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也谈“土耳其模式”的可能影响 -- 镭射

共:💬16 🌺12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也谈“土耳其模式”的可能影响

据说,近年来,特别是在国际救援船事件,导致了土耳其和以色列关系全面恶化之后,阿拉伯许多国家的民众出现了土耳其热。不少人纷纷订购机票,到土耳其去参观学习。因此,这次北非动荡发生后,各阿拉伯国家是否会走向“土耳其模式”,便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这一场景让我想起十几年前,当原苏联中亚五国刚独立时,也曾在这些国家发生过一场猛烈但却短暂的土耳其热。回顾这段历史,对我们评估土耳其模式对阿拉伯国家可能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

1991年12月,原属苏联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五国正式脱离苏联独立。独立之后,这五国与俄罗斯等其他前苏联国家一样,也遭遇到了“休克疗法”所带来的严重经济危机。但由于当时西方国家的援助主要集中于俄罗斯,这些中亚国家很难从西方获得他们想要的足够数量的援助来帮助他们度过危机。这一局面使得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将目光投向了土耳其。他们希望土耳其能够提供他们所急需的资金、专业技能和市场经营技能及专长,使他们尽快摆脱因为苏联解体造成的经济衰退,并进而恢复繁荣。

另一方面,当时的土耳其也对进入中亚抱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土耳其一直有整合“突厥世界”,恢复自身世界大国地位的梦想;另一方面,还因为欧盟一直拒绝土耳其加入,这使得土耳其的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土耳其对中亚这些新出现的国家寄予了厚望。土耳其希望中亚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资源能够有利于土耳其经济,使其快速增长。因此双方一拍即合。

总体说来,土耳其与中亚的经济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苏联解体开始,到1992年底,共计不到一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土耳其的主要兴趣在于推动建立一个包括土耳其、阿塞拜疆和中亚五国在内的全面的政治、经济、军事联盟(类似阿盟),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是放在这个框架内加以考虑的。本来土耳其打算在1992年11月在安卡拉举行的突厥语国家首脑会议上成立该联盟,但此次会议未能就这一议题达成一致,主要原因是在当时土耳其经济实力明显强于中亚各国的情况下,中亚国家拒绝“再出现一个俄罗斯那样的老大哥”凌驾于他们之上。

建立全面同盟关系的努力失败后,土耳其与中亚各国的经济关系进入了第二阶段,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具体的经济活动来加强自身与中亚各国的经济联系。在这一阶段,土耳其做最主要的事情,是接替突然消失的苏联中央政府,向中亚各国提供原先由苏联中央政府承担的财政支持。1992年,土耳其总共向中亚各国提供了约15亿美元的援助,其中6.5亿为购买食品的软贷款,6亿为贷款和贸易担保。

除此之外,土耳其还于1992年与中亚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如电信、银行、交通、旅游、贸易等等。它向吉尔吉斯斯坦提供了7500万美元的信贷用于建设一个皮衣厂,向土库曼斯坦提供了7500万美元信贷用于购买土耳其商品,向乌兹别克斯坦提供了5亿美元贷款用于购买土耳其的粮食和糖。同时,土耳其还鼓励本国企业家去中亚国家投资,并为中亚国家留学生提供了一万个奖学金名额。

但是,土耳其当时的所有这些努力,并未能达到它所想要达到的目标——在政治和经济上在中亚获得支配性的地位。从1992年底之后,中亚的土耳其热便迅速消退了。中亚各国开始采取“平衡”外交政策,开始更加注重发展与周边的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和伊朗的关系。美国学者HOOMAN PEIMANI认为,导致中亚的土耳其热迅速消退的根本原因在于土耳其的经济存在许多问题,而且相当严重:

1、土耳其的经济很脆弱,1992年时,它的外债高达550亿美元,而年外汇收入只有199亿美元,而且主要来自非工业领域,比如旅游业和农产品出口。

2、土耳其缺少中亚急需的投资能力。中亚最重要的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但开发这些资源需要巨额投资。据土库曼斯坦自己的估计,要开发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至少需要80亿美元的投资,而1992年,土耳其给予土库曼斯坦的援助只有7500万美元。

3、土耳其缺少中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土耳其的工业主要集中于生产生活消费品的轻工业,对于中亚能源行业的发展,缺少技术能力和工业实力。

在这种情况下,土耳其在中亚的吸引力迅速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自1994年之后,土耳其在中亚的地位就降为了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区域外的合作国家,虽然在中亚仍然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但1991到1992年时所拥有过的盛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再看看今天的土耳其,那位美国学者当年指出的那些问题,至今一个也没能解决,甚至更加严重了。截止2008年,土耳其外债达2471亿美元,而同年土耳其GNP产值为7500亿美元,外债占GNP比例高达33%。同时,其国际收支在2008年经常账户逆差达414亿美元,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而且,土耳其外汇收入主要来自旅游业和采矿业(特别是铜矿)等非制造业领域的局面也未得到明显改观。就国内经济而言,土耳其2005年政府收入为1309亿新里拉,而政府支出为1455亿新里拉,预算赤字占GNP的3%。如此脆弱的经济,是不可能成为任何国家效仿的典范的。

因此,我的结论就是:所谓土耳其模式会对中东、北非的阿拉伯世界产生影响的说法,要么是出于对土耳其的不了解,要么是一种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期望。但可能会让某些人感到遗憾的是,这种期望永远不会成为现实。

通宝推:李寒秋,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还是那句老话,土耳其对中亚的影响

历史上找不到渊源;

现实中找不到力量。

家园 大乱之时,恐怕谁都有可能浑水摸鱼

就看摸鱼的水准怎样了。

中东的地理,如果缩小了看,就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地带,自己做大很难,必然会找依靠来实施驱虎吞狼才能避免被收编。

也许时代不同了,中原也可以坐大。

家园 问题是他们可没忘了奥斯曼帝国

认为自己在阿拉伯世界中有特殊地位,甚至把唐军败于恒罗斯也有意无意地挂在嘴上。

家园 德国也算中原吧?
家园 认识一土耳其人,土国教育不错

他跑来深圳搞电子,是搞技术的。感觉土国的人比较现代化,教育上过得去。

但国际竞争太厉害了,土国的教育就算在伊斯兰国家里最好,也不够。

光是教育也不行,还得有产业政策。良好的教育提供有基本素质的人力资源,再到具体的产业里实践。不然,人会跑到有产业的地方混。

家园 土耳其的问题和印度相同

他们都没有搞后来TG那样的土地改革。凯末尔的改革改变了土耳其的很多方面,唯独在土地问题上,除了将原先土耳其王室和一些极端教派所有的土地分给无地农民外,再无其他值得一提的举动。这是因为凯末尔的社会基础是中下层军官,而这些人多半是中小地主出身。从这个角度来说,凯末尔创立的土耳其共和人民党性质与中国的KMT相同(民国时期即将其翻译为“土耳其国民党”)。土耳其和民国时代的中国的差别仅仅在于,民国的“黄金十年”仅仅维持了10年就因为日本入侵而结束了,而土耳其因为幸运的躲过了二战,因而他们的“黄金N年”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家园 土耳其一言以蔽之

就是非耶非穆,非驴非马,不夷不惠,不东不西,进退失据,左右为难,是是非非集于一身超级大尴尬角色。

家园 土耳其人的是非观很怪呀

唐军失败的原因也许就是因为某突厥部落的叛变,可是这种事情有什么值得宣扬的呢?莫非他们自己觉得是弃暗投明?

家园 有意思,比较贴谱

估计GMD领导下的中国要是没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发展比较顺利的话也就是这个水平。

家园 别忘了,二战中的比如匈牙利等反戈一击后不也变成战胜国了。
家园 土耳其模式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政教分离,世俗力量大。这样慢慢发展下去还有可能走出一条与现在阿拉伯那种十分顽固保守的伊斯兰模式不一样的路。社会发展模式上看土耳其模式要优越点。经济上,土耳其倒是不能为阿拉伯世界提供啥模式。

家园 我看很不靠谱

估计GMD领导下的中国要是没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发展比较顺利的话也就是这个水平。

中国怎能跟土耳其类比?即使没有抗日,没有GCD捣乱,GMD也搞不定中国,中国依然是实质分裂,军阀混战,民众欲有一日宁静而不可得。。。哪里谈得上发展。

家园 不一定

记得跟谁讨论过,老蒋在当年那一批政治人物里还是相当出类拔萃的。在抗战前的国内政坛,基本上是说搞谁就搞谁。不客气的说,单评价搞政治的话,总理周公都未必是对手。

只不过遇到毛公,瞬间石化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老兄可以翻翻塔巴里史

阿拉伯系历史学对于东征中国主要就出自这本书了

人家不是这么写的。所以里面也许没有叛变什么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