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阅读笔记】拼图 -- 意闲

共:💬3 🌺2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阅读笔记】拼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刚刚收到上海家里寄来的钟芳玲小姐的书《书天堂》。订单至现在,近乎一年,我都不大记得最初动衷的理由,拿到这样宽边廓页彩图豪华本,有一点错愕,这似乎,不会是我喜欢的关于书的书吧。然而,随手翻到的一则《书人的魅力》,即刻深深吸住我,好像串起其它岁月划下的伏笔,终于绕成拼图游戏的外边框。

她谈到的《聚书的乐趣》,我9年前在北京三联买过中译。购买动机一样不详,或许只不过因为喜欢黄框三联制式,又或者是书的名字。我习惯性在内衬记录下时间地点,也一概省下旁杂笔墨,此即唯一的、也故此成迷的旧日心情。这本小书早一拨寄到,复停停走走把玩在手,当年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王尔德的一段文章。重来看,依然喜欢爱德华.纽顿简俏笔端的丰润人物、沉着感情,也再一次读到眼眶湿热。我一度想买英文原本,遗憾的是,就像房龙的英著断版,网络上亦不见好取舍,图书分馆偏生不让外借,我估计自己大抵也不是开二十分钟车只为膜拜两小时那一型,热量再炽,也渐渐捂温了。

钟小姐的书里,很意外提供了《聚书的乐趣》老英版的封样,显然影自孤本,皮边坑洼,面子上,却还保有宁静端庄的十九世纪路驿行人风格,对于我,这也算一定程度上的得偿所愿。更超出我心愿,钟小姐却还附上一张爱德华.纽顿的暖色猎装肖像,并形容他“两眼炯炯发亮,仿佛眼见古籍珍本,跃跃欲猎一样”。我觉得,肖像一眼看去便亲切可喜,透露的意思似有很多层:笑意、恬宁、锐矍、信念、不易折服,倒像应诺他的字字,对,这是它们的主人。

钟小姐聊的两个书人故事:年轻英俊收藏家哈里.埃尔金斯.怀德纳遭遇冰海沉船,口袋揣着一本1598版培根的《随笔》、詹姆斯.包斯威尔为大学者、赐给英语脊梁的塞缪尔.约翰生博士做不朽传记,也分录在《聚书的乐趣》之《一言难忘》和《詹姆斯.包斯威尔和他的书》章节。约翰生博士更被纽顿唤作“可爱的老博士”,他集有一箱关于约翰生的故纸,随时随处如数家珍,纽顿盛赞包斯威尔的约翰生传系“最伟大的英语史诗”,我以为,他本人对约翰生至少在文字上熟络不已、随手信录的谐趣短章,也很值得珍爱。经钟小姐提醒,我才在文迹里,看到纽顿也是查尔斯.兰姆的读者,和董桥先生一样,他喜欢伊利亚,然而更甚一筹,他还攒兰姆的私藏情书,并且透过或屡败屡战、严肃或幽默的书信,钦佩兰姆的容涵与气度。这于我,自然也算可喜的事,我印象一向好的读书人情致和谐,惦念的作者,竟然也一致,约翰生、王尔德、鲁斯金、兰姆、萧伯纳、再一个个现身,我对命运拨给我的两本引路书,大概也只得感激二字。

说到约翰生博士,恰值300周年诞辰。纽约书评10月8日刊有一篇约翰生博士之力(The Powers of Dr.Johnson)的书评,作者是安德鲁.奥哈刚(Andrew O’Hagan),论及三册应时新约翰生传,作者分别是彼得.马丁(Peter Martin)、杰弗里.梅耶斯(Jeffrey Meyers)、大卫.诺克斯(David Nokes),其实对包斯威尔也挥不去,是为影子第四传。奥哈刚的文笔戏谑,我常常读至发笑,然而引例之中,最有亲和力的,仍属包斯威尔。他似乎并不曾多么protective,削起约翰生博士的肿态、狂傲言论、耸人举止,一点也不手软,于是这一串致力于刨掘约翰生人性阴沉面、他的挣扎与陷落、他外表蛮横内心挫折,力图还原一个所谓real Johnson的跟风之作,大抵也并没有什么新鲜手笔。然而,他们的讽,和包斯威尔到底不同。奥哈刚指出,包斯威尔对约翰生博士仍是同垒顺位的,戳了他还要替他圆场:那些是他外在的冷峻,内瓤可温热着呢。

引文之中,同样看得出传记人和主体间的亲疏。钟芳玲小姐的说法是,包斯威尔亲身参与了,卖力演出了,他的约翰生,因此有血有肉、哪怕老在损人,也有可爱的一面。爱德华.纽顿的概括则是:“......用尽可能少的笔墨,描绘一幅使人们难以忘怀的图画”,“包斯威尔把约翰生传编织得那样巧妙,以至于我们感到,当约翰生要说任何重要的事时,包斯威尔总在他的身边”。新近的三传,至少第一印象上就缺乏这样近的切点。比如编派约翰生博士“强烈的性欲”,彼得.马丁绘影绘声某夫人口供,而在场的包斯威尔和某画家即“坐得板直”,试图再多打探一点。又据说这次闲碎,被包斯威尔录入日记,却未曾写进传记。我当然无法忽略奥哈刚作为评论人,在处置事件回放时做的剪裁,然而,是不是仅仅凭包斯威尔留存记录,彼得.马丁就可以随意爆料呢?难道包斯威尔取舍素材时,真的只出于歌颂,而非对人事真伪的起码判断?我倒觉得坐得板儿直、窥私欲旺盛的是马丁自己吧。

换了爱德华.纽顿,对约翰生也罢、包斯威尔也罢,评述时用他们及时人往来书信为佐,人物正负都不吝交代,但私底下,却良善包容。不巧得很,我们所处的时代,不信奉权威,不相信天才,既有的,一定要扳倒,伟人的私务,但凡能翻出坟冢,娱乐到大家,则何乐不为?钟芳玲笔下,约翰生博士编纂著名《词典》,借用了6名助手,花去8年余,奥哈刚则自他的阅读得出,约翰生只一人苦作9年,完成这部牛津字典之前为英语定型的工具书巨著。我是没有考据癖的,不过想一想,约翰生博士最最响亮的盛名,传说都不一,何况他私事、家事、他在某日是否bully某人、是否拂袖而走......这等鸡毛蒜皮,又能折损他几分,还值得献宝一般以讹传讹?

爱德华.纽顿生活的年代,距离王尔德陨落不遥远。谈及后者生平,对于他的丑闻,他语带保留,但他指出“我们说英语的人什么时候才能记住:一个人的作品是一回事,而他的生活是另一回事呢?” 我以为,这话也无妨说给现在这些个道德站位很高而事实上还需要他们的传记对象抬高身价的批评家、传记作者们--虽然他们肯定听不进去。纽顿对王尔德的定论是这样写的:“如果我们中间有一个约翰生博士,那个说话有权威的人说,‘不要老记住他的不幸,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我们将很快地照此办理。”(这句话我看了想流泪)。老实说,约翰生和王尔德,都不乏“致命的傲慢”,我不知道两人会碰撞出怎样动魄的花火,又一人对另一人能说出多平静的悼言。我倒是希望,我们中间有一个爱德华.纽顿,真正爱书懂书并且呵护书中灵魂的爱德华.纽顿,我们有许多文章比他犀利漂亮的评论人,迫不及待、自以为是、去肢解作者的人生,可是,这样的文章,缺少钝感,缺少暖流,缺少那一块,小小的,宽容拼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元宝推荐:禅人,
家园 聚书的烦恼

1.搬家麻烦,纸箱不够。

2.束之高阁,买多读少。

3.占用资金,日久贬值。

聚书到了一定的程度,忽然想通了,开始散书。呵呵

家园 人生是暂时的

你说得很对。

纽顿一去世,书籍马上拍卖...有的书,借来看看就算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