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印军山地部队现状及其攻防战术特点(1) -- 忘情

共:💬26 🌺44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印军山地部队现状及其攻防战术特点(1)

本文发表在《名枪》上

众所周知,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印军自六十年代后下大力气整顿军备,积极备战,巩固实际控制线,妄图形成既成事实压迫邻国让步。其所恃的除了国际政治环境、地理优势外,就是其引以为豪的,能适应边境地区地形特点的山地部队建设取得了相当进展。因此,了解印军山地部队的现状及其战术特点,知已知彼,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印军山地部队部署现状

  目前,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分为东、中、西三段,部署有3个军的兵力,番号分别为第4、33、15军,其中东段和中段是印军重点经营的区段。在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阿萨姆邦和锡金邦3个同中国接壤的地区,印军部署有第4军和第33军。印度“鹰派”认为,一旦中印再度开战,“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将是决战之地。

第4军下辖第2山地步兵师(迪波鲁加)、第5山地步兵师(邦迪拉)、第21山地步兵师(兰吉亚)、第21炮兵旅、第45装甲兵团。军司令部驻地提兹普尔距离达旺直线距离约100公里,这是针对我藏南地区的主力。该军以阿萨姆邦中部的提斯普尔为核心,形成“前轻后重”的三角形布防格局。其中,第5山地步兵师作为前出的尖角,对中国边防重镇察隅构成直接威胁,该师总兵力约1.65万,配备印度“豹”式武装直升机、105和130毫米牵引重炮和BMP-2战车等重武器。第2山地步兵师、第21山地步兵师则部署在阿萨姆邦境内。也就是说,这3个师等于把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包围了起来。

总部设在西里古里的印度第33军被视为印度对华军事准备的“第二梯队”。1975年印度悍然吞并独立国家锡金后,这个军就把主力集结在锡金境内,负责东线西端的锡金、不丹和乃堆拉山口方向,该军下辖第17山地步兵师(甘东)、第20山地步兵师(比纳古里)、第27山地步兵师(噶伦堡),一个炮兵旅和一个陆军航空兵中队,总兵力4.5万-6万人。其中,战斗力最强的第17山地步兵师驻扎在乃堆拉以南40公里处,部署在二线的第20、27山地步兵师重点防御阿萨姆走廊。这是一条最窄处仅30公里的陆地通道。如果被切断,整个印度东线将陷入危机。

在中印边界西段,参与1998年卡吉尔战争的印度第15军,下辖第19山地步兵师(巴拉穆拉)、第3山地步兵师(列城)和炮兵第3旅,当面是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唯一陆路咽喉———喀喇昆仑公路。

二、印军山地部队编制装备特点

1、体制精干。印军山地步兵师是诸兵种合成军队的基本战术兵团,是按照高山严寒条件的需要编成的部队。通常由3个山地步兵旅和1个山炮旅编成,每师约15000人左右,比普通步兵师少2000人,在编成上注意压缩了后勤分队,增加了战斗部队,战斗部队与支援部队的人数比例为2.15∶1。山地步兵旅辖3个山地步兵营,未编火力支援及后勤保障单位,战时视情况可得到炮兵团、轻型坦克连、重迫击炮连、野战工兵连以及其它勤务分队的加强。山地步兵营辖6个连,包括4个山地步兵连,可独立遂行作战任务。

2、装备精良。印军为改变山地部队武器装备的落后状况,减少了山地部队的笨重装备,增加了较新的轻型装备。仅山地步兵营就编成各种迫击炮近20门,其中有120迫击炮,106毫米无后座力炮4门,全师编制各种炮近270门。

3、机动能力增强。印军山地步兵师编制各种车辆4千余台,多为1吨、3吨卡车,便于机动。山地步兵营装备各种车辆20余台,可满足山地部队向任何地点实施机动的要求。近年来,印军山地步兵师均装备了直升机,提高了独立作战、合同作战和应急作战能力。不仅可用直升机机动部队和补给物资,而且可在重要地域实施机降。

4、后勤保障能力增强。印军山地步兵师的后勤保障能力较60年代有很大提高。平时物资储备、给养供应主要靠车辆运输,冬季所需物资主要靠飞机运输。前沿分队的物资储备充足,供应及时。

三、印军山地部队训练特点

印军山地部队平时训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重视高原山区的适应性训练。印军认为“适应气候的训练是使部队能在高山生活和作战的一个重要因素”。山地步兵师每年都要进行五周的山地适应性训练,按照由低到高的过程来逐步适应。最初在海拨2800米的山地训练,然后到海拨3500米、4500米的山地进行训练,每个阶段的训练时间为10天左右。此外,进行适应性训练的最高有效高度为5490米。

2、重视山地作战的快速机动性训练。印军为克服高原山地山势陡峻、道路稀少、部队机动困难等问题,注重部队的快速机动训练。他们强调把徒步越野与空中机动相结合,以空中机动为重要手段。为了提高机动能力,山地部队淘汰了部分笨重装备,新装备的火炮重量轻、射程远,便于分解携带,可较好地适应山地快速机动。此外,印军每年还结合拉练、演习等形式训练部队,以提高在高原山地作战的机动能力。在训练中,印军还广泛运用直升机进行快速机动。

3、战术手段的灵活性训练。近几年来,印军在训练中改变了过去集中兵力兵器、正面平推、齐头并进的传统战法,积极运用山地地形复杂、防御间隙多等条件,采取正面攻击同迂回包围相结合、避实击虚、多路攻击、分割围歼、阻击打援等灵活战术手段进行训练。此外,他们还强调以陆空协同为主的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训练。

4、战术行动的突然性训练。印军在近年来的演习与训练中十分重视夜间作战和达成战斗突然性的演练。不少演习地区的地形十分复杂,演习中进攻的发起时间多在午夜或拂晓前。要求部队集结和行动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或恶劣天气,以达成战斗突然性;部队必须在夜间成功地建立进攻出发阵地,以便对敌军造成突然性和压力。步兵要善于克服难以通过的地形,前出到出敌不意的距离,达成极大的突然性。

5、后勤保障的及时性训练。印军要求山地作战后勤保障应根据山地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及时补给。师、旅级部队应建立自己的补给地域负责本部的后勤补给,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补给站、交付站、转运站,将物资直接运到各部(分)队作战地域,做到及时保障。因此印军在训练中极其重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演练,特别重视在山地作战中用飞机进行空运保障的演练。

(未完,待续)

忘情:【原创】印军山地部队现状及其攻防战术特点(2)

忘情:【原创】印军山地部队现状及其攻防战术特点(3)

元宝推荐:szbd, 通宝推:嘉英,daharry,2313234454dfsd,xtqntd,Mtknr20,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印军山地部队现状及其攻防战术特点(2)

忘情:【原创】印军山地部队现状及其攻防战术特点(1)

四、印军山地进攻战术的特点

印军认为山地进攻作战,只有根据山地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战术手段,才能夺取山地作战的胜利。其主要战术特点如下:

1、组织计划周密,准备时间较长

印军山地进攻准备通常利用夜暗、不良天候、不同时机,如换防、演习等时机隐蔽集结部队。在进攻发起前,各作战部(分)队秘密进入集中地域完成各项作战准备工作。师集中地域一般位于对方大口径火炮射程之外。在此期间,各级都要派出巡逻队(侦察分队),进行地面渗透侦察和组织空中侦察。在查明敌情的基础上,各级制订出正确的作战方案,并对部队进行合理编组。在保障方面,师(旅)通常要准备15天的人员、牲畜补给品和所需的卫生军械物资,二线部队2份弹药标准量;车辆每行驶50公里的油料等。这些都必须周密计划准备充分、方可实施进攻行动。因此,战前准备所需时间较长。

2、进攻正面较宽,任务纵深较浅

印军山地进攻正面和纵深通常依地形、已方兵力、防御一方的位置等因素而定。认为合理选择进攻正面的宽窄及纵深,直接影响能否在突破方向上形成兵力兵器的优势,达成歼灭敌人的目的。要求师(旅)长必须权衡两者的利害关系,在确定正面和纵深时,必须考虑到能保证兵力的集中和能遂行纵深渗透、确保攻势和实施快速扫荡(指肃清残敌)。由于山地作战中防御一方依点据守,控制正面较大,进攻部队多沿有限的通道或山脊线攻击、队形拥挤、行动困难,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印军山地进攻作战兵力兵器的基本布势为纵深梯次配置,但突击梯队的兵力较大,约占三分之二。进攻正面较宽,纵深较浅。一般师进攻正面为20公里,纵深为6-8公里;旅进攻正面为4-5公里,纵深为1.5-2公里。

印军认为,山地道路有限,不可能组织大规模的开进,如一味只沿少数道路或路线开进,必然造成兵力过于集中,行动缓慢,易暴露企图,遭敌火力打击,使整个进攻计划破产。因此,印军要求在山地进攻中,应尽可能利用夜间,沿进攻轴线选择多条路线,使部队分梯队开进。这样既可使防御一方难以判明主攻方向和进攻企图,又可减少敌火力杀伤,提高开进速度。为避免分散兵力火力,进攻部队第一梯队担负的任务,通常不超过两个战术目标;炮兵和航空兵火力在同一时间内只重点突击1-2个目标。在进攻发起后,则迅速从攻击目标的翼侧、侧后沿不同路线实施向心攻击,但主要方向只能有一个,通常选择在敌防御比较薄弱,且能直接威胁要害的方向,并要求将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兵力火力集中于主攻方向。达成在突击点上集中兵力兵器的绝对优势。

3、强调夺取战术要地,建立巩固基地。

印军认为,进攻的目的在于占领并巩固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区。为此要十分重视选择最初攻击目标。强调最初攻击目标必须便于观察敌防御情况,利于割裂敌阵地,便于向敌实施翼侧攻击,并能保证建立可靠补给线。

为夺取并巩固战术要地,印军要求在进攻发起前,必须建立巩固的前进基地,以防进攻部署遭敌破坏。前进基地通常选择在敌炮兵射程之外,地形隐蔽,便于车辆进出的地域,并应构筑必要的防护工事。为减少敌火力杀伤,印军除采取伪装、防护、反炮战等措施外,还要求尽量缩短在集结地域和进攻出发阵地停留的时间。进攻部队在集结地域停留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小时。在进攻出发阵地则停留30分钟以下。

为抗击敌反冲击和使尔后的进攻有依托,还要求进攻部队攻占每一目标后,迅速将其建成新的巩固基地。为此,应充分利用地形和原有工事进行隐蔽,并构筑新的防护工事,以防敌航空兵和炮兵火力袭击。在部队发起新的攻击后,所留下的巩固基地通常由巩固基地分队或预备队的部分兵力扼守。

4、空地机动结合,实施迂回包围攻击

地面迂回包围和空中立体包围攻击相结合,是印军在空中力量、尤其是直升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实施山地进攻的一个新的战术特点。印军认为,正面进攻往往不能奏效,迂回包围则可攻敌不备,易于取胜。为此,印军强调在选择进攻目标和进攻轴线时,应尽量避开敌防御正面,从敌翼侧和后方实施迂回包围,快速夺取战术要地。

实施地面迂回包围时,要求控制作战地区内便于实施机动的道路,在山地特点要控制横向道路。尽量使用装甲输送车、步兵战斗车和自行火炮,迅速实施兵力、火力机动。师(旅)通常可派出一个旅(营)的兵力,利用不良天候和夜晚,沿隐蔽路线接近敌人,首先在敌后方和翼侧建立拦阻阵地,对敌实施包围;尔后于正面部队之前发起攻击,将敌围歼。印军规定,师派出的包围迂回部队,应在主攻方向炮兵火力支援范围内活动;根据包围迂回部队的后勤自给能力情况,正面攻击部队必须于48小时内与其会合。

空中包围通常在空情和气象条件有利时实施。充分发挥直升机的作用,向所需方向和地点空运兵力、吊运火炮。广泛使用武装直升机进行短距离空中火力支援和空中垂直包围,这是印军山地进攻的主要战术手段。印军认为,在山地进攻战斗中,直升机机降部队实施垂直包围特别有效。机降部队在战斗中,可随时得到战术航空兵和地面炮兵火力的支援。

5、空地合为一体,实施纵深立体火力打击

印军强调,在山地进攻作战中,必须有可靠的火力保障,有地空火力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对对方实施纵深、立体火力毁伤。印军山地师除编有1个山炮旅和适于山地作战的多种压制火炮外,战斗中还可得到1-3个山炮团的加强,火力打击纵深可达30-40公里。地面部队进攻时,要求严密组织炮兵、歼击轰炸航空兵和武装直升机火力,从前沿到纵深,对进攻全过程实施不间断的火力支援。

印军将进攻中的火力区分为开进时的反炮战火力、冲击前的火力准备和冲击的掩护火力,并要求空中火力与地面火力、打击敌前沿火力与打击敌纵深火力紧密结合。开进时的反炮战火力,主要以战术航空兵和远程火炮、集中突击敌炮兵、战役战术导弹和对部队开进威胁最大的目标。冲击前的火力准备,以战术航空兵和武装直升机突击敌反斜面的炮兵阵地和集结部队;炮兵主要突击敌前沿的支撑点、火力点,并以烟幕掩护部队推进。冲击的掩护火力,以战术航空兵主要突击敌纵深内的预备队、炮兵阵地、指挥控制系统和后勤补给线;以炮兵火力突击敌浅近纵深的支撑点、火力点、杀伤敌有生力量,并封锁主要通路以阻止敌预备队机动。

6、强调及时使用预备队以保持进攻锐势。

印军十分重视进攻锐势,要求自进攻开始直至攻占最后目标,应不断保持进攻锐势。其主要方法是实施梯次配置,及时使用预备队和适时改变进攻轴线。

印军进攻部队通常包括突击梯队、预备队和巩固基地分队三部分。突击梯队又分为几个冲击波次。这些部队或成纵深梯次配置,对敌实施连续进攻。

印军要求进攻战斗必须掌握足够的预备队。预备队通常占进攻兵力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主要在敌预备队已使用,敌抵抗能力骤减之际投入战斗,以扩大战果。为使预备队及时进入战斗,保持进攻锐势,印军要求预备队配置位置尽量靠近突击梯队,并配备快速机动工具。当最初确定的进攻轴线已不适应变化的情况或遭敌顽强抵抗时,印军要求及时改变进攻轴线,从新的方向进攻预定目标。

7、突出电子战的作用,实施综合电子打击

印军认为,电子战具有全时域玫全纵深的特点,是一个独立的战场,是未来“大纵深、立体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印军十分重视电子战部队的建设,电子火力突击的软、硬杀伤能力已大为提高。把电子欺骗作为隐蔽战役企图的重要手段同,强调电子火力、电子欺骗、电子压制综合运用,以尽快达成战役目的。通常在战斗发起前,采取相对集中、主次有别、有效压制的方法,对对方电子、雷达、指挥通信系统实施突然的电子压制;战斗发起后,采取跟踪侦察、压打结合的手段,对对方实施重点打击,瘫痪对方指挥、通信、侦测设备,干扰对方电子装备器材,为已方空地一体打击提供保障。印军要求实施电子战应“积极、灵活和不间断”。

8、适时调整部署、进攻速度缓慢

山地进攻战斗行动异常困难,情况变化迅速急剧,为使山地进攻具有稳定性和使攻击行动有依托,印军在山地进攻的各个阶段都要求及时进行整顿,调整部署,建立依托阵地-稳固基地,作为每次进攻的待机地域。建立依托阵地,通常选择有利地形,构筑必要的防御工事。整顿与调整部署通常在稳固基地进行。整顿后,留少数兵力扼守依托阵地,主力则向新的目标发起突击,如果行动失利,则退回阵地,重新调整部署后再发起攻击。因此,进攻推进速度较为缓慢。

(未完,待续)

忘情:【原创】印军山地部队现状及其攻防战术特点(3)

通宝推:2313234454dfsd,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印军山地部队现状及其攻防战术特点(3)

忘情:【原创】印军山地部队现状及其攻防战术特点(1)

忘情:【原创】印军山地部队现状及其攻防战术特点(2)

五、印军山地防御战术特点

1、防御分“阵地防御”和“机动防御”两种防御样式,采用不相同的防御部署。阵地防御的目的,在于扼守重要地区(目标)。师、旅进行阵地防御的防御部署一般区分为第一梯队、预备队和炮兵。第一梯队通常由三分之二兵力编成,占领一线阵地,依托预先构筑的工事,抗击敌进攻,杀伤敌有生力量;预备队多由三分之一兵力编成,配置在防御纵深,用于反冲击或增强第一梯队的防御;炮兵由建制和直接支援的炮兵旅(团)编成,配置在第一梯队之后便于射击的阵地内,以火力支援一线部队作战。

机动防御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师、旅进行机动防御时,兵力区分不同于阵地防御,第一梯队兵力较小,通常由一个加强旅(营)编成,占领一线阵地,在战斗过程中以部分兵力且战且退,诱敌前进;其两翼部队占领并坚守阵地,在防御正面上有计划地形成一个可以侧击敌人的“缺口”;预备队则由主力编成,配置在防御纵深预定歼敌地区的两翼或一翼,当敌人进入预定地区时,即以强大的反冲击予以歼灭。这种部署通常具有前轻后重的特点。一线部队为歼敌创造条件,战斗重心则放在便于歼敌的地区。

2、以支撑点为基础,以地堡为骨干、形成环形防御阵地。在现代条件下,特别是在山地防御中,印军多采用支撑点配系的阵地体系,构筑比较坚固的防御工事。采用这种阵地体系,目的在于抗击敌人密集火力突击,减少人员武器的损失,制止敌人迂回包围,便于扼守要点,提高防御的稳定性。

印军防御阵地编成最大特点,在于没有第一、第二、第三阵地之分。分排(班)占领的位置称防御哨,排、连占领的地域称阵地,营占领的地域称防御地域,旅、师占领的地区称防御地段,由若干个营防御地段组成。营防御地域包括若干个连、排支撑点。

连排支撑点多构筑在林缘、山腰台地、山口等隐蔽而便于观察和发扬火力的地形上。各支撑点间隔为300-500米,每个支撑点由数个地堡群组成,以堑壕和交通壕相连接。地堡群由母堡和子堡组成,堡与堡间隔5-10米。

印军战术防御各级正面和纵深为:分排(班)防御正面30-50米;排防御正面75-150米;连防御正面400-500米,纵深150-300米;营防御正面1200-1500米,纵深500-1500米;旅防御正面4-6公里,纵深10公里;山地师防御正面30公里,纵深视地形而定。由此可以看出,印军战术防御具有地堡多(每连20-50个),防御正面较窄的特点。

3、严密组织空地火力协同,注重发挥火器的杀伤作用。印军在总结以往作战教训时指出:防御作战“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作战没有足够的炮兵和空军掩护,如果空军直接参加,那将在战斗中引进一种崭新的要素”。为此,印军近年来加强了陆、空协同训练,注重组织空、地火力协同。火力杀伤要求做到:远、中、近火力结合,空、地火力结合,火力机动与兵力机动结合。航空兵在支援地面防御战斗时,主要突击炮兵射程以外的目标,如机场、纵深集结的部队、后勤补给基地等;以及炮兵射程以内的重要目标,如炮兵阵地、发起进攻的部队、指挥所等。根据印军训练的情况,在主要方向上防御的旅可能得到航空兵数十架次的支援,师可能得到航空兵一个飞行联队的支援与配合。

为充分发扬火器的杀伤作用,强调建制的火器要靠前配置。印军要求轻机枪配置在分排的阵地内,与其他分排的火器协同,在排阵地前组成火网,杀伤冲击的步兵;重机枪、轻迫击炮、火箭筒配置在连主阵地,控制主要防御方向;120毫米迫击炮在营主阵地后占领发射阵地,支援营属各连战斗,并消灭反斜面上的敌炮兵;加农炮和榴弹炮兵在二线营之后占领发射阵地,担任旅(师)的火力支援任务。由此可见,印军战术防御中的火力具有正面较强,翼侧较弱的特点。

4、重视障碍配系。印军在战术防御中还很重视在前沿前和纵深设置各种障碍物,形成配系以增强防御的稳定性。

师、旅进行阵地防御时,通常在前沿前设置铁丝网、地雷场、鹿砦、陷阱等障碍物。要求障碍物与火力相结合,人工障碍与天然障碍相结合。从印军目前的情况看,铁丝网一般设在地堡前方30多米外,前沿前200-300米之间的地带内有防步兵地雷场和防坦克地雷场。在易接近的道路上设有爆炸性障碍物。由于阵地防御准备时间长,所以设置障碍具有层次多、正面宽、密度大的特点。

5、建立预备队、重视反冲击。印军进行战术防御时,营、旅、师都建立预备队,通过预备队的行动来影响防御战斗的进程和结局。预备队的兵力占各级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印军要求在拟制防御战斗计划时,一并拟制几个反冲击方案,战斗中一旦要点失守,就以反冲击夺回。

印军反冲击分局部反冲击和预有准备反冲击两种。局部反冲击的目的是保全阵地、鼓舞士气。由旅以下预备队实施,实施电动机多选在敌越过障碍物,还未建立桥头堡之前。预有准备反冲击的目的是,消灭突入防御纵深内的敌人。通常由师以上预备队在空军和炮兵火力支援下,按反冲击预案实施。时机多选在敌后续部队被隔离,步坦协同遭破坏时。无论哪种反冲击,反冲击方向通常指向敌翼侧。

六、结语

综上所述,印军山地部队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相比六十年代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变化,战斗力有一定程序的提升。但客观的说,这种战斗力的提升多依赖武器装备更新而带来的量变,而在作战思想、战略战术上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质变。纵观印军山地部队的攻防战术特点,与六十年代相比,虽有所变化但并不明显,战术指导思想仍显呆板和保守。自成立之日起,印军就缺乏大规模战争的实战历练,尤其缺乏长时间逆境作战、以弱敌强的军事斗争环境的磨练,其有限的军事经验主要来自三次印巴战争及中印冲突。而这些有限的战争经验又因为战争规模不大、持续时间不长,因此形成不了自己特色的军事传统。加上印军脱胎于前宗主国殖民地部队,战术思想受其影响颇深,作战讲究堂堂之阵,凡事求稳,不肯轻易犯险。而印度那种安于现状,知足常乐,盲目攀比,盲目自大的国民性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印军的战术指导思想。

通宝推:中关村88楼,2313234454dfsd,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迂回、分割等战术的运用,特别依赖基层战术单元的组织能力。

在这方面,印军不知道有没有进化一点点了。

在中印之战时,印军基层的组织能力可能是很堪了。

家园 看前章讲印军的军力部署,还是侧重于防御,而不是进攻?
家园 信息来源?

当然,如果仅仅是为忽悠军迷们,写不写信息来源也无所谓。

家园 看起来很美

我方三名炊事班战士向桥对面数百名印军发动攻击,对方居然不投降

家园 有点迷惑

而印度那种安于现状,知足常乐,盲目攀比,盲目自大的国民性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印军的战术指导思想。

按说中国完全没进攻印度的可能,还陈重兵在藏南,嫌钱多?嫌军队日子太好过了。

家园 偷了别人的东西,心总是虚的。

再说中国可没说这事算完了。有些帐不是不算,时候不到而已。

家园 这样在战略上只能被动挨打

这样在战略上只能被动挨打

前线后勤和机动攻击搞不好,只防守等对手往乌龟壳撞击,可能吗?

将来打起来,除非三哥烂到家,傻瓜才指挥硬攻坚固阵地

在高原上放火箭多好玩

家园 谢忘情兄铢钱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家园 大打肯定是靠空军,如果我们的空军没法在封山期那几个月,

对一线部队作全周期的火力和后勤保障,是不会作收复战役的。因为占了也不好守,反之一旦我们空军有这个能力,他一线摆越多兵力,后勤压力越大,切断他们后勤后慢慢轰,一个个点拔,就可以了。

另外这月《军工科技》整期谈中印之战,刚知道印军投降方式是看中国军官的军衔,找官最大的排队抱着腿亲脚。

家园 就三哥那个尿性,估计与天朝打起来的时候

免不了又是“屁滚尿流”的下场!

家园 新兵报到

常年潜水,终于注册了。

花新主题一个~已经好久不见大佬们出新贴啦~

家园 打其后方节点可以,保障一线不现实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