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通货膨胀 -- MRandson

共:💬129 🌺74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谢谢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家园 看来你不了解利率驱动CPI的秘密

看一下年前SHIBOR, 大家就明白美联储0利率的奥妙

http://www.shibor.org/shibor/web/html/index.html

年前上海隔夜拆借高达曾7%, 到今天隔月拆借依然高达6.625%,可见中国银行资金层面的紧缺。各大银行也不得不保留一定的头寸来应付各种紧急需求。

如果我们切回到美国, 各大商业银行和投行可以在联储得到0利率的几乎没有上限的短期资金, 他们会干什么? 当然效率第一!他们会把手头的资金用足杠杆撒出去,反正到时有周转困难, 可以得到0成本的资金。而美国的活期存款或其他短期存款几乎利率为0, 1年期的存款利率也只有0.45%, 就是受到美联储放水冲击的明证。

可以想象一下美国P民,零散积聚的钱几乎没有任何成本供华尔街使用。假定一人有1000美元的活期或者短期存款,全美有3000多亿美元,华尔街从他们身上每年赚取4%也就是120亿的息差。更有意思的是, 华尔街把钱贷出去后又会形成新的存款, 于是又有了新的一轮剪羊毛。如此循环往复, 最后的杠杆率只收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 而资本充足率可以通过次级债来提高, 理论上也不是刚性限制。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其实本质就是杠杆的过度使用。但建立在美联储超低利率放水的情况下, 哪个银行不用足杠杆就是傻瓜, 最终使得整个社会极大的透支了未来的购买力。

可见用美联储的隔夜拆借利率和银行利率之间的不同来辩解美联储的清白是非常可笑幼稚的,两者之间的互为因果的关系一目了然。

还有,提高准备金并不能减少M2。

这句话暴露了你对M2形成的不了解。假定你有100块钱存在银行, 银行把它贷款给我买空调, 在我没有支付空调款前,银行的账户上就有了200块钱的,即使我支付给了苏宁, 银行账户的总存款还是200. 如果苏宁再贷款200元去装修店面,银行的账面存款变成了400块。 以此类推, 如果没有准备金限制, 理论上银行可以自己无限制创造人民币。 有了准备金后银行的再创造受到限制,20%的准备金率理论上限约等于5倍, 10%的话等于10倍。

由此可见,提高准备金和限制总贷款额度一样可以立竿见影地减少M2。

如你所言, 负利率即银行给他的客户的贷款利率低于CPI是任何经济体不能接受的。但直接大幅加息会导致许多已经完成的基建或正在进行的大型项目面临灭顶之灾,如地铁, 高铁,高速公路,电厂等资金成本的上升会导致服务项目或产品的大幅提价, 反过来加大CPI。 俄罗斯当年的休克疗法就经历过这样的循环:通胀--加息--成本上升--加价--CPI进一步上升--进一步加息, 最后螺旋式发展直至崩溃。

其实任何一个有实际企业运营经验的人都知道, 资金成本的上升最后必然传导到产品价格或者服务价格, 这就是利率驱动CPI的秘密。当然我不是否定加息在一定条件下遏制通胀的作用。这一条件就是社会经济过热, 或者各企业实体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消化资金成本的上升。当前的中国显然不符合任何一个条件。

当然, 从SHIBOR的表现可以发现, 准备金率上调后银行资金紧张后必然导致市场实际利率上升。这和直接上调利率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的区别是资金密集型的大型基建不会受到影响,一些中小型企业受到影响。 这也是安大耿耿于怀的两大缺点:一是寻租, 二是经济活力受到影响。

对于寻租, 我虽然不是既得利益者, 但必须说, 大河滚滚,泥沙俱下, 既然美国也不能避免, 大家有为什么一定要TG做到?水至清则无鱼,只要这种寻租在一定范围内就是社会可以接受的;

对于中小企业受到影响, 这一点显然是伤害社会长久活力的。 但在眼前的优先:压通胀面前大家只能忍一忍了。 再说, 中国的中小企业什么时候有贷款便利?这一两年已经好很多了。退一步讲, 如果一个小企业不能实现超越标普500的平均收益率10%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和可能, 如果这些企业的收益率能够大幅超过10%的年资本收益, 对于几个百分点的利率上涨应该还是有一定承受能力的。

家园 我今年春节回老家

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在谈房子,他们都不是什么有钱人,不过是工薪族,手头积攒了点血汗钱。不管实际经济能力怎么样,似乎都有在房子赚一把的想法。

收割大城市的小白领也就罢了,现在连二三线城市的工薪族也不放过,gcd在房子问题上缺大德了

家园 安兄大才 讲得深入浅出

让我这个经济学小白叹为观止

家园 这个早10年已经是了吧。而且当年节衣缩食买房子的人买对了
家园 第一个民间在往外跑才是大问题

钱进加拿大,债留中国……

家园 温没有那个本事

他是想紧缩紧缩不了,被人推着走的

家园 一年期国债好像过三了

你认为还要等一年吗?

家园 哪个都有后台惹不起,怎么收账?

不是不为,还是不能吧

家园 估计TG已经提前潜伏了,年前汽油期货提到50吨/手

一般老百姓再也玩不起了;

搬条板凳坐看大机构厮杀

家园 咱们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吗?

我再倒。。。你这一看就是在网上现查我前一篇提到的那几个名词,外加自己主观臆测,亏你写了这么多。我知道跟你说也没用,不过我知道有别的网友在看,竟然还有人送花,让我这个新手受宠若惊,也算我没白费力气。

充足的短期liquidity和低长期利率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当经济不景气,没有通胀预期,甚至有通缩预期,会造成长期利率低。同时美联储会降息。低通胀预期才是他们共同的因。我以前说过,美联储降息甚至会形成通胀预期,使长期利率上涨。另一个例子,08年金融危机高峰的时候,美元libor暴涨,美国国债利率暴跌,短期国债甚至成了负利率,就是你倒贴钱给美国政府买他的国债。你这么能search,你去search一下看看这些名词是啥意思,这个现象是为什么。

你说现在美国的银行在“把手头的资金用足杠杆撒出去”,“哪个银行不用足杠杆就是傻瓜”。我不知道你是从哪个平行宇宙穿越过来的。在我们这个宇宙,美国各银行有一万多亿美元的excess reserve,就是不肯借出去,都是你说的“傻瓜”。从上倒下在发愁怎么让银行不要惜贷,有的议员连爱国主义都搬出来了。原因有几个。一个就是我提到过的,银行一般都是capital constrained,不是reserve constrained。巴塞尔III快要实行了,对自有资本要求就更严了。还有更重要的就是美国的银行是要赚钱的,不是央行给你个额度,市委书记发改委啥的来句话就把钱借出去了。经济不好,没有新的增长点,银行不愿意担风险。美国这两年M2增加都只在2-4%。M3美联储不发布了,根据非官方估计的数字M3这两年一直在减少。

你不能光看见贼吃肉,看不见贼挨打。银行虽然低息吃进资金再加价贷出去,但是贷款是有风险的。比方说银行零利率搞到了400万,3%的利息贷给四家公司各100万。如果一切顺利,一年可以挣12万。只要有一家经营失败,就只能挣9万,相当于2%的利息了。如果这家公司的抵押品再损失10%的价值,银行就得倒亏1万。所以顺便说句离题的话,陈大的200万亿M2大兴土木的计划,实际是很脆弱的。

中国的银行,贷款的真正限制是每年央行(实际是政治局)定的M2增幅贷款额度,什么准备金自有资本风险控制都是浮云。新增贷款额度都定好了,你提准能改变什么?除非你把准备金提高到让银行成为reserve constrained,让这个贷款额度达不到。但这显然不是央行的目的。

你也知道年前shibor暴涨,但是你明显还是search的不够仔细啊!国内媒体说shibor暴涨是因为提准外加存贷比从旬查改成日查,所以是临时性的。国外媒体说有可能是热钱外逃,因为央行很快用reverse repo把提准收走的流动性(约3500亿)又全都放回去了,央票到期也不再roll over,但是shibor直到年前最后一天才好转。到底是怎么回事还要年后再看。从这你也可以看出,shibor涨不是提准的目的,而是意外的副作用。央行并不想看到shibor上涨,所以马上就把提准给undo了

还有,低利率并不完全是对美国人民的盘剥。美国总体的储蓄率是负的。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人都破产了,而是说他们的财富主要是以持有资产(不动产/债券/股票/保险/等等)而不是现金的方式。同时美国人消费,包括买车和大件电器,也都是贷款为主。降低利率是为了刺激消费,除了少数吃定息生活的人(退休老人/trust fund baby/etc),没人嫌利率低的。房贷三十年固定利率最低降到了百分之四点几,以后再通胀加息,这个利率是不变的,和中国每年浮动不一样。所以低利率还能间接刺激以后的消费。

泡沫一旦形成,越早刺破越好。美国的internet泡沫和房泡,还有中国朱镕基当年的软着陆,都是在还有很多人不认为是泡沫的时候就刺破了,结果还是很痛苦。现在中国大家都知道有泡沫,但是怕痛所以不敢刺,反而为了不让他破所以把泡沫越吹越大。现在已经从“坚决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发展到“坚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了。等到了“坚决防止米价过快上涨”的时候就糟糕了。

家园 你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对于M2问题也不敢直接回答了。

本人一向看SHIBOR炒股,SHIBOR高了, 短期内抛出, SHIBOR低了, 大胆买进心仪的股票, 不要想当然以为别人神马都不懂,虽说我的知识大部分是狗来的, 但毕竟是以前购来的,在座诸君有谁敢说他的知识不是狗来的? 嘿嘿。

当中国的钱多了的时候, 你就叫嚷是M2太高了; 当美国的钱多了的时候就是“短期liquidity”。 嘿嘿,俺没有什么严格的经济学培训,不过起码的逻辑是用同样的标准和术语, 不能欺负大部分河友并不是经济学毕业的。

至于你提到的美元LIBOR, 嘿嘿, 好好的美国银行间拆借利率不用, 非要用伦敦银行拆借利率, 莫非有什么猫腻?果然, 俺放狗一查,原来是当年欧洲银行间互相担心对方倒闭,不敢借出。至于美国的NIBOR, 有人提起吗?早就被美联储放水冲到爪哇国去了。

对于SHIBOR的变动你的解释有很多,自己也吃不准,还要再观察。但一口咬定是提准的副作用。天下虽大, 强悍如君的确实不多。其实地球人都知道SHIBOR在提准后一定会上升,不过当时上升到7%的地步确实变态, 加上过年时大量的奖金和过年消费等,资金需求量猛增,央行无奈只得暂时注入资金, 不信你看隔月SHIBOR到今天依旧高企, 这就是央行控制M2决心的明证。

至于低利率不是对美国人民的盘剥。 嘿嘿,我又要笑了。美国人负债多于存款, 好像就能避免盘剥?我的例子特地举的是每人1000美元。 有谁账号上没有几百上千的美元?每周发工资, 每个人就这么快处理光了?美国人负债状况根本不会改变他们存款利息被剥削的现实。我欠了银行200万贷款,难道我的存款利息低一点就是公平的? 这完全是两码事嘛。

你说现在美国的银行在“把手头的资金用足杠杆撒出去”,“哪个银行不用足杠杆就是傻瓜”。我不知道你是从哪个平行宇宙穿越过来的。在我们这个宇宙,美国各银行有一万多亿美元的excess reserve,就是不肯借出去,都是你说的“傻瓜”。从上倒下在发愁怎么让银行不要惜贷,有的议员连爱国主义都搬出来了。

这一段更是说明你对美国的经济现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知道吗,贷款出去之后的钱还是存款, 贷款根本不能减少存款,它事实上只能增加存款,贷款可能减少某一家银行的存款,但对于整个银行体系只会增加存款。美国的问题是银行过去的杠杆率太高了,有风吹草动, 联储又不肯救的话就完蛋了,危机过后自觉地降低了杠杆率。 此外经济危机导致的银行自身资产质量问题大暴露, 银行对所谓的资产充足心怀疑虑而已。这些现象综合起来使得虽然美联储大放水,QE1.0, QE2.0, 但M2上升依旧不大的原因。

其实用简单的逻辑就懂了, 标普500的60年股息再投资平均收益8~10%,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只有0.45%, 其中的收益率差闭着眼睛也看得出,大家反而不投资,这里面没有问题吗?事实上美国的资本家一点也不想你这么单纯,他们大胆投资, 标普500指数一年涨了30%!美联储的注水直接导致能持续产生正现金流的资产价格膨胀。

对于泡沫,没有人希望它存在哪怕一天。但一旦产生,对于刺破的方式却有多种多样。 最差的就是盖达尔的休克疗法。把世界第二的强国搞成一个前10都进不了的病猫, 搞得人均寿命直追第三世界国家的58岁,很不幸, 你能告诉我你的方法和盖达尔在货币政策上有什么不一样?

家园 买在别人未看好之时,卖在人人都看好之时。
家园 中国M2绝对值和增速都超过美国

中国M2绝对值已经超过美国,近几年的增速远远超过美国,2011年中央还计划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继续增加。这些是facts,不是我的opinion。你来来回回转换话题,就是为了掩盖自己说错话,在那里瞎抬杠。

现在还暴露出你只会search中文,不会search英文。(还有你那个libor的问题也search的不对,请继续search。)Excess reserve不是存款,中文叫做“超额准备金”。你凭主观臆测,说什么“他们会把手头的资金用足杠杆撒出去”“如此循环往复,最后的杠杆率只收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而资本充足率可以通过次级债来提高,理论上也不是刚性限制。”我用事实告诉你不是这回事,现在银行既不是capital constrained(去年美国各大银行大规模融资),也不是reserve constrained(有一万多亿美元的超额准备金),就是没有贷款意愿。

美联储实际是希望M2增加更快一些的,但是他要通过市场调控,不能立竿见影。美国M2明明每年只增加了2-4%,中国是15-20%,你非要说美国M2增加比中国快,这还怎么讨论问题啊?

还说什么“美国资本家大胆投资”。你这不是满嘴跑火车吗?S&P

500涨,就说明美国资本家投资?这个因果关系怎么来的?事实是,S&P 500企业的balance sheet上有两万亿美元的cash,不肯投资。Obama昨天还发表演说,呼吁企业界把这些钱投在美国,连肯尼迪的“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都搬出来了。再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要是看nominal股息收益炒股,08年买花旗银行,09年差不多就破产了。

还有简单的数学问题。我从银行5%利息贷款两百万,3%利息存款一百万,所以我的净储蓄率是负的。现在存贷款利率各降1%,你说我是赚了还是亏了?

至于怎样能够以副作用最小的手段刺破泡沫,我承认我不懂,谁真懂就能去做总理了。连当年朱镕基刺泡沫,还有很多人骂他简单粗暴一刀切。不过为了怕承担责任,一边造舆论把责任推给美联储,一边把泡沫继续吹大好让它晚点儿破,把烂摊子丢给下一届,这种做法我懂--肯定不行。

我看你是根本没读安大的主题贴。

家园 大量夹杂英文是思维能力,在中文论坛尽量还是用中文

除非你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中文词语。大量夹杂英文其实是思维能力的问题,无法再另一种语言准确表达自己。我英文虽然不太好但不妨碍我搜索。

Excess reserve不是存款,中文叫做“超额准备金”。你凭主观臆测,说什么“他们会把手头的资金用足杠杆撒出去”“如此循环往复,最后的杠杆率只收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而资本充足率可以通过次级债来提高,理论上也不是刚性限制。”我用事实告诉你不是这回事,现在银行既不是capital constrained(去年美国各大银行大规模融资)

准备金也是存款,不过是不打算贷出去的存款。超额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以外的储备存款。 这里大家需要厘清美国的法定准备金率是多少, 否则空谈“超额”不过贻笑大方而已。以我粗浅的搜索技巧发现, 美国的法定准备金率是变化的,从0到10%,假定平均5%的话, 美国的杠杆率高达20倍!

再表达一次:存款不会因为贷款而减少, 反而因为贷款而增加。不懂这一点谈reserve constrained也是笑话。 其实对于银行体系是不是超贷,不是看什么excess reserve, 核心指标是存贷率,如果它接近1-法定准备金率就以为着接近银行的贷款能力上限。你精通英文搜索不妨告诉大家美国的实际存贷率现在是多少?

如你所述,你的贷款利率5%, 可惜美国银行给你100万美元存款的一年定期利率远不到3%, 而是实际的0.45%, 两者之间是4.55%; 中国贷款利率是6.6%(5年以上),5年的定期存款利率是5.0%, 两者之间的息差是1.6%。 明摆着美国银行在喝你的血,却硬着脖子不承认。

还是回来把钱存在中国的银行吧,兄弟。和我过不去不要紧,不要和钱过不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