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阿拉伯的“鞭策者”——Mig-23战斗机的中东战史 -- silencsrv

共:💬78 🌺4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错!三哥就是过用三姨夫换米格-23的涡喷发动机

换发、换好点的航电,再把手动变后掠改成空战自适应变后掠系统,压制住大多数第三代战斗机早期型号应当是没问题的。

只是这样做,费效比太差了,也没有再进一步的潜力。

家园 苏制飞机的弱点之一就是时间风险大

我觉得苏制武器,尤其在战斗机这类尖端武器方面之所以干不过西方,撇开电子技术、发动机技术这些方面存在差距不说,很重要原因就是和西方同类产品存在时间差。譬如说美国F-4鬼怪战斗机是1960年开始服役的,当时就基本具备了发射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的能力,而苏联同类产品Mig-23要到1970年才加入空军,整整差了10年!这十年时间里阿拉伯国家也好,越南也好,都在用Mig-21战斗机和优势对手拼杀,战场上落了下乘不说,在国际军火市场上也没了好口碑。如果说朝鲜战争时期Mig-15和F-86还在一个水平上厮杀的话;到Mig-21和F-4的时候双方的差距就明显拉开了:Mig-21在1958年刚刚服役两年后F-4就出现了。Mig-23战斗机在1970年服役的时候,美国的“战斗机黑手党”正在轰轰烈烈地投入F-16的研制,1974年F-16就实现首飞,留给Mig-23表现的时间不多了。虽然Mig-23后续也在改进,其性能已经接近早期F-16的性能了,可是因为早期设计思路已经过时,局部小修小补难以扭转大局。说难听点Mig-23的性能也就到此为止了。

与其说苏制飞机落后的原因是一步慢,步步慢!不如说是一步慢,步步赶!冷战时期苏联为了在航空技术上保持和美国基本同步,至少形式上同步,不断催促航空工程师们拿出和对方匹敌的武器,以此来显示自己制度的优越性。美国搞可变翼,苏联也要搞;美国搞AV-8垂直起降飞机,苏联也要搞雅克-38战斗机;......乍一看好像苏联在航空技术方面和美国不相上下,但细细一瞧就发现基于“追赶战略”设计出的产品问题多多:为了抢时间抢进度,苏联上上下下都处于“光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状态。军方没时间仔细思考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武器;飞机总设计师没时间思考新型战斗机究竟该遵循什么样的总体设计思路才能达到最大性价比;各个子系统工程师急于照抄美国同行的设计成果,七拼八凑蹿出一个外观近似的产品,却没有吃透对方背后的设计思路。结果就是设计出的产品常常是“形似神不似”。加上和美国相比苏联研发体系是一个闭环体系,和外界交流很少,国际航空技术的最新成果不能马上转化为我所用,反过来己方先进技术也因为“保密原因”轻易“不露于人”,结果就是生产出的产品不能用于战场,性能如何?能否满足用户需求?根本无法通过一线用户反馈回来进行改进,渐渐地研发与使用相脱节,盲目堆砌新技术却全不顾一线用户的需求也成为苏联没能产生“战斗机黑手党”的一个根源。

因此说,苏制飞机,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苏制武器带有共性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两条:用落后技术蹿出的武器不但体积大、能耗大、操作不便,而且时间风险大,改进空间小,容易过时;闭环体系与外界交流不足,研发与需求脱节。

苏式武器系统如何扭转被动局面?我给它开出药方有两个:第一个,坚持走精品路线;第二个,强化与国际同行交流合作。因为冷战结束,俄罗斯沦为一个地区强国,外部压力变小了,所以俄罗斯没有必要在航空武器研发进度上急于追赶美国。可以适当放缓新一代武器的研发、装备进度,转而强化航空新技术的预研,为下一代航空航天武器的研制打下基础。同时努力提高外销武器的水平,针对现有Mig-29和Su-27系列战斗机,可以通过不断升级来推出新型外销版本,一方面附加值提高了,可以为国家赚取更多外汇;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俄罗斯武器在国际市场上的口碑。俄罗斯目前和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国关系比较好,两国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在军工技术上各有优势:法国在电子技术、航空、造船方面有优势,特别是法制武器有自己独到的设计思路:不刻意强调武器的单项性能,而追求整体性能平衡和高性价比;武器体积短小紧凑。双方通过技术合作可以达到优势互补。

苏制武器的衰落和复兴背后是俄罗斯国运的衰落和复兴。恢复彼得大帝时代俄罗斯的荣光是几任俄罗斯总统的最大梦想和心结。但想恢复和能恢复还是有差别的,虽然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充满民族自豪感的国家而言,复兴的难度远低于伊拉克、埃及这样的地区国家,但并不意味着这条道路就是条平坦的路。这时候我想起了一句名言:一个民族的强盛必定是以这个民族中一部分人的付出和牺牲为代价的。当年彼得大帝为了学习先进造船技术不惜隐姓埋名到欧洲造船厂里当学徒;今天的俄罗斯军工人们能拿出祖辈这般的魄力和勇气么?

家园 抽时间看看吧~~~

空军之翼上看到一些描述了,当时是古巴飞行员驾驶Mig-23取得胜利。acig.org上也有一些描述~~~

家园 米格-23-98

http://www.afwing.com/html/2011/after1945rus_0527/1235.html

米高扬设计局提出过类似改进方案。

家园 我们的想法差不多

晨枫:【原创】赶超的艺术- 美苏战斗机发展思路的对比

你的药方没法用。苏联走这条路,原因就在于技术上没有足够的储备,经济上走不起精品路线和前瞻技术研发。米格-15和F-86是因为航空技术革命,美苏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前几步上没法拉出差别来,但时间一长,功力上的差别就显示出来了。

家园 Mig-15很多细节还是不如F-86的

比如操控上,瞄准具上。这个似乎不少网站上有介绍。

只是在当时的空战中,这些问题没有造成太大的麻烦。

家园 苏联东西在细节上向来不大考究

T34的细节很糟糕,AK47就不谈了,打起枪来整个枪像面条一样扭动,但总体性能极端实用,这才要紧。米格15的速度、爬升率优于F-86,这是当时设计的第一重要指标。

家园 小毛病渐渐拖成大问题

最开始航电、雷达确实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越到后面这块在空战中所占权重也越来越大~~~

家园 俄罗斯也是金砖四国了,这点钱还是能拿出来的吧~~~

俄罗斯采购法国“西北风”攻击舰恐怕就是一个开端吧~~~

家园 苏制武器往往喜欢把某些性能发挥到极致

苏制武器往往喜欢把某些性能发挥到极致,同时对于那些被认为不重要的性能则尽量忽略。譬如对于坦克而言,往往强调火力和机动,而对于防护不很重视;对于飞机也是如此,但对于航电、雷达、人机交互则很不重视。所以我觉得评价苏制武器不能单纯看某一方面指标,而要综合考虑,否则就会得出其性能奇好奇差的结论。

家园 从超级大国变成砖头还低档次的,能有多少钱?
家园 flogger的意思是一种性虐待的工具

北约起名字的时候可不是那么好心的

估计大家不这么翻译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描述

才好。

家园 正是这样

T-55在以色列手里用得很好,十月战争中的二线装甲部队有很多T-55,一线的M60、百人队长过河后,就靠这些T-55守卫运河了。

家园 看吧,这件事我看有猫腻
家园 网上搜了一下是这样子~~~

不知道北约给它起这个外号是什么意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