢?还是举例子吧,相信这个例子比枯燥的理论能给你更多的启发。

比如我外甥女。她的自身的一个天赋是,美术创作方面有天分,这点跟别人比并没有特别突出,只是稍微好点罢了,但她跟自己比,是她最早自动开发的天分。虽然俺的眼光看来,她这方面真是很有灵气的,是可以得到长远发展的,但在学校里,幼儿园期间还是可以的老师们都很赞,但小学里不同了,一年级结束后她的美术成绩是F级(级别从高到低是ABCDEF),呵呵真是让俺难以相像!不过,对此孩子妈妈跟我难得的一致,不担心。对于艺术方面的能力,我的意思是,要么不学,要么跟名师学习。对此,孩子的父母也赞同。所以,外甥女一直没接受过正规的美术训练课程。我在看机会,如果机会合适,就让她正式拜名师系统学习。为什么不着急呢?人家都说不是越早开始越好吗?

这里就需要提到一个关键因素了。那就是,俺外甥女的一个被多方面证实的相对来说最突出的一个特质是:高情商。例子我就不举了,这孩子的情商之高是我等望尘莫及的。她在学习期间制造了许多“问题”,类似上大多数的课不听那也罢了,但比如期末考试,明明会做的卷子,她只答完一半,就交卷子不考了。而这些问题,让老师们和家长用各种方法对付,但最后都无计可施了。后来我发觉核心问题就是这个高情商闹的。她很清楚地知道,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的性质及意义,并且,她更清楚地知道这些老师们和家长最终是会拿她没办法的,因为她知道每个对付她的人的策略中的漏洞、及她自己的相应对策。所有这些,她表现得非常自然,似乎都不经过大脑思考的。呵呵真是高人啊,对此我真是无限佩服敬仰膜拜~~【事实上,她是帮助我完善我的教育思想理论的重要人物,从她身上我得到很多的启发。】

我给家长的建议是,先通过俺等正确引导,让她的高情商能顺利发展,表现之一是调整家庭教育、让孩子适应学校教育(方法和过程我就略过不表了,效果么目前看来还不错,正常许多了)。等这些正常了步入正轨了,再去开发所谓的艺术天分。如果顺序颠倒了,只能是让孩子滋长了浮华和傲气,那就真要成为一个“不正常”的“艺术家”了,到时候谁也奈何不了她了,比较可怕,呵呵~~而艺术天分么,开始最好是有一点天分的,但主要还是后天技术方法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早几天晚几天影响不大,其实现在的孩子,有几个没有点艺术天分的,都有的,但究竟哪点对孩子真正有益的呢、哪点会产生终身的影响,哪点需要得到长期的培养?那就需要去观察和实践了。此外,天分这方面不要迷信神童,其实神童挺可怜的,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那么,小西瓜的特质是什么呢?这就需要家长去认真观察和思考了。如果一时确定不了,没关系,别着急,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明显展现的,花儿是在不同的时间开放的。而如果家长觉得自家的孩子哪哪哪都美不胜收的,那更不容易发现了:)

随意唠叨这些。希望对你有用。并,问候小西瓜。

关键词(Tags): #特质#天赋#个性#儿童教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呵呵不认真看说明书啊

问题贴要跟在另一个帖子里呀~

你反应的孩子的2个情况,胆儿小及作业不专心,这可以说相当普遍,但根据我的经验认识,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方法和措施也各不相同。

所以,还望阐述得详细一些。

家园 呵呵你女儿多大?

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

一件事情都没有能够坚持的么?

建议先看下面我回复在不打不相识同学帖子后的那个帖子。我觉得那个帖子里的一些观点可能对你有启发。

家园 呵呵怎么不可以呀!欢迎参与讨论!
家园 如果你长得和你头像差不多

小孩注意你是灰常正常的

大头小身都比较容易让小孩注意,只要你的眼神不凶恶,小孩就想靠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