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宋八字军武功队 -- 坚决要潜下去

共:💬19 🌺12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大宋八字军武功队

PS:实因直接史料少到只有一句,故本文引用史料虽信,但结论有推测演绎成份,欢迎争论。

先看标题,八字军武功队?错了吧,该是八路军武工队才对。大宋,又是穿越么?

列位看官,没错咧,正是大宋八字军武功队。先抄段八路军武工队是干啥的。

八路军武功队:“武功队”应为“武工队”,即“武装工作队”的简称,它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敌后展开各种斗争的武装力量,代表是艺术形象双枪李向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慌什么,一个李向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

那这个大宋八字军武功队是个神马东东?

[IMG] 这么多人穿宋都没发明照相机,故无图,BS之 [/IMG]

“南渡初,诸大将军中有所谓武功队,谓一队之人,皆武功郎、大夫。”《后村先生大全集》卷86《进故事》

这句唯一的史料就是大宋武功队的来源。

当然也不是唯一的孤证,我们先把镜头转向南宋绍兴十年七月十日,地址是现属河南省地界的郾城县北五里店。

七月八日的郾城大战已经结束,岳帅取得南宋抗金史上一次著名的胜利。金国主战派右副元帅完颜宗弼(兀术)在吃了大亏后,尚不甘心。这天的下午,又派遣一千多金军骑兵来到郾城县北五里店窥探。岳帅点军出城,命麾下部将王刚(不是和坤)率五十多名背嵬军使臣组成的精锐骑兵前去侦察。两军相遇,背嵬军骑兵立即对敌军发起进攻,先一拥而上砍死金兵统帅阿李朵孛堇。俗话说:蛇无头不行。千余女真骑兵那见过这般狠的南蛮子,忙作鸟兽散。王刚率背嵬军骑兵一个回合就杀退金兵千余骑,还乘胜追击,赶出二十多里地,才策马凯旋而归。

这段历史来自《金佗粹编》,看起来和大宋武功队似乎没有关联,证据在那?就是这全由背嵬军使臣组成的五十多名骑兵,宋时一队兵士一般为五十人,这种全使臣组成的队伍当时被称为“使臣队”。

使臣,在宋代是武阶官的一个等次,承信郎(52阶)至从义郎(45阶)称为小使臣,官品是从九品到从八品,修武郎(44阶)、敦武郎(43级)称为大使臣,官品为正八品。武功郎(35阶)属诸司副使,从七品,上面是横行副使,也是从七品,武功大夫(15阶)属诸司正使,正七品。再上面的官阶称为横行十三阶,意思是捞着了就可以横着走(胡说!),属高级别军官,所以不能靠磨勘(五年一审的升格),需要朝廷下旨才授予。

打个简单的比方,阶官大概相当于现代的军衔,小使臣是上等兵到尉级,大使臣为高级点的尉官,武功大夫的诸司正使已是校级,属于中级将级,但宋代历来是看差遣与职官,阶官并不靠谱。到了南宋初,原有军制散乱,军队分成御营军系统,陕西军系统,宗泽所创的东京留守司系统,东京留守司系统下面又有大量义军,军制更是稀里胡涂。

例如王德与王彦:

先说王德,建炎元年王德授武略大夫(19阶),建炎三年获得恐金如虎大将刘光世御营副使军前军统领的职务。当时每个军一般分为前、后、左、右、中军与游奕等六军,人数随大将的统帅力涨落(胡说)。好吧,随大将麾下的兵力涨落,大将有八千兵,统领就相当于团长,大将有三万兵,统领就相当于旅长。刘光世当时的统帅力不知,但到了八年后的绍兴七年,保存实力,遇金必逃的刘光世解职,次年郦琼叛降时,麾下行营左护军已是南宋人数最多的军队之一,也不过五万余人。反推到八年前,王德作为该军的前军统领,兵马最多不超过三千人。

再说王彦,王彦在金兵攻汴京时为张所擢为都统制。建炎元年,带岳飞、白安民等将,部七千人,渡河与金兵交战,先胜后败,失败后联络河南义军,发展到十万余人,宗泽让其带精兵万余渡河到汴京宿卫。在汴京时力主北伐,得罪投降派,结果“以彦为武翼郎、阁门宣赞舍人,差充御营平寇统领。”武翼郎(42阶)从七品,而同为统领的王德阶官为19阶武略大夫。王彦在河南的十余万义军不算,带到汴京的精兵就有万余。阶官比王德小非常多,而差遣却是一致,手下的士兵又比王德多几倍。同期一起中枪的还有向赵构上书求战的岳飞。

南宋渡江之初,不但军制混乱,更因为金军积极南侵,国运命悬一线,急需大量扩军,抵御金军。而朝堂新立,财政困难,难以支撑招兵,作战和奖励战功的费用,只能使用钝刀子割肉的升阶官法作为募兵的诱饵,以及对战功的奖赏。

例如叛将孔彦舟,在追随宗泽南下过程中,短短数月,由承信郎(第52级,正九品)一下子提拔到至武翼大夫(第22级,正七品),而此时还只是建炎元年。

又如绍兴十年(1140),宋廷命刘光世的三京路招抚处置使司“招效用、军兵万人,内招使臣二千员”(《宋史》卷1934兵志),招募一万新兵,其中使臣就达二千名。

在这种病急乱投医的政策下,宋廷的财政困难直到孝宗时期尚未解除。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臣僚上言:“方今国家所管财用,供军之费十居七、八。自兵兴以来,所费益甚,今据户部所供一岁内外收支数目,钱之阙者六百余万缗,米之阙者九十余万石。”《宋会要》

从以上的证据看,宋廷在建炎至绍兴前期,滥招使臣,阶官赏功太过,是“使臣队”出现的原因之一。

而所谓“诸大将军中有所谓武功队,谓一队之人,皆武功郎、大夫。”是否太夸张!大小使臣最大不过43阶正八品,武功郎为35阶从七品,武功大夫为15阶正七品,就是党国也没作出用校官团打冲锋的事,大宋武功队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应该有,而且最先出现的可能就是王彦麾下的“八字军”。

我们先来看看八字军的诞生。建炎元年,王彦率岳飞、白安民等裨将及七千士兵,渡河与金兵交战,先胜后败,进入共城西山,联络义兵。“金人购求彦急,彦虑变,夜寝屡迁。其部曲觉之,相率刺面,作「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无他意。”(宋吏.王彦传)

这段话表明了八字军诞生的主要目的,是杀敌报国,兼向王彦表示忠诚。其中“部曲”两字说明这是王彦的老部队,只因为主将有疑,就作出脸上刺字的举动。这次部队该是对金人非常仇恨,而忠诚与素质也应当有很高的水平。其后王彦以八字军为核心,发展到十余万人,金军多次围剿都不成功,反在骚扰王彦粮道时给 “斩获甚众”。 王彦在宗泽召集自己会议时,带精锐将兵万余渡河到汴京。这万余人应是八字军的主力,同时也应该是对王彦最忠诚的部曲。

到达汴京后,“彦即以所部兵马付留守司,量带亲兵趋行在。”(宋吏.王彦传),接着就因为力主北伐,给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弄成了武翼郎。那王彦是否失去了八字军的兵权?应该不是。(宋吏.王彦传)载:绍兴五年,“六月,以八字军万人赴行在。”又据(宋史.刘锜传)载:绍兴六年,王彦部队归刘锜接管,“前护副军,即彦八字军也。”说明八字军在刘锜接管前一直在王彦麾下。

那为何要说武功队最先出现在八字军?

原因有三。第一,八字军是抗金部队中最早形成的,有某种独立性的军队。从上面的资料看,八字军建炎元年成立,到绍兴六年虽一直在作战,南宋军队也一直在改,但王彦在八字军的统帅位置没有动过。比岳飞,韩世忠,张浚的部队形成要早。而且王彦的部曲都不是新丁,是属于东京留守司系统的老部队,部队中使臣应该已经不少。

第二,是战斗多,而且胜利也多,还要少死人,多捞功。根据《宋会要》记载,立下战功的人可以迁“两官”以上,具体奖励标准未考知,但可以根据同时期西夏的军事法典《贞观玉镜统》来了解一二,下面是西夏立军功的主要范围。

一 克敌制胜者。包括挫敌军锋,大败敌人者。“将军、行将(私人)等……挫敌军锋,私人[可][成][为]军卒,挫敌军锋……当得官、军赏赐”。(第4篇第8条);攻城战斗中首先登上敌人城头陷城者。“登[敌]城上[者],初为杂官,若无官等,顺次加官”。(第2篇第63条);在战斗中杀死敌军一人以上者。“杀一人以上,一律加一官,当得二十两银碗,衣服一袭七带,五两银腰带一条,茶、绢五十[份],等等”(第2篇第3条);将军在战斗中将敌将打下马,让别人将其杀死者。“将、行将亲手[击]倒[敌]人,又令杀之”(第2篇第17条目录)也可论功行赏。

二 打败仗时能立军功者。包括英勇断后,使全军撤退者;在战斗中将领败阵,但护卫、队人能挫敌军锋者,前者从将军到私人都可得到奖赏,后者仅限于护卫和队人。

三 俘获各类战利品者。第2篇第12条规定:“与敌战斗中,获铠甲、马、旗、鼓、金,俘虏首级、小孩、妇女等者,计将军、行将、佐将等之一应功数中。”

四 揭露弄虚作假者。

五 虞人有功者。

根据上文西夏的军功计算方法来看,其余不论,光杀敌一人即加一阶官,而且西夏的阶官等级比宋朝要少,不过三十六级,推之南宋军功计算应该比西夏更宽松些。那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八字军南渡以后打过多少胜仗。

建炎三年,范琼死后,旗下部分补充进王彦的八字军,增强了八字军实力。

建炎四年,王彦当时为张浚旗下前军统制。张浚指挥川陕战役,八字军相随作战,战役前期宋军占得些便宜,八字军也有一份功劳。最幸运的是在富平之战前,王彦因为提出反对立即会战的意见,“浚幕府不然其言。彦即请为利路钤辖,俄改金均房州安抚使、知金州。”带着八字军跑到战场后方看后门去了。结果富平大败,损失惨重,宋军在陕西丢了一大半的地盘,而八字军毫发未损,反在后院看门时大胜了一场,大捞了一把军功。

“时中原盗贼蜂起,加以饥馑,无所资食;惟蜀富饶,巨盗往往窥觊。桑仲既陷淮安、襄阳,乘势西向,均、房失守,直捣金州白土关,众号三十万。”

喏,送经验的土匪来了,还是三十万。结果“彦执帜一麾,士殊死斗,贼败走。彦休士进击,追奔至白碛,复房州。”

绍兴元年九月,才过了一年,送经验的又来了。“权京西南路副总管李忠反,扰京西,遂攻金州诸关。”不出大家所料,结果又是“大败之,追袭至秦岭,遂复乾祐县以归。”

绍兴元年到绍兴三年正月间,八字军捉住了入侵的伪齐郭振,消灭其兵马,收复秦州,又砍翻了桑仲、王辟、董贵、祁守中等盗匪,后几股“然小者犹不减数万”,并且参加了南宋攻打伪齐李成的战役,同样获得了胜利。这时的八字军多少人,差不多还是一万来人。这三年八字军的经验值那是蹭蹭向上窜,再这样下去,只怕就要爆表。

绍兴三年正月,金兀术来了。二月,八字军和吴阶一起守饶风关,虽然最后没守住,退到达州,不过也顽强守了六天,杀伤大量金兵,损失应该在可接受之内,毕竟是居高临下的防御战么。到了“五月,彦遣兵至汉阴县,与刘豫将周贵战,大败之,复金州。”八字军扣掉跑路的时间,只休整二个月就出来砍人,还大败之。

好啦!经验值够多啦!种下田先,大家休息一下。“五年四月,差知荆南府,充归、峡、荆门公安军安抚使。彦因荆南旷土措置屯田,自蜀买牛千七百头,授官兵耕,营田八百五十顷,分给将士有差。”

王彦种了一年田,八字军猛窜的经验值暂时消停了伙,就又出事啦。“六年,权提举宿卫亲军。帝驻平江,解潜、王彦两军交斗,俱罢,命锜兼将之。锜因请以前护副军及马军,通为前、后、左、右、中军与游奕,凡六军,每军千人,为十二将。前护副军,即彦八字军也。于是锜始能成军,扈从赴金陵。”这时的八字军人数大概在五至六千人,并与解潜的马军合并,实力得到了整编和增强。

从八字军在王彦麾下的这段作战经历来看,胜仗很多,唯一一次饶风关失败损失也不大。我们再对比一下同时期的各军,先看看岳帅。岳家军的形成是在绍兴四年,比八字军形成要晚八年。绍兴五年,平定杨幺之乱。六年八月北伐收复商州、虢州。十一月,打败进犯江汉的伪齐。其后大规模的作战要到绍兴十年,这段时期岳家军刷的经验明显不及八字军。

再来看看韩世忠。韩世忠的部队在建炎三年从御营军分出,韩世忠任御前左军都统制。接着便是著名的黄天荡一战,韩世忠统帅的部队是八千人,兀术兵号十万,双方相持黄天荡四十八天,兀术凿渠而逃。此杖虽然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可杀伤不多,基层兵士没刷到多少经验。然后是平建安范汝之乱,降广西贼曹成,破刘忠。绍兴四年,大败金兵与伪齐刘豫的南侵。其后的作战与岳家军一样,要等到绍兴十年金军弃盟约南犯。看起来和八字军的作战经历差不多,但韩世忠军队刷到的经验却不及八字军。主要是韩世忠军队人数比八字军要多很多,平建安范汝“亟领步卒三万,水陆并进。”降曹成“成以其众降,得战士八万”,经验不够分呀。

至于刘光世与张浚就不用提啦,人多不说,胜仗也太少。

第三,这么多的战士升级,但不能大量转职调任,获得高阶职官、差遣和调任别的部队,必须维持在本部队内,不然武功队就组不起来。

对于八字军来说,这个问题倒不大,因为八字军属宗泽所创的东京留守司系统,在南宋建炎年到绍兴十年一直相对独立。王彦手下除了早期就离开的岳飞外,也没有诞生因为刷经验猛升级而能独立成军的将领。八字军中的兵士,中下层军官虽然阶官升到了使臣、武功郎、大夫,但是还一直紧密团结在王彦周围。

好,现在论证一下八字军出现武功队的可能,接着来表一下八字军在绍兴六年归刘锜统率后的情况。

“七年,帅合肥;八年,戍京口。九年,擢果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马军司。”

 “十年,金人归三京,充东京副留守,节制军马。所部八字军才三万七千人……”慢来!这八字军三年前加上解潜的马军最多八千人,现在怎么成了三万七千人啦?当然是扩军啦。《玉海》记了载刘锜一次募兵的情况,这次募兵“招收使臣三百人,效用一千人,军八千一百。”几年的休养和扩张,八字军壮大到三万七千多人,但从马上要来临的顺昌大战看,八字军核心野战部队并未编散。

现在我们去刘锜带领八字军后的首战——顺昌之战,来寻找一下大宋武功队的蛛丝马迹。

绍兴十年五月,金国弃盟约南犯。刘锜时任东京副留守,率军(不足两万)才至顺昌,金兵已经临近。为守住顺昌,刘锜 “……凿舟沉之,示无去意。置家寺中,积薪于门,戒守者曰:「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敌手也。」分命诸将守诸门,明斥堠,募土人为间探。于是军士皆奋,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跃曰:「平时人欺我八字军,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

从这段上看,八字军面对强敌,作战情绪非常高昂。下面来看看顺昌之战中几次特种作战。

“壬寅,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擒千户阿黑等二人,诘之,云:「韩将军营白沙涡,距城三十里。」锜夜遣千余人击之,连战,杀虏颇众。”

“时顺昌受围已四日,金兵益盛,乃移砦于东村,距城二十里。锜遣骁将阎充募壮士五百人,夜斫其营。是夕,天欲雨,电光四起,见辫发者辄歼之。金兵退十五里。锜复募百人以往,或请衔枚,锜笑曰:「无以枚也。」命折竹为器,如市井儿以为戏者,人持一以为号,直犯金营。电所烛则皆奋击,电止则匿不动,敌众大乱。百人者闻吹声即聚,金人益不能测,终夜自战,积尸盈野,退军老婆湾。”(这用竹哨夜战竟然是诺曼底盟军辨别友军那个玩具夹子的祖宗)

“锜遣人毒颍上流及草中,戒军士虽渴死,毋得饮于河者;饮,夷其族。……敌人马饥渴,食水草者辄病,往往困乏。方晨气清凉,锜按兵不动,逮未、申间,敌力疲气索,忽遣数百人出西门接战。俄以数千人出南门,戒令勿喊,但以锐斧犯之。统制官赵撙、韩直身中数矢,战不肯已,士殊死斗,入其阵,刀斧乱下,敌大败。”(《新宋》里高遵裕河水投毒胜西夏之役出典原来在此)

从这三次特种作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以少打多,最多不过千人,并且都获得了巨大的胜利。第一次是千人出击,夜战、连战;第二次是夜间少量人偷营;第三次是投毒后数百人出城正面作战。再参照前面岳家军使臣队的战力,很难想象其中没有八字军武功队参与。特别是第二次,五百人的部队利用雨夜,潜行二十里到对方大营,利用闪电光歼杀金兵,使得金兵退兵十五里。又再遣百人直犯金营,在黑夜中利用竹哨联系,闪电一亮便暴起杀人,闪电消逝又潜伏不动。靠着百人的偷营劫杀,竟然又杀得金兵退军老婆湾(这个地名^_^)。从这两波偷营来看,只怕也只有多年作战的八字军老兵才有这个本事,八字军武功队应该是这几次特种作战的中坚。

总结。“南渡初,诸大将军中有所谓武功队,谓一队之人,皆武功郎、大夫。”(论据不是很充分,原句“应该是历史事实”改为很可能是确有其事)。八字军武功队的出现,既有南宋赏功过滥的原因,也是八字军战士奋力作战的结果。诞生于太行山的八字军作为南宋初期一支抵御金兵的重要军队,的确实现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的誓言。八字军的表现,也并不输于同期岳家军,背嵬军,八字军武功队更是顺昌大战的主力和中坚。八字军武功队与八路军武工队一样,是华夏文明抵抗异族侵略的战争中,最顽强有力的“特种部队”。

关键词(Tags): #八字军#武功队元宝推荐:任爱杰, 通宝推:连续杀人,苏北,毛锥子,住在乡下,
家园 先占个“吹捧宋朝”的七段论者之位,话等解封了再说。

宋制,使臣分大小。你把岳珂嘴里的“使臣队”拉来给刘克庄嘴里的“武功队”当旁证似乎有点不够严谨。再者刘克庄是南宋中晚期的人物了。“武功队”这个称呼。肯定是道听途说来的。

这个我再回去查查去。

家园 欢迎锥子兄查证,相关史料非常少,我也是东拉西扯搜罗了点

所以要在文章前面加上有推测演绎成分的题注,抛砖引玉,获取知识,才是目的。不过锥子兄说得有理,论据不足,文章后面下肯定的论断的确不够严谨,我去小改一下。

家园 【商榷】郾城县应该在河南

地址是现属河北的郾城县北五里店。

郾城县,旧县名,原地现分属漯河市郾城区、源汇区和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部,黄河南岸,属漯河市。西周初为郾子国,战国时为郾邑,西汉置郾县,隋开皇三年废,五年复置,称郾称县.

·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先后于城北王店、五里店(今三周乡五里岗村)、小商桥等地,在破金兀术。迫使金兵退保汴京,岳飞追至朱仙镇。

2004年12月27日漯河市区划把郾城一分为三,使千年郾城成为历史,正式命名为郾城区。

___摘自百度

朱仙镇在开封的南边,为四大古镇之一. 开封在黄河之南,岳飞的志向是还都,但没有实现

家园 上花上花,谢谢指误

本来写好后没有加现属河北这句话,修改时没查证信手添了句,结果就杯具了,马上去修改一下。

家园 郾城、朱仙镇都是淮河支流的重要渡口

北进中原的交通要道

家园 请教一下

这里有个说法,我一直无法理解。就是刘锜在颍水中下毒之事。

锜遣人毒颍上流及草中,戒军士虽渴死,毋得饮于河者;饮,夷其族。……敌人马饥渴,食水草者辄病,往往困乏。

我记得顺昌之战是夏天的事,按理说应该是丰水季节,活水中下毒有什么意义呢?

家园 对上文刘锜资料补正,附地图一张

刘锜“七年,帅合肥”时任淮南西路制司副使,置司合肥。九月主管淮南西路安抚司公事,仍兼制司副使。盖是时在淮西者,惟锜一军而已。

“所部八字军才三万七千人”,兵力数宋史有误 。绍兴七年,刘锜接管解潜与王彦的部队,麾下兵力组成为:马司原管六百人,解潜部二千人,八字军约万人。绍兴十年招军八千一百。所以有顺昌之战前,刘锜兵力二万人左右,顺昌大战时在顺昌不足两万。

附郾城,朱仙镇,顺昌的地理位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越俎代庖一下,你怀疑有道理

首先,刘琦出身西军,宋西军确实有下毒的光荣传统。刘琦继承一点也没什么奇怪。

《宋史.章楶传》

楶先用间知之,遣骁将折可适伏兵洪德城。夏师过之,伏兵识其母梁氏旗帜,鼓噪而出,斩获甚众。又预毒于牛圈潴水,夏人马饮者多死。

(新宋所说“高遵裕河水投毒胜西夏之役”似乎应出于此)

但具体到此战,“锜遣人毒颍上流及草中”则未必可信。顺昌之战,最原始的史料是载于《三朝北盟会编》卷201的《杨汝翼顺昌战胜破贼录》和卷202汪若海的劄子。杨汝翼是顺昌之战的亲历者,所说最可信。汪若海顺昌之战前跑了,仗打完了又溜回来。他的劄子部分采自杨汝翼的《破贼录》,但也有一部分记载了另外些亲历者的言论。两者都不见有“下毒”记载。

至于《宋史》所载,则多有发挥,比如这里“训曰:“太尉非但请与太子战,且谓太子必不敢济河,愿献浮桥五所,济而大战。”兀术曰:“诺。”乃下令明日府治会食。迟明,锜果为五浮桥于颍河上,敌由之以济。”,一看就知道,这简直是把打仗当演义了。

(当然也不排除刘琦确实投毒于颍河附近水草里这个可能。可能其他史料有载,但我没看见。不敢下断言。本人无意引起某得了中庸精髓的君子所指责的“无意义争论”,所以要声明一下。)

家园 有道理

刘琦在颍河附近水草丰美的牧马处投毒可能性比较大,具体到可能是何种毒药,我得去查查,但不一定有结果。

家园 谢谢

只是觉得在活水中下毒这事,有点难以想象。不过,我也知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就是想了解点这事的可行性。

我是这么想的,一般来说,史书所载,固然多有发挥,但很难说是史臣无中生有,向壁虚撰。这种情况当然也有,只是相对来说比较少。如果出现一些有违常情的记载,我个人愿意把它理解为以讹传讹。

比如说这个活水下毒的事,我以前做过点小考证,我想把这事理解为疫情。这里主要是,时间上,空间上,以及事件(战争)都存在引发疫情的可能性。

不过我的考证比较薄弱,人或马疫情的爆发我都有些资料,但是人畜同时感染的疫情,我没有找到。

这纯属个人发散思维,发出来就是提供种可能性。

家园 河北?漯河市怎么也和河北搭不上边啊?
家园 楼主的原文说在河北,我引用时没有加引号.
谢谢
家园 戏说一句,也许中国宋代发现了钚。
家园 能供应大量军马的草场不会就在河边

毕竟要是河水泛滥,泡了水发霉的草料比下毒更能杀伤马匹。这样无论是从河边引水的渠道还是挖的水井都很容易下毒。潴水本身的意思就有和河道连接的蓄水池的定义。

筑塘潴水,就是利用运河附近大小湖群和陂塘,加以疏浚,或者把它们连结在一起,储蓄水源。在运河水量得不到天然河流来水供应时,能及时供水通运。山阳渎一些河段因河床比长江及淮河高,依靠江淮供水很困难。中间的一段只能靠附近的陂塘湖拍供水;流向长江的一段则靠高邮湖、太子港、句城湖、爱敬坡等陂湖群的储水供水;流向淮河方面的则靠射阳湖、白马湖等天然湖群供水。射阳湖、白马湖等天然湖群,水深湖阔,储水量不成问题。但流向长江一段,由于湖泊面积不大,供水比较紧张,所以在唐代兴作陂塘较多。“初扬州疏太子港、陈登塘,凡三十四陂,以益漕河,辄复堙塞”①[注:《新唐书·食货志》卷五三]。随后,杜亚于兴元初年(公元七八四年)又在这一带“治漕渠,引湖陂,筑防庸,入之渠中,以通大舟”②[注:《新唐书·杜亚传》卷一七二]。山阳渎长期以来就是这样靠引湖陂蓄水济运的。

  江苏省丹阳县练湖,也是江南运河的著名天然水柜,江南运河自长江入口处京口到常州一段,常因江水涨落变化影响运河供水。冬春二季,江水下落,运河用水更为缺少。练湖在唐代面积,“周八十里”③[注:《新唐书·地理志》卷四一],唐代宗广德、永泰年中(公元七六三至七六六年)转运使刘晏和润州刺史韦坚为了保障练湖蓄水用以济运,禁筑练湖横堤,控制灌溉用水,保证练湖发挥天然水柜的作用,使运道得以畅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