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中国历史上15个民族的最后结局 -- 淡若水

共:💬28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中国历史上15个民族的最后结局

匈奴部分:以匈奴为代表

    二:东胡部分:以鲜卑、契丹、蒙古为代表

    三:突厥部分:以突厥为代表

    四:通古斯部分:以满洲为代表

    五:羌藏部分:羌族,吐蕃

    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少数民族都是由这五部分演化而来的

    匈奴:主体在东汉时期被汉人消灭,剩余部分西逃至欧洲,与马扎尔人融合,构成今天的匈牙利人。

    东胡:秦时被匈奴灭亡,之后分成两大部分:乌桓和鲜卑

    乌桓:被曹魏消灭

    鲜卑:主体被汉族同化,剩余的演化为柔然

    柔然:被突厥击败,分化为室韦(蒙古)和契丹

    契丹:主体被女真族和汉族同化,剩余的西逃到中亚,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中亚人的一部分。

    蒙古:为先秦时东胡的一部分,由鲜卑演化而来,一直生存到现在

    突厥:有可能是匈奴的一个分支,后灭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体被回鹘人和汉族人所灭,剩余的向西逃窜,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回鹘:主体由丁零人构成,融入了铁勒和高车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时期,将突厥主体灭亡。回鹘生存到现在,即使今天的维吾尔族。

    女真:来自肃慎,后为女真,为满洲,一直生存到现在,即今天的满族人。

    党项:羌族的一部分。后被蒙古人灭亡。

    羌:一直生存到今天

    氐:匈奴一部分,后被汉族融化。

    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

    羯:匈奴的一部分,在公元4世纪被汉人冉闵一次性屠杀20万人,导致羯族灭种。

    

    腐朽的西晋在经历八王之乱后,民众损失过半,其后被各胡军队一系列车轮战的打击,终于亡国于凶奴首领刘渊了.

    当时入侵中国的胡族大大小小有十多个.

    其中族群在三十到一百五六十万之间的大胡有:1凶奴、2鲜卑、3丁零、4羌、5氐(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和巴氐)、6夫余、7羯、8高丽、9卢水胡. (在以后的汉人的大反击,和胡与胡之间的仇杀中.这九个胡族除了人数众多的鲜卑和入侵当时辽宁与汉人的居住的朝鲜半岛的高丽人保存了下来,其它各胡基本上给杀绝.)

立誓扫清北方的悲壮英雄冉闵

    

    西晋灭亡后的317年北方汉族人口总数不到1000万。

    以下是各族当时的分布情况:

    陕西一带羌、氐、匈奴有80万之众,而当地的汉族人口因战乱、逃亡也只有80万;

    山西则是匈奴羯族和鲜卑族的天下,他们有80万之多,残留在当地的汉族只有100万人;

    河北的鲜卑人应该有80万,丁零人十五万,当地汉族人口不过150万人;

    至于河南-山东一带主要是汉族人,人口占绝对优势,而迁移至此的鲜卑族人则主要靠汉人每户上交的五十石的租米来过活;

    甘肃东部一带为鲜卑、羌、氐族。汉人约占五分之二;

    宁夏、内蒙古则基本上是鲜卑人天下,人数操过120万;

    辽西鲜卑人汉人各占一半,各20到30万;

    辽东汉人100万左右,高丽人50万;

    河西走廊-敦煌-新缰天山以南一带多是中原流亡的汉族和当地汉族,人数三百万,在以后的汉人的大反击中大量回迁中原。

    

    冉闵起义成功后,河北南部,山西,河南,山东四省的匈奴、羯、鲜卑、羌、氐人在冉闵组织的汉人的大反击中被全部树清.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杀的白奴(凶奴分化为白奴和黄奴,黄奴自称夏后依,白奴被冉闵和各路山西义军杀绝)多达六十万之多,其中四十万被闵闵正规军杀绝。两次屠羯达三十二万之众,羯族从此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冉闵是五胡乱华时中原地区汉人起义首领之一,后被推为国主。当时有羯胡在河北暴孽,残害汉民,先有驱数十万汉丁修林苑甲兵,死伤遍野。后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又有夺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之行。汉儿冉闵立誓扫中原,恢复中华河山,一朝得机起兵,旦夕间尽灭羯胡。后又以扫清中原为号召,扬言要六胡退出中土,否则将其统统杀绝。这就是有名的杀胡令。北方各地汉人群起响应,各胡深惧其下场将如同羯族与白奴人,而遭到群胡连番围攻:

    (1)其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凶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凶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于邺城以一二千刚组织的汉骑将远至而来的胡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

    (7)七战又有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不退反进竟十战十捷!!

    

    经过数场战争下来,冉闵手下的汉军越打越少,却又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五胡中的四胡在种族仇杀中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统治今天外蒙内蒙和中国北部的鲜卑却进入极盛时期。 这个时后东晋王朝却打着正统的身份要到北方接受失地,乘冉闵与众胡大战时“接收”山东河南二省,又图河北和山西.使的冉闵大努,而一努之下,在部将的拥护下作出了称帝的主张。冉闵举大事有一半靠的是李农,一位深受汉人义军----乞活军爱戴的将领。然而冉闵在称帝后却因其居功自大而杀了他。而使的几万乞活军分离出了冉闵的军队。关中有汉人武装不下五万人筑垒自守,对抗胡人,等待冉闵大军到来。辽东也有约十万汉人武装响应。冉闵都没能任用合适的人去加以联络。却在这时称帝,不仅没得到东晋王朝的支持,反而使的东晋王朝与鲜卑人对他来了个南北夹击。

    冉闵建立的国家史称冉魏,冉魏后期,汉族流民从各地拥入邺城及其附近,加上长年征战.农业生产欠收,城中粮食供应不足。冉闵将城中粮草分发给白姓后,带领一万兵(大部份是步兵)去今天的河北定州征粮。原住在蒙中高原的现屯兵边界的鲜卑人得到这一消息,急调二十万鲜卑骑兵南下,想座收渔人之利的消灭因刚扫清中原而元气未复的冉魏政权。冉闵却对鲜卑兵的行动却浑然不知,后被鲜卑人的十四万先头骑兵部队在常山包围冉军,却给个个奋勇的冉军再加上天神下凡般的大将冉闵打得十战十败!!要不是最后想出了拐子马铁浮图的阴险鬼计。

    与鲜卑人的廉台决战中,中计被困的冉闵骑朱龙马,持矛戟,于十余万鲜卑铁骑军中,手刃三百余鲜卑强兵悍将,及至战马受伤倒地被俘,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天下大乱,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们堂堂中华英雄呢!)其后拒降被鲜卑王慕容俊斩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直至于十二月。慕容俊惧之,祭祀冉闵,追谥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即大雪过膝(晋书正史所载,绝非道听途说)

    

    冉闵战死了,河北山西二省被鲜卑占据。但冉英雄收复的河南,山东二地民众向南归复南朝汉人.这使的当时北伐每每失败的南朝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光复了河南,山东二地.这是祖逊北伐后南朝第二次控制这一地区.比祖逊收复的还多!

    另一方面冉闵爱民如子,从异族豪强和统治者哪解放二十多万汉人妇女,并帮自已的士兵找到失散的家人.当冉闵放羯人石虎强抢的六七万汉族少女回家时,她们中的大多数却没有走。因为已经无家可归了,冉魏灭亡时,恶运又一次降临她们的头上。在冉闵被擒杀,鲜卑南下她们尽给残忍的充作了军粮。

    

    

    西晋灭亡的第二年,晋皇室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政权,偏安江左,史称东晋。

    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动乱时期,在中原地区前后有七个民族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北魏崔鸿著有《十六国春秋》记述这段历史,后世称这一时期为“五胡十六国”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等五个少数民族。“十六国”即:夏,成汉,“两赵,”(前、后),“三秦”(前、后、西秦), “四燕”(前、后、南、北燕),“五凉”(前、后、南、北、西凉)诸国。

    

    十六国中以匈奴刘渊建国最早。八王之乱时,刘渊游说成都王司马颖召募匈奴五部为外援,回去后,即被匈奴贵族共推为大单于,不到二十天,结集部众二十余万。 308年,刘渊称帝,国号汉,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北)。匈奴刘氏政权实行胡汉分治政策,仇视汉人。

    

    318年刘曜自立为帝改国号为赵,迁国都于长安。史称前赵,以别于319年石勒的后赵。公元328年,刘曜与后赵作战,兵败被杀。次年,太子降于后赵。

    

    329年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务除前赵积弊,实力得以迅速发展,足与东晋相抗。石勒死后,子石弘继位,为其侄石虎所杀,石虎自立为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石虎为人极端残暴,穷兵黩武,令许多人为筹措从军装备被迫卖儿鬻女,或途中自刎则,死者相望,而征令仍有加无已。他又听信胡言,残酷奴役汉人。

    

    石虎死后,其子十余人互相残杀,石虎的养孙汉人冉闵杀死傀儡皇帝石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魏,史称冉魏。他限制“六夷” (匈奴、鲜卑、羯、氐、羌、巴氐),下令邺都城门大开, “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任所之”。结果“六夷”纷纷出城,百里内外的汉人,则蜂涌而来。冉闵看到“胡”人终与自己“离心离德” ,竟下令无论男女老少,格杀勿论,致使二十余万人暴尸于野。冉魏政权的大屠

    杀引起中原少数民族的恐慌和围攻,后赵石祗在襄国称帝,并与前燕慕容?y、羌族姚弋仲联合,打败冉闵。 351年,石祗又被杀,后赵亡。次年,慕容?y斩冉闵,冉魏亡。河北二十余万汉人不甘侮辱,纷纷渡河南逃江南,但受到截击,死亡殆尽。

    

    由上可以看出冉闵宰杀“胡人”是出于种族仇杀而实行的种族灭绝政策!冉闵战败被俘,慕容后斥责他:“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也!” 冉闵这话说的尤其漂亮,当真是豪气干云!

家园 自己先顶,感想,疑问若干。。

自己虽说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但是过去接触关于冉闵的资料的确太少了,后来上网专门查了一下才知道了他有关的事迹。很是震撼。忘了在那里看得了,说在那个时期汉人的头颅被割下来用于装点街道两旁。想来很是恐怖。

有几个小儿科的问题想请教各位大侠,望赐教,不望嘲笑。。

上文中讲匈奴中有一支叫白奴,不知他们是不是白种人。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外族是白色皮肤的?

乌桓和乌丸是一样的还是有什么区别。

谢谢先!

家园 能不能考证一些锡伯族与鲜卑族 有没有关系 发音接近那
家园 这个作者整个一个冉闵的粉丝,何来客观

拐子马铁浮图,还钩镰枪呢。

阴险鬼计,令我想起围攻向问天的那几个“正派少侠”。

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这莫非是窦娥?

这种垃圾文章,一看就是偏激狭隘时代的小孩子写的,毫无价值。

家园 那也不能听风就是雨啊

“自季龙末年而闵尽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

冉某人除了祸害百姓,一件好事都没干过,这事迹有啥值得震撼的?

乌桓和乌丸是一回事。白奴实际上是鲜卑的分支,因为其尚白而得名,和皮肤颜色关系不大。我国历史上当然有白皮肤的民族了,西域地方万里,什么人没有啊。

家园 柔然是鲜卑的分支吗?

是不是拓跋鲜卑和他们是属于鲜卑不同的分支?

家园 谢飞将军指点。。

因为接触这方面的东西实在不多,所以在看的时候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感觉。

总之谢谢飞将军的答复!

家园 不客气,这种东西的确很有蛊惑性,多提高警惕就行了
家园 只凭发音相近,印第安人和印度人最相近了
家园 回 复

做为一个国家,乌桓被曹魏消灭。做为一个种族,则一直延续下来,后融入中华民族。后来乌桓内附后散居于河北、关东等地。淝水之战后乌桓人大都效忠于慕容垂,成为反对前秦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并为建立后燕国立下了功劳。乌桓族以张骥部、刘大为部、鲁利部为最强。公元398 年(天兴元年),张骧子张超据渤海郡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自称乌丸王,被北魏灭。五胡时期,内附中原的杂胡,即鲜卑、氐、羌等五胡之外的少数民族,被称为乌丸。乌丸的主体构成主要是乌桓人。因而上文中说乌桓被曹魏消灭,不确。

回鹘主体由丁零人构成,这个说法也值得商榷。晋书称,漠北有两大民族,柔然和高车。部分高车人内徙后,被称为丁零。这个说法显然与楼主文章不一致。

上文没有单列丁零人。丁零人势力一直不小。淝水战后,丁零翟氏是中原第一个反叛前秦的部落,后来帮助慕容垂围攻邺城达一年之久。隋唐时期,依然有丁零人的踪迹。比如《隋唐演艺》里有个叫翟让的,很有可能是丁零人。

关于羯族,《中国民族史》称,羯族并未被冉闵灭族。羯族后来剩下大约五六万人,被彻底融入汉族和杂胡等部落。

“在以后的汉人的大反击,和胡与胡之间的仇杀中.这九个胡族除了人数众多的鲜卑和入侵当时辽宁与汉人的居住的朝鲜半岛的高丽人保存了下来,其它各胡基本上给杀绝。”这句话也有问题,除了战乱导致的人口锐减以外,大部分胡族都融入了汉族。

“凶奴分化为白奴和黄奴,黄奴自称夏后依,白奴被冉闵和各路山西义军杀绝。”这个说法也有问题。白奴是不是指史书中的白虏,若是白虏,那是指鲜卑人。

文中关于冉闵的战绩,有很多值得商榷。这里就不一一指出。

家园 本文其实就是在鼓吹大汉族主义,变相挑拨民族矛盾,值得警惕。

其文中凭借一些道听途说来渲染民族仇杀,挑拨民族矛盾,就是现在一些大汉族主义者的一贯嘴脸。

家园 锡伯与鲜卑

印象中锡伯族的确自认是鲜卑后裔。记得从前看过一部电视片叫望长城,主持人里面有个不错的锡伯族小伙子叫焦建成。有一集里面拍到鲜卑遗迹的时候他非常动感情,自豪的告诉观众“鲜卑--锡伯, 这就是我们锡伯人的祖先“

家园 刚才参拜了一下GOOGLE大神...

http://xinhua.0451.net/new2/200111622055.htm

经考古工作者证实,锡伯族是拓跋鲜卑的直系后裔

  新华社哈尔滨一九八四年七月三十日电 (通讯员毕国昌、吴克尧)黑龙江省部分民族研究人员通过多年考查证实,锡伯族源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阿里河地区嘎仙洞,是拓跋鲜卑的直系后裔。这一发现为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锡伯族研究会议所确认。

目前,我国的锡伯族只有八万三千余人,主要分布在辽宁、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自治区。长期以来,人们对锡伯族的发源地有不同看法。历史上锡伯族人曾被迫作过两次搬迁,一次是一六九九年(康熙三十八年)的南迁,清政府将一大批锡伯人从黑龙江派遣到辽宁盛京(今沈阳市);另一次是一七六四年(乾隆二十九年)的西迁,清政府为了抗御沙俄的侵略扩张,将五千多名锡伯族军民迁到新疆伊犁驻防。他们在西迁途中,曾在沈阳同当年南迁的锡伯人在“锡伯家庙” ――太平寺团聚,共叙离别情。后来锡伯人在沈阳立下两块石碑,分别用锡伯文和汉文记载了内容相同的有关本民族的漂流、迁徙与历史情况。一九八○年,黑龙江省考古工作人员在大兴安岭阿里河地区发现鲜卑人的嘎仙洞。专门从事锡伯族研究的人员,对锡伯、鲜卑人相同的刻石留迹的传统习性、相似的祭祖方式、射猎习俗以及锡伯与鲜卑的音变等多方面进行了反复考证,证实锡伯人就是拓跋鲜卑的直系后裔,从而确立了锡伯族的真正发源地。这对研究锡伯族的历史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根据考古工作者的考证成果,确认锡伯族为世居本省的十个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二千六百多人。

焦建成自己写的文章

http://www.cctv.com/program/zhmz/20030610/100527.shtml

家园 谢谢了 鲜花

我们村有个人就是锡伯族,嫁给了一个论起来是我的晚辈的人.长相和我们大多数的汉人有点不同.

家园 也不能这么说吧

冉某人除了祸害百姓,一件好事都没干过,这事迹有啥值得震撼的?

===============================

最起码 为受压迫受奴役的汉族人出了一口气

让那些少数民族看到了汉族人的力量

这也算得上是件好事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