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林彪与朝鲜战争】序言-白马博士之序斯大林两个师换林彪的故事 -- 【蓑笠翁】

共:💬41 🌺7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林彪与朝鲜战争】序言-白马博士之序斯大林两个师换林彪的故事

先已一个流出已久的故事作为开端

窗外,是一个宁静的秋夜,没有星星,没有月亮,也没有一丝儿风。婆娑的树影,静静地矗立在天地间,对面楼房的窗户,一扇扇全亮着,是读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温习功课吧?就像我们的中学时代那样。

我说要讲故事,既然大家要听,那就讲讲吧,也顾不得以后的传世名著了。

在这个静谧的秋夜,讲故事是一挺浪漫的事情,要是能在下雪的冬夜,围着火炉讲故事,那就更有意境了。

因为某种关系,几年前,我认识了A君。A君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探讨文革。几个月前的一天,我向他请教文革中的一个细节,A君于是滔滔地讲聊起来。聊着聊着,就聊到林彪了。我问他:听说斯大林要用两个师换林彪,是瞎编的吧?

A君呵呵呵地笑了:你还真是问对人了。这件事,我新耳听林彪说过……

二十多年前,A君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因为父亲的缘故,有一次,他去看望林彪。

那时的林彪,不是九一三事件后这个青面獠牙的坏蛋,而是党的唯一副主席,人人都祝愿其身体健康的一个差不多也被神化了的人。

A君见到林彪,兴奋无比。林彪对A君很和气,很亲切,这使A君更感到无上幸福与光荣。

那一次,A君和林彪聊天,突然,A君问道:“林伯伯,传说苏联卫国战争时,斯大林要用两个师换您,是真的吗|?”

林彪一听这个问题,苍白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微笑:“呵呵,不是的,事情是这样的。”林彪说话了,“1939年,我在苏联养伤,8月下旬的一天,突然,刘亚楼兴致勃勃地来了,一见我就说:林师长!林师长!苏联和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了!希特勒不会打苏联了!说着把一张报纸递给我。我看了看,摇摇头说:不,是希特勒没有准备好。一旦他准备好了,他是一定要打苏联的。”

德国和苏联签定条约之后,很快,希特勒进攻波兰,接着,又侵占丹麦、挪威,然后闪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又轰炸英国……

整个欧洲,除苏联外,差不多全部落入德国纳粹的魔爪之中。

苏联最高统帅部当然十分关注欧洲战局。1940年9月,统帅部召集会议,邀请林彪参加了。

林彪说:“嗬,我一进会场,看那些苏联的将军、元帅,一个个戴着大盖帽,胸前挂满勋章,还留着八字胡,好威风哟。谈及希特勒可能如何进攻苏联,他们全都认为,德国将先攻占最富饶的乌克兰。

“我说一直没话,斯大林一定要听听我的意见。我推辞不掉,终于说了我的看法:我认为,希特勒如果攻打苏联,不是要掠夺苏联的财富,而是要消灭苏联,所以,他不会从乌克兰打,他将从西线进攻,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全线向苏联进攻,占领莫斯科。”

在座的苏联高级将领都摇头,没人相信林彪的话。苏联的主要兵力,仍部署在乌克兰。

然而,一切不幸被林彪言中了。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不宣而战,进攻的线路完全如林彪所预料。

斯大林很惊讶。他对林彪说:“林彪同志,你参加我们的卫国战争吧。”

一听斯大林的邀请,林彪立即给中央发电报报告。很快,毛泽东回电:速回国。

林彪于是踏上了回国的路途。他于1942年2月回国,2月17日,延安各界一千多人,在中央礼堂热烈欢迎林彪,毛、朱都出席了。

所以我说,斯大林是知道林彪的。毛主席派林彪和周恩来去苏联与斯大林谈出兵与否的问题,毛是有他的考虑的。而林不喝酒,也是向斯大林表达他的不满意。

故事讲完了, 不知大家听后人有什么感想呢?

此乃我所敬仰的一个人提供

文中A君是真实的

元宝推荐:你克我服, 通宝推匿名:1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二十多年前,A君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

应该是三十多年前吧

家园 文中A君是真实的 不能保证说的就是真实的吧?
家园 这个故事来源于白马博士。
家园 【感谢】在此非常感谢白马博士及其网站。
家园 叹,蓑翁这可不该叫原创啊,赶快改了。

蓑翁既然真感激白马至少该给个连接吧。

其实我们都该交点学费是不,尤其是蓑翁您,无论写林,贺,彭...都从那里吸取了不少养料的,呵呵。

喜欢访问军事强国论坛。外链出处

家园 【原创】林彪与朝鲜战争之一--林彪是怎么背上胆小鬼称号的?

【原创】林彪与朝鲜战争之一--林彪是怎么背上胆小鬼称号的?

2004-11-28 21:36:25

林彪与朝鲜战争之一--林彪是怎么背上胆小鬼称号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开国领袖毛泽东》。在这个电视剧中有一段毛、周对话,毛问周谁当志愿军司令合适,周答:林彪同志。毛说,我找过他,他说有病,我建议由彭德怀同志担任,周答,我同意。看过该剧的人,都会认为林彪是胆小鬼,林彪不想挂帅的恶名是逃不掉了。由于该电视剧是柱子哥编的,不具有可考性,但是确有更大的危害性。而在那具有可考性的传记和回忆录中,按说应该可靠性比较强,但是如果读的人不加以思考的话,资料就不是资料了,而是“饲料”了。

在洪学智的回忆录这样写到:彭总说:“我是毛主席点将来的,本来该是林彪来,可是他说他有病,毛主席命令我来了!” ‘当天(10月5日),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出兵朝鲜,并决定我去朝鲜。主席讲:‘原来是想让林彪去的,他对4野部队熟悉,可是他说病了,去苏联治病去了,所以想让你去。’ 毛主席问我同意不同意,我没有推诿”临危受命,怎么好推诿呢?从爱国主义讲,从国际主义讲,我彭德怀都不能说一个‘不’字。”

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逄先知)编审的毛传里面也是这样描述的:十月二日下午,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国出兵问题。毛泽东认为出兵朝鲜已是万分火急。原拟派林彪率兵入朝,林彪托病推辞。毛泽东便决定派彭德怀挂帅出战。会议决定十月四日召开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讨论志愿军入朝作战问题。毛泽东要周恩来派飞机到西安,将彭德怀接到北京参加会议。

913后,中央下发批判文件,内中提到,林彪“伙同”刘少奇反对出兵―然后便有许多演义故事出台,诸如怕死说,怕丢荣誉说,比较中立的生病说(最著名的是“林彪说他有病” ,反正是如果不加以研究,那林彪托病推辞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但是仔细想想,不是那么一回事。同样是洪学智的回忆录,里面记载到13兵团调动,兵团部临阵换将,均为101一手操办。楚成瑞的回忆则提到,林彪家为准备林彪入朝事,很是忙乱了一阵。

首先我们要明确指出的是反对出兵和拒绝挂帅,两者不是一回事。在刚建国的时候,还是有那么点民主风气的。10月1日,金日成向中共紧急请求派兵支援,10月2日,政治局扩大会,商议出兵与否,会议的一个议程,就是与会者各陈出兵利弊,以便决策。林彪在会议上指出中美军队火力装备差距,倾向不出兵,如果这算是反对出兵,也是他作为会议参加者应尽的责任。实际上从十月二日到五日,中央开了三天会议。会上充分发扬了民主,毛尽管坚持出兵的意见,但是仍然认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让大家把出兵的不利方面和困难方面充分地说出来,然后再说服大家。其实,对于打不打的问题,毛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如聂荣臻所说,毛泽东对这件事确实是思之再三,煞费心血的。不是毛泽东好战,问题是美国已经打到我们的国境线上了,不打怎么办? 后来毛对金日成讲起这件事,说:“我们虽然摆了五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这么一翻,那么一翻,嗯!最后还是决定了。” 所有的这一切都证明了对于林彪为代表的反对出兵的人的势力的强大,史载有林刘周高等都是不赞同出兵的人。

十月四日下午,彭来到在毛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属于中间插入。彭只是侧耳细听,没有发言。散会后,他来到杨尚昆住处,详细了解会议情况。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董必武、彭真、陈云、张闻天、彭德怀(会议中间赶到)、高岗。列席会议的有罗荣桓、林彪、邓小平、饶漱石、薄一波、聂荣臻、邓子恢、李富春、胡乔木、杨尚昆。 十月五日上午,受毛委托,邓小平将彭德怀从北京饭店接到中南海毛办公室。两人进行了一次的谈话。彭德怀表示拥护毛出兵援朝的决策。并且毛请彭在下午继续举行的政治局会议上摆摆彭自己的看法。实际上让彭作为自己的救兵和说客。 下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仍然有两种意见。在别人发言之后,彭德怀讲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会议最后作出决定,由彭德怀率志愿军入朝作战--这是很多的资料所描绘的。

这时真的做出了由彭德怀率志愿军入朝作战嘛?因为此说成立的话,那么在林去苏联前,中央就研究做出了出兵决策,那么林彪就有以病由推却,就有拒绝挂帅的嫌疑了。

家园 不解?

如果中央入朝决定早于林彪有病说,林彪的病就有点说道了。

家园 【原创】林彪与朝鲜战争之二--林彪是怎么背上胆小鬼称号的?

【原创】林彪与朝鲜战争之二--林彪是怎么背上胆小鬼称号的?

大家都知道13兵团是林的四野旧部,该兵团不久前的调防安排,人事结构,补充加强,都是林一手操般的,奈何参战决定一出,元帅顿时病倒?更为蹊跷的是,10月2日以及随后几天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林彪基本参加,会议还未结束,就同周一起去苏联进行艰难的谈判。谈判是那种耗神费心的高层会议、协商、讨价还价,还要勾心斗角,这种脑力劳动是最熬人的,此点可从聂棋圣吸氧看出。这不是一个病人该干的活。如果说论同斯大林关系的话,高岗应该比林彪也差不到哪儿去的。

关于林彪的事, 师哲在其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中是这么描述的,“中央讨论(是否出兵)时有两种意见。另外……出兵朝鲜要取得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因而也要听取斯大林的看法。”所以“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未结束,就派周恩来秘密访问苏联。” 而同时也指出,林反对出兵,而参会多数也持反对意见,至少是反对立即出兵。另据康一民同志回忆,林彪与周恩来同机到达莫斯科”――康一民,总理的机要秘书,是总理此次秘密出访的两个随员之一,另一个是翻译师哲。

可见林彪赴苏的使命不仅仅是养病,而是负担某种使命的-那就是同周一起做说客的。那么林彪是不是胆小鬼,就取决于林去苏之前中央有没有决议出兵,如果说林走了之后才决议出兵的,那么林在在旅途中或在苏联,都不会有胆小鬼之说了。

在一些普及型出版物中,这段历史是被这样描述的:10月2日,政治局开会,两种意见议论纷纷,4日,彭总应招从西北飞京,考虑一夜后,第二天发言支持出兵,中央遂定下出兵决心,并决定彭总担纲,10月8日发布组成志愿军的命令。摩拳擦掌之际,苏联撤消出空军承诺,中国出兵暂缓,毛让总理前往苏联办交涉,总理飞苏联――飞机搭载着去苏养病的101;或者到莫斯科后,叫上已经在苏养病的101――二人告诉斯大林,没你的空军,就没我们的陆军。讨价还价中,毛电报到,不管空军,咱自己干了……

也就是说,总理10月8日秘访的使命就被改写成办理空军交涉(也包括其他军事援助),交涉条件是有空军才出兵。101则是以起码两种方式设法养病,顺便帮着总理敲边鼓。如王树增报告文学《远东朝鲜战争》,就绘声绘色描述到“当周恩来走在克里姆林宫宽绰的走廊里,走向斯大林办公室的时候,他的身边还有一位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林彪。林彪是搭乘周恩来的飞机来苏联养病的,但当斯大林接见周恩来的时候,周恩来还是把林彪一起叫上。和斯大林的会见极其重要,身边有证明人是必要的。”

但是随从周林在苏联的师哲却认为,总理秘密访苏是为了“听取斯大林(对是否出兵)的看法”,但在其记述中表述却是“不出兵” 。10月10日,周、林二人向斯大林以及苏共政治局阐明了中共政治局的意见,顶住了斯大林的死说活说,就是不出兵。第二天,总理离开谈判地――黑海之滨的阿布哈兹,回到莫斯科。101好象没有同回,开始养病。毛在70年对金日成说:“虽然摆了5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定不了……后来不是总理去了,是带不出兵的意见去的吧。”

可见林是在不知道中央要出兵的情况下离开北京的,不决定出兵怎么会选帅呢?后来呢,而是在林不在时,决议更改为出兵,并委派彭德怀担任司令官。而林同周是知会苏联,不出兵――顺便养病。

师哲回忆到推脱掉出兵的周恩来从阿布哈兹返回莫斯科,日期大约为12日。当总理回到房间,准备坐下喝茶时,康一民收到国内电报――大意是,政治局多数同志同意出兵……师某自己“大吃一惊”,报告给总理,总理第一反应是,有没有搞错?

师哲的回忆:“后来我才知道:周总理离京后,毛主席做了政治局委员们的工作,他说:我们不能见死不救。政治局的同志见主席下了决心,自然也就没什么意见了。10月8日毛主席致电彭德怀及东北军区和东北边防军负责人……:‘为了援助朝鲜……’并‘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因为总理正在旅途中,对这一切无从知晓。”

可见是毛又做了政治局委员工作,使大家同意出的兵。并且是在周林走后,同一天10月8日,毛发布“抗美援朝命令”该命令的内容之一是:任命彭德怀担任志愿军司令。为什么说是在周林走后呢?因为8日离京的总理“对这一切无从知晓”,那么,与总理同机离京的林应该也是无从知晓的。

在林无从知晓的情形下,中央又进行了讨论;在林无从知晓的情形下,中央决定出兵参战;在林无从知晓的情形下,任命彭德怀出任志愿军司令……在林无从知晓的情形下,他背上怕死怕打败仗的名声……在913之后,更是在林无从知晓的情形下,不知道被加上了多少罪名。

家园 既然白马博士在网上发过了,你就应写【转贴】才是
家园 好久不见,一向可好? 再贴子里早就说明了,原创指的是这个系列。

呵呵,怎么捣乱, 我都是我行我素。

家园 蓑翁请进

有网友投诉你抄袭白马博士的文章,投诉贴在此: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56628

请蓑翁提供令人信服、至少也是能让人看懂的解释,而不是象您下面那句莫测高深的“再贴子里早就说明了,原创指的是这个系列。”。

谢谢合作。

家园 煮酒御史说的有理
家园 请你把我的整个贴子看一下,我有没有说明, 然后再来。

---我明确提到是谁提供的这个故事。 我原创的题目是林彪与朝鲜战争之一接着是开胃菜的说法,然后最后还有说明故事的来源。

家园 蓑翁,经仔细对照原文,才发现是这样:

蓑翁,经仔细对照原文,才发现是这样:

您的第一篇中,只有一头一尾(红字部分)是您本人的说明,中间的部分就是一个故

事,是完全照搬白马博士的文字。由于您的说明并没有阐述什么实质性的观点,所

以,这第一篇文字的原创内容基本上是null。煮酒理解蓑翁这个长篇系列需要一个

appetizer,来帮助大家预热一哈。这是个很不错的写作手法,我也喜欢看。不过,

由于这个appetizer一字不差地照搬别人的文字,把这样一篇文字冠之以“原创”,

实在与咱们西西河乃至绝大多数网站中的“原创”这个概念大相径庭啊。

煮酒私以为,您这第一个贴,将“原创”二字改改,比如诙谐地冠之以“非原创之

开胃点心”,这样既免去了争议,又能attract eyeballs,岂非three birds with

one stone乎?哈哈

蓑翁高贤,改过为宜啊。煮酒在此恭候啦

先已一个流出已久的故事作为开端

窗外,是一个宁静的秋夜,没有星星,没有月亮,也没有一丝儿风。婆娑的树影,

静静地矗立在天地间,对面楼房的窗户,一扇扇全亮著,是读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

温习功课吧?就像我们的中学时代那样。

。。。

所以我说,斯大林是知道林彪的。毛主席派林彪和周恩来去苏联与斯大林谈出兵与

否的问题,毛是有他的考虑的。而林不喝酒,也是向斯大林表达他的不满意。

故事讲完了, 不知大家听后人有什么感想呢?

此乃我所敬仰的一个人提供

文中A君是真实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