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嫁衣神功”——工业化后发国家的破局之路 -- relishi

共:💬101 🌺444 🌵4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当然是性价比不错才进口

当然韩国的主要市场是美国了。

中国家电现在不也不错。竞争中杀出重围,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要是一直’保护‘还未必有现在这水平。

家园 不必自惭形秽

看你得了许多的草,来给你解释一下:

当年的世界,是分成俩个(经济上)互不来往的俩部分的,这俩部分,其经济结构和运作方式都不相同;中国之所以选择了社会主义阵营,选择了计划经济,是历史造成的,从你对朝鲜战争的态度看想比你也能理解,就不多说了。

当今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关起门来自己发展出世界的最尖端技术与生产能力,国家之间,各个经济体之间,都需要互相吸取技术、经验、与资金。在当年中国所处的经济圈子,也就是社会主义阵营里,总体来讲,技术与经济能力不如西方阵营,那么中国能够吸取到的营养也就不如西方阵营扶持的韩国多,这是很自然的,不必因此自惭。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家园 韩国的家电出口很早

老爸79-81年在西欧进修,当时就买了一台二手的韩国的黑白电视到宿舍看,14寸,生产年代应该在79年前。后头回国,那台韩国货没有带回来(老爸是在当地买的松下18寸彩电带回来,那台彩电因为那里的制式和中国有点兼容问题,回来后有图像没有声音,还在松下的门市部请他们改装的,总算赶上12届世界杯)。

79年我住在天津大伯家,买的是国产9寸黑白,同学中也多是9寸12寸黑白。由此可见,70年代末中国电视生产还不一定领先韩国。

当是欧洲电视市场有日货,有欧洲自己的飞利浦汤姆森西门子,德国的德吕封根当时还没有倒。韩国人已经去侵蚀低档市场了。

老妈84-86年在美国作访问学者。回国带回来一本美国一个百货商店的目录,里面有电视录像机之类,高档的还是日本的松下之类(松下有Panasonic和Technics两个商标,在欧洲和中国过去还有个National商标),低档也有GoldStar彩电,这个也是韩国货(当时还特别问了老妈,这个金星和上海的“金星”有没有关系,老妈说是“南朝鲜”的),好象是LG前身。所以至少70-80年代韩国家电就开始出口欧美了。

不知道哪路神仙在那个网站上穿越成中国救活了韩国的家电。

家园 三星70年代末就是黑白电视机第一生产国

主要就是出口。彩电这时也开始打进美国市场了。

家园 俄国的工业,包括军火恐怕都不会有什么前途了

面对大号沙特,怕毛。

家园 一些论述有悖事实

中国技术引进主要贡献者是欧洲,军火方面是俄国,从美元经济圈来的很少。

中国目前的工业核心力量几乎都来自改开前的重工业建设,有能力进行研发,将来实现对欧美技术赶超的也主要要靠这批国企。

家园 有爹没爹大不一样,韩国的重工业也没什么好
家园 发展模式的选择必须考虑国际政治背景

新中国独立后无法加入美国主导的经济圈,不得不投靠苏联,自然必须采取苏联式的经济模式。

另外,韩国的小身板使得其技术发展能得到美国喂奶和扶植(到今天都存在,引进美国技术通道非常顺畅,韩国本身研发能力不值得大书特书),中国则绝无可能。当然代价就是韩国的政经军全方位的美国所控制,这点也是中国人民无法容忍的。

韩国的经济策略应该说非常正确,作为小国没有必要建立完整的工业门类,通过专精于部分产业,确立了自己的产业位置,说穿了就是绑架中国。这样在面对中国这样的工业怪兽的崛起时不会被碾压,反而能从中获益,并使其社会发展程度领先于中国的平均水平。

不过东亚世界的真正崛起还是要看中国,作为殖民地的日韩不顶用。

家园 觉得你错了

2、我这里否认的是,中国通过计划经济来发展工业基础——这条道路是“必须”的。通过市场经济也可以实现同样的过程,而且可能衔接得更好,人民经受的痛苦更少一些。韩国和日本的重工业发展得这么好,就充分地证明这一点。

这个世界上有单纯的不与政治沾边的经济么?。。。您考虑问题的边界条件十分的不充分,哪里来的“充分地证明这一点”哟~

家园 几位能不能评评内链钟庆帖子中关于韩国的内容。

钟庆:历史的回顾--------没有耕耘,哪有收获!

家园 不符合事实的扯淡居多

这个最扯,因为其他的至少还要找找资料来驳。

现在日本政府开始了三维电视计划,并争取到2020年实用化和产业化。

家园 是否学过矛盾论

内因是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外因是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的。

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经济来讲,其内部生产关系才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样受美国支持,菲律宾就发展不起来。美国的金手指作用也是要通过各国自己的情况来发挥作用的。

以中国为例,中国在改革开放到苏联解体这段时间内受美国支持程度,

和现在受美国排挤程度完全不同,但是重工业发展确实是这十年发展得最快。

可见,美国金手指虽然重要,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其内在的矛盾的发展更为重要。

家园 日韩的成本高还是印度拉楣的成本高?

请注意一个经济学名词---机会成本,即如果你错过了机会将导致的损失叫做机会成本。

日韩实行工业化成功了,而印度拉楣却几十年都不能成功,这谁的成本高啊

他们的汽车、造船、钢铁、电子的发展并不是市场导向的,因为只要胆敢开放市场这些产业就将荡然无存。

奇怪,他的这些产业在外国市场上都不断的扩大份额,怎么在本国就会荡然无存呢,说得这么夸张好干什么呢?

政府向汽车、造船、钢铁发放巨额补贴(现在依然如此),在征地、技术引进、贷款方面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在这些产业的发展上充满了计划性

哪个发达国家不是这么做的?难道发达国家的政府的智囊都像中国的蠢袋子一样不知道政府扶持的必要性吗?

昧国对造船业在上世纪70年代扶持得更厉害,你造一条船,补贴你半条船的钱,结果呢,造船效率还是远远不如日本。

充满计划性有什么错?

难道漫无计划才是正确的?

你是不是被弗里德曼他们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给搞得太高明了?

而且这个问题在重工业上表现尤为激烈。这些产业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有造血的功能,从而给政府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是吗?有多长时间没有造血功能?韩国造船业不很快就开始出口---猛烈的出口,韩国汽车业不也是很快的开始出口,韩国机床不 也至少在产量方面迅速超过了昧国?韩国三星电子不也是迅速的崛起为世界电子巨头,韩国造船业,汽车业,机床业,三星电子不能自我造血的时间有多长,真的很长?

家园 什么投靠,什么喂奶,你把毛泽东他们给当成什么人了?

中国的发展模式的选择至少建国初期与国际环境没有什么关系。

中国建国初期的发展模式主要取决于自己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要求社会主义要实行公有化,和计划经济,这个在当时能够有什么疑问?

至于昧国向韩国的喂奶,你也把昧国说得太天使了吧。

什么韩国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你觉得中国现在在哪些工业领域是远远超过韩国的,从而体现出自己的工业体系的完整性?

韩国经济发展历史,首先是六七十年代的重工业,这与昧国的“喂奶”有什么关系,难道韩国人造钢铁都需要昧国人的技术输出---实际上在50年代日本钢铁业已经遥遥领先于西方世界了。

八九十年代以三星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业的崛起,也是因为昧国的“喂奶”?那昧国为啥不喂给自己的企业摩托罗拉等等喂得更多,反而让三星手机把摩托罗拉手机给逼得破产呢。

昧国与韩国是有技术贸易,但是这难道不是如同中国开发出了某种技术以后昧国就急着向中国推销该技术一样的所谓的情况---反正封锁你也没有用,只好拿技术来赚钱了。

我感觉您可能仅仅在学术界呆过,对于产业界没有真实的了解,所以一些观点比较的偏颇,我至少在造船厂有过一段时光,观察或者说参与过了一个小型造船业学习日本造船模式的努力的过程,对于产业界的理解应该会更真切一些。

家园 对韩国了解有限,不评论,只贴搜来的。

百度:三星电子

1969年1月三星电子工业成立(在1984年2月更名为三星电子)。

1970年代

  1974年3月 - 开始量产冰箱“SR-180、SR-201TD”。

  1974年12月 - 开始量产洗衣机 “SEW-200W”。

  1975年10月 - 黑白电视机(例:Econo)生产量突破100万台。

  1978年三星电子出口额达到1,000亿美元。

中国历年电视机产量和进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万台)

年份 产量总数 彩色电视机

1969 0.1

1971 1.78 0.02

1975 17.78 0.29

1978 51.73 0.38

[UR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0407a60100do07.html[/URL]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