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茗谈(二十八) -- 本嘉明

共:💬50 🌺46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茗谈(二十八)

上节我们说到,“调结构”是最重要的,却又无法是最急迫的。那剩下的两件,又怎么排座次?

(一)

大过年的,忙总有感而发,小本学习之余,争相举手发言,表个态------当然啦,小本没有啥知音体,只有一个原配的脑垂体。

网上摆龙门阵,是不是不务正业?是。具体到小本,再狡辩是木用的,因为牵扯了我太多的精力了。有这个功夫,考几个证儿跳个槽,工资又翻番了。但这事是不是一无是处?不尽然。

小本当过几天夜校老师,结果发现,你要真正吃透一门课程,当老师是最最好的方法,怕被同学们问倒嘛,人要脸树要皮嘛。在西西河,小本充其量也就是个助教,说出来的东西也是狗屁的多。不过在教研组各位前辈,井大忙总等等数百高级教师的教诲下,这两年多,进步还是有的。老孔说:朝得道,夕死可也------增长学问有快感。所以有付出,也算有收获,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就看你自己觉得值不值。

但我们不是万钢,只不过是玩票,这两三年的,应该差不多了,不然就真的是浪费时间,玩物丧钱。所以忙总的提醒,是十分中肯的。小本目前面对的痛苦,是发觉这个“毁人不倦”啊,有瘾,不像小本当年戒烟,是“立等可取”,但因为这个就去控告老铁,又似乎不大合适。

生活,是个万花筒,所谓一样米养一百样人。“少空谈,多行动”是一种生活态度,理所当然,是积极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说,“多空谈,少行动”就不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态度了。如今两条腿的人太多,产能又过剩,一拨人在那儿夸夸其谈,既绿色环保又不至于游手好闲地制造治安隐患,是市场和市长都可以接受的。

而且这个,普世,在加拿大这旮瘩,也可以叫“在野精神”。

所谓“在野精神”,就是一大帮光说不练的主(不光是在野党,各种愤青也算),使劲围观执政党,吹毛求疵,无限放大。执政党这时候,通常比较狼狈,因为你是实际干活的,不可能天天戴着白手套,抄个近道逃个车票啊,金权酬庸啊,不可能没有,水至清则无鱼嘛。于是在野们吃定了你,天天检验水质,大吵大闹,只替臆想中的人民说话,坚决不替党说话。这样一来,有没有好处?有的,人性绝对是“偷懒耍猾,贪得无厌”的,你给执政团队松松缰绳,那他就没得底线了。有点火辣辣的鞭策,虽然还不能指望“万寿无疆”,但促进执政党“党祚绵长”,多混个三五十年,还是靠谱的,打是亲骂是爱嘛。

但这个事,光靠在野党,是不行的。因为执政党掌握公权力,你在野几个政客,稀稀拉拉乱跳,可以不理你,或者收买你,所以,主要靠“在野志愿者”,就是成千上万肯发声的“零派”和左右派。因为“在野志愿者”既帮着在野政客鼓噪,也同时监督在野政客或者所谓“名嘴”------你无理取闹骂得太过分了,或突然前倨而后恭了,老百姓心里也是有杆秤的。而且这批捣蛋的,多且隐蔽,无法全部收买或威胁。

那么,既然是“在野志愿者”,就是公益的,没得“五毛钱”可领的,这个生活态度,虽然勉强可以归到“积极”,但毕竟没有实际的好处,所以参加的童鞋们,不容易持久,我们也不赞成持久,兽血沸腾一阵,再把旗帜交给学弟学妹,轮流坐庄叛逆,就是了。这样的童鞋,要论质量高的,总的说,永远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所以大家在河里多多学习,天天向上,是应该的。而且在现实中,往往一个志愿者,要代表三五个沉默者,就更应该鼓励啦,否则没人气嘛。

其实我个人的意见,一个成熟社会,不单单看你做到了什么(这样太功利,容易近视),也需要看看你说了什么。因为你今天说的,说不定启发了别人,明天别人就做到了。否则按忙总说的,从柏拉图到伏尔泰,全都是些浪费粮食的废物篓子,那也不尽妥是吧?有些人他就喜欢形而上,擅长形而上,只要他还活得下去(当然不是靠抢银行啊),我们不能把人家打成“社会的拖累”。

总之,现在市场细分了,人材过剩了,要求“人尽其才”是不大现实了,一些人“大才小用”,“多才少用”,甚至“有才不用”,都是可以的。有那么一些童鞋,命好,前世修得爹娘福,仓廪足而吃利息,或者甘于淡泊,与其让人家提笼架鸟,倒不如耽于空想,喝喝咖啡发发呆,比较对得起党和人民,同样也不给爹娘添麻烦不是?时代变了,我们不必再用“颗粒归仓”这样的节俭原则来收割智力劳动了,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有“物的成功”吗?很多年轻朋友可能自有主张了。

我们中国人太喜欢的一句话,是:团结就是力量。

不全对。我比较喜欢另一句:分歧就是力量。

因为不是你不许有分歧,就真没有分歧了。与其等人家捧着999朵“分歧”打上门来逼婚,不如你自己先操练着。

(二)

回到主题,“稳物价,保增长”,哪个更重要?

小本认为,是“稳物价”重要,也更棘手。

按我的理解,“调结构”,是给今后30年编列预算,是“未来学”,固然很难。而“稳物价”其实是对过往30年的经济和社会政策,进行总决算,审计清理,属于“过去学”,也同样困难,甚至更困难。

因为论“未来学”,把人逼急了可以信口开河,反正中国人有“吹”的天才,又没个标准,好比说画人难画,画鬼容易。等执行完发觉走错道了,我早退休了,你们执行有偏差嘛。

而面对“过去学”,有很多问题可不可以触动?你把盖子一捂绕过去,未来的预算无疑就是错上加错了。而且老百姓跟着你一起走过这一段历史的,你乱点鸳鸯谱随便做个结论,大家服不服气?

所以今天说,保住了增长,又走向了新的胜利,那是值得高兴的,但不值得吹嘘。本来就是三大任务里头最最轻省的一件,而且纯投资拉动,债留子孙,也多少可以说耍赖。

(三)

中国经济的事儿,因为体量巨大,可资参照的,只有欧洲和美国的近现代史,其他的之乎者也,不管是古希腊古印度还是春秋战国的,全是不大管用的------老头儿们连中央政府都没见识过。就算是从汉初到清末的“盐铁教授,食货专家”们,鉴于他们科技盲的事实,对我们今天的启发,也是有限得紧。所以现在,我们就从欧洲历史来入手学习学习。

我们今天,基本都认为欧洲跟美国相比,美国更有活力,路走得更对。会不会,我们部分错了?

世界范围内的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由量变走到一次质变,我想分水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其实我认为从一战,1929大萧条,到二战,是一个完整单一的社会运动。

二战结束时,欧洲遍地饥馑,靠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和美国的丰富物产,逃过一劫。当时,几乎所有的西欧国家,都认同一个信念:绝不能以市场机制进行重建,只能用计划经济和国有化,就是社会主义那套。在西欧,社会民主党迅速在大选中击败邱吉尔等人,掌握政权,并对命脉产业实施国有化,如煤矿,钢铁,铁路,邮政,电讯。正是这一茬社会民主党的执政,为现在的高福利体系和工会坐大局面打下了基础。可以说,今天举凡欧元所在之处,都是大同小异,一根藤上结的瓜。

在19世纪,欧洲那不是一般地牛,人类近代文明的唯一明灯啊。就英国佬那糙性,“社会达尔文主义”听说过吗?就是民族之间,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绝对没有人权道德之累。就这号不讲理的鸟人,打完仗居然一屁股坐下:老子变性了!而且矫枉过正,搞得撒切尔夫人来场“反攻倒算”,严打“工会和国有化”,才算救回英国半条老命。

欧洲在中世纪的时候,跟解放前的西Z,有得一拼。教皇就是那大喇嘛,不单沙俄有农奴,奥匈帝国之类也有奴工现象。等黑死病一来,大家对宗教的崇拜破灭了,又有愤青们趁机鼓噪,这才有了文艺复兴。而等到二战结束,再次大变性,所为何来?

鲁迅大大看中国历史,却原来“满纸都是吃人”。

那么,我们看从1815年到1945年的欧洲历史,却原来,满纸都是5个字:

“钱是王八蛋”。

如果没有对全世界疯狂地探险,殖民,敛聚,劫掠,欧洲就不可能积聚那么多的物质财富和杀人技术,两次大战的欧洲战场就不会是那么残酷的地狱,欧洲人民也不至于“率土之滨”,都受到蹂躏。

而冷战的现实,也使寄人篱下的欧洲认清:一旦爆发核战,美苏会先在欧洲比试腕力,很大的可能,把欧洲炸平后,两个超级大国就讲和了。

所以,二战后整个欧洲的心态,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留到明天是SB。所谓“消费社会”,部分是在这种心态中发展起来的。

本嘉明:【原创】茗谈(二十七)-1

通宝推:戴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看本大的茗谈系列,

实在是人生一大乐事,呵呵。

家园 高產又高質

雖然觀點不盡相同,還是要贊!

家园 写得好,写得是相当好,收藏
家园 学习,宝推

尤其是宝推第一段 哈哈

家园 分歧就是力量

竞争产生进步. 人生是个self-improve的过程。悟道,自醒,可做一个明白人。

家园 都听忙总的可不行。本大的脑垂体对我们潜水员很重要。
家园 本大一定要讲讲德国

10年前德国还被称为欧洲病夫,一片暮气沉沉。怎么现在又生龙活虎了?

家园 茗谈(二十八)-2

(一)

(二十八)这一篇,主要想说说我对“不择手段启动中国国内消费市场,希望以内需继续拉动GDP增长”这个现ZF唯一指望的救命稻草的质疑。当然只是一些粗浅的想法,拿出来大家一起探讨下,茗谈嘛。

中国和美国这两个经济体,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所以,如果我们承认美国瓜长得畸形(变态消费)了,就理所当然要注意,中国瓜是不是相应也畸形(变态生产)了呢?

中国的产能,目前是如此之大,即便从地藏到城隍各路神仙一起帮忙,成功转为自种自吃了,那中国的这个消费社会,是怎样庞大的一个怪物呢?能维持多久呢?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消费社会,比如大帝国的极盛期(所谓“盛世”吧)。而今天可资比照的活体,是三个:美国,欧洲共同体,日本。

其他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属于资源优厚,懒人富过,跟中国的基本国情不符,就不比了。

上述这三个消费社会,有个共同的特点:不可能锁国自闭。

为什么呢?

因为消费社会的本质,是一个社会总的消费金额,基本等同于社会总的收入量,略多或略少------而且往往是略多,赤字,由俭入奢易啊。

这个赤字,不仅指ZF的预算,而是社会全方位的,每家每户就是胡吃海喝,乱买乱花,浪费,入不敷出还充大头,因为周围朋友看看都比自己混得好,怎么好意思寒酸呢?其实家家一本乱帐。

而国家机器要想维持,只有几个方法:

1)出去打抢,什么来钱弄什么。比如大英帝国,可以贩奴,走私鸦片。大西班牙帝国,可以杀光印第安人,就为那些黄金。

2)浅层殖民,强买。比如大美帝国,弄个全球化,四处搞跨国公司。

3)给老大缴保护费,然后巧取。比如日本韩国,卖些奇技淫巧的玩意儿,从全世界搂钱。

这些脏活,ZF不一定自己出面,让自己的国民赚到了,然后收保护费(就是收税),间接获利。如果这钱不够,美国就再去剪羊毛。日本没有羊毛剪,就只好自己吃自己,对内举债。

(二)

这就产生下一个问题:消费社会,必然有透支倾向。一开始,透支一点点,靠从外部世界赚取,抢夺,借债等等,弄到钱填平。渐渐毒瘾越来越大,这个窟窿,必定变成无底洞,国债私债,都是如此。

中国目前的产能已如此惊人,如果有相当大一部分转为供应内销,那么国内消费者实际需要不需要这么多产品?哪里来的购买能力?按揭举债消费,能坚持几代人?

中国尽力培养一个巨大的内需市场,以承接现在空置的巨大外销产能===》产销平衡后,中国需要从外部世界获得大量资源维持平衡运转,被迫以各种手段(包括军事手段)保卫既得利益(如伊朗的石油),并谋取新的势力范围====》中国同时需要从外部世界获利,即有效利用外部市场,通过倾销赚取附加价值,而此时使用军事手段已经得心应手====》 ……

这样一个循环,除了把中国带入“帝国化”,最后落得跟美国和(二战前)日本差不多的结局,还会有其他可能吗?或许有吧。

一个“打工社会”满足了最基本的温饱后,逐步富裕起来,必然要走向“消费社会”,这是一个循序渐进自然发育的过程。比较可怕的是,像中国现在这样,美欧这两个最大主顾突然跌倒,形势反向挤压过来,迫使中国不得不硬着头皮,在条件不成熟时,拔苗助长,依靠威权ZF的无所不能,强行走向消费社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需要越来越膨胀的购买力,从哪里变出来?要么在自由贸易环境下,靠中国自己的勤力优势(包括环境污染的放松)赚取利润,要么走向扩张之路。即便还有和平的贸易环境,哪个主顾能给中国这样大规模“输血”?火星人?看起来,倒是扩张之路,更加现实。

我们在之前,一直在探讨中国依靠“中央岛”的地利走出去交朋友的问题。但这个前提,是交朋友,是各方多赢,中国只拿自己应拿的一份。如果中国早早进入消费社会,消费欲望扩张,势必迫使中国要尽可能多拿一份,挤占别人利益,这就不公平了,人家嫌你客大欺店,要你回去你又不能了,合作就会变成冲突,中国的“中央岛大连立”战略,必然会越走越艰难,最后得不偿失。而美国则乘机“应邀介入”。

中国经济超高速发展了30年,不是靠闭关锁国,而是靠对外开放,从外部世界赚钱,这个我们已经是熟练工了。接下来国力还要倍增,GDP还要增长,靠什么?要小本说,主要的,还是靠外贸,至少是内外一半一半。因为养内需如同养虎,小老虎固然憨态可掬,养成变态的大老虎,就要吃人了!或者说,为了能喂饱这只家养老虎,不得不去开“人肉馒头黑店”了!

家园 哈哈大笑,本大非要控告老铁不行

小本目前面对的痛苦,是发觉这个“毁人不倦”啊,有瘾,不像小本当年戒烟,是“立等可取”,但因为这个就去控告老铁,又似乎不大合适。

家园 意外获得 8 铢钱,也是扩大内需。

送花赞扬。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送花赞扬。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家园 这些想法很好,能不能定量一点描述呢?

比如说量化需要,内需和外需,给出一个高度简单的模型。

家园 我看过一本书<MAX OUT>

是美国一个独立制作人,拍了一部纪录片,主题是美国普通民众的刷信用卡刷爆(MAX

OUT就是刷爆卡的意思),拍完后言犹未尽,写了同名一本书。

我没看过这部纪录片,但看了书,感触挺深。那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数据翔实。

书是早几年的了,我凭印象说其中一个例子。

美军在伊拉克的士兵装备,往往答应了又不到位,或只有上一代的旧产品。其他就

算了,防弹衣是个要命的事情,家长只好自己花钱买最好最新的,给儿子寄过去。

有些家长实在是家无余粮,就把细软送当铺,所以饺子当政的后几年,美国当铺的

生意,好得出奇。说出来真是令人唏嘘,人命贱如蚁啊。

模型什么的就算了,又不是有人请我写论文。

家园 有些家长实在是家无余粮,就把细软送当铺

当兵的好些都是很穷的人家。有些人就是靠信用卡生活,其实如果能无穷地欠债,这么欠一辈子钱和挣一辈子钱都没啥区别。

家园 中国老百姓“过度消费”是1000年以后的事情

几千年农耕社会,“节粮度荒”的概念已经溶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里,到了现代就是“存钱”。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人就是守财奴,不信你看看周围,中国人有谁欠信用卡的钱?谁不是尽快还房贷?

几千年养成的习惯,想改变也需要千年。不必担心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