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歪评《汉武大帝》中的几个人物(三)?D?D难做的丞相 -- meteorite

共:💬6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歪评《汉武大帝》中的几个人物(三)?D?D难做的丞相

自古以来,丞相(宰相)乃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及人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想当皇帝的属谋反,没几人敢做这个梦。不过似乎宰相并不好当,很多人一旦坐上这位子,便意味着末日不远了。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有多少宰相无端的送了性命。第一位宰相李斯,便是腰斩于市。不知是因为位及人臣,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还是往往功高震主,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或是伴君如伴虎,离的越近危险越大。总之,丞相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位,在《汉武大帝》这部戏中表现尤为突出。

一, 周亚夫

周亚夫本是将门之后,领兵打仗乃其所长。平叛七国之乱,他可以说是居功至伟。然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历代帝王对付功臣的手法。七国之乱刚刚平息,他便被免了大将军之职,明升暗降成了宰相。尺有长短,术有专攻。他本一介武夫,让他做丞相,分明有意让他出丑。难怪景帝问他,“你丞相是干什么的?”他都答不上来,气的后来上书辞呈。(笔者按:这段对话,本是发生在汉文帝时代,文帝问左右丞相,周勃(周亚夫之父)和陈平的话,被编导嫁接于此,想必是为了突出景帝对周亚夫的不满。)景帝后来更是变本加厉,请他吃饭,连餐具都不给。皇帝欺负臣子,真是告都没地方告。景帝的胸襟,大抵如此。所以周亚夫最终在狱中绝食而亡,也是不足为奇的。虽然周亚夫难免有居功自傲之嫌,我个人认为,景帝想除掉他的真实原因是,周亚夫和窦婴均属前太子刘荣派系的人,景帝有心让刘彻继位,自然怕他身后不服而闹事,而且周亚夫在军中的威望,刘彻视察兵营时,已明显功高盖主。即使他没死在景帝的手中,依刘彻的个性,恐怕也不会放过他。想想周氏父子为大汉江山,可以说立下汗马功劳,最终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怎能不叫人遗憾?

评曰:亚夫战谋世罕有,平乱七国功推首。

功高震主终遭疑,英烈奇冤千古愁。

二, 谁害死了窦婴?

魏其侯窦婴,是剧中另外一位戏比较多的丞相,也是我meteorite比较欣赏的一个角色。他能文能武,平叛七国之乱,有他一份功劳;七国之乱之后,又能担当太子太傅的重任;不象周亚夫纯粹一介武夫。他能伸能屈,多次被启用又被免职,也不象周亚夫,一点气也受不得。此外他还属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人,治水黄河,若非他一语道破,还不知要泛滥到几时。况且他又是窦老太后的侄子,景帝的表弟,武帝的表叔,也不象周亚夫不是皇亲国戚。有这么多自身的优点,又兼有皇亲国戚的特殊关系,仍不能免于一死,不能不叫人深思?

表面上看,窦婴是王太后害死的,窦婴自己似乎也这么认为。不过在我meteorite看来实在有些偏颇,其实王太后至始至终应该感谢窦婴才对。试想当初,若非窦婴出面解围,王储的位子没准就归梁王了,哪还有什么汉武帝,更没有她王太后,连栗妃这么没头脑的女人都知道谢窦婴,她王太后又怎能忘恩?再则,武帝继位之初与窦老太后治国学说之争时,窦婴虽是窦老太后的侄子,却是站在武帝一边。假如窦婴和窦老太后一边,恐怕武帝早就给废了,她王太后又怎能母以子贵?既然如此,窦婴的死因是什么呢?

第一, 窦婴从人品上属君子型,也算是忠心为国。因而他与田袜的势不两立,是迟早的事。这其中不免就要牵涉到王太后,因为王太后是田袜的靠山。两家在治理黄河水灾之时就已结下梁子。

第二, 窦老太后在世时,因其暗中害死前太子刘荣一事,对王太后可以说是戒心十足,甚至有废除的想法。所以无论王太后怎样伪装,估计窦老太后都没少给她小鞋穿。她对窦老太后的怨恨,恨屋及乌,后来都转到了窦婴的头上。难怪她会愤愤不平的说出“姓窦的没一个好人”的话来。

第三, 当然上述的两点都不足于置窦婴于死地。真正害死窦婴的是,景帝留下的那份遗诏。这份遗诏对于窦婴来说名为免死金牌,实则是道催命符。让一个既无官职有无军权的人,去讨伐当今皇帝的老母,真不知道除了让他送死,还有什么别的居心。匹夫无罪,怀壁其罪。连武帝都一语道破“你私藏这份诏书,哪个皇帝能让你活着?”

第四, 封建王朝,人身依附关系是非常强的。窦婴和周亚夫一样属前太子的人。景帝废刘荣立刘彻,为了让刘彻坐稳江山,把周亚夫都给清洗掉了。依景帝的为人,窦婴是前太子刘荣的老师,焉能不加以防犯?然而只要窦老太后在,景帝自然奈何不了窦婴。就好象,田袜窜通刘陵派刺客郭解刺杀武帝,因为有王太后在,武帝最终不能把田袜怎样。况且窦婴相对还是个懂得明哲保身的人。然而窦老太后的驾崩,使窦婴失去了强有力的靠山。他窦婴再怎么懂得明哲保身,也抵不住政敌的陷害。

第五, 窦婴临死前还高呼“皇上圣明”,实则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武帝若真的圣明,又相信诏书为真,又愿意救窦婴一把,焉能没有办法?试想霍去病当那么多军士的面射杀李广之子李敢,他汉武帝轻飘飘地来了一句“可惜啊,堂堂的关内侯李敢没有战死在沙场,却被一只鹿顶死了。”就为霍去病洗脱了罪名。更何况只是一张子虚乌有的诏书(仅有一两人知道)。既然诏书的副本已被王太后所毁,他只要把这张也一把火烧了,不也就死无对证了。非不能救,乃不愿也。

总之,能文能武的魏其侯,就这么冤死在狱中,怎能不令人扼腕?

评曰:魏侯文武皆过人,工于谋国疏谋身。

忠心一片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

三, 精明的商人-田袜

田袜也当了很长时间的丞相,不过他这位丞相在位期间,似乎除了贪赃枉法,营私舞弊,玩弄女色,没见他在保国安民方面,做过什么贡献,实际上他根本不是那块料。在我看来,他和齐国商人吕不韦一样,只是个精明的商人,懂得奇货可居。在我映象中他的第一次出场,是一个田郎官,巴结梁王的心腹韩安国。而后劝他姐姐王美人,多多关心皇帝,才会有机会得宠,其外甥刘猪才会有机会成为太子,他呢才会有机会飞黄腾达。事实上,他的这些精明打算,也都一一获得成功,不能不让人佩服他的眼光。一例为证,七国之乱之初,叛军势大,老百姓都不愿意把钱借给朝廷打仗,他却偷他姐姐的首饰做赌注,结果他赢了,而且真的是一本万利。而后的王美人得以册封皇后,刘猪成为太子,不能说与他的投机和出谋划策无关。当然,他老兄也从此步步高升,从一个小小的田郎官,最后官至丞相,与吕不韦的发家之道,如出一辙,不可谓不是个奇迹。这位仁兄若活在当代,最好是去华尔街当股票员,我meteorite也一定买他推荐的股票,准赚。然而,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丞相本来就是个高风险的职位,出自世家的周亚夫和窦婴均未能幸免于难,何况他不过是个市井无赖出身,虽有他姐姐王太后罩住,可惜他的外甥皇帝并不抬举他。虽然他没有象周亚夫和窦婴那样,落得个冤死的下场,也是活活给逼疯而死。天意乎?

评曰:本是田郎官,得志便猖狂。

机关终算尽,富贵化黄梁。

四, 晁错第二-主父偃

关于主父偃,前面已经论述了,不再重复。

五, 刘屈??

刘屈?邮呛何涞弁砟晔背龀〉囊晃回┫啵?totally是个反面人物。首先他的当选,是巴结贰师将军李广利,加上当时丞相一位空缺许久,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勉强上任。然而这位仁兄,比田袜更烂。除了会勾结李广利,宦官苏全挑拨离间,搬弄是非,栽桩陷害,别无它能。一手策划整蛊之祸,其目的是想打倒太子,立昌邑王或钩弋夫人之子为王储。结果活活把太子逼反,战死。自以为目的达到,实则离死期也不远矣。太子毕竟是皇帝的亲生骨肉,他这是犯了和郅都同样的错误,果然引其武帝疑心,逮住个罪名(其夫人亦用蛊术咒武帝早死),落得个满门抄斩。作茧自缚?

评曰:来说是非事,便是是非人。

害人终害己,小丑留骂名。

元宝推荐:雪个,
家园 写得很深入的一篇文章

也让我想起了霍光朝的几位宰相,看来宰相到底是干什么的,从皇帝到群臣,最初也是心中无数。

家园 可见汉武心胸,比之唐太宗相去甚远!

第五, 窦婴临死前还高呼“皇上圣明”,实则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武帝若真的圣明,又相信诏书为真,又愿意救窦婴一把,焉能没有办法?试想霍去病当那么多军士的面射杀李广之子李敢,他汉武帝轻飘飘地来了一句“可惜啊,堂堂的关内侯李敢没有战死在沙场,却被一只鹿顶死了。”就为霍去病洗脱了罪名。更何况只是一张子虚乌有的诏书(仅有一两人知道)。既然诏书的副本已被王太后所毁,他只要把这张也一把火烧了,不也就死无对证了。非不能救,乃不愿也。

以上阐述,深以为然!看电视剧《汉武大帝》时,看到这里不禁

鄙视刘彻之虚伪!窦婴长久以来一直对刘彻忠心耿耿,

却落得如此下场,让人为之不平啊!

家园 如果从皇帝角度来看,何尝不是帝王术御臣术呢??

所以说,汉家皇帝也不是白做的~

家园 从古至今,君臣大抵如此!!!
家园 同感同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