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繁华萧瑟方以智 -- 古城老农

共:💬3 🌺6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繁华萧瑟方以智

一、

境遇最奇:方以智出身簪缨世家,少年极尽豪华,列四公子而名满海内;中年历经艰险,哭崇祯灵几死于李自成之狱,拒降几死于清帅马蛟麟之刃,晚年为僧,流离各地,而其死竟为数百年之迷,或以为病卒,或以为自沉。其一生,为潇洒少年,为风流公子,为朝廷大臣,为荒山野僧,为囚犯,为乞丐,为商贩,为文人,为侠客,为科学家,为亡命徒,遍尝人间百味。

交游最广:方以智曾为冒襄做媒娶董小宛,也曾亲自给黄宗羲把脉诊病,曾经在北京号哭为父鸣冤让崇祯帝为之感动:“求忠臣当于孝子之门”。连几乎绝迹人间的王夫之,为各明清正邪僧俗各派人士所不容的金堡也都和他交往不绝,其他如顾炎武、陈子龙、归庄、陈名夏、龚鼎孽、陈维崧、魏禧与他交情都好。如果画一幅明末清初政治文化名人交往图,联络最广的肯定是他。无怪乎今人余英时怀疑方以智是地下反清复明活动的核心人物。

名望最高:他曾被南明永历帝十次下诏寻找起用,并曾被拜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在明朝官制里,这已经是最高的官衔了,虽然是小朝廷所封,也殊不易,在明清之际著名学者中凤毛麟角,也就明白为什么明朝遗民对其多有恭敬,尊称“阁老”。

湮没最久:自从他康熙十年去世以后,仿佛一下子被世人遗忘,历经数百年无人提起(余英时以此为方以智自沉的有力证据)。西学东渐以后,科学日贵,他的《物理小识》等书20世纪中叶突然被发掘出来,因为其中有关于光学、炼钢法等的记载而为世人所重,特别是记载了棱宝石、三棱水晶能把光分成五色,并指出这与五色彩虹同理,比牛顿的分光实验早30多年,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一跃成为国际文化名人。现在浸浸然要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并列甚或凌驾其上,被称为明清之际四大思想家之一了。顾黄二人,当时即已闻名,王船山隐身荒山近二百年,被曾国藩兄弟表彰,晚清其名大盛,也比方以智早百年。方以智生前享有大名,死后忽然沉寂,在思想学术界失踪三百年之后,又时来运转,为世人注目,议论纷纷、研究不已,纵老人地下心如死灰,也当为此喧嚣一动吧。

涉猎最博:方以智著述浩繁,虽然著作大都未曾刊印,有所散佚,但各地已知抄本已不下四五百万言。内容涉及哲学、文学、音韵学、训诂、历史、天文、数学、医学、美术、军事、物理、化学,而且这还都是他在九死一生、辗转流离中完成的,更加令人惊异。期待着有一天,他的著作会被搜集整理,以全貌视人。

二、

方以智自从被重新发现以后,曾被几位学人给予特别的注意,鄙人在此略做介绍,间有议论,纯属私见,并请教于大方之家。

在思想史上首先给方以智特殊地位的是侯外庐,侯氏在其《中国思想通史》上盛赞方以智“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两座高峰”。评价之高,前所未有。侯外庐的哲学史研究,代表着中国思想史家用“辨证唯物主义”观重新整合中国思想史的最高成绩,侯氏本人也籍此成为这方面的权威,观点一直为人所重视。不过,后来对方以智的评价并未以侯氏为定论,反而在热闹一阵之后,渐趋平静,一般提起方以智,也只说他是个学者,最多说他还是科学家,并未强调他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思想家。这里面的原委值得深思。原来,方以智最重要的哲学观之一就是“合二为一”,他的这个“合”并不就是“调和”,“一”也不是整体的意思,更强调在“二”者之外(关于这个,对佛学略有所知的人不难领会,在此不进一步解释)。但即使如此,他和毛泽东更喜爱和强调的“一分为二”,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对于毛泽东来说,矛盾的不断产生和互相斗争是永恒的,而对那些学习和捍卫毛泽东思想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在他们眼里,“合二为一”就意味着调和矛盾,进而言之,则是“阶级矛盾调和论”,很有些修正主义气息和妥协派色彩,试问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反动派蒋匪帮”的矛盾能够“合二为一”吗?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修正主义路线的斗争能够“合二为一”吗?全世界人民和帝国主义的矛盾能够“合二为一”吗?如果在哲学上以“合二为一”为基本宇宙观,那么其推论自然无法与毛泽东思想相协调,这也就是坚持“合二为一”观点的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珍、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戴岳等被批判的根源,也是方以智被冷落的原因。比较而言,方以智的老友王船山则不以“合二为一”为然,他的基本主张是“一以贯之”,认为佛家的性空破执说乃臆想捏造,二也罢,三也罢,万也罢,均可由一贯之,二之外并无另外一个“一”孤立其外,如果用宇宙观来比较,则船山以为根本不存在宇宙以外如何这样的问题。在政治历史观上,船山忠君爱国思想极为坚决,其立场的坚定性和思想的战斗性不容怀疑,也正是在这方面船山与毛泽东时期的中共有深层次的契合点,所以船山一直为中共所容,其大思想家的地位也从来没有动摇,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的时候,船山作为著名大儒却被鉴定为“法家代表人物”而受到表彰,著作还被选编出来供全国人民学习。

海外给予方以智注意的是余英时,余英时费了很大力气,钩沉索隐,写成《方以智晚节考》,论定方以智晚年因涉入反清案,自沉惶恐滩,完成了其作为明室遗民的人生。余氏此论,师心自用臆断成说处居多,原因则是余氏自己浓重的遗民心态。余英时比较认同国民党政权,“先总统蒋公”对他又有知遇之恩——据李敖说,20世纪70年代,蒋介石曾召见作为“青年才俊”的余英时,而余英时也曾骑摩托车应召云。余氏既惋惜“党国”播迁台湾无力反攻复国,更痛恨中共“窃据大陆”竟没有崩溃,也就寄托自己的感慨于一些有遗民心态的文化人身上,先是陈寅恪,后是方以智。其实方以智自己恐怕不是如余英时所认为的那样,领导着一场地下反清复明活动。方以智固然不以满清为然,但对残明的态度也很难说的上热情,他父亲被下狱,自己为阮大钺追捕的经历都令他对明室心冷。所以曾改名换姓在广州卖药数年,如果不是被好友认出可能也就混迹市井而终生了,后来虽然参与拥立永历,但并未热心政治军事,倒是游玩山水,不拘行迹,连瞿式耜规劝也没有用。稍遇风波,就挂冠辞职,此后永历帝十次下诏起用,言辞恳切,他都坚辞不出,这离“忠臣谋国,百折不回;壮士赴难,万死不辞”的标准显然很有距离。王船山则是因为救援金堡自己也被诬下狱,甚至被永历亲自下诏切责,已经不为永历朝廷所容,不得已只好离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三谏不从,谏道穷矣”,三谏不从则去还是符合儒家的传统标准的,而且船山只是一个疏远小臣,其去就对大局没有丝毫影响,而方以智则被永历帝乃至朝野士民寄予厚望,一旦挂冠高卧,则于解散人心之责,恐难辞其咎。总之,仔细观察方以智的人生经历,并不能得出他是多么热衷于反清复明的结论。当然,方氏著作绝大多数尚未刊布,对他的真实心态还有待研究。

另外,则有赵园在《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里对方以智的格外关注,不过她感兴趣的是方以智人生的丰富性,虽然不象侯外庐或余英时力图把方以智拉入政治意识领域,加以利用,但离方以智本人的距离也更遥远了,就象谈关云长说其五缕长髯一样,属于谈之末矣。愚以为,方以智本质上是个学人,无论锦衣玉食还是饥寒交迫,无论声色犬马还是枪林弹雨,都不能改变淡化他求知好学之心,也才能在出生入死朝不保夕之时,仍然著述不辍,而这种生死不移、贫富不改的学习研究精神,也才是所有学者值得尊敬和珍惜的。

元宝推荐:抱朴仙人, 通宝推:桥上,抱朴仙人,collaps,
家园 方以智的意义在于驳斥了中国的失败主义

李约瑟问为什么中国产生不了现代科技。方以智不就产生了?中国只是还没完成工业化,以高铁、航空、航天、通讯为代表的产业升级基本可以保证中国工业化的完成。22世纪的世界,将是中体西用的世界。

家园 送花赞扬。

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