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随感】我感受到的卢梭名著《社会契约论》在中国 -- 自向荒郊寂寞红

共:💬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随感】我感受到的卢梭名著《社会契约论》在中国

那时候读梁启超文集读到这样一段话“欧洲近世医国之国手,不下数十家。吾视其方最适于今日之中国者,其惟卢梭先生之《民约论》乎!是方也,当前世纪及今世纪之上半,施之于欧洲全洲而效;当明治六、七年至十五、六年之间,施之于日本而效。今先生于欧洲与日本既已功成而身退矣,精灵未沫,吾道其东,大旗觥觥,大鼓冬冬,大潮汹汹,大风蓬蓬,卷土挟浪,飞沙走石,杂以闪电,趋以万马,尚其来东。呜呼!《民约论》,尚其来东。东方大陆,文明之母,神灵之宫。惟今世纪,地球万国,国国自主,人人独立,尚余此一土以殿诸邦。此土一通,时乃大同。呜呼,《民约论》兮,尚其来东!大同大同兮,时汝之功!”(摘自《梁启超文集》中《破坏主义》一文)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旧译《民约论》,这本书的大名早在中学历史课本中资产阶级革命的一段中就听说过了,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但是可是看到梁启超这么说,我还是觉得很ft(一时想不出更好的词了)你瞧瞧他用的词“医国之国手”“大旗觥觥,大鼓冬冬,大潮汹汹,大风蓬蓬,卷土挟浪,飞沙走石,杂以闪电,趋以万马”,还“飞沙走石”,《民约论》就是个医国的药方,这是个“卢大仙”啊!这时候我还没有机会去读这本书,后来梁启超的这段话也就忘了。

我又读到邹容的《革命军》,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吾幸夫吾同胞之得与今世界列强遇也;吾幸夫吾同胞之得闻文明之政体、文明之革命也;吾幸夫吾同胞之得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理》、弥勒约翰《自由之理》、《法国革命史》、美国《独立檄文》等书译而读之也。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

  夫卢梭诸大哲之微言大义,为起死回生之灵药,返魄还魂之主方,金丹换骨,刀圭奏效,法、美文明之胚胎,皆基于是。我祖国今日病矣,死矣,岂不欲食灵药、投宝方而生乎?若其欲之,则吾请执卢梭请大哲之宝旌,以招展于我神州上。不宁惟是,而况又有大儿华盛顿于前,小儿拿破仑于后,为寻同胞革命独立之表本。嗟呼!嗟乎!革命!革命!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此其时也,此其时也。此吾所以倡言革命,以相与同胞共勉共勖,而实行此革命主义也。”

那时候我对近代史并不感兴趣,就是在图书馆走错了屋,才读到了邹容梁启超的书,当时也就是随便翻翻。可就是这么随便翻翻,我又ft了!我这个人没什么爱好就是弄琴弦读诗书,读书对我是个乐子(教科书除外)。我读书虽然不多,但是很杂,无论是金庸古龙二月河,还是《红岩》《青春之歌》;是《经济学原理》,还是《毛选》《共产党宣言》;是《孙子兵法》还是《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是熟读的,某些章节甚至可以背诵,国内某著名bbs的三国版我当过斑竹)那些无聊透顶还有点黄的言情小说也不知读过多少(上本科时,我宿舍出租言情小说,一本书出租一天5毛,4年挣了1万多)也读诗经论语孟子唐宋诗词。那时候为了读书,天天钻进图书馆,一学期下来3门课挂掉,就这样我也没觉得哪本书是读了是“大幸”的,不但是“大幸”还要连着说两遍?有这么严重么?邹容也是把卢梭当成了开灵药的大仙了。我实在是想读一读这本书,究竟有什么了不起的?

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去书店买了一本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白色的封皮,绿色的封底,共198页,目录里把分成书分成了四卷,和这套丛书的其他书一样的封面设计,丝毫看不出什么特别,定价11元。我觉得不贵,觉得有意思的是,这么薄一本书还分四卷,吓唬人啊?回来以后没有立刻读,放在了书橱里,有一天我那个学公共管理的ex-bf到我宿舍来,看到这本书,翻了一下前言,说道:“这个人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他是很少读课外书的人,我跟他说“名气很大,你以前没有听说过么?”然后他指着前言里的一段话让我看,大意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本来是给他的长篇著作《政治制度论》作摘要的,可是卢梭并没有完成《政治制度论》一书。他说:“《政治制度论》这么大的题目他也敢写?这个人一定不凡。”我没有受过公共管理科学的教育,《政治制度论》这个题目到底有多大,我并没有什么感性认识,这时候我了解到这本书分四卷的原因。然后他提出要借阅,被我拒掉,因为我还没看呢。就这样放了寒假,我带着这本书回了家。

家里过春节热闹得很,根本没有一点读书的气氛。有一天,家里人都出去拜年了,就剩下我一人。于是静静的读书,因为小时候经常偷看书被父母捉到,所以我养成了习惯,读书一定要在书架前站着读,以便有人来时迅速的把书放回书架。那时候读着读着就忘却了时间,觉得站得好累,于是就趴在了窗台上(我家的窗台比较宽),用两肘支撑着上身,捧着那本朴素封面的小书。我很难描述我当时的感觉,只觉得眼睛不自觉地睁得老大,时不时得深吸气。本来198页的小薄书以我看书的速度一天就看完了,可是看到第二卷的时候觉得看不下去了,不是因为枯燥看不下去了,还特别想看,就是觉得脑子满满的,什么都思考不了,想休息休息。

后来,在从家回学校的飞机上,我看完了这本书。当时就是觉得脑子满满的,一时不好消化,后来吃饭的时候,走在路上的时候,都会回想起这本书,会自己对自己说“原来‘自由’‘平等’的意义是这样的”似乎有一种模糊的感觉,那就是“我找到了真理!”当然这句话太严重了,卢梭的书当成药方恐怕不是那么合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第二卷第十章里说“欧洲却还有一个可以立法的国家,那就是科西嘉岛”,也就是说其他的国家都不可以立法,都没救了,“总有一天那个小岛会震惊全欧洲的”。可是卢梭让我看历史的眼光完全的改变了,我不再那么津津有味的陶醉于充满戏剧冲突的政治阴谋中,也开始对近代史产生了兴趣,在此之前我觉得近代史不好玩。我很难用言语来形容我思想上的转变,后来重读梁启超文集,读到了这样一段,觉得他把我想说都说了,这真是一种美妙的感觉,他是这样说的:“吾敢下一转语曰:英雄者,不祥之物也。人群未开化之时代则有之,文明愈开,则英雄将绝迹于天壤。故愈在上古,则英雄愈不世出,而愈见重于时。上古之人之视英雄,如天如神,崇之拜之,以为终非人类之所能及。(中国此风亦不少,如关羽、岳飞之类皆是。)若此者,谓之英雄专制时代,即世界者,英雄所专有物而已。降及近世,此风稍熄。英雄固亦犹人,人能知之,虽然,常秀出于万人之上,凤毛麟角,为世界珍。夫其所以见珍者,亦岂有侥幸耶?万人愚而一人智,万人不肖而一人贤,夫安得不珍之?后世读史者,啧啧于一英雄之丰功伟烈,殊才奇识,而不知其沈埋于蚩蚩蠕蠕、浑浊黑暗之世界者,不知几何人也。”(摘自《梁启超文集》《文明与英雄之比例》一文)我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人什么事情都会有一种感觉,从那个最初的契约来说,我和这个人是平等的,并以此来试图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我为了想读这本书的原文版,去学法语,法语那个难啊!我现在还在吃力的学。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几乎改变了我的一切。

花了心思去读近代史,我开始琢磨一个问题。中国有没有自由平等的文化,如果有,那么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应该认为里面的东西都是天经地义的,我何以读过后会如此激动?我曾经问我曾经留学法国的法语家教,法国人怎么看待卢梭,她说法国读卢梭的人不多,就好像中国的论语孟子一样。后来我又知道柳亚子的名字来历是他读完卢梭的书以后,更名为柳人权,号亚卢,以为亚洲的卢梭,因为卢字的笔划太多(繁体字),改为了柳亚子。这又是崇拜卢梭的一个例子,我当时觉得特别理解他们的心情,我看这本书都那么激动,那么在清末的中国,在受外敌欺凌而求出路的心情下,他们的激动岂不是千百倍于我?我觉得梁启超邹容的话一点都不夸张,那绝对是他们当时真实心情的写照。我可以理解辛亥革命的原因,可以理解邹容为什么能够为了写一本宣传革命的书而不惜付出年轻的生命。

后来,我在网上和已经分手的ex-bf聊天,谈起时政,他对我说话的口吻表示奇怪,觉得我变化很大,并劝我小心一点。我和他分手的原因不知道算不算是因为“政见”之争,当时他对我说他以后希望可以在政府里做一个司局级的干部(他是国内最好的公共管理学院的博士生,自以为做到这个应该不太难),最好是责任少不管事的,可以享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还时不时请教我媚上的方法,因为他觉得我这个人在和人说话的时候,虽不经意但能招人喜欢。他当时跟我说这些的时候,我仿佛看见他的脸庞在我眼前一点点变,变成一只蛀虫的模样。然后就飞了他,我每次飞男朋友的时候都不含糊,一般的人会说“我相信你会找到比我更好的人”,而我每次都说:“我相信我会找到比你更好的人,难道你不相信么?”其实他的担心是多余的,我想我不会是那种祸从口出的人,因为我很佩服胡适之先生的“多研究一点问题,少谈些主义”。

我对近代某历史人物的特殊好感,不是仅仅来源于他的诗词相貌,主要是因为我在读民国前革命史的时候,深深地被他文章中自由平等的思想所感动。我想了解一个人物思想的转变,也是了解历史的一个途径吧。今天,有一位网友对此表示深切的痛恨与反感,并谴责我的话题过于单调,甚至于影响版面的观瞻。我突然想起了我一直都想写的这个题目,我这个人一向拙于作文,这个题目盘桓胸中已有半年,思路虽有,但就是写不出来,今天我一受刺激,居然写得很流畅(我只是指写的过程流畅,我从来不认为我的文章流畅),虽然可能这也是一篇有碍观瞻的东西,但我还是要感谢你激我把他写了出来。真得谢谢你了。^_^

家园 好,鼓励一下,希望看到你真正的读后感,这篇权作序言
家园 在此立个牌子

我是想展开论述一下在中国民间所广泛流传的对政治的理解和看法,与卢梭思想的区别,因为我觉得这才是我所说的n多人(包括我在内)读后发感慨的原因所在。但是我觉得这个话题对我来说太大了,不好写,所以今天仓促写成这篇文章,在最重要的一点上却忽略了,写成了一个有皮没馅的包子。我想我仔细考虑过以后,再慢慢把这些想法写出来吧。以我的愚钝,一定要等很久才能写出来。

这篇re文,您就全当个牌子,就想象一下,吃了一个皮厚的包子,咬啊咬啊,咬到一个牌子,上面大字写着“此处离馅还有三百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