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穷孩子没有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 -- foursea

共:💬19 🌺9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穷孩子没有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

不得不说,南方系选的这个话题非常实在,非常好。

在这样下去,阶级社会离我们不远了。

外链出处

穷孩子没有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

改开30年,重大成果之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2010级王斯敏等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

原因就是超级中学出现了

这是优质教育资源高度集中的征兆。超级中学是各省重点中学的升级版,它们大多位于省会城市,拥有丰厚的教育经费与政策支持,像抽水机般吸纳当地及周边县城最优秀的学生与最优秀的老师,每年几乎垄断了其所在省份北大清华的名额。

杨东平对比研究了中国高考扩招前与扩招后,寒门子弟获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变迁。几组抽样调查数据均显示,2000年后,省属地方院校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高达六成以上,而在重点研究型大学里,农村生源比例一路走低。北京大学的农村学生比例在1980年代达到顶点后一路走低,跌幅在1998年扩招后更加剧烈,眼下仅剩一成多。

文章最后没有说什么体制问题之类话题,感觉比较奇怪。不过深入想想,所谓优质教育资源高度集中其实就是教育市场化以后的必然。在中国教育资源偏少的情况下,市场化得结果就是优质教育资源高度集中于城市。要象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分布,就需要去市场化。这个估计是南方系不敢去碰的区域,所以只能含糊的说

超级中学的出现,很大程度成就于近年系列高考新政,保送、加分、自主招生的机会,大多被各省最富竞争力的高中包揽。例如,全国十三所外国语学校,每年最优秀的学生都可直接保送进入北大清华。陕西超级中学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北大清华在陕西自主招生名额的98.9%、保送名额的97.3%,被西安的五大名校垄断。

但又不敢直接说zf体制问题,真的是没有办法往体制上套。只能打打擦边球了。

可惜了,一个那么好的话题,可以深入的话题。

通宝推:清风咋地,
家园 此问题我向霜华提过,希望他的杂志能写出一篇。

不知是否有了。

家园 虽然对南方系的民主、自由不感冒,但这个话题还是让我心痛

我是个寒门子弟,博士毕业,现在在高校工作,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还算不错的收入。有时候会想,幸亏我早生了几年,赶在大学还没扩招,大学还没收费的时候读了大学,找了工作。如果是现在,那就惨了,上大学是有可能的,估计只能上个三流左右的大学,毕业后工作就业可就难了,是没有出路的。

阶层固化已不再是一句空话,阶级矛盾也不再是空话。

家园 这篇文章有点问题。

首先,农村人口占比下降。

其次,清华北大本来就不是所谓“寒门子弟”的首选。我有很多有望冲击清华北大的农村同学,最终在老师的说服下放弃。原因是即便对于顶尖学生来说,考清华北大也是高风险行为,尤其是那些热门专业。万一差几分,就直接甩二本去了。不如考考交大浙大南大稳妥实惠。也有那种不听老师劝一意孤行的,大部分悲催了。

第三,中学名校,其实拼得就是生源。西安所谓五大名校的形成,和这五所学校的身份关系极大——西工大附中、铁一中、交大附中、陕师大附中、高新一中。高新一中是民办,其余四所不归当地教育部门管。中学老师应该能明白这里头的道道。

家园 这个本来就是教育改革的目的

废除非人的高考,提高学校的自主招生率,提高民族素质

农村的娃会跳舞吗?会弹钢琴吗?会打冰球吗?

你说什么?高校招生怎么考学生做饭呢?怎么考如何种田?怎么考如何砌砖?那是招收工农兵大学生干的事儿!

对了,你的口音不是纽约音,还带农村方言,我们大学是要用英语教学的,你就是硬考上来,也未必跟得上,这不是浪费了名额吗?不仅挡了人家的路,还耽搁了你自己的前途

你还是以后来考研吧,大门始终是对你敞开的

当然,考研我们是不光是看成绩,更重要的是综合测试,特别是面试,我们坚决不要那种卷面第一名的书呆子………………

家园 这个话题挺好的,说说我接触的情况

我是2009年高考的,以前在河北一个县城高中上学。

1 “其次,清华北大本来就不是所谓“寒门子弟”的首选。我有很多有望冲击清华北大的农村同学,最终在老师的说服下放弃。原因是即便对于顶尖学生来说,考清华北大也是高风险行为”

不知道别的省是什么样的情况,在河北,实行分数,全省排名出来之后再填报志愿的方法(一次可以填5个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录不了,再看下一个志愿);并且我所知道的985的学校,一般是提档不退档,意思是只要提了你档,专业可能调剂,但会让你上学;对于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分数出来后,学生可以联系招生老师,他会针对全省排名,提供几个专业,只要你敢报,这几个专业肯定要。

所以,在河北,不存在敢不敢报清华,北大的问题。

2 高考过了2年了,我对高中时代记忆犹新。在我看来,学生本身固然重要,老师的作用也非同寻常。举一个例子,我宿舍同学,上的是全省名校,语文拿110分,在班里算非常低的;如果放我们高中的话,真的算高分。

为什么好老师会流向这些重点高中?无非是有钱。举个例子,我们县高中2004,5年的时候流失了大量好的老师。因为那几年,我们高中老师平均工资是1000,在市里能拿到2000,还有大量奖金。

3 生源因素的影响。在我看来,生源因素是由小学、初中决定的。

说句气愤的话,县级的小学,初中实在是烂透了。2002,我上小学,老师一个月的工资300元。连这钱,县里都发不出来,好多双教师家庭,都是借钱过日子,最后导致了罢课。好的老师都在那时候走了。

现在的情况是,县里有钱人家的孩子,都去市里上小学!

我接触面小,不敢说全局的东西,所以就把我所见到的情况都讲出来,给大家一点参考吧。

家园 也是哦,我想少了。我那会儿是先报后考,第一志愿填高了就挂

了。

家园 我老家,教育产业化得时候,重点初中变为民营收费初中

原来,市里有两所重点中学。两所重点中学基本包掉了市里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了。

教育产业化后,两所重点中学的初中部通通变为民营。然后原来排第三的某普通初中成了公营的唯一初中。

所以,你想免费义务教学,那里有公营的差学校给你上,至于你想上大学,那么掏钱把,只有上民营的重点初中,你才能上重点高中。

如果你上了普通初中,是基本没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的。就算上了,也没有希望跟上其他学生步子的。没有办法,学校的底子在那里。

当年我小学班上的班长,考初中的时候失手,去了普通初中,但是凭借毅力又考回重点高中,但是也就是在班上30名左右吧。小学时候,我成绩不如她,但是,考初中,RP大爆发,于是一路顺风,上了高中,班里前十是跑不掉的。

所以现在你想孩子教育好,就不要去上所谓义务教育的班了,好学校都是民营的了。

家园 小升初改革的恶果已经很严重了

不光是穷人,中产也受不了。上个月看央视对北京小学的采访,因为各重点初中没有统一招生标准,学生们要考一堆证,从学生到家长都快崩溃了,大家几乎一致同意,还不如干脆恢复统考得了。

前几天还有西安的这个报道:西安7部门查处奥数班遇尴,60学生齐喊"出去"。

外链出处

 昨日,市教育、纠风、监察、物价、公安、工商、人社7部门,联合开展对违规举办“奥数班”的专项治理活动。根据举报,检查组来到位于边家村的白云宾馆三层,将一间会议室的门推开一道缝望进去,室内摆满课桌,学生们正在上课。看到门被推开,一名中年男子立刻从讲台上冲下来,用力关门,差点将一位正在挤入的摄影记者夹伤。检查人员急忙推门涌入。

  学生们似乎已经习惯这种场景,只稍微愣了一下,有人忙举起书本挡在面前以免被拍摄到,书本封皮印着《奥林匹克数学题库》;有人大喊“告你们私闯民宅”,引来一阵哄笑。

  但接下来的一幕出人意料,数十名学生齐声喊道:“出去!出去!出去!”还有一名学生冲到记者面前说:“我们就是想学习,我们有什么错?你们凭什么把我们赶来赶去?”

  “你真喜欢上奥数?”记者问一名学生。他答道:“我不喜欢,但我们都想上好学校。”

  当检查组疏散学生时,不少孩子用言行表达不满,甚至有人从记者身边经过时,打开杯子泼了一名记者满身水。

  在宾馆附近等待接孩子的多位家长也闻讯赶来,情绪激动地质问检查组:“我们孩子不上奥数班,怎么上好学校?”

可以预测,若取消高考,肯定也是这样的混乱局面。

家园 小升初比高考严峻得多

小升初比高考严重。因为选择面更小,仅一次(高考理论上可若干次)。所以都称为“拼爹”。拼爹的实力,这个实力既有权力的实力,也有经济上的实力,也有会拉人际关系的实力。一句话,凭的是权力,金钱。因为没权力,拉关系也不能白拉。

家园 再说说我参加的自主招生吧

再说说我参加的自主招生吧。现在的自主招生肯定变化大了,还是只说我的经历吧。

我2009年高考,高校的自主招生是在冬天。很多的学校自主招生是有资格限制的,就是说必须有奥赛2等奖吧(记不清了)。。我没这个资格,千挑万选,找了个不要资格的学校。

去了之后,懵了。就考3科,物理,数学,英语。相当悲剧。比如英语,那真是四个选项一个不认识。。比如物理,一个简单的公式,我没学过,完蛋。。比如数学,需要用微积分,高中的那点基础根本不够用;最后连面试都没进。

事后看电视,一个武汉的同学说“试卷太简单了”,我深感自卑,以后发奋图强。。

我想说的是,很难想象县级高中能有多少人通过自主招生上大学。现在,我们县高中,一年平均有一个自主招生上大学;高考考上985大学的平均是7,8个,反差相当大。

原因很多:

1我们县高三2000人中,有奥赛奖的,大概是10~15个人吧。

2考试地点是石家庄或北京,这点让很多同学放弃了

3现在想想,把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一遍的话,过笔试关,应该没问题。关键是学生没这时间,老师没这精力。当然,城市里的孩子,可以去请大学老师当家教。。

家园 提供一组对比数字

1978~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

文章以家庭出身为统计标准,也就是农村户口、城市户口。

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

从1978年到1998年城市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1978年,全国总人口是9625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9014万人,城市人口为17245万人,城市化率为17.9%。1998年城市化率达到33.35%,20年间平均每年提高0.77个百分点.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

90年代末,中国的城市化开始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从1998年到2005年,全国总人口从12.47亿增加到13.075亿,城市化率提高到43%,年均增长1.42个百分点。

文章反映的应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单纯的归为某一种因素,我觉得不够客观,因此提供这组数字作为参考,我想可以反应问题的一个侧面。

家园 其实过去的办法相对公平

从初中、高中到大学,都有统一的升学考试,考不上都有补习班。

我认识一个朋友,考市重点初中,失利,补习一年后成功。

考市重点高中,失利,补习一年后成功。

考211高校,失利,补习一年后成功。

我以前安慰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现在工作了几年了,发展的比较顺利,无论是招聘考试还是晋升考试,都是一路顺利过关斩将,呵呵。

家园 不用请大学老师做家教,这些东西重点高中都会讲的

我上高中的时候,高一把高中所有课程搞定。这个也是为什么差得初中上重点高中跟不上,因为我们初中最后一学年其实已经把高中课程讲了一部分了。

高二准备高考,正好有个会考,实际上是作为高考演习开始考得。会考结束,基本上我们高考准备也弄好了。随时能高考了。

高三,对高考科目题海战术,同时老师开始将一些所谓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的东西。不要求大家听懂,但是好的学生还是能学会的。一年时间,题海战术把基本题目类型全部过了一遍。达到条件反射的程度,高考时候,这些题目看一遍基本知道过程和答案(有点夸张,但是夸张的不多),而提高课程大家实际也听的七七八八。好的同学基本全懂,中等同学基本懂一半。

家园 统考公平,但补习不公平。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