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说霍光:阴谋乎? -- 锴锃

共:💬22 🌺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闲说霍光:阴谋乎?

http://www.kzeng.info/drupal/node/707

呵呵,放假了,随手写下一些读史书的思考,和大家讨论一下。

中国历史上以辅政而得令名的人数不多,比较出名的是周公和霍光;以废立而得令名的就更少了,最出名的是伊尹和霍光。但是伊尹和周公都不大不小的出过一些问题,譬如有史料记载伊尹和后世的王莽司马炎一样是一个篡位谋国的乱臣贼子(《竹书纪年》),而辅政的周公也因为成王的猜疑,逃跑过一次,去了楚国(《史记?鲁周公世家》和《史记?蒙恬传》)。可见权重的大臣与君王的关系多么的难处:要么被君王猜忌,不知哪日就丢了性命,要么现下手为强,废了君王。但是霍光却是个例外,他虽然辅政多年,参与废立,但却始终保持着一个正面形象。这里八卦他一下,没有历史翻案的意思,权当闲聊的话题,当然也有我的一些疑问。

霍光的一生有不少可疑的地方,第一桩便是他受命辅政。汉武帝托孤四人:霍光,金日??,桑弘羊 和上官桀。这四个人的选择确实有些奇怪,既然是委托辅政的,按照常理应该找熟于政事的大臣,参照后世的辅政大臣, 譬如刘备委托的诸葛亮,顺治委托的索尼等,咸丰委托的肃顺等,都是对国事很精通的人,而汉武帝选的人,除了桑弘羊,都是身边的近臣,而非社稷之臣。

以霍光为例,之前他并没有过多的参与政事,不过是武第身边供驱使的近臣,引一段《汉书?霍光传》:“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单凭这个就把社稷托付给霍光,有些轻率了吧。金日??是一个外国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他老爸先是和昆(浑)邪王相约降汉,后来又后悔了,被昆邪王杀了,“日??以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官,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 后来因为长得比较帅,汉武帝非常喜欢,就赐了官,成了武帝的近臣。(《汉书?金日??传》)。至于上官桀,他是霍光的亲家。朝中再无人,也不至于选这几个人来托孤吧?这些人大多是近臣,所以他们就是伪造了托孤的诏书,恐怕也没人知道吧?事实上,当时就有人这么说了,武帝身边一个侍奉他的人说:”皇帝病重和驾崩的时候我常在左右,从来没有听说过这道诏书,这不过是‘群?鹤韵喙蠖?’。”(《汉书?霍光传》)照理说,出现了这样的“流言”,霍光应该有所澄清才对,可是霍光却去切责那个人的父亲,而那人的父亲只好杀死了自己的儿子。这是其一。

其二,同时和霍光辅政的另外三个人,除了金日??死得早外,另外两个人都被霍光以谋反的罪名杀了,上官桀父子的罪名实些,桑弘羊有些可惜了,不过这样的做法,与后世的鳌拜何其相似,此后,霍光大权独揽。此事也让人生疑。

其三,废昌邑王刘贺。这又是霍光被称颂的一件事。废昌邑王的诏书上说昌邑王在二十七天里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不该做的事情,呵呵,奇怪这是怎么数出来的。先不说这个,说正题,霍光废刘贺是因为刘贺无道,可是在处斩刘贺的随从官吏的时候,这些人却大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霍光传》:出死,号呼市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不禁让人疑窦丛生:霍光废刘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失败的一方会喊出“当断不断”的话来,莫非... 此疑之三也。

其四,宣帝的来历。宣帝的来历是这样的:武帝的太子谋反,不过很快就被平叛,太子的妻妾子女都被杀死或是被杀,可是据说此时太子还有一个后人(就是后来的宣帝),被系在狱中,后元二年(武帝死的那一年),一个会望气的人说:长安城内狱中有天子气。于是武帝就下令处死长安狱中所有的囚犯,不管他们是轻罪还是重罪。而这是有一个叫做丙吉的人把宣帝保护起来,再后来就被霍光发现,在昌邑王后被立为君。可是这里面也有不少疑问,太子的事情之后不久,武帝就后悔了,凡是参与谋害的太子的人全部都被杀了,无德无能的田千秋也因为上书为太子申诉冤屈,被提升为了丞相,同时“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而此时太子的孙子宣帝居然还在被关在监牢里,怎么可能?如果宣帝真的是太子的后人,此时就应该赦免了啊。还有下令杀死长安所有的囚徒一事,也觉得太离奇,历朝历代也少有这样做的。所以宣帝的来历很可疑,但是却对霍光很有利,再立一个如昌邑王一般有着众多谋臣的诸侯王风险不小,不如立个平民吧...

其实最让人生疑的是,这些事情(譬如有人说伪诏,还有昌邑王随从喊的当断不断)《汉书》都有记载,难道班固也觉察到了异样所以才...

呵呵,只是闲说,姑且看之:)

元宝推荐:无斋主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些啊,谁知到呢,等出土文物吧
家园 倒也是

其一汉武帝以内朝制外朝,正是因为是近臣,托孤四人还是有可能的,起码说这四人当时就有相当的权力.

其二权力斗争而已,其三必定如此,汉书已是明示.

其四宣帝来历还是清楚的,否则,宗室小儿自多,没必要选一个与霍家无关的成年人.下令杀死长安所有的囚徒一事并不离奇,汉法是很严酷的,并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家园 一些不同看法

一起接受托孤的是五人而不是四人,你漏掉了丞相田千秋,接受遗照的整体格局就是:三个中朝官首领(大司马大将军,车骑将军,左将军)加上两个外朝官首领(丞相和御史大夫)。

这也是汉武帝一朝政治格局的延续,汉武帝因为一言之善让田千秋作了宰相,但对田千秋其人的才能品性,多少还是有认识的,所以死前提拔自己的干将桑弘羊作了御史大夫,准备接他的位,另一方面又从中朝立起三个自己的私人来,一方面是弥补外朝之不足,另一方面也起牵制作用

为什么选择的是霍光等没有多少政治经验的三个人呢,我觉得一是因为汉武帝一朝最重要的中朝官如严助主父偃等人早已在汉武帝之前死光了,另一个原因是汉武帝将人品可靠作为选择辅政大臣的首要目标,霍光也罢,金日(石单)也罢,上官桀也罢,都被汉武帝认为是很谨慎很忠心的人。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他们的原本官位很低也是一种好处,就是底子比较薄,不容易形成专政。

我们现在看汉武帝对自己死后的安排,应该说是用了非常多的心思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将来朝政顺利的交到小皇帝手上。他甚至因为害怕母后专政处死了小皇帝的生母,他扶起三个近臣来辅政,与外朝相牵制,应该是有害怕大臣专政的考虑在里面的,但最后这个设想还是落了空,这就叫人算不如天算了。

在汉武帝死前的一段时间,少子即位和霍光辅政实际上就已经确立下来并传达给大多数人,霍光在武帝死前问究竟谁即位,这是大臣遵守臣节的一种谨慎表示,而不是他真不知道汉武帝给他一副周公负成王画的意思。这个决定既不是在汉武帝死前才从病榻前传达的,最终的托孤遗诏也不是单独向事件主角霍光等三人传达的,所以这里面出什么情弊的可能性实在比较小。

你说到的当时有侍中声称“群?鹤韵喙蠖?”不是说接受遗诏的事,而是指霍光等三人宣称汉武帝生前留有玺书给三人叫他们以后打开,照里面内容行事。武帝死后打开一看,原来是追录三人在后元元年的一次功劳,分封三人为侯。这件事我以前推敲了很久,结论是确实是三人自拜自受。

换个角度来看,为什么霍光等人要绕弯子宣称是汉武帝另外留有玺书,而不干脆说是在拜他们为大司马大将军的同时封的侯或者是依诏里面封的侯呢,正是因为接受遗诏时众目睽睽,不容舞弊的缘故。

霍光在昭帝宣帝两朝专权跋扈都是斑斑可考的,确实也不能说他是忠臣,但也不等于他就是一个乱臣贼子,我觉得你说的几件事情都没说到点上,比如对宣帝出身的怀疑,实际上宣帝的出身牵涉到证人众多,除了丙吉外,还有张安世,张安世兄张贺,张贺和宣帝一起长大的两个儿子,曾经抚养过宣帝的保姆等等,最关键的是,汉宣帝从小到大都养在卫太子史良绨家,总不能说霍光早在十几年前就预先叫丙吉准备个假货放那吧。又,如果宣帝真是个霍光弄出来的傀儡,那他不立霍光女儿另立许后是什么意思呢,胆子又从哪来的?

家园 再补充一句

汉朝是有严格的公文体制的,诏书在汉初由御史大夫拟定,后来改成尚书拟,他们拟成过后再由皇帝盖玺,再下发丞相御史大夫二府执行,事后再交尚书(汉初为御史大夫)保存。

汉武帝封拜霍光等人为大司马诸将军的诏书,以霍光田千秋等人辅政的诏书都是要经过这程序的,而且发诏书执行诏书时汉武帝也并没有死,要说在这上面有情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而霍光等人在汉武帝死后说,汉武帝生病时曾“封玺书”要他们在自己死后打开照办,后来打开一看,原来是封他们三人为侯。

所谓“玺书”,就是皇帝自拟并直接送相关者的文书,带有私人的性质,就犹如写信,又称“手诏”。这就是无法查证的事,因为在玺书的传递过程中没有任何第三者可资证据,霍光等人完全可以伪造这样一封东东。

家园 呵呵,感谢你的回复,一些评论:)

呵呵,感谢你的回复。

继续讨论一下:

1)托孤之人,《霍光传》未提田千秋,《田千秋传》中却提及,但是提与不提差别不大,正如你所说的,从前到后田千秋也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2)呵呵,和绅也很忠心啊。

3)呵呵,莫要被褚先生骗过,处死钩弋婕妤一节并非司马迁原著,而是褚先生补的,“言辞鄙陋,非迁本意也”(三国?张晏的注解),《汉书?外戚传》并没有武帝处死钩弋婕妤一节。

4)呵呵,遗诏与封侯一事是我记混了,当时应该才清楚再下笔发问的,不该不该:)

5)关于宣帝,我那个问题该如何解释呢?为什么武帝不久后便后悔杀了太子却仍然将宣帝囚禁在监牢中?于情于理不合啊?

家园

并不是正史所不著录的全都是假的,反正我从来没见过古今史家说过处死钩弋婕妤一节不是司马迁写的,班固不录,所以是假的的话。倒是赞成它的引用它的不计其数,司马光就把他录下来了,赵翼谈褚少生补注的价值,首先就谈的这一段。

我觉得大家作结论还是太随意了,重复从前的一句话,我不能指出错误的史料,都认为它可作参考。

为什么不放了汉宣帝呢,或者是当时已经病得不轻的汉武帝不知道,或者是其他原因,你有兴趣可以慢慢去推究。反正不会是霍光作假就行了。

我还可以出个类似的思考题:霍去病射杀李敢,李陵却和霍光交好,不合理亚

家园 汉武帝使用田千秋、桑弘羊的一点看法:

曹二哥(应该是琅琊的曹仲德兄吧?)说汉武准备用桑来代替田,我以为不然。

汉武帝在确立顾命大臣时用的三个人几乎都是清一水的道德高于能力的人,上官桀虽说后来蜕变,但是,当初他和汉武的那一番对话在汉武看来也是朴忠。金日??、霍光就更不用说了,霍光是几十年没有出过任何错误的人,和万石君家的人差不多,霍光的专擅是后来的事情,不能说霍光一开始就有这方面的基因,否则以汉武的水平还能留着他顾命不成?

田千秋一句话就授给侯爵,还起步就是大鸿胪,这在汉家是少见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反映出汉武晚年用人方针的改变,改变在哪里呢?改变在轮台思过以后,汉武早年、中年开疆拓土、极欲天下,需要的都是不论道德品质只需能力甚至诡计的人,那个时期汉武最喜欢的就是能办事的主儿,什么野路子上来的都行,所以,骗子、酷吏、奸佞等一时横行,然而,汉武喜欢他们的聪明,所以,他们尽管也被淘汰可还是层出不穷。

可是,到了晚年的汉武自己反思儿子孙子和种子的被杀,感觉自己的一生就是有点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他更多的是把目光投向那些忠厚、朴实的大臣身上,重德而不重行了。这样,霍光、金日??、田千秋等人才在这种大政策的改变之下一下子脱颖而出。

然而,这种政策的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汉武还是喜欢言利的人,这也是桑一直留在政府身居高位的原因,可是,这并不等于说汉武要让桑弘羊最终取代田千秋。

家园 李陵和霍光交厚是不是因为:

李敢不是他亲爹,而只是叔叔的原因呢?毕竟叔叔和老爹还差了一层。再说,霍光和霍去病也不是同母兄弟,还不是穿了一条腿的裤子吧?呵呵

家园 顺治委托四辅臣、咸丰委托顾命八大臣都是矫枉过正:

和霍光辅政不具有可比性。

顺治本人是深受多尔衮之害,从他亲征以后大杀大贬宗室就能看出来,他不信任宗室贵族,相反对自己的两黄旗的家奴却是信任无比,这也就是他最终托孤于索尼、鳌拜等人的原因。

咸丰也是这样,他和奕辛(白字)疏远以后,肃顺等人开始崛起,临死之前,咸丰还是认为老六是挟洋人以自重,当然不会让他来辅政。

以上这两件历史上的托孤大事和汉武独具慧眼发现忠臣霍光(后来变成权臣)是不具有同时可比性的。

家园 霍光杀上官桀与鳌拜专擅不是一码事:

上官桀捣乱在先,本来就该杀,假如霍光不杀他们,他们也一样杀霍光,除非你认为上官桀本来就该杀霍光。

按说以司马温公那样的正统脑筋,他连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都不感冒,也不必给霍光说什么好话,可是,最后他在评论中居然为霍光家族鸣不平,指责汉宣太苛刻。由此可见,霍光为人正的一面在千百年之后还要有人替他说话。

汉武一生用人不少,用错人也不少,可是,在关键时刻用人则是一直保持正确性,比如他平灭匈奴用了卫青、霍去病。通西域用了张骞,辅政用了霍光。他知道霍光是一个坚定可托之人,所以,放手提拔,让他总揽全权,假如他要是发现霍光有操莽一类的痕迹,就是十个霍光也没有命了,王莽之所以装傻成功,在于朝中没有汉武那样的巨眼。

骗子成功并不是骗子高明,而是观众太傻。从来都是如此。

家园 昌邑王和白痴也差不多:

这种货色立就是一个错误,如果继续维持那就错上加错,如果纯粹以封建正统来论,那么,周武王、商汤首先该杀。

以后,汉宣即位一直对昌邑王不放心,就让张敞监视他,授给处理其人的全权,可是,张敞一方面是个宽厚之人,另一方面也发现防着这么一个白痴跟防贼似的的确不划算,就这样,汉宣也就放弃了,以汉宣这种忌刻的人能够这样处理昌邑王就可以知道当年霍光是下了多么大的决心才废掉昌邑王的了,而废掉这个白痴又是多么的必要了。

至于说昌邑王手下说当断不断,后来史家给过解释,说白了也就是要昌邑王下手干掉霍光,因为霍光在昌邑王就不能独立执政,汉宣不也是在霍光死后才亲裁大政的吗?可是,不能因为这件事来反证霍光废掉昌邑王是因为发现昌邑王要干掉自己才这么做的,如果霍光真是一个操莽之人,他何苦立汉宣那样的精明的人呢?就立着昌邑王这种白痴或者挑选一个更加白痴的宗室做皇帝对于霍光不是更加有利吗?具体的史书上都有,不用我多罗嗦了。

家园 李敢的儿女也都受宠于卫太子,李卫两家也不象有深仇大恨的样子
家园 关于“汉武准备用桑来代替田”那话

老温,知道你常在西西河出没所以也巴巴的跟来了。

我说汉武帝用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准备接田千秋的班的意思不是说要马上把田千秋撤换了,而是针对而丞相总是由御史大夫递补的而言

换言之,只要桑弘羊不出事,不比田千秋早死,他总是迟早要取代田千秋当丞相的

家园 看来我是唐突二哥了:

曹二哥能来我真挺高兴,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二哥了,还挺想二哥的,想起二哥当初的那个关于宋代的贴子来,至今还有回味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