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资料+ 讨论帖 1950年是谁反对出兵朝鲜 -- kmy1810

共:💬86 🌺62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资料+ 讨论帖 1950年是谁反对出兵朝鲜

关于1950年出兵朝鲜的决策,从来的说法都是反对出兵的人开始时占多数,主席力排众议,到最后才成功劝说多数人同意出兵。但是到底是哪些人反对出兵,一直没有个准确的说法。我最近查了查能找到的公开出版物,尝试着尽量搞清这个问题。

我的判断方法是查阅这些人的官方传记和年谱,因为据我观察,咱们的官方传记有个原则是隐恶扬善,对于传主做过的正确决定总是记录在案,而错误和失败总是能隐则隐,实在绕不开时也要轻描淡写,再补充些对大环境的描述,尽量给个人卸去责任,结果个个传主都象完人。说到出兵朝鲜这事儿,当时如果同意出兵,绝对是站在正确一边的,那么传记或年谱里必然要提一笔。因此看看他们的传记就应该基本能搞清楚了。

1.党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其中,中央委员44人,中央候补委员33人。随后召开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以下两段出自官版“毛泽东传”

10月1日,毛泽东接到斯大林建议中国出兵的电报,中国使馆也在同一天收到了金日成的求援信,请求中国派兵入朝作战。次日,毛泽东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出兵问题,会上出现了不同意见,多数领导人主张对出兵的问题应慎重考虑。会议决定10月4日、5日再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进行讨论。

  10月4日,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扩大会议专门商讨出兵援朝问题。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彭德怀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李富春、罗荣桓、林彪、邓小平、饶漱石、薄一波、聂荣臻、邓子恢、杨尚昆、胡乔木列席了会议。

关于2日的书记处扩大会议和4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找不到什么资料,我们就来分析5日的最终会议上每个人的态度好了,那么一共就是22人,政治局委员12人(缺康老),列席的10人。

明确记载同意的4人

-主席:这个就不用说了

-彭总: 这个也不用说了

-任弼时年谱:10月5日会议,任弼时支持出兵

-周恩来年谱:1950 年10 月5 日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朝鲜战局和出兵援助朝鲜问题,表示坚决支持毛泽东出兵援朝的主张。

明确记载先反对,后同意的二人

- 张闻天年谱:10月5日张闻天反对出兵,最后同意出兵。

-陈云: 年谱里没有提及,以下这段是薄一波纪念文集里的:

“ 陈云秘书周太和告诉《陈云传》的编写者:“薄老写《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时开座谈会,我参加了。薄老讲:‘陈云不同意出兵。’我说:‘奇怪了,陈云同志回来讲,毛主席定了以后,他很支持,没有说不同意嘛。’1986年,我问过陈云:‘出兵朝鲜你不同意呀?’他说:‘谁说的呀?’我说:‘一波讲的。’他说:‘这有一个过程。’”陈云为什么由不同意到同意呢?陈云问毛主席:“美国飞机会不会越过鸭绿江来轰炸内地,把经济搞乱?”毛主席非常英明,毛主席说:“不会。”陈云说:“那我同意出兵。”

明确记载反对的2人

- 林总:这个也不用说了,不过他最终表决时的表态不详,而且他是列席者,如果没有投票权的话,不影响决策。

-高岗:无传记无年谱。但在王树增写的“朝鲜战争”里明确写了高岗反对出兵,王树增的书应当是比较可靠的。

无明确记录,似乎在打酱油的14人:

其中政治局委员5人

朱德年谱:只提到参加10月5日会议

刘少奇年谱:未提到参加10月5日会议

董必武年谱:未提到参加10月5日会议

林伯渠:未找到传记和年谱,不知道哪位高人知道林老是否有传记出版?我觉得是应该有的。

彭真:手头没有他的传记,年谱似乎还未出版。印象中没有资料说过他有过同意出兵的光荣历史。

列席者 9人 我不清楚列席会议者是否有投票权,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的。但即使没有,他们如果表态同意,应当也是值得记录的吧

罗荣桓年谱:未提起参加10月5日会议

聂荣臻:只提到列席10月5日会议

邓小平:年谱已出版,但我没找到,哪位大侠手头有或者能查到,请帮忙查一下有无记载。  

   印象中也没有人赞扬过他这一点,估计他是反对派。

其他6人的资料我还没查,以后有时间查到了再补充。这里有一个人值得一提,那就是饶漱石,根据隐恶扬善原则的另一面,反党集团的人物做过的错事总是会被提及,101的反对意见总是被提及就是例证,但是批饶的文章似乎没有提到他反对出兵,我觉得可以理解为他赞成的可能性很大。

据此总结如下:政治局委员12人中,4人坚决主张出兵(幸好5大书记有3个赞成),2人先反对后同意,这样刚够半数,因此林伯渠多半是赞成的,那么就过半数了,如果再加上彭真,就8票了,反对票应该为4张,列席者中明确反对的一人(林彪),比较可能赞成的一人(饶漱石),其他8人态度待考。

通宝推:老沛,润树,南寒,立金洪海亮,雪里蕻,
家园 赞成这种历史推理法,补充沈志华的一个研究

10月1日中共中央接到金日成的求援电报,当天夜间至2日凌晨就举行了一次书记处会议。那么实际参加的人最可能就是4个,毛、刘、朱、周,任弼时当时处于病重弥留状态,应该没有参会。

这次会议的结论没有公布,但毛泽东2日亲笔草拟了准备出兵的电报给斯大林。但这份电报一直没有发出,而苏联大使罗申在2日则向莫斯科报告说中共中央暂不出兵。可见2日的书记处扩大会议上,发生了变化。

因此合理的推测是,毛主张出兵,周支持,而刘、朱反对,书记处2比2,但毛认为比较有把握获得多数支持,所以先草拟电报(但如果书记处3:1支持出兵,则没有必要再开扩大会)。结果是2日的会议逆转,主张出兵的电报没有发出,反而成了一段争议。

家园 其实只要记住两点

1,正面人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谁一开始同意出兵,传记或生平里肯定要大书一笔,比如海瑞大将军,是一到会就表态的。这个历史性功劳,是添光加彩的。

2,如果对等一下,后来栽的那些人,谁反对出兵,那也要大书一笔的,典型的就是林彪。

按这两条原则,其实很可以把各位的面貌画清楚了。刘、朱、陈、邓,肯定是反对出兵的。

家园 看来饶漱石战略眼光不错

这样看来,饶漱石 应该是支持出兵朝鲜的。

家园 任弼时是突发脑溢血病逝,之前都在正常工作

以下摘自《任弼时年谱》

10月1日 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一周年庆典。

10月5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讨论了朝鲜战局问题。任弼时发言同意毛泽东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的主张。

10月8日 毛泽东发布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命令。十九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10月19日 为筹备召开党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邀请河北省武安县的县委书记、部分区委书记、党支部书记到办公室进行座谈,亲自作笔记,提出询问,征求意见。会议从上午八点进行到下午两点。

10月21日 为《中国青年》杂志创刊二十七周年,在《人民日报》发表纪念文章。文中回顾了《中国青年》所走过的道路和在历史上的作用。指出:“办好《中国青年》这样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刊物,是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一个结合实际、联系群众并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所武装的青年刊物,在团结教育中国青年一代的历史事业上,能够发挥很大的动员作用和组织作用。”号召把《中国青年》办得更好。

10月24日 白天工作一天。晚,同工作人员交谈即将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有关问题。之后,伏案查看朝鲜战场形势图,思虑朝鲜战局,直至深夜。

10月25日 晨七时突患脑溢血,右半身瘫痪,失语,血压二百三十,脉搏每分钟一百,大汗,病情严重,傅连暲即派人接苏联医生前来诊治,并派特别护士轮流护理。

10月26日 晨,病情恶化。

10月27日 十二时三十六分逝世。

家园 这样的党史分析意义不大

民主集中制里的表决是政治决策全过程之一步。当时赞成或反对票都不一定意味着其思考已经成熟,意见不会再改变。只能说明在该时间前后表决者的思考方向与进度。

实行议会民主制的地方,议员必须公开其详细投票记录,因为议员在相当程度上必须要反映其选民的意愿,与他本人的思考和态度很多时候关系不大。

家园 5日的会上支持,已经不说明问题了

关键是2日、4日的会,到5日,出兵已经是主流意见。正象陈云所说的,由反对到支持是有个过程的。

正是2日下午的书记处扩大会决定暂不出兵,4日的政治局扩大会因为海瑞大将军出场和毛的说服工作,再次逆转,到5日形成优势。

按毛传,2日的会任弼时是参加的,那么书记处人应该全了,书记处扩大会议,扩大的有谁?林彪肯定在,否则就不会说明他反对出兵和以病推辞。

而按沈志华,1日夜间的书记处紧急会议,任没有参加,所以形成僵局。

那么一个合理的推测是,2日的会上,任应该是反对出兵的。

家园 这样推论行不行

五大书记,毛主张出兵,任支持,而刘、朱反对,周打酱油。这个人历史上看可能性比较大。

家园 你整个意义大的来

没有人说他们的意见不会再改变。

这个事情跟议会民主制有关系吗?放在这里说是什么意思?

家园 既然意义不大,党史就没必要回避了。
家园 好文,收藏了,楼主得宝了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家园 我认为任在5日之前是反对出兵的,周应该支持但力度不大

2日的书记处扩大会任是参加的,如果他支持出兵年谱上肯定也要写上一笔。

如果周也反对,那么1日夜间就是3比1,无论任弼时什么态度都无法改变书记处的结论,毛亲笔草拟给斯大林的电报就说不通了。

家园 这个要收藏一下,上次有左派河友要我说明林反对出兵的出处

当时咱就傻哪儿了,不是专门整考据的呀

下回就会了,把这篇直接发给他:

出处问题请咨询左派大牛雪里蕻

家园 不能简单的把是否支持出兵与对错等同起来

每个人因为个人经历和分管领域的不同,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时,侧重点肯定是不同的。每个人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提供不同的信息,发表不同的意见,这都是正常的,也是有意义的。决策本身就要融合各方面的意见,权衡之后再做最后的决定。

比如,周是分管外交的,他首先要考虑出兵的外交因素,特别是苏联的因素。如果当时周觉得苏联的态度不明确,反对立即出兵也是有道理的。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苏联的物质支持还是最后决定战争结果的一个很重要因素。陈云长期搞经济,他当然要考虑战争对经济建设的影响,还有经济能不能支撑住这场战争。

还比如,林和彭同样都是军事将领,但两个人观点不同也正常。林曾经长期在苏联养病,对现代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肯定比彭这样的“土包子”了解的多,解放战争时期习惯了过“富日子”的林和在陕北穷山沟里苦熬的彭对后勤的理解肯定也有差异。两者的态度的差别不应该上升道德高度去评价,最后战争的结果也不能说明林就完全错了。如果后勤上考虑的在周全一点儿,我们很多战士可能也就不会因为冻伤而牺牲了。

对于邓的态度,我认为当时很可能是“没态度”,一方面他属于列席会议的,另一方面他对东北和朝鲜的情况很可能不熟悉。这种情况下,“没态度”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当时,西南的剿匪和恢复生产、建立基层政权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抓好自己分内的事对巩固新生政权同样非常重要。

归根到底,大家都提出自己的意见,供毛去最后定夺,这是正常的决策程序,根本谈不上什么善恶、对错的。

家园 林彪反对出兵又没什么避讳,扯到左派右派才够无聊

抗美援朝出兵决策过程是TG民主决策的典范,正好驳斥右派说毛泽东独裁专断的谎言。

毛泽东虽然力主出兵,但无论书记处也好政治局也好,开始多数人都没有支持他的观点,他并没有将个人意志强加于党中央,也没有自己另干一套,而是不断地说服反对者,最后形成多数支持的决定才去执行他的主张。

林彪反对出兵没有任何可指摘的地方,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发表观点、参与决策。林彪因病辞帅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50年指挥中南战役的时候他就已经戴健脑器躺担架了,谁也不能保证他那种植物神经紊乱的疾病是否会影响指挥和他自己的生命。而他到苏联治病的时候还协助周恩来谈判武器援助事项,也是为抗美援朝作贡献的。

倒是某人1966年以此骂林彪“胆小鬼”,用语近似泼妇骂街,才不够风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