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看山仍是山 -- 贼不走空

共:💬5 🌺1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山仍是山

辩证法事物发展三阶段

肯定

否定

否定之否定

参禅三重境界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自然科学发展三阶段,敬畏自然;到人定胜天,改造自然;再到敬畏自然,保护环境

第一层境界与第三层境界形似相同,实则有天壤之别。

佛教理念亦同,最开始是入世的俗人,然后小乘佛教教人出世——人生是痛苦的,活着就是罪恶,要超脱轮回。

大乘佛教,入世——慈悲济世,舍身喂鹰。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辩证法自称极限的、纯粹的绝对的真理,往往你认为第二重境界就是极限的时候,现实会告诉你错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惑”应该是最高境界了吧? 但是从第二境到第三境,孔子花了三十年。

不惑,遇事可以行权,无可,无不可。立,则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不知权变之道。

也就是既有原则性,又不失灵活性,该原则的时候坚持原则,该灵活的时候体现灵活。

这章书,是夫子一生年谱,亦是千古作圣妙诀。孔子自十五志于学,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五十知天命,是悟境。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是证境

—顾宪成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理性的更高境界我觉得还是感性,

理性指导做事,感性指导情感和生活。

家园 大爱

人我不分,为别人就是为自己。

Send not to ask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For I am every men, and every men was I...

等等。

家园 是的,或者说

将理性与知识融入感性,形成常识,到了无需思考,从心所欲的时候,这个境界是不是应该叫直觉?

南怀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中国古代的诗人与外国诗人的不同,外国诗人以写诗为生,而中国古代教育重视常识培养,诗人同时往往还是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文学家,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在需要的时候诗人甚至能带军打仗。

大爱
家园 maybe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