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的一点《三体》读后感 -- GPRS

共:💬47 🌺53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非常有共鸣

关于侵略者的反思和被侵略者的反思。

家园 准确

写得真好。看完三体第一感觉这真不象中国人写的;紧接着的感受一定是它充满中国味道,但却说不准到底哪个细节,哪个大局是,真是触到了中国人的心,但又如此非常态中国人的心。您写的一系列文中,这篇写得最启发人。就是那种生存感,危机感,挣扎感,是地地道道中国人的感觉,非常准确。还有就是中国的不熟知感带来的:信赖公众选择还是精英领袖的决断--两难,从理智上我们应该排斥绝对权威,但我们的历史让我们很难对大众选择的理智性,以及长远与短视的平衡与明智有信心。承认人的自私让全民力量市场竞争来矫正,还是让度巨大权力给大公无私之人,这是一个中国人的眼睛,书中选择了非集权式统治地球模式,地球内部治理它没出问题,就是没有渡过劫难冲出生天的生命力,特别在当这个灾难压倒性的,对手实力压倒你,文明程度超过你的境况,个人与集体,文明与生命力,生存第一还是文明第一,今天中国纠结什么,三体也就纠结什么。

家园 普通人很难理解量子纠缠态

所以经常误解纠缠态可以传递信息。我的理解是两个纠缠的量子可以想象成同一个硬币正反两面的透镜成像,两个透镜的像可以相距很远,任何时候看到一个像是正面,当然可以推测另一个像是反面,但无法控制一个像的正反而纠缠另一个像来传递信息。

目前通信领域可以用纠缠量子来异地生成加密密钥,但无法用于通信。

所以如你所说,智子是个硬伤。

家园 作者似乎很悲观

认为科技发展到最后就是毁灭

黑暗森林的前提是能量 资源是有限的,但是看他写的外星科技,这些东西简直就是无限量的。

另外在危机发展下,人类的性格变得单一偏执的难以想象,这点也是很难理解的。

家园 写得真好,赞一个!
家园 我觉得《三体》最好的就是黑暗森林设定

当然,这个设定不是中国文化内涵的,而是西方社会达尔文意义上的,不过这不影响这个设定的重要性。

文明的沟通是有前提的,即文明的相似性,没有这个,文明是无法沟通的,因为大家根本不是一个物种。有人分析过三体物种,结论是“他们才是虫豸”,呵呵。在文明确实无法沟通时,消灭对方是最好的选择,甚至可能是唯一的选择。虽然这个想法很不中国。

即便文明及其载体是相似的(如人类的不同种族),也不代表沟通是必然的,因此才会有所谓的“新世界”,和“新世界”的杀戮。

《三体》的出现,其实也可以视为帝国号角之一,至少,是一种帝国思维的表达方式。现在很明显可以看出地球上也慢慢出现了又一次猜疑链,这是下一次热战或冷战的基础,其代表就是新的“例外论”。

中华文明是例外的,就像地球文明是例外的一样,所以猜疑是必然的,黑暗森林也是必然的。

呵呵,这一段解读真的太帝国了。

《三体》真正的bug,不是技术上的,虽然技术上也有问题,但科幻不是科学论文,这个可以忽略。问题出在刘慈欣太多的思维泡泡,太急就的篇章,和太挤的布局上。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刘一直有的精英立场。虽然如此,我还是觉得大刘是世界级科幻大师,《三体》比那个破《基地》系列好的多,即便是我欣赏的《神们自己》,也比不上《三体》。

西方科幻系列很多没意思,是被高估的,比如说基地系列和恐龙系列,都是些啥破玩意儿?不就是把西方殖民和宗教历史换个方式写出来?没劲透了。

通宝推:李根,
家园 赡养人类,是个现实版的科幻

呵呵。

但依然太理想了,且对穷人的描述依然太精英化了。

不过这不妨碍它是佳篇。

其实王晋康也有不少好文。

家园 加一点

光速旅行其实是危险的,即技术的相对停滞,刘慈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设定了智子,不过在后面,却可以绕开这个问题了,这应该也是个技术bug。

家园 试着YY一下

第一个有缺陷的就是关于智子的设定。智子的设定无疑是来自科技界红火的量子纠缠态的研究。但是目前认为纠缠态是无法传递信息的,这是给智子幻想的最大打击。还有就是在遥远的恒星际如何传递基本粒子(连宇宙飞船都会迷航),作者也跳开没有解释。

“目前认为纠缠态是无法传递信息的”, 这个不懂。不过“遥远的恒星际”倒是有办法传递粒子。按书中的说法,智子是可以批量生产还可以传递信息,那么发射了之后到还是没到是可以探知的。那么只要大量发射然后事后确认,总能把一部分发过去。取得实验数据以后,以后发射的成功率也就提高了。

家园 按照书中说法智子制造成本很高

以三体人的资源和技术,也无法大量制造。书中似乎有很长一段是描写如何制造智子的,具体记不得了。

家园 黑暗森林的唯一前提是资源稀缺

只要资源稀缺成立,黑暗森林法则必然出现,无论文明是否有相似性。如果资源足够,猪和狗的文明也可以和平共处。

仓廪实才能知礼节,中国先贤几千年以前就已经说明这个问题了。

如果能源问题不能解决,那么后面的热战是唯一选择。

家园 我觉得从宇宙角度来说,资源稀缺不是前提

前提是物种和文化差异。宇宙中不同物种对资源(主要是能源)稀缺的定义很可能都不一样,因此我觉得这个是刘慈欣的bug。黑暗森林理论其实并不需要太多前提,它就可能存在。

从地球上看,猜疑链的形成也不仅仅是资源稀缺。

从这一点来说,必须先解释为什么会有战争了。战争并不全是为了资源,资源说是有一定的欺骗性的,这正是目前中国主流宣传的,却漠视了文化和信仰的排他性。

因为中国历史上没有参与过与宗教有关的战争,且中国人本质上是最唯物的,所以很容易接受“资源是猜疑和战争前提”这样的说法,却忘了人也可能因为信仰和文化而战,因为文化和信仰与资源一样,都是文明的基础,也是生存的基础。毛泽东年代的冷战和热战,就不全是资源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信仰问题,目前很多人在解读当年时采取实用主义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同物种尚且有信仰导致的猜疑链,在不同物种中就更可能出现了。且,不同物种间最大的问题就是,信仰根基决定了双方都可能不把对方视为“文明体”,在这种情况下,猜疑是必然的,杀戮也是不需要心理建设的。

家园 "信仰和文化而战"的本质仍然是争夺资源

"信仰和文化"是意识世界的东西,这些东西不过是物理世界的反映。

意识世界的东西要在物理世界发生作用,必然需要满足物理的规律才可以。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本质上是瓜分资源的会议。欧洲中世纪的乱战,有多少信仰冲突?十字军东征,可也不是就打伊斯兰的地盘,被打得最惨的也不是伊斯兰。至于中国古代的战争,和信仰就更没有什么关系了。

至于宇宙尺度上资源是否稀缺,那是需要物理学家在以后很长时间去探索的问题。但至少在地球尺度,资源稀缺是一直伴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历史的。

家园 【原创】基本上直接套用实验——验证的思路来解释。

第二个大的缺陷是黑暗森林假说的一部分:攻击比探索便宜。就是一个文明发现另外一个文明的线索的时候,宁可攻击也不沟通。这个大概说不过去,探索有风险,但成本绝不会低于攻击,要知道这是恒星级的攻击。还有攻击也会暴露,让更高级文明看见了还得了。

这个问题我基本上直接套用实验——验证的思路来解释。

小说中,罗辑发出“咒语”毁灭了一个恒星,证明两个异文明相遇攻击是首选。这是一个实验,证明黑暗森林理论的在小说设计的宇宙中的合理性。

而地球近现代文明中,强大西方文明对各个弱小文明基本上都采取了毁灭掠夺圈养的方式,在力量不均衡的情况下沟通极其有限。大量的实验证明了黑暗森林理论的在地球文明生态圈的合理性。地球往事描写的宇宙生态也就是现实中地球文明生态的放大。

全书让我觉得最可爱的是三个童话。对童话的破译方式,我认为也适用于全书——自带破译系统的小说,想想都觉得好可爱XD。

另外,小说最温暖我的地方是结局,让我感受到了广博的父爱,罗辑是父亲,云天明是父亲,维德最后也成为了父亲……不论人类最后做出了怎么样的选择,走向了怎样的结局,在父亲温暖的目光中都被原谅了——这是全书最有爱的地方,所以,这是一本很美好很美好的成人童话。

家园 【整理】我怎么感觉这本书关于时空方面bug一堆堆的

难道是我自己的认识有问题?

感觉上有两点无法接受

第一点:时空中的任何一个纬度应该都是对称的,怎么还有三维空间有一维可以反射和散射光,所以二维空间就不行的问题?

第二点,所谓的升维和降维问题。

最后,很符合末日理论的一个小说。搞得心里很阴暗,不喜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