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书影随笔】三生石上旧精魂 -- 意闲

共:💬5 🌺3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书影随笔】三生石上旧精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剧本《冬天的故事》(Conte d'hiver)读起来很过瘾,临到尾声,我特地抽出神来,翻翻卡司,再晃到封底,只为延缓告别。我以为会现出一沓广告推荐语,没想到纯黑底子上浮起的只是作者艾里克.侯麦(Eric Rohmer)的一段综括。他说“四季故事”(Les Contes des 4 Saisons)和“道德系列”(Contes moraux)很不一样,“道德”有点像同一命题的变体,都涉及一个男人原本追求一个女人,之间迁思另一个女人,然后又折回来。“四季”的主题,不可以这么笼统,它们的相似,倒要在电影结构、拟比的问题、对照方法甚或整体对称等细散枝梢上捕捉。

自己的文章,自己最清楚。我以前从没假设过“道德”之下静水深流,逐个想一想,竟仿佛哥德堡变奏那种外缘若即若离,核心抱恒守一了。然而论及“四季”,我恰恰沿袭春-秋、夏-冬的组合看片或读剧本,它们的关联,比如春和秋,我却没品出来它们共有“更广泛意义上的沉思”(la 'pensée' au sense large),倒是人的心机,的确有一定路数--《春天的故事》(Conte de Printemps)里,女孩娜塔莎悄悄为风流倜傥的老爹和她的哲学教师朋友冉娜制造独处时间,这个准媒婆步骤三级跳跃为《秋天的故事》(Conte d’automne)里伊莎贝填征婿告示,代好友玛戈丽找老公。“春天”展现的是暧昧惊蛰期,而“秋天”大概抵达白露,忽温忽凉,葡园、人心都耐受过起迭,馥郁安和。这两部再一个相似点,我觉得,是无论画质还是配乐都很暖很明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夏冬渊源,表面看其实比较明显。侯麦谓之“倒影”(une image inversée),一个男人纠葛于三个女人(《夏天》)和一个女人厘不清三个男人(《冬天》),他写道,“我们无妨认为,他们(剧中人)都怀有某种信仰,他们非常确定选择某个人,而几乎同等确定地,不会选择另一个人”(Ils ont, peut-on dire, pour objet une "foi", certaine de son choix dans l'un, presque aussi sre, dans l'autre, de son non-choix. Etc)。依循拍摄时序,《冬天的故事》事实上早于《夏天的故事》,我读剧本,则正好调个儿,读到末尾热气动衷,想来,恐怕因为这“确凿的信仰”也有轻薄浓稠之别吧。

《冬天的故事》起笔在夏天,一连近十个单句,切换近十个男女相处镜头。然后,叫夏赫雷的男人消失了,女主角菲丽西走入圣诞季。而只有读到菲丽西和理发师兼情人马克桑斯一席长对话,你才能判断,此时并非顺延的那个冬天,而在数年之后。由于莫名其妙的口误(un lapsus),菲丽西给了夏赫雷一个错误联络地址,分别之后即音讯杳无。淘气的侯麦为正误两个街区同设了维克多.雨果街及36号,让整件事更荒诞不经,更像上帝开的玩笑。如果说,几米绘本《向左走,向右走》是把人们相遇、重逢的极大概率骤降为零,那么侯麦掷的骰子则不啻势均力敌的电影重述。荒晦冷残,合该冬季的符号颜色,倘使置身融畅欢惬,强对比会渲染心情的暖度,反之,如果处事隔膜,疏离感也会加剧。侯麦硬是将菲丽西扔进绝望冰窟窿,一丝希望给得犹犹豫豫,且冷看她如何自救。

菲丽西是天主教徒,她的爱情观呢,也有点殉道者的执着孤伤。她的另一位男伴罗伊克直率指出,既然她重逢夏赫雷的机会渺茫,则何必葬送人生?她答道: “假若我能找回他,那会多么的美好,那份巨大的喜悦,我甚至愿意为之献出生命。此外,我不是糟蹋人生,常怀希望活下去,我觉得这比别的活法更有价值。” (...si je le retrouve, a sera une chose tellement magnifiaue, une joie tellement grande que je veux bien donner ma vie pour a. D'ailleurs, je ne la gcherai pas. Vivre avec l'espoir, je pense que c'est une vie qui en vaut bien d'autres)。光凭剧本,我无法判断这样说话的人应挂着什么表情,但不妨猜测,她也许微笑,认命,乐观而朗悟,可是越透彻,反而越发锁人心窒。

她并非知识分子,也不大感冒,不过偶尔仍参与一下罗伊克和友人的辩论。比如他们说起转世,罗伊克认为在道德范畴讲不通,人只能为一生一世负责任,转世说覆盖几生几世,就抵弭了责任感。菲丽西反对,她说,“正相反,我相信精神如果活过几副肉身,它就能一点点自我完善,如是,便不会抵消责任。”(Au contraire, je crois que si l'esprit vit à travers plusieurs corps, il peut petit à petit se perfectionner et a supprime pa la responsabilité.)。 罗伊克引她看莎翁话剧《冬天的故事》,她为皇后复活扼腕落泪,灵魂话题随后更深一层,她甚至不排除和夏赫雷初遇时那种似曾相识震撼根本源于前世曾相爱。顺延她的话,不难得到“缘定三生”之类愚缠痴念,专入她错过今生的处境,又别有一重辛酸寄望。菲丽西这个人物发言从不按牌理,细腻婉柔,纯然天真,情有独钟,这正是她的动人之处。她往往吐出“高端”辞句,其实无非发乎赤诚,致使训练有素的书虫罗伊克狼狈招架,一边翻考据,一边连声惊叹。

侯麦的电影里,文学、哲学元素简直多如家常炒饭,这出戏即包囊莎士比亚的剧、雨果的诗、帕斯卡的概率论、柏拉图的《裴多篇》,宗教探求更层出不穷。对照我以前看过的几部,《绿光》(Le rayon vert)是以凡尔纳笔下的爱情传说作引子,《春天的故事》里,玄远的康德揭幕角色们智力拉锯,《莫德家的一夜》(Ma nuit chez Maud)则把帕斯卡的矛盾思想转嫁到男主角身上。都不是空泛援引,它们都服务于永恒主题:爱情,也都体现了作为研读者的侯麦别具一格的注解方式。《冬天的故事》的坐谈貌似更张漫,且被灵魂不灭、前生来世、遗存记忆等概念散射开,甚至爆出“猫有七条命,你的是哪一条”的轻盈笑料,读起来趣味盎然。不过所有这一切,只权充侯麦手中的色板刮刀,宗教是爱的依据,哲学是爱的诠释,剥脱皲裂暗淡的干漆,他以浓酽酽的生动线条描画菲丽西的个性、心愿,换做简.奥斯丁,她的等价写法大概是,我们女人的一项优点,亦即当爱人不在世或爱情无望时,我们依然会天长地久爱下去。

于是乎,侯麦将这个本子命题为《冬天的故事》,中部大段插入莎翁选段,在篇首还特为引一句发生在复活场景的噫吁“假使有谁对您谈起,您定然尖叫,这莫非古老的神话传奇吗”("...Si on vous le racontait, vous crieriez tous que c'est un vieux conte de fées...),实在很自然。冬季,喻环境,喻心脏以外的冷围困。他复写的,绝不止一出戏、一种生存、一种战姿、一种信仰,还有苦尽甘来时剧烈的情绪迸发,所有滚滚涛涛百感千愁,都容缩在这一句台词的横截面里,以及那来不及探头的感叹号。

侯麦论《冬天》和《夏天》互为倒影,我读剧本时隐约感到他对男女角色的揣摩不大相同。好像菲丽西与马克桑斯、罗伊克分手,有一重理由是针对他们当下对她的挽留,“你一开始歇斯底里的,然后突然一下就住口了......对我而言,这样子显得太不经心了...”(T'avais commencé par pousser des cris et puis brusquement tu t'es arrêté......mais pour moi c'était trop facile...)。似乎有点小肚鸡肠,却颇可体现侯麦理解的男人善变、实际,而他的女主角却长情专一、理想主义。是不是他透过《冬天》升华了爱情尚且意犹未尽,便另辟男版,为《夏天》单备了一剂心猿意马左右扑空的消暑汤呢?

《冬天的故事》收停于 12 月 31 日,宗教寓意不比耶诞,且毫无征兆,随机偶然,菲丽西在公车上撞见夏赫雷,没有摆布的摆布,很可反映侯麦对电影、电影文本“贵在自然”的坚持,这场邂逅,也足以昭明侯麦本人的信仰温度。 也许可以说他的《冬天的故事》自莎翁同名剧脱胎而来。再或者,纵贯他的四季系列、道德系列中每一出情感剪辑,都称得上圆融热烈的生命体,从这个意义上,不知当算轮回第几次第几世了。其中大约的确存在菲丽西言及的不灭魂魄,他安定在三生石上,一遍又一遍提点众生,爱情芳华,莫失莫忘。

元宝推荐:禅人, 通宝推:南方有嘉木,
家园 这只有法语版么?可惜我不懂法语,

只能从你的书评来略略体会文本的美好。

家园 谢谢嘉木

这本是我以前在法国亚马逊买的,最近才翻了翻。不太清楚侯麦是否有英文译,电影肯定有的,我在Netflix借过几张,四季都不错。这部实在找不到,只好看看书作罢。

家园 剧本也能读出这么生动的人物,象看电影一样。
家园 还是电影好看

我没找到,只好读剧本。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