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舌尖上的蛮夷 (1) -- 石头布

共:💬136 🌺720 🌵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0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兄弟, 酶是大分子, 咋这么容易被排泄?

酶本身也是一种大型蛋白质分子, 和其他的蛋白质合成没有两样, 何来制造酶导致“银根抽紧”?

至于酶的吸收, 一般认定酶是大分子, 不能被通过消化道粘膜被吸收,而是在肠道中被分解成氨基酸被吸收。但经过简单地初次分解成的多肽有望被直接吸收。而部分多肽是有一定活性基团,具有部分生物活性,活性多肽现在正是营养学和医学的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经过发酵、长期风干、炼制等过程,原蛋白质分子在制作过程中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部分被分解成了活性多肽。 这是红茶菌,酸奶,乌龙茶,普洱乃至阿胶等的效力来源。

家园 【商榷】旗帜鲜明地反对饮食的原教旨主义

话说当年猿人都是生吃食物的, 那是绝对的纯自然、无污染, 可惜营养吸收效率低,人的大脑都长不大, 只活个二三十岁就死了。可见原教旨的自然不是好东西。

后来他们学会了用火, 烧熟了再吃。原教旨主义者不乐意了。但是,腹泻少了, 寄生虫少了, 营养上去了,寿命也长了,结果学会用火的这一支猿人进化出较大脑容量的, 最后他们席卷了全球。

后来大伙儿发现,放盐味道更好,因为体内需要盐, 服从身体的号召就是身体好。但早年晒盐没有被发明前盐是昂贵的。蒙古只有贵族才敢大口吃盐,清朝的盐价一度相当于100斤大米。粗茶淡饭不仅仅是因为喜欢,更多的是因为吃不起。到今天欧美的餐桌上还有盐罐, 似乎是彰显贵族身份。。。。

从盐开始,世界各民族开始了他们的调味品大赛。。。。。。记住, 凡你所好, 必你所需。

这么说我可以畅饮畅食? 非也。几百万年的进化给了你分辨身体所需的本能,但是进化不管25岁以后的事情。因为25岁的原始人已经基本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接下来不过抚养而已。自然选择的威力从来不管40以后的事情。任何想活过40岁的人都要明白, 你是逆天行事,再崇尚自然就是与虎谋皮了。什么糖尿病,是胰岛体过劳,高血压?是血管中充斥来自动物的胆固醇沉淀而已。

中国人早早发明了陶瓷,开始了煮这一伟大进程。相对于烤,煮利用水的良导热性彻底地把食物煮熟了,消灭了细菌和几乎绝大多数寄生虫,大大改进了食物的安全性和可消化性。中国的历代疆域面积只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25~1/50,却一直繁衍着人类20%的人口, 这说明中国人的饮食中一定隐藏着密码。我认为坚持大规模食用谷物,坚持煮熟这两条一定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在种族生存竞争中,身体高大未必是优,智力是一个重要因素,人口是另一个重要因素。黑人、白人和东亚人的体内雄性激素依次递减, 而种族平均智力和荷尔蒙负相关,倒是身高和肌肉力量倒是正相关。另外,有观点认为, 和身高相关的身体素质与儿童时期的营养状况有关。日本人改善了早期的营养状况,现在平均身高已经超过了中国。难道我们可以说,人种可以如此改进?当然不是,人种的改进是基于基因突变的。没有了自然选择,人类的进化早就失去了方向。从能量利用角度,直接吃谷物和吃牲畜效率相差6倍。同等面积的地方能养育的人吃谷物的要多得多。欧洲及中亚之所以人道不昌, 就是因为不爱吃谷物,过分吃肉食。要养活一大帮人就要发动战争去抢,战争结果消磨了人口,最后整个欧洲人口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之上。

按照道金斯的观点,一切人类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繁衍后代, 传播基因。那么人口数量就是个种族的成绩单。在这个成绩单上,中国大部分历史时期名列第一,印度现在名列第二,黑人名列第三, 倒是白人,恭陪末座。

基于这个名单,中华饮食, 理当冠绝天下。

通宝推:Lioncat,伪叔叔,雪域骑兵,老虎尾巴,弦音醉舸,
家园 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蒙古人有个治疗重伤员的偏方,就是把他脱光了,放进一个小牛的胃里面去

家园 尿液和汗液是一回事,但跟呕吐腹泻不同

说呕吐腹泻带出大量的酶我能理解。呕吐物是食物和消化液的混合,自然含有许多酶。腹泻是一种排便,是各种未能吸收利用的物质的混合,带有一些酶也正常。

但尿液和汗液中怎会含有大量的酶?尿液和汗液均是肾脏工作后的代谢产物,只是经不同渠道排出而已。肾脏工作时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过滤。酶是很大的蛋白质,正常的肾单位是不会允许这样的大分子通过的,它们经过肾脏后应该是依然留在血液里。除非生病或者肾脏不正常,大分子才能通过,这时的尿液就不是健康的尿液了,是“蛋白尿”,是有问题的尿。怎么能以“老年人尿液和血清里面酶的含量大大低于年轻人”作为衰老的标志呢?

这是高中生物常识,楼主要颠覆它么?

家园 基本上所有近代以前的各国烹饪小吃与没冰箱关系很大

比如腌制,干制,灌肠,与烹调的多数,与食物的不新鲜有很大关系。现代人已经完全没必要吃了。

在保鲜的能力有了根本性改善之后的二十世纪后半叶,这些食物本来应该都过时了,但是一两代人之内,人的口味还是受幼年时的影响很大,比如谁说的那个最爱吃妈妈的饭就是这个道理,人的口味上幼儿时养成的(话说什么习惯不是,因为那时人的大脑神经网路在构造中)。

因此可以预见的,一百年后的食物加工肯定失去了许多民间传统烹饪的“精华”。如果真是对烹饪有研究的同学,应该都会同意这样一个原理,不论在精妙的烹饪,也比不上新鲜的食物的口味,这个是个真理。反过来说,历史上烹饪名扬天下的地区,无不是物产丰富的地方,多到不需要保鲜,只吃新鲜的。到了吃“羊肉泡馍”都成了名菜的地方,物产之贫乏与保鲜之艰难已经可想而见了。

家园 生食有时确实会让人感觉清爽

生食有时确实会让人感觉清爽,但我想附加两点,一个是,这事恐怕不能太绝对,太极端。其次,卫生问题难以保障,在美国食品卫生状况好些(其实美国也发生过菠菜上大肠杆菌超标事件),在中国我从来没吃过生食,除了水果。

家园 是也不全是

许多偏好可以上溯到几百万年的进化。

举例来所, 腌制品中的亚硝酸胺盐,来源是降解食物中的硝酸盐。全世界的人爱吃, 是因为亚硝酸盐可以分解出ON2, 人吃了有兴奋神经, 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功能。腌制食品被全世界喜爱一定有他的深刻的生理学基础。

我相信几百年后的人一定还会喜欢这些食物。

家园 人说中土文化是食文化,蛮夷文化是性文化。看来此言不虚也。

而且中土华夷之辨之结论“华入夷则夷,夷入华则华”也是完全符合唯物主义的。一是食,二是性,改变了入华人或入夷人的文化属性。食的改变作用过程相对较慢,但基本到了第二代文化改变就基本完成了;性的改变很快,基本是形成稳固的性关系后文化改变就完成了。后一点在嫁给外国人的华人女性那里表现的很明显--以前这一直让我有些困惑。

并非讽刺或反对楼主或任何人,反倒认为这样的讨论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文化的基因。现在我们面临着几千年来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大变局,也是文化大变局。必须认识文化的基因,才可以更好地面对大变局。

通宝推:巫师唐望,
家园 呵呵,其实你误解了我的题目

何谓中国?何谓蛮夷?

顺天应人,自强不息,谓之中国。贪侈逆天,蒙昧自溺,谓之蛮夷。

题目里这个“舌尖上的蛮夷”,你道俺指的是谁?

家园 正常的尿也有少量的酶

正常的汗和尿当然不会有大量的酶,不然那理论不是自相矛盾?

但是肯定有微量的酶。1. 酶的种类有5000种以上,并非全部是大分子。2. 正常的肾脏,大分子的通过率,也不完全是零。

正常尿中的微量酶,跟血液中酶的含量是成正比的,所以老人比年轻人的少。

家园 尿激酶就是其中一种酶

本品为从健康人尿中分离的,或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一种酶蛋白。根据酶的理化性质,尿液中酶可分为6大类。

家园 饺子不仅俄罗斯有,

意大利也有,虽然性状有所不同,甚至俄罗斯的饺子品种比中国的丰富(小的饺子就比花生米大一些,大的个头比国内的大,国内的话加工方式多元一些),查了下饺子在我国的历史,也就是魏晋以后才出现的食品,那个时代是中西亚文化大量进驻中国的历史时期,其中五胡乱华时代北方地区汉人仅仅剩下400万,有这样的历史背景,很难说饺子的出现,一定首见于我国。如果扯得更远些,小麦也是从中亚引进的食物呢,我所在的摩洛哥,面食小点心的品种真是蔚为奇观,比国内丰富的多。

家园 有记载是牛腹,不是牛胃。

成吉思汗率领大军西征西夏,部将布智儿攻城时“央中数矢,太祖亲视之,令人拔其矢,血流满体,闷扑几绝”,“太祖命取一牛,剖其腹,纳布智儿于牛腹,浸热血中,移时遂苏”。

抄马都镇抚部宝玉跟随成吉思汗西征,在讹夷朵战役中“胸中流矢”,昏迷不醒,成吉思汗“命刳牛腹置其中,少倾,乃苏”。

窝阔台汗军中将领谢睦欢“力战先登该城,不幸连中三矢”,从城上摔下来,不省人事。窝阔台“命其校拔其矢,缚牛刳其肠,”将谢睦欢“裸而纳于牛腹中,良久乃苏”。

家园 牛腹里能放下,不过得窝着点。
家园 去年美国的蜜瓜不干净吃死好几个人

我从来不买那种切好了的果盘,不放心,事实证明谨慎是不会错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0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