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科学与良知――面对触目惊心的现实 -- 水风

共:💬76 🌺2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解决能源短缺,哪来的长期效益

现在能源是制约发展的瓶颈。有水利资源不加以利用,去挖小煤窑,不要说严重的污染、人身安全事故,那煤总有一天是要挖完的呀。

根本不是要不要开发水利的问题,是怎么样合理开发把负面效应限制到最低的问题。

哪里有什么“原生态”啊,那里的原始森林等早就被破坏了啊。如果把当地居民原始落后的生活当作“原生态”,以此为由来阻止建水坝,那真是有够虚伪的。如果那些“环保人士”中有人可以去到当地和普通人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生活个一年半载后,还能坚持原来的观点,那我还至少还相信他们在主观上是善意的;现在这些人自己在大城市享受现代文明(任何现代化的工具、电器等都是要消耗能源的),却要求别人“原生态”――无非是拉环保这面大旗,沽名钓誉罢了。

家园 说得有理

水力, 日光, 风力, 潮汐等自然力发电方式, 无污染, 可再生, 比较没有环境和资源问题. 只不过水力发电要建坝, 建坝本身还是有些问题要克服的.

家园 即便解决了能源问题,也不一定能解决民生问题.

即便解决了能源问题,也不一定能解决民生问题.贫穷不仅是因为能源缺乏,更因为政府的无能和腐败.修了大坝,老百姓能否过得更好还是个问题,但是又出来一批贪官蛀虫倒是一定的.与其搞这样后果难以预期的工程,还不如面对现实,搞好建设,把资源留到有把握的时候再开发.

家园 总算打开了

还是不建得好

家园 缺少能源如何“搞好建设”?鼓励大挖小煤窑?

还是让工厂停产待工、关门倒闭?又或者禁止老百姓用空调等能耗大的电器?大夏天40度的高温天气停电停水是个什么滋味,难不成要老百姓年年都享受一回吗?缺电,不但无法“搞好建设”,也是严重的民生问题。

凡事都是有利有弊,人类的活动是所谓改造自然,完全没有害处那是不可能的。要恢复“原生态”,那人类就该彻底放弃现代化,回归自然,重新过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原始生活,生老病死,听天由命。又或者有什么办法能让人口降低到现在的10%,那对自然的影响就会大大下降,也不需要开发新能源了,现有的足够用了。

做事情需要的是权衡利弊大小。因为存在问题所以就停止发展,这显然不是明智的做法。开发核能、风力、太阳能等也都是可以积极考虑的(我是外行我不知道那一种更好,并行发展应该是可行的),不过目前来讲,似乎水利还是世界上一种最主要的能源提供方式,而且我国又有较丰富的水利资源,还远没有被充分利用。大力发展水利工程,是必要而且可行的。当然,具体到某地是否适合建坝,还是需要充分的科学论证。如果“环保人士”能够提供科学证据证明在那里建坝弊大利小;或者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在A处不如建在B处;又或者证明在当地开发水利不如比如开发核能等更有效益,这样都是积极可取的。

还是那句话,不是要不要开发水利的问题,是怎么样合理开发把负面效应限制到最低的问题。这里的负面效应,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当地老百姓生活的影响等,需要充分地评估。如果“环保人士”能在这方面做一些脚踏实地的工作,那我非常赞同。我觉得知识分子,一是要讲良心,二是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顾实际情况,不了解民间疾苦,高高在上地喊一些空洞漂亮的口号,即使主观上无私心无恶意,也是要不得的。

腐败问题是有,哪里没有,是否就要因噎废食?农村有没有问题?是不是就不要种粮食了?警察有没有问题,是不是就不要警察了?是否因为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不知道还会存在多久),就让当地的老百姓一直刀耕火种地“原生态”下去?对于工程中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当然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加强预防和监督。不过这是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了。

家园 我是在水边长大的

父母从事的都是与水有关的工作。我对水的感情很深。正因为这样,才非常矛盾。从我的愿望来讲,我不愿意建坝;但从亲眼看到大坝所能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利益方面来看,我不得不说,建坝似乎是对的。

家园 非现在可是住在自然环境超好的地方啊...

家园 讲得不错

特别认同关于环保和腐败的那两段,党同伐异一把,献朵小红花

家园 兄弟请您近来一下。

您发在新闻频道的太好了,能否请您发在时事啊?新闻频道会经常删贴的。可惜了这些照片了。

家园 我不是响应神仙率的号召么?

看来什么时候都不能太听话啊。

你有权转过的吧?直接转了吧。

我下次听你的话,呵呵。

家园 我坚决和非站在一起

谁反对,谁去那里生活一段时间看看。

家园 其实是没有环保能源的

太阳能需要大面积地铺设太阳能板,占地多本身就是对环境的破坏,对地表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的影响没人好好研究过,但可以想象,一旦一个地方的地表温度大面积降低,局部气候肯定有变化,影响莫测。

风能需要大量风车,大量的风车占地多,风车浆叶的转动对鸟类是一个陷阱,大量杀伤鸟类,Alberta南部的风车已经有这个问题了。大面积地改变地表风速也会改变局部气候。

潮汐能需要截住潮水,沿海河流的潮涨潮落就要受影响,对生态的影响不可预测。

氢能更有问题了,和电一样,氢是二次能源,还是要回到一次能源上。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是守恒的。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只能从高能位向低能位转换。所以,除非人类不用能源了,对环境的破坏或改变时必然的。不存在“原生态”的问题。

除非人类回到动物状态,融回自然生态循环,环保能源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家园 除非可控核聚变能成功
家园 只要是人类活动,必然就对环境产生影响

不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类活动是不可能存在的――除非人类文明退化到茹毛饮血的蒙昧状态,和其它自然生物一样,被大自然的力量所操纵和左右,大家都在必然王国里面混日子。不仅仅能源开发如此,所有的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活动,都是如此。

就比如说人类对河流演化进程的干涉吧,防洪,大家好像在环保上并没有什么争议。但是从河流生态、河流的自然演进角度来说,它天生就要周期性泛滥、改道。为什么如今“地上悬河”的情况越来越多?根本上来讲,还不就是人类为了维持正常的工农业生产的需要,不能容忍河流按照自然演化规律泛滥、改道,修堤挡水,把已经严重淤积、按照自然演进规律早应该废弃的古河道的寿命极大地延长么……

所以说什么“原生态”的提法,极不科学、纯属扯淡;环保只能说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再比如各种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它也是大自然运动的客观规律,地球今天的地形地貌的形成,它们的贡献非常大……但是你要人类不去干涉它们的演化发展,可能么?

家园 只要是生物活动,就必然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

其实何止是人类,所有的生物,只要存在,就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地球的大气中的氧含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开始地球形成的时候并没有氧气,后来因为光和自养生物的出现,氧气的含量稳步上升。终于在四亿年前左右达到高峰。这是大尺度的变化,在小尺度上,没有一种生物比白蚁更有效的将难以消化的纤维素转化成生物能量,并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且白蚁不仅仅影响了二氧化碳,白蚁巢穴也根本的改变了某些地区的植被和地貌。

但是,我们要看到,整个自然界就是在这样地演化的。从平静的海面,到地壳上升,产生高山,然后风化或者因为地壳变化,而变成平原。沧海桑田。生物也是这样,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把无机的二氧化碳转化成生物食物,动物作为消费者,吃掉一部分,剩下的残余由细菌,真菌和白蚁等降解者又将这些物质还原为二氧化碳。这一系列的环节平衡起来,达到一个暂时的稳定循环状态,我们称之为生态平衡。

以人类的观点,有些自然界原本正常的事情就变成了危及生存的。比如说黄河的泥沙,多少年来,一直是严重影响人民生活的一大隐患,但是,没有黄河输送泥沙,哪来的深达几十米的冲击而成的华北平原。长江也一样,长江的入海口,在有史记录以来已经推进了几百里,那些陆地不是某个神仙造出来的,而是上游的泥沙沉积出来的。西湖原本是太平洋的一部分,后来因为沉积成为了?剩ǘ圆黄穑?找不到那个字)湖,后来直接就成了内陆淡水湖。长江下游的洞庭湖和鄱阳湖,连同周围的湿地,几千年来已经缩小了接近9/10的面积。这些都是天然的进程,只不过我们人为地加快了一些。而黄河的改道,则是我们人为的减缓了一些。

其实加快或者减慢也没有什么,对于整个自然生态来说,即使是象彗星冲击地球这样大规模灭绝的灾难,地球的生态体系都可以恢复过来,(不要找我问证据,要是没恢复,我们就不存在了)。但是对于人类来说,这些灾难对于人类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才是主要的问题之所在。

环境变得对人类生存不利了,这才是我们关注环境的主要原因。为了使这个种族,这个地球表面占有相对的霸主地位的种,人,能够按照人类自己所设想的体面,快乐,并长久的居住下去,我们才关注环境,才想出种种的办法来调和人类自己生存的长期矛盾和短期矛盾。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