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北大清华农村生源仅一成 寒门学子都去了哪》偷换概念的文 -- 大匠

共:💬176 🌺792 🌵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不,我很感谢你告诉我的要严谨。

你说的很对,一开始是太激动了,如果心平气和的写的话要好的多,至少不会让那么多的人认为我无视教育资源不平衡这个事实。而且的确,这文章里有问题的数据太多了,我应该一开始仔细分析,然后再打字。因为你和这个贴字里很多人,我才又重新仔细的看文章,并查找数据,也就是一开始,的确我和这篇文章的记者是一个德行。而且如果不是去仔细的查找数据,中国城市化进程我也不知道会这么迅速,我只知道城乡人口比例变化很大,只是个印象,但真的去查了之后才知道具体的数字。之前实际和那个刘副教授一样。

我只是无法理解为什么会认可一篇有漏洞的文章里得出的结论。因为对我来讲,感觉,眼睛看到的都会有假,只有可靠数据得出的结论才可信。

如果说我对你有什么不满,那就是,别老替别人思考好不好?

先是说我这么个题目,把我说的好像是个没事专挑刺人。

然后开始代表中国人。认为中国人喜欢升华。

家园 一个没有文凭的农民工挣的钱不一定比有文凭的低

从事建筑和装修行业的工人绝大多数都是农村出来的,他们挣的钱比很多有文凭的打工仔高,举个例子,一个砖匠,日工资现在至少是300,有多少大学毕业生能拿到月薪9000?

家园 在全校范围内,总体上的变化和城市化过程大致吻合

就是这样。

家园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孩子的学习条件和城市孩子差距在缩短

别的不说,我读小学的时候,县城的几所小学基本上只有县城和县城周边的孩子,而且各所小学的学生构成都显得泾渭分明。比如说,历史最悠久的城关一小,出身公职人员家庭的孩子的比例就比刚刚建校没几年的城关四小要高,因为一小离政府部门集中的那条街近、周围也有很多政府部门的宿舍楼,而四小在县城的边缘、属于城乡结合部。

到了现在,我亲戚家的孩子读小学,也是在一小,班上有大批从乡下来的农村同学——因为农村的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都变了,很多家长宁愿大费周章,把孩子送到县城的小学、也不愿意就近就读农村小学,经济条件更好一些的(比如说家里面因为搞煤矿啊、经商啊之类,赚到了钱)、甚至连县城的小学都看不上眼,直接往省城送。由此导致了一个非常怪异的现象:县城的小学爆满,每个班级学生都严重超员;而农村学校,那些才重新修了新校舍的希望小学,招不满学生。

另一个例子,我妹妹在北京上小学,她们班上的同学构成就很有意思,除了北京当地的孩子,还有农民工子弟,也有她这样户籍不在北京、但是从小就在北京长大的孩子,更有两个韩国小孩——这种情况,别说1978年以前了,就是我读小学的时候,有可能出现么?

家园 随便说说,没有数据,没有代表性

就整体而言,美国的情况应该不会有多好(抱歉,中国现在的情况我不清楚,不能对比)。出生层次低(比如说收入底)->成长环境差(家庭/社区差->学区差)->受到各种“坏”习惯的影响(黄赌毒、暴力、颓废)->上不了(好)大学->子女成长环境差->->->->这种循环是跑不了的。七月群山写过一个帖子,讲他带的一个徒弟的故事,大致可供窥豹。

但美国这个国家的平衡能力不错,万事都有补救,只要你肯努力。比如在纽约市,首先中校学的午饭是可以免费的。早饭也可以免费提供。父/母买不起好学区的房子没关系,如果比较好的学区有富裕的教学能力,其他区的学生可以申请入学,每天校车免费接送。虽然在往返路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可能单程1小时),但终究学校和同学要好不少不是?到了中学,你可以考特殊中学。一些很好的私立学校也给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提供奖学金。上大学的话,哈佛是声称先录取后收费,保证教育支出不超过父母收入的一定百分比(30%?)的。各种奖学金、贷款也很多。如果谁能讲一个老爹黑帮枪战致死,老妈吸毒加妓女,一帮哥哥姐姐七大姑八大姨不是人渣就是饭桶,然后自己如何出淤泥而不染,奋发图强的故事,估计能感动几个学校拿着奖学金抢着要(完全听说的故事,莫当真)。即使正规大学没能力读,两年制的社区大学(大专?)也是一种选择。即使有人明白的较晚,还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自考高中文凭,然后上大学。总之路总是有的,就看你走不走了。当然,起点底了,爬山很难。更可怕的是,身处盆地中央,根本就看不到山,也不知道还有爬山这么回事。

家园 貌似有理,实际是强词夺理的说法,试图剥夺普通人的发言权

术业有专攻,这是螺丝钉的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不是小农时代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匮乏,可以出现全才

第一,对于普通人而言,无能力无时间无功夫去收集这些资料和做数据分析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对于专业人士而言,由于存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限制的问题,所以必然导致不同的观点,甚至是对立的看法。

第三,在社会科学方面,没有不偏不倚的人,都有立场。参与者最终都不存在所谓中立,会选择立场

而对于普通人而言,重要的是看哪个理论有理,和自己亲身经历可以契合,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认识世界。并从此出发,判断事情的对错。

一句话,普通人不是专业人士,所谓普通人也要这要求也要那要求的搞法,说白了就是精英说了算,普通人靠边站的思想。剥夺了普通人评论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问题的发言权。

这种搞法,结局就是精英决定论,人民是愚民。最近的坏例子就是教育国企等改革,鄙视工人的短见,所以完全听精英的,结果导致普通人群的利益完全被损坏。

对记者而言,也是立场文章,对本帖的主人而言,也是立场文章。说白了,就是根据自己的经历选择合适自己的判断。本质上无区别。

家园 煽情是记者的本职工作啊

这不是骂人,仅是对他属性的一种描述。

顶一下,楼主很幽默啊

家园 我就是个普通人啊。

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大专里的小辅导员。全国有许多我这样的人,在大学,大专、中专、技校里拿点可怜的工资,管理学生。

而对于普通人而言,重要的是看哪个理论有理,和自己亲身经历可以契合,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认识世界。并从此出发,判断事情的对错。

对我这个普通人而言,这篇文章上的理论依据是错误的。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讲,我知道该怎么去统计。

第一,对于普通人而言,无能力无时间无功夫去收集这些资料和做数据分析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对于专业人士而言,由于存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限制的问题,所以必然导致不同的观点,甚至是对立的看法。

第三,在社会科学方面,没有不偏不倚的人,都有立场。参与者最终都不存在所谓中立,会选择立场

但我这个普通人是没有能力查看重点学校的贫困生记录的。

而专业人士,他们其实是有这个能力。至少,一个清华北大的教授,同时又在做相关的研究项目,完全可以查看本校的记录。但是没有,这里给出的完全是农村学生的信息,没有寒门学子。我前边的一个回复里也说了,为什么这样?因为农村学生的信息最好统计,翻一下历年的录取名册就可以了。

而且我什么时候讲到立场问题了?这个立场有什么关系?站对了立场就可以胡乱搞数据了?

我怎么叫试图剥夺普通人发言权?你到底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

家园 答案很简单

俺是普通人,你的观察和结论,和俺的观察和结论不一致。而你试图采用专业人士的手法来做结论,这是俺指出精英倾向的来源,误以为你是该行业专业人士。

本系列帖子里面,和俺同样观感的人也存在。所以,俺认为你和那位记者一样,都是裁剪了数据和分析。

另外,俺的一个逻辑是:资本主义时代,财富决定受教育程度是必然的。而30年前,是相对平等的时代,现在是贫富高度分化的惨烈时代。所以,俺由此必然就会支持记者的结论。

家园 随便说一下啊。这里边的一些东西,中国也有。

比如奖学金之类,现在是,只要你报到,学校绝对没有胆量把你给赶走,即使不缴学费也是。所以很多学生都是到答辩之前一次性缴清学费,还有写欠条用助学金抵学费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不同,是按月发放,而且必须是打入学生个人帐户,学校不能扣,所以不能直接抵,必须写欠条)。奖助学金比我上大学的时候高很多。名额也多。所以大学其实只要想上,完全可以上的。

因为国家奖助学金政策是07年才开始有的(我记忆里是这样),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这里说一下。

社区大学,我想应该对应的是国内的远程开放教育,就是电大、成教、网校。不脱产,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学习时间一般是两年半到3年。也可以继续上本科。

其实,如果说向上通道问题,最该关心的是初中毕业去打工的人,以及考上五年制大专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上的人。可惜每年都有那么多人,那么多报道关注大学生,却很少看到关于他们的消息。

家园 观察和结论?

我的观察是这篇文章数据有问题。我的结论是数据的确有问题。我什么时候剪裁了数据呢?我剪裁了什么数据?麻烦你告诉我好了。

家园 社区大学是脱产的,上两年,相当于大专

最后一段可能确实是最大的问题。

家园 俺前面已经回复你了啊

你这结论,和俺的观察是不一致的。但俺无能力无时间搞你所说的分析,只能归结于你的数据存在被裁剪和选择性分析问题。

你无须紧张,这是事情是很常见的。俺只是在指出一个常见的问题。

家园 我没有给出多少数据。

就只有从1964到2010年城乡人口变化的数据是我写上来的。来源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如果你认为被剪裁了,完全可以到上边看啊,不需要花什么时间的 。

家园 各自保持观点好了。争吵无意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