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温州 还是让它烂掉吧。 -- 拿不准

共:💬204 🌺1112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温州,不过是温州而已

经营不善,100万的资本偏想做1000万的买卖,那发财和倒闭的机会是一样的。

任何事情都有其正方两面。既然享受了可以赚到100万的机会,也就必需要有承担破产的命运的觉悟。

或者更进一步,既然想从房地产大发一笔,借高利贷也在所不惜的话,也就必须要承担与之相对应的责任。毕竟,做事情总是有风险的。

这个老板破产了,订单会找到下一个老板。工厂还是有的是,没有,也会有人再开。

而稳妥的做法是,没有资金做一千万的单,做一百万的就是,赚的是少,但承担的风险也小,即使出了问题,也有周旋的余地,至少不会破产。

该倒闭的,必然要倒闭,无需同情。这个老板破产了,还会有别的老板开工厂,做订单,没有谁是不可或缺的。

温州,不过是温州而已。他们自己爱着自己,认为别人看着他们发财是应该的;而别人救他们也是应该的,但也做不到让别人也这么想。

做梦的时候也许能做到吧。

家园 出口业的低利润率,一千万的固定资产做一百万的订单

光设备折旧就全部把你赚的那点钱给耗个干净。

一千万的固定资产做一百万的订单,那企业还不如趁早关门。

家园 休克疗法就像慢性病,先让温州的投机的急性病给暴露出来

调用大量资金来弥补温州资金缺口是可以暂时救得了温州的急性病,但是治标不治本,休克疗法不停止,到时候中国什么样的急性病都会来了。

家园 也不好简单归结为饮鸩止渴

要调控地产,必然要给地方开辟新的财政收入,短期内房产税没有大规模开征的基础,调控地产又使得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度缩水,没有新的财政收入替代,那么允许地方发债早就在讨论之中的,还有原来的马上到期的地方债也是要偿还的。

长期看从阴谋论来讲,现在地方财政收入出现赤字,中央直接划拨得不到好处,而地方发债假设成功皆大欢喜,如果最后需要中央接手那么地方就需要让出更大的利益分配,如央企对地方企业的整合。这个是俺的胡乱猜测。

家园 广州有人一下子抛了70套

这人手上总共拿着几套房子啊?

家园 不错的分析,其他地方呢?
家园 地方发债放权肯定是要从经济发达

地区开始试点,这样成功的几率要大一些,地方的财税收入有一定保证,未来开征房产税一类的财产税的条件也好一些,发达地区的地方国有资产质量也属上乘。

而相对落后地区,本身就靠中央划拨的支持多一些,而且现有的存量地方债都很难偿还,即使试点推广后允许发债中央最后买单的概率也要大许多,而回报要小的多。

这些地区中央本身控制的相对牢固,所以不会轻易放权。

只是个人胡乱猜想,可能与实际大相径庭。

家园 说白了就是明借还是暗借的问题,而不是借不借的问题

原来不允许地方政府借债,但是地方政府也会通过各种方法去借债,土一点儿比如垫付工程款,洋一点儿的比如BT、BOT。

明借比暗借有时还要好一点儿,最少控制风险上办法比较简单,发行额管理、纳入预算、人大审查,多了几道紧箍咒。

归根到底,还是地方政府的定位是什么。如果是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你就得允许人家烧油;如果是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老老实实吃饭就行了。

不管是什么,都各有利弊。

家园 该关门的,总要关门

但无数的工厂还在那里开工,还在盈利。

那机器并不是一次性用品,更不是纸糊的。就算旧了,也依旧有它的价值在。

而且,一个老板,在买机器之前,就该自己评估使用时间、平均利润等所有的因素,如果发现赚不到钱,尽可以上便宜一些的机器。或者把产品价格定的高一些。

假若我没弄错,这才是正常的出路。

一个成年人,一个开工厂当老板的人,或者一个主营房地产,副业开工厂的人,不管身份是什么,也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赚钱的时候就高呼自由经济,赔钱的时候就高呼国家应当援救他们啊。

毕竟,没有人逼你开工厂,是不是?

家园 现在的问题是不该关门的,本来经营得好的也要关门了

关于机器折旧的问题,不仅包括机器本身的老化,很多行业的机器开着还好,不开的话问题更大,例如化工业,容易出现管道的锈蚀等问题,另外一方面,你的机器不转的话,你的人员也基本上没有事干---这个人是不能随便解雇的,解雇了他们只好卷铺盖回家,再要招人,特别是有经验的操作人员,中上层管理人员,已经有了管理操作经验的这部分人走人了,重启生产线质量稳定性是难以保证的,有机器不开本身就如同有钱不投资放在家里白白的浪费一样,本身也是很亏的,你就是放到银行里还能升值一些。

作为一个老板,他在考虑建生产线的时候,当然要考虑各种情况,但是不可能考虑太多的极端情况,就像一个人买车不能考虑被重型车撞的情况,那样每个人都要买坦克了。

现在的问题是宏观经济环境偏离了绝大部分老板当初投资时的预想,而这种偏离中央银行要负很大的责任。

家园 这种偏离是他们自己的责任

譬如环境好了,厂家盈利了,会不会说是中央银行的功劳?

他们不会的,他们只会觉得自己把握住了机会,赚得了利润。

这便是所谓的“对等”。享受了什么样的权利,便需要承担什么样的义务;为了利润而投资,便需要承担无法获得利润时必须承受的损失。

或者,在获得利益的时候把利益贡献给国家,那在危机的时候就有资格向国家索要补偿、帮助、扶持一类的东西。

付出和回报,总是相对应的。而经营的好的企业,有订单,有利润的,关门是不可能的;除非他们转移了行业,把钱拿去进行房产投机。

这样的人,即使他们破产了,企业还是健康的。收购过来换个人经营,一样有利润,国家没有任何损失。受损失的只有这些贪婪的、觉得工厂利润满足不了自己的、想要大赚一笔却看错了形式的商人而已。

而破产、跳楼等结果,对他们来说是活该。

家园 赞成让温州烂掉一部分

赞成让温州烂掉一部分。

1, 没有破旧没有立

2, 温州头40家公司基本都有参股房地产的,如果要贷款,给与严格条件,比如10年内不许和房地产有联系(自用厂房不算),贷款要加倍还,资金只能用于公司,比如新科技产品的研发。

3, 温州的产业结构必须改变, 必须扶植一些新的科技公司。

4, 全国的好榜样,给剩下的猴子们看。

5, 一部分有牵扯的官员。

6, 为富不仁,为官不义。 这个不改,中国不可能成为强国。

7, 如果简单的帮温州走出困境,那是个很坏的榜样,各地有事就向中央伸手,帮富不帮穷,再过50年问题就更大了,到时候就无解了。

家园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统统报销!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所有靠欺诈上位的家伙都要牢记这些话,否则或及自身,祸及子孙。

家园 新湖集团是温总的产业,当然要救温州了

温总理的利益在温州,温总的老婆是温州人,温总的大总管是温州人,救温州就是救自已,反正花的是国家的钱,其实温州在浙江不算什么,小地方一个,夸大了。

家园 犹太人做学问还是满下功夫的;他们都实践劳心者治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