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王澍(shu)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建筑界的诺贝尔 -- 建筑师

共:💬25 🌺9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是个很可笑的概念

中国人的这个“拿外国奖”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啊。

家园 迈耶 - 同济

我记得好像88 还是89年,迈耶还应邀到同济来做过演讲。

当时系馆饱满,喜欢的紧。好在当你建筑系的学生还没有那么多。还有矶崎新和他老婆也来过。

不喜欢贝的苏州馆。

为多年只盯工地鄙视一下自己。

家园 迈耶是广大中国建筑师的入门启蒙老师

在学生界中向来有“有困难,找迈老师”之说,他的三本作品集如同杀手leon的长狙,是设计入门的必备经典。

家园 这个说法只是针对建筑设计不熟的普通民众的一个说法

很多人都不知道建筑设计是干嘛的好不好!这个奖一没悠久历史,二没巨额奖金,三无普世知名度(和意识形态挂钩),全凭其令人信服的结果在各国建筑师心目中建立起巨大的公信力。不要把建筑师和那些拍电影,写小说,搞艺术的人比,他们才没有那么虚荣。得不得奖,王澍还是王澍,中国建筑师还是中国建筑师,该干嘛干嘛。得奖只是国际业界和同行对王澍还有中国建筑师的认可和褒奖。这是一个国际奖(评委里还有张永和),不是什么“外国奖”。再说了,建筑这个词进中国不过100多年,中国人自己的建筑设计专业更是不到100年,要不咱们整个“孔子建筑奖”自娱自乐一番?

家园 说的一点都不错

那三本作品集都翻烂了。给了许多想法,当时。

哈哈!好久没有人谈建筑了。

同济的日子还是挺爽的,实习经费充足,年年跑出去。

仙仙向来可好?

家园 月光光童鞋应该是老前辈了吧,见过礼了!

88,89年就在同济混了,那会我还拖着鼻涕街头巷尾地淘气呢,呵呵!可惜在下不算是同济的,当年考同济的研,在哪混了有一年多,可惜最后复试被刷了,没能入成同济的门啊,一直遗憾。在同济认识了很多同学朋友,也听了不少课和讲座,受益匪浅。

家园 并非如此

建筑本身是艺术,更是工程实践。创意只是其中一部分,协调各方、实现构思的能力实际上比起“有创意”本身困难。悉尼歌剧院从完美创意到最终实现的艰难之路可见一斑,达到各方满意,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上的才华的。

有钱的甲方很多,但甲方有钱也不一定会多么昂贵的东西都肯买,他对一位设计师有耐心也不一定会代表面对所有设计师有耐心。甲方肯出钱、有耐心通常是因为建筑师说服了业主,否则为什么甲方需要为你、而不是别人的创意投入这么多呢?

而成功的建筑师能够说服业主作出巨大投入,通常是因为他们明了、尊重业主的需求,在设计理念、经济和时间等方面与业主达成妥协(也包括和其它参与方的妥协,比如承包、施工单位,甚至政府)。

王澍的优势在于没有经济压力,所以可以选择与他理念一致的业主,时间压力不大的项目(他的项目都不是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的项目,各种地标之类,但都属于慢工细活)。并非这些业主比别人更有钱更有耐心,而是王澍比别人更有钱有耐心,所以不追求快钱。。。。

单纯的把业主看成一个出钱出时间帮助设计师实现创意的角色实在是个误区。

家园 混的早也没什么

86年赶上胡耀邦死了,闹了一回,放假一个月,89年又赶上一回,放假3个月。学校巴不得学生不在同济校园呆着。

毕业设计去了汕头呆了3个月,沿海玩了一圈。那时候的老师是相当不错,教学认真,手把手教学生的。

同济的伙食不错,呵呵,尽是大肥肉片。"吃在同济"

家园 你这一大段基本认同了我的说法。你自己再看一遍。
家园 说一件小事

王澍主持的中山路御街有一个御街展览馆,是新建建筑.主创建筑师为了模范<清明上河图>上的虹桥,其实主要还是参照了泰顺的廊桥,设计了一个新颖的大屋顶,是用木头编织成的.最初思想是不用钉子,也不用榫卯,也不用中间支撑,用有限的长度的木材,做一个大跨度.以此向北宋汴梁致敬.

屋顶竣工了,却被政府的一个可敬的官员看出了破绽.他警告主创:你这种编织工艺,用于北方的虹桥南方的廊桥都可以,但却不能用于杭州的屋顶.因为杭州还是有台风影响的.这种工艺,可以对抗压力,月压月紧,但无法对抗风吸力,一下就会被吸上天.

倒底还是建筑师,主创还是听得懂的,下出了一身冷汗.赶紧给木材加上马钉和槽钢固定.于是就成了现在这样的钢木结构.所谓虹桥,廊桥的就不敢再提起了.

事实上,廊桥上之所以要造廊子,一则是为了保护木头不受雨水腐蚀,另外也是为了增加承重,加大结构的稳定性,并不是为了美观.

过分追求表现主义,往往忽略了功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