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王朝的覆灭 -- 咚咚锵

共:💬208 🌺1180 🌵1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王朝的覆灭

明朝覆灭的之前,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没有之一。在辽东和后金胶着之前,对外战争鲜有败绩。即使是内部的农民军,也是“屡败屡战”。

这个帝国的倒下除了无力同时面对两场全面战争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官僚阶层主动的投降。

记得之前有个辫子戏里面有一句话被很多人引为经典:贪官比清官好用,因为贪官有把柄,想让他们上,就让他们上。出了事情还可以杀头顶岗。说这句话的满清皇帝,记不记得当年排队向他们请降的大明官绅呢?

中国历朝历代,发展到所谓“盛世”后,伴生的就是官吏阶层的固化+腐化。之后就是土地兼并-->农民起义-->大规模农民起义-->官绅阶层的叛变-->王朝崩溃

这个过程中如果有外患,可以大大加快进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的覆灭。

官吏的腐败会带来很多问题

1.政府信用的丧失,失去了信用的政府会逐步失去话语权。出现政府说政府的,百姓说百姓的。上下的沟通出现隔阂。为之后的动乱创造土壤

2.阶层的固化,失去上升空间的普通百姓要么“有幸”成为某些门阀的“包衣奴才”,要么在沉默中等待爆发

3.最主要的问题,有理想有骨气的官员被挤出体制。大批无德官员充斥,体制丧失抗压能力。在外力面前轻易崩溃。远的有明朝末年成批投降的官员,近的有伊拉克那些美军来之前衷心爱国,美军来之后无声无息的“精锐王牌”

所以贪污腐败并非疥癣之疾,而是亡国重症,必须医治。未来的国际环境必将持续恶化,如果没有一个有良好抗压能力的体格,是没有办法顶住的

通宝推:老虎五,
家园 沙发,一石三鸟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多谢参与:这个新发候选主题有效得花数量已达标准,随后将自动转入相应内容版面。

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家园 明朝悲催不光在内部腐败上

刚好赶上历史一个小冰期,灾荒、地震不断。

===========

自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始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年年有灾,无灾不饥,无饥不大,给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本文仅载取明朝末期崇祯一朝为例,试以一斑以窥全豹。综观崇祯一朝1628-1644)十七年间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蝗、涝、风、雹、震、雪等几种,其中旱灾发生频率最高,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也最大。连年大灾使得崇祯时期频闹饥荒,持荒之久、波及之广、灾害之重,为历代所仅见。

明末天下大乱,首先是从陕西(时属延安府)开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陕西的受灾之早,受灾之重。民不聊生无以延命,只得起身反抗,所谓“天降奇荒,所以资(李)自成也。”由于陕西受特殊自然环境的影响,常常发生天灾,尤其是旱灾。万历在位48年间(1573-1620年)有灾荒记载的就占25年,崇祯年间几乎连年灾荒。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发生大旱,次年即崇祯元年继续大旱,其中陕北受灾程度最重。给事中马懋才的奏疏描述了人们无以为食的悲惨局面:“自去岁(崇祯元年)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味腥而腻,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坠而死。”崇祯三年,灾区扩大到全陕。到崇祯六年,旱蝗霜三灾并至,全省大饥。

河南在崇祯年间也是无岁不苦荒。从崇祯三年(1630)起就有旱灾的记载,“庚午(1630年)旱、辛未(1631年)旱、壬申(1632年)大旱,野无青草,十室九空。于是有斗米千钱者,有采菜根、木叶充饥者,有夫鬻其妻,父弃其子者,有自缢空林,甘填沟壑者,有鹑衣菜色而行乞者,有泥门担簦而逃者,有骨肉相残食者。”崇祯七年旱象扩大到全省范围,十年灾情发展到极点,人吃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河南旱饥一直持续到明末也未得到缓解。

河北的旱灾也是逐年加重,并呈现持续性的特点。据《河北省志·水利志》统计表明:1628年(崇祯元年)、1639年(十二年)、1640年(十三年)、1641年(十四年)都是特大旱灾。海河流域持续最长连旱年达7年,即崇祯十年到十六年,使得大清河流域平原水淀干涸。大范围的连年旱灾,最终引发人相食的局面。

崇祯一朝的自然灾害具有“范围广”、“持续长”的特点。大面积地区都发生旱灾,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南京、浙江、湖广、宁夏等地都连续大旱,蝗虫肆虐。不单北方人民生活如火如荼,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农业生产也受到极大冲击。

家园 其实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气数已尽

不光小冰期气候不好,连皇帝都生不出儿子。继承人都没得选。

家园 贪腐是表,本质是财富集中,在农耕时代就表现为土地兼并。

明朝末年的内忧外患,其根本原因不是贪腐,而是土地兼并造成的税源枯竭。

明朝中期以后,朝廷税收的基础自耕农大量破产,而有功名的士绅官僚阶级有税收优惠甚至免税,大量的土地隐瞒在士绅官僚名下,再加上明朝是典型的小政府,朝廷无法对东南沿海地区发达的工商业和矿业进行有效征税,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税源枯竭,政府连年财政赤字,以至于无法支付边军士兵的饷银。一旦军队开始大规模欠饷,战斗力必然下降。明朝后期,军队的战斗力主要靠将领的私兵保证,也就是所谓的家丁。

万历四十六年,杨镐兵败萨尔浒,四路大军三路全军覆没,万历年间最优秀的将领和最精锐的军队几乎全部葬送在萨尔浒。以明朝后期政府的财政状况,显然无法承受这个结果。此役之后,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在辽东的局面完全占了上风,明朝的势力步步收缩,最后从辽东退到了宁锦。

天启年间,辽东局势尚未完全糜烂,这是因为天启拿九千岁当工具,还能从士绅官僚口中讨点银子出来,以构筑宁锦防线,暂时稳住了辽东局势。崇祯即位以后,拿掉了九千岁,等于是拿掉了自己手上最后的工具。孤身一人对抗整个官僚集团,朝廷财政问题加速恶化。又遇上西北连年天灾,造成大量流民,再加上欠饷的边军士兵也裹入流民,崇祯二年西北地区,终于形成大规模民变。为了应付两线作战的局面,减少财政支出,崇祯不得已裁撤了驿站,结果大家都知道,有个驿卒名叫李自成。

明末官僚体制内并非没有人才,也并非全部是无才无德之辈。孙承宗、袁崇焕、杨鹤、曹文诏、陈奇瑜、杨嗣昌、洪承畴、卢象升等人俱是栋梁之才,孙承宗、卢象升更是德才兼备、忠肝义胆之士。然而这些才智过人之辈或战死、或弃市、或降清,而袁崇焕更是被凌迟。何也?仅仅贪腐二字是无法说清的。

这一切,要从大海航说起,1493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大航海时代的来临,随之而来的是海洋贸易兴起。随着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东南沿海的工商业的发展,而当初朱元璋设计的小政府制度,无法对工商业进行有效的征税,加上士绅官僚的各种免税的政策,最后就是官商勾结一体。造成的结果呢,就是明朝中期以后,大规模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政府的税收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明朝大规模的白银输入并没有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好转,反而让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加速恶化。大量的白银,也就是资本集中在官商勾结的士绅官僚阶级手里。我们都知道资本,有自己的意志,东南沿海发达的工商业和士绅官僚勾结在一起以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明朝的官僚集团和朝廷离心离德。万历末年发展起来的东林党,正是资本在明朝政府内部的代言人。东林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政治团体,但是这个政治团体的利益和明朝皇权的利益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万历初年一代名相张居正试图利用皇权的力量对抗过官僚资本这个怪物,但是我们知道,他失败了,文官集团反过来利用皇权打到了张居正,张居正死后身败名裂,他所有的政策全部被推翻。当万历末年东林党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明朝的结局已经可以预见了。我们可以看到,崇祯即位以后,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无用功,他定的任何政策都能被官僚指向相反的方向,他任用的任何一名官员,无论这个人是否有德或者有才,或者才智都过人,都无法避免失败的结局。

明末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明朝的官僚纷纷投降,甚至主动剃发易服联合满清八旗贵族绞杀农民军,是典型的阶级仇压倒民族恨。明朝官僚资产阶级投靠异族,利用异族的军事力量镇压无产阶级的反抗罢了。

满清200余年的历史,大清官僚们的贪腐不亚于明末的官僚,但满清能统治这么多年,一个原因是明清易代的战争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另一个原因是满清统治者以八旗贵族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利用文字狱,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等手段,牢牢压制了东南沿海工商资本。直到鸦片战争,西方殖民者终于把势力伸到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工商资本和皇权对抗的戏继续在中国上演,而且在清末又涂上了一层民族革命的色彩。辛亥革命,不仅仅是民族革命,更是大航海时代以来,在中国迟了两百多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后面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用教科书上的话说,中国的资产阶级由于先天不足,必然投靠国外的资产阶级势力,沦为买办。中国革命的重担就落到了无产阶级头上。

中国从明朝中期以来的几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资本和皇权对抗的历史,王朝的兴衰,其实就是经济周期的轮回。明清易代的历史,一言蔽之,就是明末大规模的土地兼并导致经济危机,底层农民沦为流民后进行反抗,最后官僚资本借助异族的军事力量联合绞杀内部农民军。

而大明朝末年的历史,现在在北美大陆上正在上演呢,美国现在就相当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情形了。私有制下,周期律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私有制下,财富的集中是不可避免的,用马克思主义的语言来说就是资本主义总要走向垄断的。中国要打破周期律,那只有一条路,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通宝推:aaa313,老陈70,扬子鳄,行路人pacers,muqi,唵啊吽,李根,柳随风,sywyang,franky9,红桃六,不限,仙仙,车雨田,红军迷,楚庄王,猪啊猪,木色人,飒勒青,老虎五,船长阿道克,搁浅的船,赵行德,
家园 中国在这么好的条件下为啥没有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随着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东南沿海的工商业的发展,。。。也就是说,明朝大规模的白银输入并没有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好转,反而让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加速恶化。

万历末年发展起来的东林党,正是资本在明朝政府内部的代言人。

有一个疑问,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为啥没有让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如果东林党是资本的代言人,他们已经掌握了明朝的政权,为啥没有在明朝发展起蓬勃的资本主义工商业?

同样是失去土地,英国圈地运动之后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就都进了工厂成为血汗工人,英国那时候的工厂,比现在中国广为人诟病的血汗工厂还要残酷得多,工作条件更为艰苦,工作时间更长。为啥英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得到大发展?

而中国失去土地的农民,或者驿卒,为啥就没有进入工厂,在这么好的条件下(东林党作为资本主义代言人掌握政权,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不缺资本,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不缺劳动力),为啥中国的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为啥这些农民和驿卒选择了造反?

我想来想去,只能有两个解释:

一是当时明朝生产力发展不行,虽然有这些外在条件,但是生产力水平不行的话,就建立不起工厂啊。明朝末年的情况绝对可以说是“藏富于民”,可是这些民间的财富,不能有效组织生产,不能有效促进生产力的进步。而明朝的“禁海令”一方面扼杀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使政府失去了大量的税收,真不知道当时出台这个政策的人是怎么想的,是不是明朝的买办,使得政府中了外国人的阴谋呢?

第二个解释就是中国人的造反精神远远超过别的国家。这从历史上就可以看出来了,从陈胜吴广开始,造反精神代代流传。而中国这种大一统又在很大程度上远离外来干扰的情况,又使得这种造反精神有实现的可能。欧洲那些支离破碎的疆域,如果内部民众造反,恐怕早就被别的民族分而食之了,这样几千年淘汰下来,就剩下了顺民,不造反的民族才能留存下来。

家园 中国没有什么好条件,明朝没有能源(煤没有发现或可以运输)

最重要的是中国文字(旧汉语)无法进行科学思维和运算,所以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明清时代就作罢了。

家园 这真是很奇怪的说法,欧洲文字难道可以进行科学思维和运算吗

那些数学,化学,物理等等科学符号,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独立的,并不是西方语言中固有的。有了这些知识和内容,创造一个符号来表示它,其实本来是中国的强项啊,看看中国文字形象这么丰富就知道了。而别的语言文字中包含的字母或者符号,数量少得多。

例如,中国很早就算出圆周率,这和中国文字(旧汉语)有什么矛盾吗?而现在圆周率的通用符号,在任何语言文字中都不是固有的,而是单独创造出来表示圆周率的。

家园 不奇怪,象形文字不适合科学思维

中国无法出现西欧的科学是中国人使用太简练的象形文字

家园 据说算盘的普及打击了中国的数学研究

中国科技为啥后来落后,社会原因太复杂,就不说了,还有个问题就是珠算的普及,中国古代的数学是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不容易掌握,但可以做很多高级计算,比如开方,解方程组一类的,元明以后珠算普及,珠算简单,但只能做四则运算,对于会计记账倒是方便了,但作为数学工具却是退步了,而且因为会筹算的人越来越少,那些古数学书慢慢就没人能看懂了,比如著名的九章算术现在就剩下一本古书且不全,能保留下来的原因还是因为是宋版书,有收藏价值。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这部书的全部内容是件很幸运的事,因为永乐大典里收了这本书,虽然后来永乐大典毁了,但毁之前赶上清代修四库全书,于是被copy-paste了一遍,而且四库的编辑认识到它的价值,又单独重刻了,这才流传下来。

家园 煤中国可不缺

就说中原腹地的,淮南淮北煤矿都是至少从宋代起就被连续开发,淮北煤矿开采源自苏东坡,人家还有诗为证。而且两地一个在淮河边,一个在运河边,运输也很方便。关键就是没动力,取暖开矿规模都不大,烧本地的柴就够用了,何必千里迢迢用外地的煤。。。

家园 这个关键是个关键

关键就是没动力,取暖开矿规模都不大,

没有动力机是因为没有数学,不能发现物理定律,不能使用热力学原理,也就无法搞出蒸汽机。

中国的冶金技术没有突破--铁器质量低下

中国人始终无法在煤转变为焦炭上实施突破

家园 发明蒸汽机跟热力学原理没关系

倒是因为蒸汽机的出现才有了热力学,其实发明蒸汽机有机械和锅炉的经验就够了,用不上多少数学,再往前追溯,古希腊书里就描述过一个简单的蒸汽机,确切的说是蒸汽轮机。所以欧洲人一直对用蒸汽提供动力很感兴趣。。。

另外造蒸汽机的基本原理和工艺中国也是够用的:往复运动变旋转,奇书天工开物有记载——脚踏式磨床;早期蒸汽机,锅炉是铆接,中国古代有铆钉,很早就用在了造盔甲上,所以应该也不是问题;另外因为是铆接,锅炉压力不大,所以钢板强度也不是问题;双动活塞,又是天工开物有记载,瓦特是不是从天工开物得到的启发还是个争议问题。

其实中国造不出蒸汽机,还不如说因为中国人对金属机械的兴趣一直不大,这倒是个有趣的问题。。。中国古代机械一直以木头为主,金属为辅,不过西方传入的纯金属的机械,比如钟表,清宫苏州广州乾隆间都能制造,说明原理掌握,工艺足够,可惜本土金属机械基本上到此为止。。。

家园 中国的资产阶级由于先天不足,必然投靠国外的资产阶级势力

"中国的资产阶级由于先天不足,必然投靠国外的资产阶级势力,沦为买办",这句话虽然说的是解放前,但想想现在也一样成立。解放以后,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公有制为主体,资产阶级仍然是先天不足,那么投靠国外的资产阶级势力或沦为买办也难以避免,怪不得带路党随着改革开放私有化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

家园 不敢苟同这一句话

其实发明蒸汽机有机械和锅炉的经验就够了,用不上多少数学

这个“有机械和锅炉的经验”是否可以量化?这个机械同《天工开物》的机械可比吗?

蒸汽压力,活塞截面积,管道耐压,材料强度,金工接口那样不要运用数学计算?输出功率怎么计算?没有牛顿力学,蒸汽机可以发明出来吗?

瓦特经常随父亲到工厂学习制作机械模型、仪器的技术,进行化学和电学实验。靠着虚心求学、刻苦钻研的精神,15岁学完了《物理学原理》并获得了丰富的木工、金属冶炼和加工等工艺技术。1753年他在一家钟表店学手艺。1753年又跟有名的机械师摩尔根当学徒。经过刻苦学习,努力实践,他已能制造难度较高的象限仪、罗盘、经纬仪等。1756年在格拉斯哥大学当了仪器修理员,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一方面该校具有较完善的仪器设备和先进技术,为他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更重要的是他在这里结识了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J.布莱克等著名学者。

这位布莱克的重要发现是蒸汽的潜热理论,是不是热力学的一种理论?瓦特学会了修钟表,那对钟表的计时机制的传动比计算应该了解吧?他还会制造象限仪、罗盘、经纬仪,这些东西不要数学知识吗?

瓦特精心研究了纽科门热机的工作原理和耗煤量,根据J.布莱克的潜热学说启示,找到了纽科门蒸汽机耗煤量大、效率低的原因,即汽缸在使气体膨胀和用水冷凝时一热一冷,损耗大量热量。瓦特于1765年发明了把冷凝过程从汽缸中分离出来的分离式冷凝器。冷凝器的发明在蒸汽机的发展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没有数学和物理原理这些有关蒸汽机的研制是不可能完成的。

蒸汽机上的活塞就是法国物理学家发明的,没有这个运动部件的发明,蒸汽机(外燃机)和内燃机都不可能出现。

中国人不会在金属材料上创新,只能实施拿来主义--在自然界有毛竹,也可以变成是一种管道用来输液体或气体,至于直径和强度就看毛竹能长多粗多厚了,完全是靠天吃饭,还美其名曰:顺其所然。中国人不能控制管道的强度和直径和性质,也无法在木质材料上攻丝开螺纹,就无法接长管道和实施密闭工艺,所以高温高压蒸汽无法用毛竹管道传输,当然同蒸汽机的发明没有姻缘了。

蒸汽机发明过程

中国明清时代的工业发展还是自然农耕经济的延伸,《天工开物》就是中国工业在封建社会的最高代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