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希腊古瓮颂》 -- texasredneck

共:💬2 🌺3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读《希腊古瓮颂》

读《希腊古瓮颂》

这首诗为济慈(John Keats,1795-1821)所作,我想用不着抄,太有名,很容易在网上找到。

要理解这首诗,首先得弄清楚为什么诗人对一个古希腊的破罐子大发思古之情,写下这一不朽诗篇。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让人不得不惊叹。比如说,西方的民主制度来源于她,于是一些政客的演讲中可以引用他们在两千多年前说的话;我们在物理,生物这一类教科书中,往往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在艺术的领域,他们更加不平凡,戏剧,诗歌都长时间是西方文学家的灵感来源,断臂维纳斯就是古希腊的作品,没有一个雕塑比她更出名。

他们在哲学上思考了一些人所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是知识,什么是人有意义的生活,什么是这个世界的根本,等等等。人们后来都不过是在想办法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但好像并不比他们高明。

需要指出的是,古希腊和现在的希腊这个国家几乎没有什么相同之处。首先,古希腊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国家,她是由一些非常松散城邦构成,各自为政,不过有一个霸主,但基本不能干涉各个城邦的内部事情。其次,她的范围虽然在变化,总的来说,比现在的希腊要大得多,我们把古希腊看成一个地理,或者文化上的概念更为妥当。

各个城邦相差很大,其实古希腊文明要是称为古雅典文明更恰当一些,因为那些最伟大的人物都几乎与雅典这个城邦有关。雅典的对立面就是斯巴达,一个以生产战士闻名的城邦,可想而知,它对文明毫无贡献,战士不要思想,要的是服从命令,不怕死。

当然影响还是很大的,它的战士温泉关三百人抵挡住了上万波斯人,它和雅典一起挽救了希腊城邦。另一方面,也还是它和雅典争夺霸主,在伯罗奔尼战争中打败了雅典,终结了雅典的辉煌,从此古希腊文明就走向衰落。

要比较的话,古希腊有些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战国,那也是奠定了中国文明的基础,我们今天还不是里面打转转。更巧合的是,时间上几乎差不多。

西方文明曾经经历过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史称“黑暗中世纪”,现在有人认为并不是人们想的那么糟糕,但也是够可以的了,因为在这个时期,几乎没有出现什么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好像一片空白。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语言,古罗马人使用拉丁语,但现在已经没有哪个国家(除了梵蒂冈)用它了。想想看,连语言都弄丢了,文明还能有什么。

因为战争,瘟疫彻底摧毁了原来的经济结构,罗马帝国那一套行政体系是非常出名的,但彻底的消失了,总之是天下大乱,经济大幅后退,人口急剧减少。

人们不识字读书了,没有人来思考这个世界是怎么一回事,因为活下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会写诗了,肚子饱了才能干那些事。大概的说:只有僧侣识字,庙宇里才有书,教会里还保存着那一点点文化。

这从一个方面能说明:一为什么教会在那个时候有极大的权威,二是为什么现在美国人百分之九十信奉宗教,因为教会在很长的时间里是文化,文明的代表。

这种情况到了文艺复兴时才发生了变化。

维基百科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当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 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摒弃作为神学和 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

人们翻阅故纸堆,突然发现:我们的祖宗还是非常阔的,原来有这么许多的好东西。那些人的思想开阔,热情奔放,而且还不缺乏理智,东西好得不得了,跟宗教里那些僵死,教条完全不一样。

顺便说一句,那些故纸堆大多是阿拉伯人保存下来的,在西方文明陷入困境的时候,他们倒有一段不错的时候,他们也有足够的兼容和视野,保存了这些异教徒的东西。

用一句教科书里的话,那时人们又重新发现了人,什么人?自然是古希腊人。

于是就崇拜地五体投地,认为那是一个黄金时代,还充满了迷人的歌声。连古希腊人长得都不同凡响,女子都是美女,男子都是帅哥。

所谓“复兴”就是要复兴古希腊的传统。

基督教保存了古希腊文明中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但丢掉的也不少。关键的就是,古希腊文明基本上有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没有让人一天到晚要记住原罪,地狱一类东西。

文艺复兴在这一点上更接近更远古希腊,而不是更近的中世纪。

这应该就是这首诗的背景,那时候的人,特别像济慈这样的诗人,都认为古希腊是一个像梦一样美的时代,为之倾倒和折服。

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他们长得是什么样子,雕塑只不过是雕塑。更不幸的是,那只是一个美好的误会。

第一, 我们现在对古希腊真正的情况知道得不多,原因已经说过了,现存的资料非常少,他们没有一个司马迁,就没有《史记》,只有一些零星的像断代史的东西,存在着很多空白,特别对普通人的生活几乎是一无所知。近代虽然有人在这方面不断地努力,但说清楚两千多年前的事情总是非常之难的。

第二, 就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古希腊根本就不是极乐,完美的社会。从来也没有过这样的一个社会。

古希腊存在着大量的奴隶,那些人闲暇地创造文明是因为有奴隶跟他们干活,当然,奴隶是在文明之外的。雅典人处死了苏格拉底,人类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罪名是对年轻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这个罪名是再熟悉不过了,可见在那时也不是什么都可以说,惹人讨厌了也是很危险的。那时妇女的地位也十分低下。

总的说来,现在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只是少数精英的产物,而且人数非常少,所以基础就不牢固。这种说法的最大好处就是能解释为什么她的辉煌为什么那么短暂。

比如那个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我们对他知道得比较多是因为有一部著名的《亚历山大远征记》流传下来。亚里士多德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但罗素曾不无讽刺地说:他看不出那个著名的老师是怎么样影响了那个著名的学生。

罗素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两个人几乎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一个代表了古希腊文明的最高成就,极端理智,不轻信,兴趣极为广泛,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求知的欲望。

另一个几乎完全臣服于内心的冲动,感兴趣的只是武力征服,好像还总是醉醺醺的。恐怕他那个母亲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亚里士多德,那完全是一个愚昧和野蛮的化身,嗜血而且热衷于巫术。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叫人不得不赞叹人物,很多人认为他完全是近代的思想,几乎找不到那时的迷信。这说明古希腊恐怕是一个极端分裂的社会,少数精英是一回事,底下的民众,在家里又是另一回事。

这只是一点闲话,这个误解并不会影响诗中所存在的美。

之所以要说这个闲话是看不惯一些人对那个“伟大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的吹捧。人类之所以到了今天,不是因为亚历山大大帝,他那个帝国早就无法找到踪影了。

而正相反,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我们称之为科学的东西在今天我们的社会中才是主流,人类发展到这个样子不是因为亚历山大大帝,而是因为有亚里士多德这样的人物。

无论什么伟大的帝国都要烟消云散,那从历史上看不过是昙花一现的东西;只有思想上的东西能万世永存。

人们吹捧亚历山大大帝说他征服传播了古希腊的文明,这是事实。但是,第一,他并不是为了传播文明才去征服的;第二,那种征服的冲动最后导致了古希腊文明的消失。

所以说,这种说法在逻辑上是十分荒唐的。

希特勒为什么把他的德国叫做第三帝国,那是因为他把罗马帝国看成是第一帝国的,罗马帝国自始至终都有亚历山大大帝的影子在里面,那部《亚历山大远征记》

就是罗马人写的。

想用武力征服是一个害死人的东西,给人类带来了数不清的灾难,要是有一天人类灭绝了,一定与这有关。

如果有什么东西比武力征服更坏,就是想用征服来传播文明了,那可以让人做尽坏事而不必受到良心的困扰。

我第一次知道这首诗是读福克纳那篇著名的小说《熊》,那颇能反映在西方文明的构架下,人们是怎么来理解这首诗的。

那是一个父亲在教他的儿子,说:

She cannot fade, though thou hast not thy bliss,

For ever wilt thou love, and she be fair!

大意是:

她的容颜一直姣好如初,虽然你无法得到,

你的爱将永存,她也将永远美丽。

(bliss应该是:巨大的幸福,或者是乐园,天堂,我想不译出恐怕要更好一些)

(fair最不好办,从字典上查,古时有美,美人的意思,现在也有美的意思。这是一个用得非常广泛的字,现在还有一个经常用的意思:公平,公正。我不知道古时有没有这个意思,如果有,简直就没有办法译,在中文里面没有词能兼有这两个意思。大概中国人认为美就是一个不公平的东西,比较合乎实际。)

儿子自然不能懂,问:这是在讲女孩子吗?

父亲就说了最后两句:

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that is all

Ye know on earth, and all ye need to know.

(这里的翻译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然后说:这不光是在讲女孩子,也是在说勇气,尊严,怜悯,谦逊、忍耐等等,等等。天下的真理只有一个,就是那个东西了。

这种想法当然不是济慈独有,我在很多地方都看到了类似的说法,我知道一个比较接近的就是那个著名六世达赖,喇嘛诗人仓央嘉措就写到: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 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 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总的说来,我认为济慈的这首诗诗表达了很深的宗教情怀,she理解为上帝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不管你能不能得到那个真理,那个上帝,那个bliss,你的爱永远有意义,she也永远是美好的。

这层意思恐怕就是为什么人们喜爱这首诗,为什么认为它深刻的关键原因。

随便在网上一找,就可以发现几种这首诗的译本,读后都不满意,我并没有质疑别人水平,没有那么狂妄,叫我来译,我也不知怎么做。而是我根本地认为,诗的翻译基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诗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还有音韵的问题在里面,可以说是那种语言的灵魂,灵魂是怎么能翻译的呢?

比如说,我还算是粗通英文,阅读应该不输给高中生,但看了唐诗的英文翻译,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首先那些典故就没有办法处理,加了一大堆注解也肯定没有办法叫老外产生那种微妙而贴切的联想。

唐诗最重要的是那个意境,那个意境是怎么能用英语来表达呢?

最典型的要算王维的那些禅宗诗了,那简直没有办法译。因为禅宗是一个东方宗教,老美喜欢的是橄榄球,是难以理解那个“静”字的。极端一点说,那个语言文化就不具备表达那个“静”字的功能。

Sunshine,shadow,moss,那不就是三个东西罢了,有什么别的意思吗?如果有,sunshine马上让人想起了海滩,接下来就是比基尼女郎;shadow有阴郁的意思;moss则是老顽固。

这首诗也一样,因为中国的历史记载太实,个个朝代都有血腥,所以中国人并不认为自己有古希腊那样一个黄金和歌声的时代,理解自然就有隔膜。所以翻译就怎么都做不好。

所以说,只能弄懂了历史背景后,自己读原文,理解什么就是什么,理解多少就是多少,那本来就是没有什么标准的。

用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美是属于不可说的东西,只能是主观的,别人的意见基本没有什么很大的用处。

简单地说,这首诗体现了一个心灵无比纯净的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Keats短短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只活了25岁,尽管这样,他却写下了许多叫人惊叹的美,也许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做到,只有在困境之中,人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才更是强烈,更能叫人动容,

就像我前面所说,只有思想上的东西,只有像济慈表达出来的美,才能够永远地存在下去。

附带的话:有人说那一段诗不是仓央嘉措的,我有点弄不清楚。反正并不影响本文的大意,那段诗也不错。

因此我就没有改。

通宝推:李寒秋,路边,
家园 流水高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支持楼主一下。宗教情感与人类的爱情虽然有抽象和具体之别,但就其本质却是相同的。爱的本质就是牺牲和奉献,爱的状态就是迷狂与专一,古今中外男女老少都没有根本差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