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们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增加500万公顷耕地 -- 山远空寒

共:💬79 🌺23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种温室造价1600/平方米,跟电梯楼的造价一样
家园 这个好,我老家靠近杨凌,小小自豪下。
家园 还有个没法绕过的问题。

  就是增加蒸发量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降水。

  比如北非、中东就有大片的土地就靠海,但还是大片的沙漠。

  说到北非,国外曾有人提到过向撒哈拉沙漠引海水以改变气候,说是撒哈拉沙漠有一片低于海平面,可以自流引海水。也有篇小说提到过这个,不过我没找到哪一片是低于海平面的。不过这个方案也有这个问题,北非、中东靠海的地方为什么降水也很少。

  内陆湖,黑海的西、北部也是干旱地区,南部只有四十到100公里面向黑海的高山坡降水量较多,再往外就干旱了。波斯湾、红海也可以算半内陆湖,周边也是干旱。

  中国的内陆湖,青海湖周围也是干旱区。

  

  我的看法是中国西北的干旱是大气环流(处于副热带高压区),离海太远、盆地效应(新疆的几个盆地都比周边干旱)共同的结果,靠增加本地的蒸发量使之能达到长期年降雨量的增加基本上不可行,只有从外区引水。引长江水长远来看是不划算的,长江下游也是中国的地方。海水淡化西引淡化要耗电,提水要耗电,这是每方水都要付出的,这企多本的问题不解决海水淡化西引就不大现实。我觉得在现有科技条件下最有实现希望的还是大西线计划,雅鲁藏布江(包括截流点以下的一些支流)、怒江、澜沧江上游各引一半水,这些水本来都是白白流到国外去的,再在长江上游通天河引一部分。年引水量能达到几百亿立方米以上就应该可干,因为这只是建坝、挖渠涵的初始投资高,以后就只有维修和日常管理的费用,初始投资高平摊到五十到100年工程使用寿命上就不多了。

  国家应该尽早对大西线方案进行调研,(主要是工程可行性,因为引水增加水量是能确定的,其他方案都有或多或少的不确定性,需要对效应进行验证。)可行的话应该尽早动工。因为国际河流引水都需要与下游国家协商分水方案,时间拖得越晚,下游国家的需水量越多,中国想多分水就越难协商。

家园 中东国家有靠海水淡化以补充供水不足的,

优势是一个靠海,不需要长距提水输送,二一个有钱,能承担淡化的高成本。

家园 四川盆地空气湿润但降水量少。

  这说明四川盆地水汽蒸发量有相当大的程度靠外来水,再就是增加蒸发量不一定能增加本地降水。

家园 说句实在话,50年后东南亚这点地方不都是中国囊中物么

印度到时候也该分崩离析了。搞这么大工程开销太大,不如到时候让东南亚做咱们的农业基地。个人觉得中国未来50年势力范围,就南亚东南亚一带,囊括孟加拉到新几内亚问题不大。这些地区蕴藏着不少未来的北大荒啊。

家园 这个稍稍研究过

外链出处

这个不知您能否看到,里面详细的说明了降水形成的条件。主要有水汽、上升气流、云底高度、云下湿度四个条件所构成。

通常雨有三种,地形雨,对流雨和锋面雨,新疆多是地形雨,这也是为什么降水89%集中在山区。有些国家和地区,靠海近,却很干旱,比如澳大利亚,沙特,撒哈拉沙漠等,而有些地区,距离大海最远,相比湿润的多,比如新疆伊宁地区,这和当地的地形分不开,也和大西洋的西来气流有很大关系。

之所以写这篇,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有专家提过。

二、有气象专家争论过,塔里木盆地的水汽以内循环为主,还是外来水汽为主。

三、公元1万2000年至现在,历史上塔里木盆地有过水草丰美的时期,持续时间很长。

四、特殊的地形构造和地下的8-10万亿立方苦咸水为这想法提供了可能。

淡化海水到内蒙都可以提出来,提出这个想法也可以。

况且,既然淡化海水要引水到内蒙距离远,那为什么不直接引黄河水呢,下游再淡化海水,不是更省钱嘛。在西北,很多地区的梯田靠天吃饭,比较穷,而旁边沟底就有水,就是引水成本高,不划算。

若水汽会损失(向南不大可能,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8000米。向西有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的分支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向北有两个缺口,一个稍微高一点到伊犁河谷,伊宁地区,一个到吐鲁番,也是北来水汽的入口。向东是甘肃,遇到蒙古高原阻隔,若受到冷高压影响,会到甘肃,宁夏、陕西,塔里木盆地的增加的水汽,从东口跑出去一部分,也增加了西北的降水,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呀。

外链出处塔里木盆地现代气候变化,开始有一张塔里木盆地的历史温度图表

家园 50年后,中国人口降低到和美国差不多的水平的话。

没有人口压力和环境压力,就没必要出去折腾了。

家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家园 关于您说的引水

觉得在现有条件下比较难。引水渠道的成本太高,在冻土带的施工更是困难。这样并不划算。我也曾经想过,青藏高原湖泊众多,说不定可以利用自然的地势,一段段的引水。又或者我们可以在青藏高原上找到一些足够大的地下含水层,这样只要找到合适的地点,开个口子,就可以流出水。而青藏高原天然是中国的集水区,显然这种地下含水层可能会有。

俺觉得,通常我们对自然的改造需要顺势而为,为什么觉得有可能在塔里木盆地影响降水呢,首先,它的四周都是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在山区降水量是盆地内的4-8倍。也就是说,大量的河水足以灌溉农田,而沿着河道大量的种树可以蒸发水汽,其他不种的地方可以变成草原。这其实只是恢复了2000-3000年前的境况。5000-6000年前,塔里木盆地水草丰美,可以想象降水量是现在的数倍。

家园 第二个链接看不到塔里木盆地的东西。

一开始是741页,只看到说塔什拉马干的温度变化图。

  增加盆地内的蒸发量,对改善盆地内空气湿润度,增加降雨量肯定是会有作用的,但主要问题是这个作用能有多大,蒸发的水汽能有多少留在盆地内,现在没法定论。

  关于那8-10万亿立方苦咸水,应该是埋藏在几米(也许是几十米

)到几百米深的地下,挖开上面十米能露出多少这也不好说,说不定只有百分之一不到。

  还有跑到那地方挖土,成本与内地相比可不会相同,也不会差不多,肯定要高得多。

  俺昏了头了,把塔里木盆地当做柴达木盆地。

  看到的第一张图是新疆的温度变化图。

“公元1万2000年至现在,历史上塔里木盆地有过水草丰美的时期,”不一定就是说那时的降水是现在的几倍。那一带人口一直很稀少,丝绸之路要经过大片的沙漠,塔什拉马干沙漠里留下的古人干尸,都说明那时还是相当的干旱。

家园 这些地方人口密度都相当大,

50年后说不定还需要中国给它们供应农产品。

家园 长远来看,大规模引水用地下水是不行的,总有一天会抽干。

大规模引水只能考虑从河流中引一部分,因为这是水循环的一部分,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源源不绝的。当然大气候变化也会影响河流,但那需时就比较长了。

家园 塔克拉玛干沙漠,就在塔里木盆地呀
家园 青藏高原稍稍不同

一来,它的湖泊众多,地表水可以补充地下水。

二来,它本身是中国的集水区,众多的大江大河都发源自青藏高原。

可惜的是,都是朝东流的。

所以它的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地表水的补充,和河流一个道理,只是不要量不要太大即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