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回忆起我奶奶讲过的一段民间传说 -- 楚庄王

共:💬83 🌺510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故事的原型应该都出自二十四孝里子骞的故事
家园 这个故事我小时候也听说过

直接后果就是我不敢吃不愿意吃面条了。当然,现在也能吃了。

家园 呵呵,光着膀子站在北风里冷,那是因为对流传热。

光着膀子站在北风里冷,那是因为对流传热。

所以,更确切的说,棉花间的空气不对流,三种传热方式解决了俩,所以保暖。

我说的那段,只是说明起隔热作用的是空气,而不是棉花。

呵呵,我也看过这戏,所以,过去才很怀疑,芦花也能存储空气,隔离空气,为什么不保暖?

可惜没亲工夫做一件验证一下。

现在,大家的描述是因为阻止对流的功能不如棉花。

但我想可能还有个原因,那就是“芦花撕碎后,是不会像棉花那样团状的结构,而且彼此之间并不相互粘结”

这样的话,用传统做棉袄的方法,很容易在积压之后形成空洞,棉袄成了里子贴面子的两层单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有的。

解放以后,很多偏远的穷地方,童养媳还是存在的。我听过不少当年文革被下放的人说过,但文革后,有没有就不清楚了。

家园 俺相信您说得,我估计解放区改得比较彻底,但因为后来革命

形势发展太快,一下统治了全中国,可能好多地方要妥协一下,确实童养媳也不是都受虐待,有的穷人家是怕以后娶不上媳妇,提前养的女婴,共产党强要干涉也不对,这话题就结束吧,不歪楼了。

家园 童养媳还不算牛叉的,其实您说的可以反过来理解。

据那群文革跑到穷苦山村的知青给我讲的,童养媳的产生主要还是因为女方家里穷,因为你知道,穷地方土地不肥沃,种地非常累,男性生产力要比女性生产力重要的多,因此,谁家要是生了女孩儿才算惨,是要被人瞧不起的。很多穷苦人家生了女孩儿,很怕养不起,才把她们送人。

不歪楼了,结束此话题。

家园 这个子骞是不是孔子的弟子?

前一段看少儿频道的动画片《孔子》,里面有这个。

家园
家园 福建三明

中国三明-童养媳能结婚吗?

[URL=http://news.sina.com.cn/c/2005-12-23/10167805843s.shtml]福建一村有近千童养媳_新闻中心_新浪网

[/URL]

家园 你说得对

女方有时候会觉得:自己与其辛辛苦苦养大,女儿将来还是别家的人,不如就让她早点结婚,让婆家养活。

所以,女方会主动早点嫁女。而婆家也有女孩过来当童养媳,也可以能安抚儿子不出去乱来的想法。——所以说,童养媳应该是双方协商的结果。

旧时妇女更可气的遭遇是送养,我外公家,我外公的祖父、父亲都是在县城开药店的小康之家,医术也是一定市场的,堂兄弟甚至已经与国民党的县长家族联了姻。——可见经济已不是问题,我外公那辈几个兄弟都上了大学或医专。可是我母亲的几个姑姑,都竟然送给了乡下的奶娘当女儿!

当然最坏的是溺死女婴的恶毒行为了。

可见那时重男轻女的观念是何等的严重,妇女的命运是何等的卑贱。

家园 毛泽东也有个童养媳,呵呵

比他大好多,年纪轻轻就病逝了。他自己不承认是他老婆……

家园 这个芦花的故事是个老故事,据说是孔子的弟子闵子骞的事。

所谓“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说他为弟留母,品德高尚。

至于鱼头两边的肉,也叫鱼脸,是鱼身上最嫩的两块肉。我每次吃鱼专挑鱼脸吃

家园 蚯蚓可是高蛋白啊!对身体有好处的说……
家园 呵呵,温水煮青蛙
家园 北京琴书《鞭打芦花》

[FLASH]http://www.tudou.com/v/LNE2vAb6NG8/v.swf[/FLASH]

民间传说里面像这种猫碗鱼肉的“偷梁换柱”性质的情节特别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