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三峡,逃不过的唾沫洗礼 -- 老科学的家

共:💬137 🌺1054 🌵3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工科强于文科

按照您这个逻辑,没有工科人,农民种田,照样养活社会。

没有农民,工科人能干什么?

家园 所以要工农联盟嘛

然后对文科生专政。

这就是我的理想社会了:

理工农医是社会的高级阶层,享有完全的政治权利,但是要扣除一部分收入或者收入封顶,即不能享有完全的经济权利;

文商是被专政对象,不享有完全的政治权利,但是不扣收入收入不封顶,享受完全的经济权利。

我觉得,一个社会完全公平是不可能的,区别只在于是多数人歧视少数还是少数人歧视多数。我觉得一个理工农医多数歧视文商少数的社会是可取的。我们的口号是:

不种田又不懂概率统计就是原罪!

年收入XX万以上就是要被专政!

家园 西方现在通不过,不是以前,他们大坝造的早,不用再造了,

我们还落后呢,更要抓紧机会发展。

家园 湖南农民运动报告

这种文章,不可能是纯文科的哥哥能写出来的……

沁园春什么的到还能说。

家园 文科人以为吐沫能把大坝冲掉。
家园 文科人果然大能

“三峡工程以不是现在工科人可以左右了,现在以是文科人的事了。”

兄台当称文科人

遣词造句如有神

以以代已非一般

折杀吾等工科人

何不另寻高台登

凯迪猫眼与人人

广交文人遍天下

秀才造反三年成

家园 【商榷】

没错我们现在给三峡下结论需要严谨,但当初下结论建造三峡时是严谨的吗???[ALIGN=CENTER][/ALIGN]

家园 这个听起来好吓人。

我壮着胆子想问一句:如果又学工科又干文商的,要不要被专政?

家园 面对如此明白的事实还能把水搅浑,俺也忍不住要说两句了

俺对三峡比大多数人更关心也更了解一点,算是半个专家吧。

谢德体想增加对长江航运的投资,所以说了

预计2015年三峡大坝过坝货运量将达到1.3亿吨…… 由此可见,三峡大坝的过闸问题已成为长江航运发展的‘瓶颈’。
这段话就说明三峡“对长江航运是利是弊也难说”?

三峡蓄水前,川江单向年运输量只有1000万吨,万吨级船舶根本无法到达重庆。到2003年三峡船闸通航,之前的22年,累计过坝货运量大约是3亿吨。

2010年三峡双线五级船闸通过货运量达7880万吨,创历史新高。此外,翻坝转运货物914万吨,过坝货运总量达到了8794万吨,同比上升18.44%。

2006年至2010年,三峡过闸货物运量分别为3939万吨、4686万吨、5370万吨、6089万吨和788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18.93%。 3939+4686+5370+6089+7880=27964。 5年约等于22年。

这好比修成了京广铁路,运量上去了,但是车票很难买,所以“京广铁路对运输是利是弊也难说”!

通宝推:Alarm,铁手,唵啊吽,乌柏,
家园 唉,都怪我,将句子删的太厉害了

唉,都怪我,将句子删的太厉害了。

家园 长江航运,1988年的资料

摘自《长江三峡工程计划是百年大计》

作者陈克诫,台湾台大工学院教授

本文原载1988年10月美国《华侨日报》

3.航运

长江、汉水上通渝陕,下至宁沪干流通航约达4000 公里以上,支流众多,通航约在60000公里以上。在1949年以前,号称为黄金水道。但中共初期向苏联一面倒政策,交通设施集中于铁路,航道不受重视,对长江利用率甚低。... ...中共许多铁路线,都是沿江建筑的,更使长江的航运,日形不振。复因投资减少,港口设备亦差,上游四川物产丰富亦因航运建设落后,使经济开发困难。根据上海世界经济导报的消息:由1980年开始,四川由长江运出的货物,每年减少2.8%,每年不能出川的货物达100万吨,到1985年,更增加到200万吨。

再以1987年的武汉的航运情形为例,当年的枯水位为80年最低的。长江上游有浅滩32处;武汉长江大桥水位低,南京上水轮船,无法通过;武汉江面原宽1200公尺,减到400公尺。航道更只有100公尺,增加航行困难。

所以为解决长江航运困难,三峡计划,亦有必要。以坝高150公尺方案为根据,计划完成及将淹没险滩107处;航道加宽,缩短航运周期,减低运输成本。

同时三峡水库,将具调节作用:一面在洪水期可使洪水下泄量减少,但在枯水季,亦可将枯水下泄量增加,即有增加枯水时航深之功用。

家园 [资料]三峡工程论证工作情况

三峡工程论证工作情况

●曹乐安 1989年3月

曹乐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技委会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本文系作者在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的大会发言

建国以来,我一直在长江上从事治理长江、开发长江的流域规划和干支流上水利枢纽的规划、设计及施工工作。从1982 年起,参加了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特别自1986年6月至今,参与了由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主持的三峡工程论证工作的全过程。大会给我向诸位委员汇报我所知道的有关情况的机会,我感到十分荣幸。现在分论证工作的由来和论证工作的组织,论证中重大专题的主要结论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情况两个部分汇报。

一、三峡工程论证工作的由来和论证工作的组织

在1954~1959 年开展的长江流域规划中,从中下游地区紧迫的防洪要求,以及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改善川江及中游长江航道和开发水能资源出发,提出兴建三峡水利枢纽作为治理长江、开发长江的关键工程。由于60年代初期的天灾人祸以及随之而来的十年浩劫,三峡工程的建设未能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了全国的大好形势。作为三峡工程“实战准备”的葛洲坝第一期工程于1981年投入运行,三峡工程的建设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中。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办)按照水电部指示,于 1983年提出正常蓄水位150米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供国家决策。当年国家计委组织350多位专家和有关部委领导审查,1984年4月国务院原则批准并同意着手施工准备。

重庆市鉴于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比较彻底地改造川江航道,使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为此于1984 年9月报告国务院,要求将三峡工程的正常蓄水位从150米抬到180米。交通部也有同样意见。国务院接受了他们提高正常蓄水位的请求,委托国家计委、科委组织专家进一步论证三峡工程的正常蓄水位问题。在论证中,对水位高低和分两级或一级开发,意见分歧。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不少反对意见。在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更是议论纷纭,1985年上半年由有关部门组织考察,并提出了《三峡工程的论证应做出快上和缓上两种方案的比较》这一考察报告。

为了实现对重大工程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使决策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党中央领导同志率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于1986 年4月视察三峡。旋即于1986年6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15号文件,责成主管江河治理、水资源开发的水利电力部重新组织对三峡工程的全面论证。要求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各种不同意见,进行深入的科学论证,据以重编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国务院审查委员会审查,然后送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指示在重新论证过程中,要分阶段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汇报、向全国政协通报。

当时水电部领导认识到要完成党中央和国务院交下的这项艰巨任务,必须本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严肃负责的精神来进行论证工作。而要做好重新论证工作,一要依靠各界的监督和指导,二要依靠专家的研究和分析,方针是发扬技术民主,充分展开讨论。

为了贯彻论证要建立在民主化、科学化的基础上的要求,原水电部成立了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以实现集体领导。

为了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指导,论证领导小组商请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全国政协经济建设组(委员会)、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协、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交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四川省、湖北省、国务院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等单位推荐人选,聘为特邀顾问,共21位。

为了深入论证,分专题组织地质地震、枢纽建筑物、水文、泥沙、生态环境、施工、机电、投资估算、移民、防洪、发电、航运、综合规划与水位以及综合经济评价等14 个专家组。专家的聘请,以1984年国家计委、科委所组织的全体专家为基础,再请中国科协从有关学会推荐专家,然后增聘补充。在增补中,既考虑专业需要,又打破部门界限,组成了一支既有技术科学方面的专家,又有社会科学方面的学者的、高水平的强大队伍。其中专家组长尽可能请水电部门以外的专家担任,如地质地震专家组正副组长来自地矿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地震局,泥沙专家组由交通部专家担任副组长,生态环境专家组则请中国科学院、国务院环委会及国家环保局学者、专家为正副组长,机电专家组由机械电子工业部的专家充当顾问,移民专家组由中共中央农村工作研究室研究员任组长。并在四川、湖北两省省一级领导同志共同的协同下工作,航运专家组主要由交通部内河局和三峡通航办公室的领导同志主持,综合经济评价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专家共同领导。这样使具体专题论证工作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又具有专业上的权威性。为了方便专家工作,组织相应的工作组在专家指导下做具体工作,“长办”向各专家组派联络员,协助提供资料。 14个专家组共有专家412位,来自上百个部门的40个专业,其中中科院学部委员15人,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 251人,水电部门以外的专家213人,占51.7%;其中政协委员20余位。

各专家组间是经常联系的,但又都是独立开展工作的。在专家组中注意聘请持不同意见的专家,从不同意见的争论过程中更深入地展开论证,也不强求一致;当最终论证报告签名时,个别专家完全可以不同意绝大多数专家的结论,而不签名,而且还将他们的书面意见附报。在412位专家中,共有9位专家(10个人次)没签名,其中4人是政协委员。

在领导小组审议各专家组最终论证报告时,各专家组组长、有关专家、各专家组顾问、工作组组长、“长办”联络员均参加,特邀顾问、水利、水电、电机三个学会理事长都被邀请出席,还特别注意邀请不同意见的专家参加,发表意见,共同讨论。在领导小组的十次会议中,第一次会是领导小组成立会,其余九次都是扩大会议。在第二次扩大会议上,有作为特邀顾问的政协经济建设组当时的负责人参加。从第三次扩大会议起,分别请该组增派几位到13位委员与会,委员们的发言都载入会议《文件、发言汇编》,与会议纪要一并上报党中央书记处、国务院、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常委会。

二、重大专题的主要结论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情况

经过两年半的努力,专题论证工作于1988 年底基本结束。从诸多的比较替代方案(包括不建三峡工程的各种方案)研究中选出: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三峡工程方案,即正常蓄水位175米,初期蓄水位156米,坝顶高程185米,一次建成。这个方案配合堤防工程,可使荆江河段目前不及十年一遇洪水的防洪能力,提高到可防御百年一遇洪水。配合运用分洪区,遇1870年型历史最大洪水,可使荆江南北两岸免除毁灭性的灾害,可以基本上彻底改善川江航道和增加中游河道枯水期水深,使万吨级船队有半年以上时间直驶重庆。装机1768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0亿千瓦时(仅以节约燃煤一项而计,年节约4000万吨煤炭),供给华中、华东和川东地区工农业发展需要的动力。工程施工准备期3年,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后第9年第一批机组发电,以后每年投入4台机组(约相当于一个葛洲坝水电站的规模),历时6年全部机组投产,工期总计18年。移民安迁于施工准备期开始,连续进行,共历时20年完成。

下面就大家最为关心的几个问题,依照有关专家组论证作出的结论,汇报于下:

经过30多年收集、积累的基本资料,系列长,质量高,成果可信。

泥沙淤积问题的研究,几乎集中了全国所有学识、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得出的结论:由于三峡水库属河道型水库,又采用经过国内外许多水库长期检验有效的排浑蓄清方式运用,水库绝大部分有效库容可以长期使用,上游川江航道基本上可以满足万吨级船队通航要求。在特殊情况下,某些河段的航道和港区如不经整治,会出现航深不足或影响港区作业的情况。目前模型试验初步表明,采取优化水库调度,结合港口改造,进行整治和疏浚,可以解决,下一步将提出优化综合措施。

三峡工程的淹没损失和移民数量确实很大,淹没耕地和果园(柑桔)42 万多亩,目前住在淹没线以下的人口共72.5万人(按175米水位,考虑人口的自然和机械增长以及随迁因素,按动迁113万人规划),淹没补偿及移民投资达111亿元(按1986年物价水平)。解决移民这个艰巨问题的有利条件是:第一,从1983年以来,已和地方结合,反复调查核实了淹没区人口、土地等实物指标,加以4年来按照开发性移民方针,兴办农业和工业方面的试点,展示出良好的发展远景,深受库区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第二,移民和受淹土地分散在沿库区两岸1200多公里、19个县市内,占各县的比例很小,而目前已经核实的各县可垦荒地和可改低产地,为数都相当大;水库形成10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还可发展水产养殖;随着安置区的兴旺发达,兴办二、三产业大有前途;有足够的环境容量,不独可以容纳受淹人口,而且安置区将得到不断的发展。第三,移民人数中,只40%左右为农业人口,有条件使大部分移民就近在本乡安置。以这三个有利条件为基础,奉行开发性移民方针,着眼库区开发,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可以比较妥善地解决移民问题的。

三峡建库对生态环境既有不利影响,也有有利影响。专家组指出:有利影响主要有减轻中游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缓洞庭湖的淤积,减少燃煤对华中、华东广大地区环境的污染等。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土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新垦荒地外,尚对珍稀物种、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其中要特别重视环境容量问题的解决。

关于人防问题,自60 年代以来,与总参工程兵部结合研究,近年来还加强了溃坝模型试验。专家们研究指出,由于三峡库容与长江在一个大洪水过程中的总水量相比,只占很小比例,而长江具有极其巨大的行洪能力,即使在极端不利的设想下,大坝瞬时全溃,也只造成地区性局部灾害,不会使荆江大堤受到损害。专家们还认为,现代战争总是有征兆的,而三峡枢纽拥有很大的泄水能力,水库可以在比较短的几天时间内放到比较安全的低水位,则溃坝影响就远比上述极端情况为小。

坝区地壳稳定,属弱震区,坝址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优越。库岸稳定条件,都已基本调查清楚。可能出现的滑坡体,全作了初步分析,有的正在予以监测。但即使这些滑坡体发生滑塌,既不致影响大坝安全,也不会影响长江航运。水库诱发地震虽尚不能完全排除,但即使在不利的条件下万一发生,在设防范围内,大坝也可保安全。

工程的静态总投资为361.1亿元(按1986年底价格水平),其中枢纽本身187.67亿元,移民费用110.61亿元,外送电力高压输电62.82亿元。专家们反复核算,认为由于三峡工程的前期工作做得比较深入细致,不可能再有大的遗漏,这个基数是可靠的。

根据各专家组论证结果,“长办”于今年2 月编制出《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讨论稿)》,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召开第十次扩大会议审查通过了这个报告。会上专家、特邀顾问和川、鄂、湘三省地方领导干部基本同意讨论稿的推荐方案和结论,也提出了修改补充意见。领导小组要求“长办”认真研究,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尽早提出送审本,报请国务院审查委员会审查。政协经济建设委员会也派出委员参加讨论,会后提出了专门的意见书。

由于我亲自参加了论证工作的全过程,深感党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方针是非常正确的,三峡工程论证工作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引起国内外关注,台湾舆论界也很关注,赞扬专家学者的负责精神,这也说明了三峡工程论证工作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家园 工科的肯定不是上帝

他们只是普通人,但是比起文科的放屁狗来说还是要好上无数倍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