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所谓的日本民族性格 -- 爱吃吐司

共:💬3 🌺2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所谓的日本民族性格

首先容我吐槽一下,超级崩溃!!!!!!!!!!!!!打了一大段提交时来不及保存没有了!!!!!

今天8.15照例有靖国神社的报道,在微博看到这条想起曾经在那里看到的一幕,发个贴子,谈论一下。

@刘华xh :8 月15日的靖国神社,最值得关注的,不是有多少名议员参拜,不是哪些政客说了什么话,而是这些来参拜的普通市民。这一天,会有数以万计的普通日本人从各地 来到靖国,他们要在酷暑之下排队良久,只为到神龛之前击掌鞠躬。即使在走出大门时,很多人还会回身一拜,似乎是为了施完全礼。图片摄于今天。

那天我从靖国神社后门进去,先去看游就馆。越看越气愤,全是对侵略战争和侵略者美化的说辞。大家大概知道是什么东西就不详述了。

从游就馆出来开始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我便去庭院里给游人抽烟休息的棚下避雨。棚子对面的舞台上刚好有人像在祭奠家人。舞台是歌舞伎舞台那种样子。台上有2-3个穿和服的妇女和一个蛮时尚的年轻男子,看着像是生活比较好的人。她们似乎在进行着某种仪式(我不明白动作的具体含义,只能猜个大概)。几个女人先后在木地板上来回走动,跪地,双手合十。仪式缓慢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同时那个男子站在舞台右前方拉小提琴(其实不太记得是同时还是在最后)。乐曲悠扬婉转地在空气中流动,与淅淅沥沥的雨声交汇在一起,愈发显得仪式的庄重肃穆,时间在那刻凝固了一般。那一幕好像一幅精致的电影画面。

此时我有种怪异的感觉油然而生。一方面这里祭奠着杀害我们同胞的刽子手,从游就馆出来我甚至能嗅到空气中的某种残忍的气味,而且说不定舞台上被拜祭的正是侵略我们国家的凶手。另一方面眼前这一幕让我感到庄严肃穆而有美感,如同遗族才能进的摆放战犯灵位的殿里美丽巫女的背影留给我的印象。但是下意识里我又在压抑这份感受,好像承认了发生在靖国神社里的这幕场景的美感就是对我们被害同胞的背叛。

我曾经在书和电影里都看过对日本民族性格的描述和刻画,即所谓的残忍和美感,血腥和华丽,变态而纯情,之前我认为那些不过是华丽辞藻,文人的写作技巧罢了。可是在靖国神社看到的这一幕我却真的体味到了。一方面这里仍然好像血淋淋的屠场,被屠杀者不在场而屠杀者被顶礼膜拜的现场;另一方面这里又是用庄严凝重的仪式体现对某种传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的舞台(原谅我小清新兼普世一下)。那一刻真好似在极端环境下切身体味到残酷美学的滋味(而且我记得旁边倒确实有白鸽)。这种感受我在看谷崎润一郎的《刺青》时曾经有过。我想我在这种环境中看到的这一幕就是所谓的极端而矛盾的日本民族性格的一个缩影吧。

在写这贴之前我对这种怪异的感觉是说不清道不明,不过这帖写着写着倒开始清晰起来。不过我不知道我对这种基于中国人的身份所产生的感觉所下的判断是否正确。虽然在学术界日本人特殊论也曾大行其道,不过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想就这方面所以想跟人讨论一下。

此外,毕竟是靖国神社与政治话题脱不了干系,虽然不是这贴的重点。说几句。我观察靖国神社的游客不算少。从我那天的经历来看日本文化--不管说它是拿来的也好怎么也罢--是容易让人心生好感的。正如上面这幕因为我的立场个人经历有种下意识的警惕和抵触,但是中国人或者说除了像我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以外是很容易被吸引去赞美它的,由于那些“以外”的人对日本文化的preference乃至偏向日本政府的逻辑和行为,我们的诉求会被认为是无理取闹揪住历史问题不放,在表达我们诉求的同时避免悲情带来的逆反效果也是个必须好好处理的问题。

家园 美感与道德无关

即使是臭名昭著的恶人,也可以同时是艺术家。从日本人的角度出发,他们在祭奠先人,整个过程演化为有艺术感的仪式,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与被祭者是英雄还是战争罪犯无关。

家园 有人说过,日本文化就像个洋葱,

一层一层地剥开,但是最中心却什么都没有。

一个文化没有核心,就无法维系整个社会。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天道人伦,西方文化的核心是自由民主人权,

日本不是没有核心,只是这个核心太浅薄:是利益和礼仪。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