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回忆起我奶奶讲过的一段民间传说 -- 楚庄王

共:💬83 🌺510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回忆起我奶奶讲过的一段民间传说

缘起:

总想写一篇回忆我奶奶的文章,可又怕写。

看到河友写的这段

写下最后这段,是因为昨天晚上突然在梦里又回到了小时候,我静静地坐在爷爷的腿上,爷爷一页一页的为我读着那本《小柱头智送鸡毛信》,花白的胡须随着抑扬顿挫的声音掠过我的耳朵,痒痒的。抬起头,那在胡须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再细看,原来是爷爷那慈祥的笑脸。
duanjian:【原创】医院往事(3)——感受死亡

不觉有些泪湿。

以及天马行空兄聊斋系列中人神通婚的故事天马行空:(33)苏仙,非正常婚姻的悲惨生活

纵使笨笔难以表达对已经仙去的奶奶怀念,想想还是写下来吧,只当是对自己心灵的安慰。

——在夏夜乘凉的时候,奶奶总是一边摇着蒲扇,为我们驱赶蚊子和热汗,一边给我们讲她小时候的事情和她小时候从老人那里听来的故事。

我奶奶是苏锡常那里的人,故事应该就发生在那里,另外因为我奶奶自己本身就是童养媳,所以对这个故事非常的有感情,蹙眉狞目的,让年幼的我都能觉出来,以致记忆尤深。

=================================================

我们老家那里有座山叫丁山,山顶上最高的地方以前有座庙,供的是一个“水涡娘娘”的神仙。那个神仙原来是个童养媳,七八岁就嫁到婆家了,做这个做那个,一天忙个不歇。

有一天,她婆婆让她去池塘边破鱼,那是条很奇怪的鱼,她从来没见过,村子里的人也是谁也说不上来那是条什么鱼,她婆婆也说不清楚,只交代快去洗好了,赶回来烧中饭。

她一个人蹲在池塘边将鱼一破两半,不知道有那么许多的血水,都染红了半个池塘,手里的半边鱼一不小心滑了下去,她急忙伸手去捞,忙乱中手指头又被鱼刺扎了一下,血流出来和鱼血混到了一起。趁她愣神的时候,那半边鱼竟然游走了。——从此本地多了一种就像是被人剖了半边去的鱼。

她被眼前的情景吓住了,不敢再洗,急急忙忙回了家,然而婆婆哪里会相信这样的话,狠狠的教训了她一顿。

从这以后,那个女孩的肚皮却一天比一天的大了起来,村上的人就开始说起她的坏话来,这事非同小可,婆婆一家人把她关起来毒打,要她讲清楚是怎么回事,她一点点个小孩子,哪里讲得清爽咯?坚决不认有什么野男人,只会哭,哭得一沓无地。婆婆、丈夫问不出来,就吓她明天还不说,就要打杀伊!

她吓得没办法,知道自己逃不过去了,半夜没人注意的时候,就跳到河里淹死了。

出了人命,娘家不肯了,说是冤枉了自家的女儿,婆家为了证明自己,只好把尸首捞上来,就摊在池塘岸边上,当着大家的面,拿刀割开女孩的肚子,一看,果然是怀孕了,可胎儿不是人形,而是条鱼,样子就像上次让女孩去杀的那条怪鱼。

那条鱼还活蹦乱跳的,人怎么会生鱼呢?大家想想不觉害怕起来,就顺手一扔,扔进了池塘。哪想到坏了事,那鱼不肯走,绕着女孩的尸首一直游,从头游到脚,又从脚游到头,游啊游,水塘被搅得越来越浑,像是被牛蹭过浆似的,水浪也涨得越来越高,渐渐漫了上来,大家赶紧跑,一直不歇气地跑,一回头,整个村子都没了,变成一个大湖,一直通到太湖才停了下来。

大家回去一看,原来的家、村子什么都没有了,只有那女孩的尸首还在岸边躺着。——她父母把她带回去,要埋葬的头天夜里,有人托梦,梦里说她是太湖里龙神的妈妈,被冤枉死的,要在最高的山上给她立庙,否则整个宜兴都会几年不下雨干死。

所以人们在丁山上给她修了一座庙,叫她“水涡娘娘”。——水涡娘娘很灵的,有时候老天几个月不下雨,田里的禾麦快干死了,大家就敲锣打鼓,去把水涡娘娘像抬下来,泼点又脏又臭的东西上去,然后绕着太湖游行,一边走一边喊:龙王快下雨吧,你恩娘(妈妈)都没有水洗澡了。龙王听见了,第二天就会下雨了。

通宝推:玉垒关2,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泼点又脏又臭的东西上去

  看来神仙要受到虐待才会显灵。

  有的地方不下雨就把神仙抬到太阳底下晒。

家园 好龙王呀

龙王听见了,第二天就会下雨了。

打小咱总是以为人是听神仙使唤的,没想龙王听到人间呼号后既孝敬妈妈也怜悯百姓及时送雨了啊,呵呵……

家园 最后一段……

算是劳动人民的幽默感么……

家园 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最底层人民对神怪的看法

你丫不干事就砸烂你

家园 补充一段我奶奶对童养媳经历的回忆

民间故事实际是老百姓现实生活中矛盾的反映,这段故事反映的是“旧社会”童养媳的悲惨生活。我奶奶还讲过一段她的亲身经历:

我奶奶娘家比较穷,头几个都是女儿,弟弟也身体不好,所以我奶奶十岁不到就当做童养媳嫁给了我爷爷。我爷爷比她大好几岁,同天还有个弟弟也同时娶亲,那家相对比较富裕点。

村里人都来贺新,那时的人有个陋习,就是要当着大家的面公开展示新娘的陪嫁的(现在的农村也这么干)。

我曾祖母(奶奶的婆婆)一脸的不高兴,当着奶奶堂奶奶的送嫁亲戚们以及村里的人,大声说,这边是王家的,诺,那边是穷鬼家的!——堂奶奶家姓王,陪嫁比较多些,奶奶家只有一担,一箩吃食,一箩衣物,所以被看不起,竟被当面称为“穷鬼”。

这样当面的侮辱,谁也受不了,所以我奶奶过了四五十年,依然还是愤愤不平,亲戚也受不了,喜酒没吃就走了,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上门,直到我爸爸出生,因为是嫡长子嫡长孙(而堂奶奶残了了好几个孩子),所以总算挣回了颜面,两家才恢复走亲。

大人可以负气不来往,可苦了要长期和婆婆相处的孩子了,儿媳在婆家的地位,取决于娘家的势力以及陪嫁的多寡,两样我奶奶都没有,再加之婆婆疼小,我爷爷又是个浪荡的人,只好忍气挨骂,用力做事。

一个细节,虽然老家也是鱼米之乡,而我爷爷家开始时还有几亩好田,吃饭不成问题的,但奶奶的回忆里却总是没有吃的,双抢打麦子的时候她最喜欢了,累不怕,那是长身体的时候,能吃饱就行, “刚盛的一大碗白饭,从厨房走到厅堂去拈菜的功夫,就能扒拉得见碗底”。平时媳妇是不能上桌的,也吃不到肉菜,只有到了过年,婆婆才说:你俩过来,一人拣一块肉去,——以后不要到外面去说我不给你们肉吃!

想起来,再补充一段:

那时家里养了很多鸭子,要赶到远处湖汊田螺等吃食丰富的地方去放的,叫“放扫鸭”。农闲的时候,我奶奶一个小孩子就做这个,天天天不亮去出门,天黑了很久才能回到家,要命的是必须路过一大片坟地,传说那里很邪,到了夜里,不但有野兽,还有怪叫声,就是白天,大人路过也发怵,所以怕得要命。

那时是三十年代(根据我奶奶年龄推算),真是中国最乱的时候,常常有不正常死去的尸首被扔在那里,有一次她就亲眼看见一条野狗衔着一段人的大腿跑过。

所以每到了那个地方,就越想越怕,不由自主地没命的赶着鸭子跑,跑回来照例要挨一顿臭骂,要是跑丢了鸭子,还要强逼着重新去那里连夜找回来,因此连累我爷爷也不得安生,反过来又将气撒在奶奶身上。

我奶奶晚年有心悸的毛病,我怀疑就是那时候吓的。

通宝推:玉垒关2,
家园 奶奶讲的故事二——买(后)娘的故事

民间的故事里后娘都是不好的,当然好人家的女孩也不高兴去做人家的后娘。

有一家人,老婆死了,留下一个男孩,男人要出门做生意,娶了一个买娘照顾小孩。

回家后,看见孩子面黄肌瘦,嗷嗷的哭,就疑心。买娘说:“我可没亏待他,顿顿是一碗饭,两块肉,你不信就问他自己去!”

爸爸真的去问,果然是,就不好说什么了。他哪里想得到,一碗饭是猫碗盛的,两块肉是鱼头腮边的那两块。——正在吃鱼的朋友,如果有兴趣,可以在鱼头里找找,那里确实一边有一块“肉”,只是太小了,以致不小心的人根本看不到。这个“评”(故事),就是我们小时候吃鱼挑三拣四不爱吃鱼头时,奶奶才联想起来给我们讲的。

冬天到了,外面下大雪,男孩和买娘生的孩子一人一身新絮的厚厚棉衣,买娘生的孩子蹦蹦跳跳,那男孩却在那里瑟瑟发抖,爸爸看不过去,说你还不如弟弟,没出息,顺手抄起火钳打过去,不想毛刺划破了棉衣的外罩,“棉花”竟飞扬起来,却原来是芦花,这才发现了真相。

后来……后来么,你又能怎么样?总不能把这个后娘赶走,再替两个孩子找一个新后娘吧。

通宝推:玉垒关2,
家园 以前看过一场戏

说的就是这个故事,《棒打芦花》。

家园 奶奶讲的故事三:残忍的故事(可能会造成极度不适,慎入!)

前几年网上流传着一些所谓的《格林童话原始版》,充满了色情暴力和血腥,以致于有人质疑它是否真实存在。——其实民间传说就是这样的,用官方的说法就是有很多糟粕。

这个故事,我小时候听的时候,也曾感到恐惧和不适(那时的大人好像没什么少儿不宜的概念哈),所以我要谨慎的再三提醒:Are you ready?

--------------------------------------------------------------------------------------------------

有个老头子,老爱跑到女儿家里吃老酒,女儿不知是不愿意还是负担不起了,很不高兴,但又是自己爸爸,不能轰走。

有一天又来了,她就说,爸爸,饭菜还要一会儿才做好,你跑了一段路,全身都是汗,先泡个澡吧。她爸爸一想也好,泡泡澡喝喝老酒倒是蛮惬意的。

那时的乡下都是大土灶台,一边炒菜做饭,灶台的另一边埋进去一只大缸,这样的缸现在只有老字号的酱菜厂或许还有。(这张图网上搜的,太恶心了,就不贴了,有胆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http://liujinart.com/works/image/performance/54_6.jpg)

反正就是足够大,又可以利用烧饭的余热同时可以泡澡——听说江浙农村有些地方还有。

烧了热水,热气腾腾的,她爸爸就坐进去,闭上眼睛半躺在里面舒舒服服的享受,一会儿功夫,他喊:女儿啊,水太热了,加点凉水吧!

女儿走进来,用手探探水:“嗯,是有点热,我给你加点凉水”。——顺手抄起缸盖,盖了上去,一屁股坐了上去,大火烧得水咕嘟咕嘟,一会儿里面就没有了声音。

……

几天后,老头子不见了,儿子来寻,“爸爸在你这里没?”

——“没来没来。”

这个死老头子,跑哪里去了呢?四处都找遍了,不会是喝醉了掉到哪个湖汊里去了吧?

找了一段时间,还是不见人,七老八十的人,又没用,不做事,又喜欢喝酒,不见了就不见了吧,大家都要做生活的,哪用工夫天天去找他?所以呢,渐渐的,大家就把他忘了。

老子不在了,过年过节,舅舅家还是要去的,所以过年的时候,女儿带着自己的儿子,穿着新衣裳,高高兴兴的去舅舅家拜年,舅舅见外甥来了,欢喜得不得了,弄了好多菜。

还特意弄了条大鱼在锅里炖,小外甥在边上玩,就逗他:见过这吗?——意思是这么大的鱼你见过吗?

哪想到小孩子嘛,会错意了:“见过!我妈妈把外公也是这样炖的。”——原来他外公死的时候,正巧被他从门缝边看见了。

舅舅一听,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赶紧报官。……

四乡八邻的人都听说了,后来还编成了戏,直到解放后才不让演了。

家园 请问是江浙地区吗?
家园 鞭打芦花

  《鞭打芦花》,说的是古时候有个男孩叫魏子干,自幼丧母其父后娶一女子,又生下一男孩,子干的继母对他千般苛刻,万般刁难,做棉衣时给自己生的儿子用上好的棉花,而给子干用芦花,父亲见子干穿着厚实的棉衣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勃然大怒,举起鞭子抽了下去,棉衣破了,芦花随着寒风纷纷扬扬,父亲泪流满面,回家后子干的父亲写下休书要休了这个狠心的女人,子干跪地求情说:自己没有了亲娘,不想让弟弟再失去亲娘,继母虽不爱他却爱弟弟……   晋剧鞭打芦花,讲的是在农村一个中等家庭里,后娘薄待前子的家庭伦理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后娘骄蛮,老爹秉正,前子贤良。老俗套的情节,却又催人泪下。最后,家庭得以团圆,让人感慨良多。

外链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时候看的晋剧

外链出处

家园 原来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啊
家园 半个老乡啊

很多方言相同,做生活,烧中饭,买娘。

我们那儿从小也认干妈,叫“寄娘”,不知一样否?

家园 北方地区戏种

准确的说,我看过“两”场。

河北梆子,东北二人转,都有这出戏。

家园 你是哪个地区?我爸有“寄爷”,寄娘不知有没有。

其实我没有回祖籍生活过,只是回忆大人们说过的一些记忆中比较深的祖籍方言而已,让你见笑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