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掌声响起来!”: 我心目里的“中国好声音” -- GWA

共:💬44 🌺377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应是杨坤。看了半天总觉着有什么不对劲。后台终于发现是杨。
家园 欧洲“美声男高音组”

建议河友们有机会的话去下载一下,当红的欧洲“美声男高音组”的现场音乐会(伦敦,巴塞罗纳,“希腊”剧院,斗兽场旧址。。。)。特别要听一下他们录制的那盘“圣诞音乐”的CD,真是非常迷人的享受,那些男性的魅力,是会让淑女们(老少皆宜)也“昏倒”的。

对我自己的特别体验而言则是:当他们四人全部放声高歌的时刻,那就像是个中等规模的男声“合唱团”的齐唱,一下子冲入你的耳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教堂的设计是有音响效果的考虑在内的

教堂音乐是教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堂都有很好的音响效果。在几个不同的老教堂里听过他们的圣诞弥撒。最后的音乐总是很能感动人。还有在朋友的婚礼上听到过用管风琴演奏的婚礼音乐,那里面的一份神圣真是不能用其它乐器代替。

家园 很高兴朗朗不在里面

朗朗的东西只有声音,没有音乐。可以用来做技术分析,做效果,做演出,就是和音乐不靠。算是一个超级华丽的钢琴技术表演家吧。

家园 专业歌手的确与众不同 当年李双江犯错误被罚下连队当兵

开饭前拉歌,一个连队100多号人的声音都盖不住他一个人的。

家园 【求助】out了:朗朗不是玩杂耍的吗?啥时和音乐沾边了?
家园 也说一点自己的想法

对声乐不是很懂,从楼主整理的非常专业的点评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真的不好意思说同意楼主的看法,正确的说法是受教了。特别是对声音的分析让山某看到内行的人是在听什么。尽管如此,还是在一些感受上和楼主的看法有一些不同。

首先要说的是曲风的问题。楼主是把曲风单调做为一个弱点来说的。可是绝大多数成功的歌手都有非常明显的自己的风格。换句话说,把一个风格做到极致是一个做为一个优秀歌手的必要条件。这对于唱流行歌曲的尤为重要。有什么嗓子唱什么歌,所以对于流行歌手来说选择合适的歌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欧美的流行歌手唱的都是自己的歌来说,中国现在有太多的歌手,而歌就太少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再有就是楼主对于爵士的看法是一个误区。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爵士从最初以非洲西部的黑人音乐混以古典音乐的元素在美国南部出现。一个多世纪以来,发展出很多的流派。和楼主的说法不同的是爵士几乎没有一种是建立在无忧的生活上的。如果一定要说爵士有什么是共通的话,可以说大部分爵士都是一种对生活中大大小小不如意的一种挑战性的接受。这种接受不是逆来顺受的那种接受,而是带着不屈服态度的接受。这种不屈服可以是一种调侃,也可以带着某种程度的希望,也可以是一种把玩。基本上可以说是用生活中的这些不如意做为养料形成的音乐。而在中国传统中,很少有这种挑战性接受的元素,更多的是采取抗争的方式出现。这种不同突出的表现在著名“春天里”。从歌词来看,这首歌是讲一个成功后的人回忆自己走过的道路。用爵士态度来看,这种奋斗过程是成长的养料,属于人生经历的一部分。所以着眼点应该是这种经历丰富了歌手人生。可在中国文化下,这种生活就变成了一种抗争,对不如意的抗争。在我听到旭日阳刚唱这首歌时,曾经认为他们两个经历不足以诠释这首讲成功后回首的歌。因为他们的歌声中有太多的抗争,而缺乏成功后的人回顾自己经历时的骄傲和感叹。可看过汪峰自己唱的以后,才明白这是文化上的一种不同。

家园 通俗歌手的“个性”:声音的“辩识度”和曲风的“辩识度”

你写的很好。我基本上同意你的意见。

那个原作者自己的“本行”专业是美术,他好像有些过分地把“声音”给“画面”化了。虽然艺术都是相通的,但“画面感”和“乐感音感”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对“声音”的美感而言,“大众”和“普世”的标准是很接近的。对一般人来说,“好听”的观念是很直观的,是自己直接的“共鸣”的结果,没有美术的那么多的“花花肠子”(那样“抽象”)。

我认为:

通俗歌手的“个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声音的“辩识度”(自己的音色和技巧的独特性),二是曲风的“辩识度”(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曲风的理解和表现能力的独特性)。离开了这些,就很容易被淹没在那个“千军万马”的海洋里了。单追求“模仿”是走入死路,而渴求“全能”则是登上“窄路”了。

我个人觉得:这个节目里,权振东,平安,金池,“师太”是较好的范例。

“做自己”的原因是:你本来就应该是你自己,而且你会把“自己”做得最“畅”,最“high”。

这次的中国好声音的最大特点是,“成也肖何,败也肖何”:

一是导师的名望是带来了“名星效应”,二是“PK”的竞争造成了“观赏效应”。但是导师的喜好和风格,同时也影响和限制着选手的正常发挥。在他们的选曲,处理和表现等方面,都打上了过重的“私人”烙印。此外,那种“PK”中很难免的“鸡同鸭讲”,“扬短避长”也多次重演了。

我想,在下一届,这些问题会得到重视和改进的。

说到爵士音乐,我珍藏了一套EMI的“Smooth Jazz”(三片一套),里面有48首经典,miles davis,donald byrd,herble handcock,peggy lee,john coltrane,louis armstong,nina simone等。有机会的话,建议河友们去找来听听。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整理】好声音的演唱技巧

好声音的演唱技巧

(说明:西西河不提倡转贴,这是我集中整理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原创。但为了回应在这座楼里的要求,还是发了。望见谅)

梁博

可能基于我对真摇滚的怀念,貌似窦唯的梁博引起了我的某种情愫。而他的声音又集合了张楚和汪峰两个人的一些特色,在轻声化颓废化处理的尾音上面,分明是当 年的张楚,在高音区出沙腔的时候,应景的借鉴了汪峰,但是他不是代表励志精神的汪峰,同样的音高和音强,梁博是苍凉的……

梁博的嘶吼一边让人揪心,一边令人伤心,他吼出了挣扎的绝望,生命的悲凉;这种损毁声带的嘶吼有时候正是摇滚以自我毁灭来反刺现实的利刃,是卑微的个人对抗无边世界的那柄拼尽血液的残刀……

这嘶吼直穿听者,梁博用他的破碎换来我的心碎,一切的技术分析瞬间云烟……

目前这是作为电视观众的我在《好声音》能听到的唯一摇滚。

(张楚的自然,以及由自然歌出的悠远的无奈和反讽的悲哀

张楚的自然,以及由自然歌出的悠远的无奈和反讽的悲哀)

黄勇展示了他驾驭多方面音色的才能,可是恰恰是他过度的展示露出了自相矛盾。他开场每两个乐句就构造一次矛盾,后面的柔音和前面的嘶吼构成了互相拆台的两 种声音走向;就是因为后面的情歌般的轻柔,让前面的嘶吼显得虚假做作。其实,他各种音色的质量都很高,可惜技巧占地太多,真情被拆迁后留下的太少……

好的表演是一定不能让观众看出在表演,尤其在这个一切都在表演的虚伪红尘中,谁能“演”诚恳自然,谁就能演下去,谁仅仅停留在“表”,他就沦为某些表演系的学子,简称“表子”。

梁博的《北京北京》反倒有两个地方声音没托住,但是,流露出的自然的态度让他战胜了嗓声本钱强于他的黄勇,站在了最后的长安。

不论如何,梁博都有一个攀爬顶峰也是险峰的可能性,希望这个小伙子能够一直走在真摇滚的崎岖高途上。

吉克隽逸

她的发音方式确实是很欧美的,声音形成的线条光华流利,我用光华是因为黑妹(吉克隽逸)的声音真的有一种辉煌的气质。她的声音后支点在全背,她却并不让共 鸣走向空旷,声音是坚实的,这会产生一种很硬实的声状态。她的喉咙打开程度和呼吸支持度都算一般。但是黑妹唱的很聪明,会扬长避短。黑妹没有特别强的优 点,同时也没有特别短的缺陷。如果把选手的各个素质比作水桶的板,那么黑妹以相同长度的统一木板围合了最多的水。

《halo》起调在中音,从低音域开始叙事,整首歌低频下潜到lowF,高频到达highC,而且她的低频略带一丝沙腔,她的低频是从下往上走,是从喉头 到腹部再升到鼻咽腔为主的颅腔共鸣,而到了高音她的共鸣腔反倒下移,从喉到胸,这使得她的声音始终保持着一条均衡的流线,换句话说,她用身体的高位置处理 低音,用低位置处理高音,这样的低频很瓷实,这样的高频很坚实。她还有一嗓假声,她的假声也很坚实,这个假声不是我以前说过的“脑后摘筋”,黑妹的假声最 终的落音点在脖子的后头。在更高频的歌唱中,她大胆的把声带现出,并且敢让声带呈现孔洞,而这个孔洞的后面就是破音。黑妹就在将破未破的摇摆中,完成着歌 曲。那个半破音仿佛像是沙漏一样的在漏,这是她声音的缺陷,而恰好是这个漏,让黑妹的无比光滑的声线条出现了厚中见薄的变化,为这个看似的完美带上了一痕 貌似的漏洞,而恰好是这个貌似的漏洞又暗合我们心底深处的一丝裂痕,完美加上了这丝裂痕才真正完整了,构造了一个精神系统的多面的完整度。

那几声“halo“每一声都是一道考题,第一声halo声音在胸腔,第二声退到脑后,拉开了空间;第三声返回咽喉发声,第四声向上到达颅顶,并迅速夹杂一 个假声走向远处,比第一次的拉开程度又开了一点;第五声回到胸,第六声在颅腔;第七声在锁骨,第八声喉音和头后假声形成一个小空间。每前后两声在对比,而 每一组对比构成一个架构,和另一组对比在对比。这一首的确展现了选秀歌手的最高英文歌模拟水准,尽管有着为了追赶碧昂斯雄壮声线而产生的些许力竭。

不管她是否只能唱英文,目前出场的八个人,黑妹我个人认为是最具备明星前途的。

这时候我要谈两句音乐审美,中国人的审美模式源自于文字的方式,是单点状态的文字开启了中华民族审美的历程,是以“点”展开的,曲子的流线型不会很明确, 就好比我们的古琴,首先聆听的是单点的韵味,没有哪个民族会把一个单音描述的如此丰富,就直接代言了音乐,所谓余音绕梁,指的就是那个单点的深长韵味。然 后是点与点之间的留白,就是音与音之间的虚空。我们会让代表虚空的空白进入审美系统,而这个空白的美感是和点之间对比构成的,简单地说,就是有琴音的部分 和没有琴音的空白部分的比例关系,构成了古琴的美的基本。符合这类审美特征的音乐除去古琴,还有昆曲、京剧……

而北方少数民族,比如蒙古族、维吾尔,就是旋律性很强的线性音乐审美方式,所以草原上太多好声音。

黑妹是西南彝族,应该具备早期华夏族的蚩尤部落所具备的强节奏感。当然,这目前还是无法验证的民族历史。

和国际接轨其实在声乐上就是和流线型的表达方式接轨。线性越好的:比如黑妹,越国际化。点的甚至是断的散点特征越强的,越是有自我民族精神特征的,比如朱 哲琴。黑妹目前的走势索性该把线条做得更好,我说的直白一些,黑妹应该更大限度的将声线彻底欧美化,将欧美已经达到的高度更完整的展现在中国,其他的,既 要看她的文化素养,也要看她个人的精神需求。如果最终获胜,黑妹应该至少火热流行歌坛两三年,这也可以抵消某些毫无声音可言的选秀出的“巨星”长期把很多 人固定在音盲的现状。

权振东

权振东的声音很像是经纬稀疏的亚麻布,有点陈旧的味道,声音的质感是稀疏的,声音产生的感情是如泣如诉的。

从声乐技术而言,权振东用尽力气压喉头,同时无限的打开,这是东北声乐的一大特点,而权正好是来自吉林。这种深压喉与大打开是权振东的技术,但他的技术也 带给他最大的包袱,无限撑开扩大的喉器,构成一个深坑,让其只能在很短的距离往返,气息总会跟不上的,因为气息有限,深坑无限。某些乐句甚至要“倒一口 气”,才能继续,这个在声乐上有个术语叫“坐”,坐就是压上加压,我以前提过张玮琪、关喆都有压吼,而权振东掌握的是一种更深程度的压喉,同时也是缺陷更 明确的压喉,压喉过程中还要撑开喉头,光压不撑就是张玮琪、关喆,又压又撑就是权振东。

权振东pk佳宁组合,组合那个男生的大部分演唱还算是有些可取,音质保持了一定的直立,单音的颗粒感也很强,他的新女友也做到了把音唱准。但是开场一张 嘴,由于心情的紧张,男生气息没有深下去,浮在上面,音色发飘,严格地说这种中间的音芯发空的声音,只能显示出他美声技能的缺乏。在和声中,女声也出现了 略低不到一度的走音。权没有意识到吗?他捡了多大一个便宜。权振东一开口,就赢了一大半,这是灵魂的低颤,前面的中高音美声做了悲情的铺垫,引出权振东中 低频的绝望颤抖的华彩登台。

把低音唱好是一种深刻的本领,因为低频接近心脏的频率。所以低音理所当然更接近人的心灵深处,甚至是深处那些真实而黑暗的部分,而高音更多的是引起听觉的 刺激,从而引动荷尔蒙分泌,换句话说,某些高音往往为了引起潜藏的性欲,这也是为什么一度阉伶歌手横霸歌坛,而且有那么多贵妇为之倾倒,声音化作更锋利的 性器,通过耳膜穿透了异性。

音乐上对高音的追慕和很多爆发土鳖买油画愿意买画得“像真的”的一样,是一种普罗大众的审美,但当某些俗众被抬高到可以左右艺术的时候,你可以看见本山团队的各种“伪农民”高音。引起低俗的共鸣,但是,这些和艺术毫无关联。

作为物种,人始终渴望突破自身,更高更快更强,而不是更低更慢更弱,但原本的低慢弱是人类自身的状态,对于自身状态的描摹是一切艺术的原点,世界上好的指挥家,都是着迷于低音,那里面藏着我们的魂灵。

熟练的掌握并运用低音,是一种真正的歌唱能力,他对身体各部分能产生的共鸣有着要求,所以是真正有技术含量的一种艺术能力。

中频是所有人都有的频率,也是我们自身的代言。而人生境界,人格修为也可以在这个片段如泣如诉的施展,并以此影响更多的心灵。权振东是有一副好中低频的,不过,能把歌唱成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

几年前听到一个声音,“我在仰望,月亮之上……东边牧马”,那一声“马“,干剌剌,那是声带被灵魂摩擦产生的干涩的心颤,也是声音到达极限终点时华丽的摔 碑,也就是我们说的沙腔。我当时感觉这个歌手会爆红,等她红了以后才知道又是一个蒙古人。刘振宇就是这种沙腔的持有者,这也是阿黛尔的声音,也是郑虹的声 音。越是内心纠结或被迫纠结的时代,这种纠结而且磨难的声音,越走进人心。

如果说黑妹是声音“甜”的歌手,而权振东就是苦的。在某些大众心灵集体苦涩的时期,这类声音会因为隐性的抒发了心底深处的苦涩而引动人心灵深层的感动。权振东和金池的魅力就在于此。而且,我们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心理事实,其实刘欢的心中也是有着这一份苦涩的。

我们试图为这个时代的流行歌坛的王者刘欢,描述一份他的心灵图景,在歌坛这么多年的起起落落,因为处在中国这么一个特殊的时期,生长在中国大众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刘欢的深深苦涩是不言而喻的,我不相信他听不出权振东的压喉,我不相信他听不出“制造”出的声音。

其实导师选来选去,每个人心目中最好的歌者无非是他自己,权振东分明代言了内心深处孤单而悲凉的刘欢,分明在代替刘欢向着中国唱出一声“苦情”。这种声音 既可以被漠视,也可以无限的抬高,权振东的嗓子并不难得,但是他的应战方式是难得的。这种经历过事情,并能看淡一切的心态是最打动刘欢的。刘欢并借此想把 某些洒狗血的,矫饰过分的太满的选秀方式给颠覆掉。

为欢哥的这个努力我们应该表示出尊敬。

金池

和哈林意见不同,我倒觉得金池是特点很明确的歌手。

金池的发声位置很高,她无论高低音都是一条线里出来的,腔体通透,共鸣深远。给人一种立体的画面感。她转换音区的流利,转换共鸣腔的迅速,声音能达到的远度,都诠释了一个古老的声乐审美观“声音从远处来,到远处去“。

黑妹是本钱加本能加本色,金池是技术加技巧加技法。选择好歌手,金池几乎无敌,选择好歌星,那么就是黑妹。

金池pk魏语诺的演出,首先改编原作很成功,曲风变得多元,有摇滚,FUNK,R&B,在多种风格的把握上,金池在彰显了在自己的特质的基础上应对每个风格都很恰切。魏语诺相对而言技术就太单一……

前半段,还算自然,两个人都有靠压喉挤出的嘶吼音,但我听着反倒觉得他们说声音“松”(节目的排练录像中)的金池的过渡更自然一些,金池巧妙的利用她声音 中的沙腔,并且把这个沙腔用在乐句的头尾,听的人产生心底的摩擦感。同时她在积攒能量,就在两个人靠拢再分离开的一瞬间,金池急速提喉,唰唰两刀高音,她 出刀了,她音质中的带有杀伤力的金属质感露出了刀锋,把魏语诺的声音完全给杀到一个唯唯诺诺的地步,魏语诺唯唯与诺诺的不舍又无奈的跟随……不跟,自己等 于弃权;跟了,就是做衬音,好可怜……

金池的确好强大,她上下翻飞的声动态,急速转换的音区,可撕裂可坚挺的音色。在双方的对峙中突然“挤”出绝技,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我的感觉非但不是片花中导师说的金池“不适合”,而且我认为金池从始至终完胜。

我连续使用“挤”这个字,的确,在声乐训练才达到起步阶段的中国各流行乐教学中,尚未出现一个教师能够调整歌手的发声状态达到欧美歌手的高度,刘欢那一场和这一场几乎所有学员都是大白嗓子在吼,在挤,真是拜托了广大听众的广泛乐盲,中国流行音乐才走到了今天。

平安

平安和倪雅丰这两个都是抒情高音,平安的抒情男高音里面掺杂着民族唱法,音色上是趋近中国式的民族唱法男高音,他的音芯很坚实,声音从颅腔后面出来向上 走,更可贵的是,他的每个尾音都有着一种向后向上走去的高远,他的声线中的坚实加上这高远,构造了他独特的声音的精神形状,尤其是钓鱼岛喧嚣的此刻,他声 音中暗含的某种高远的力量暗合了人们潜意识中残存的正气。

平安很好的美声条件无法和媚俗的流行趣味接轨,这虽然构造了他的独特,也构成了他在歌坛两头够不着的尴尬,而这个正在半途的独特又难以支撑他走向更高远。而他现在再去训练又为时已晚。

平安发声的特点是位置很高,这高位置甚至都写在了脸上,有时候让人觉得表情似笑非笑,其实这是一种声乐上的技术,提起笑肌,嘴角上扬,都是为了声音的最佳位置。我想平安应该是接受过严苛的声乐训练的好歌手。

而他的对手又恰好是严格的声乐训练过来的,倪雅丰属于美声系统的抒情女高音,她的声音有着打开的通透,舌位不高,很平。她的音色也很符合她的外在形象,优雅而柔美,在外表的柔美下,又有着一个坚定的内核。

倪雅丰独唱开始的两句,鼻前发声,声音下坠,是加入鼻咽腔共鸣的流行歌曲唱法,看得出她在有意识的融进流行唱法里面,紧接着,她声线往后拉,贴着后脖子上下走,某些声音的支点直达脚跟,确实是深度训练才能达到的。

从纯美声条件而言,倪雅丰是更正规的,从而也就是更纯粹的。而这一场pk平安运用了深度的表达技术,他后面的对唱更趋近于戏剧男高音的演绎方式,声态的对 比拉大,情感的强弱关系也随之拉大,声音的色彩拉开,歌声的对比关系也随之拉开。抒情的高音让人听起来是一种理所应当,戏剧高音就会包含着一种冲突在里 面,通过声音的冲突强化了情感上的冲突,于是在两个等量级的选手的对战中,平安以更深刻的显现了对战技术而胜出。

对唱最后面的一段,平安的略带欧美流行歌唱方式的硬质高音,围绕着倪雅丰舒缓而优美的歌调,仿佛一个战斗前失意惶惑的昔日英雄,被一个美女安慰着,于是他 化身为未来的英雄,坦荡而歌。而那个女生始终坚强的陪在她身旁,倪雅丰的音状态始终是在两个人的声线中忽强忽弱,强的时候很挺立,需要做伴音的时候,她又 恰如其分的托着正在努力完成各种音色变化的平安。

此刻又是他俩在对战,声音中因为要互相应合反构出的矛盾,和他俩在矛盾中又要取得的平衡,叠加上他们实际在对战的大矛盾,丰富而激烈。这丰富和激烈带着他 们标杆式的音准,一同走向最后一个乐句,平安悠远,倪雅丰坚挺,在最后一个女声主导的带有颤音的挺立中,直达凌霄。同构了这一段高贵而激烈的华彩。

这最后一个小段已经华丽的写进中国苍白的流行音乐史。

最后一个音,倪雅丰展现了她个人前所未见的音质,同时也是好声音前所未见的美声音质。这是一个要依靠坚挺的立度、充实的程度来衡量的绝对美声标准。在音的 进行过程中,必须保持相同的音质和音强。那个音就好像是诸多高峰中的最坚挺,最恒定的最高峰。帕瓦罗蒂和卡巴列在这个权衡歌手等级的较量中,音最直立,人 就在最高峰,这就是美声系统,她会有一个绝对标准,并以此永恒。最后这个决定性的尾音上,至少在我的破烂音响中,在倪雅丰的坚挺中,平安虚过去了……

好不容易在流行歌曲的评论中可以射猎到美声系统,就好比在一个提供家庭装饰配饰的画店中,看见了一个学院派功底的原创油画,所以我尽情的评论了一番。

吴莫愁

哈林和莫愁采用了一种高强的演绎技术,同时也是掩饰技术。莫愁先张口,伴奏后跟,所以我很难确认这一首调性飘忽不定的歌曲们究竟是莫愁唱跑了调,还是调性 原本就是这样设计的。这几曲飘忽不定的歌曲注定了飘进并搅乱中国流行乐的旧旋律,就这一个意义,哈林和莫愁都是伟大的,她利用声带的极限,带出重度摩擦感 的声音,并且用怪异和变异的方式随时打乱调子,中间突然的突兀大三度或者小三度。

他们必须选择人们极其熟悉的歌曲,然后利用这种音乐技术构造特异。哈林把这个叫做摧毁重建,这是个后现代语义范畴的词语,他们并不懂后现代所谓的颠覆实际上是让事物变得更好,而不是相反。

其实我隐约看到的是吴莫愁的另一个特征:东北萨满,这也就是为什么东北那英如此激赏东北吴莫愁,那英被这个她们骨子里熟悉的东西唤醒了。

吴莫愁使用了带有深度迷惑色彩的表达方式,这正是北方萨满文化的语言方式,他们用这种声音带来的迷幻色彩催眠听者。赵本山就是这方面的顶级高手,他的舞台 一言一行都是充分揣测了人们的心理状态进行的演出配置,最终他由于强大的言行催眠功能,使得大众对他产生了最深层的期待,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丑角演员能 够具备的本领,对观者心理的拿捏的分寸,是他的绝技,并不是说组织了多么有幽默色彩的语言,很多的笑容是被催眠意味的技术“启发”出来的。而吴莫愁也应该 是这种本领的传人,她需要把声线调整到最能够迷幻人,而不是多么优美或者深层,但这声音对人的效果却一定是深层的。

赵本山吴莫愁都有遗传的萨满巫师的原始素质,所不同的是吴确实很年轻,她没有做好催眠的由浅入深,由你能接受的刺激渐变成强刺激的程序。

从美声的角度分析,吴莫愁就是一个病例,就是所有不良歌唱习惯的集合体,哈林可以向歌手的方向调整她,也可以让她向着女巫的方向行进,为了取得更大的看点,更多的噱头,哈林选择了把吴莫愁彻底妖魔化。风格倾斜,姿态做作,声线怪异。

但是她的倾斜和做作和怪异,不正符合这个倾斜做作怪异的时代吗?

这一场让很多人惊叹、失望,也引起了很多愤怒、亢奋。惊叹失望也好,愤怒亢奋也罢,都引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震动。

伤痕与残缺美的新表达

生活总会带给人很多烙印,这种烙印会留在记忆力,等着歌声去激活回响。这种伤痕与残缺美本身就是生活与艺术的一部分。就像鲁迅说杯具就是吧好的东西撕毁了给人看,而杯具有比喜剧更前烈的冲击力。

像这种用不完美来表达的,有一个烟嗓大家都耳熟能详。区别在于,一个用声谱的对比构造(参考上面权振东),一个用声纹本身构造,后者在表现粒度上更甚,它可以在烟嗓表达不到的地方,比如“大”大方方的大字,时间很短,可能烟嗓来不及表达。

因此可以说这种表达方式是**性的。

但 看的出来,莫愁对这种方式的运用尚未炉火纯青,这么强烈的情感理应能更深入的打动人。但是第一次我们都只听到了特别,没听到伤痛。这样其实这场PK莫愁暂 时失利反而是好事,易云:潜龙勿用,这种极具争议与颠覆性的表达方式,最好是以成熟的一态,一开始就征服听众,一战成名。在成长期如果备受争议与压力的 化,潜龙会不会被压力压垮,这点很让人担心,毕竟莫愁还年轻。而如果她利用这次机会,通过交流与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完善自己的方式,对她未来的一鸣惊 人反倒是好事。

张赫宣

张赫宣的特点是中音很厚,而且不失透明度,到了高音就变成沙腔。沙腔固然有我所谓的心灵摩擦的质感,同时也有着一个固定的聆听系统,这类似于心底嘶吼的悲 凉覆盖上听者的悲哀,在这种悲哀和悲凉的共同覆盖下,使得沙哑独立成为更强烈的情绪表达方式,并同时模糊了沙腔本身的“音”的质量。

说白了就是把等音高、等音量的音,用美声或者流行民族的唱法来唱,听者就孜孜以求这声音的音色、质地、延展、共鸣等等,但如果这个声音是沙腔吼出来的,人们就只是被这个音产生的情绪所左右。但是沙腔本身也是有质量要求的。

张赫宣就拥有一个质量很高的沙腔,他把所有的高音区都进入这种沙腔叙述。高的音频和强度的沙腔叠加出一个更深刻的苍凉。张赫宣的中音区共鸣在两胸,到了他 狮吼音出现,他的支点往后往下沉,从胸腔后移到后背再降到胸椎和腰椎的衔接部,使得他的爆音在固定的后支点的衬托下显得很稳。张赫宣的尾音就像半个省略 号,不是戛然而止,也不是更长的拖下去,是在爆点后渐弱的轻收,好像吃去半个音,而把剩下的音甩在空间里…很有余韵。

这应该是他多年训练的结果,是他寻找的特色,也是他的利刀,但他只此一刀。这反而构成他的短板,因为这种被固化的沙腔,适合表达的只能是同一类情感,所以 张赫宣有时候给听者感觉有点单调。我严重怀疑,如果中国这十年的流行歌曲都给张赫宣,他会唱成同一首歌。这恐怕也是当时导师没有转椅的一个原因。同样的沙 腔,刘悦来自心底的嘶吼,梁博来自灵魂的颤抖,张赫宣来自训练的深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听到张赫宣会觉得很熟练,根本不担心他会失误、会走音,但不会很感 动。

好的画家也是这个道理,有时候,恰好是因为技术上的某种短处,加上他要叙述的渴望,他往往就在情感的压榨下形成新的技法,这就是梵高。

王韵壹

爵士人声从来不以高声和大嗓门来俘获观众,要的是味道,是蹭你心的痒痒挠,如果我们谁都没见过黑人是怎样演绎爵士的话,那么王韵壹和赵可在好声音这个舞台上的秀,基本上算是成功的。

师太(王韵壹)拥有非常好的直觉和嗓音,直觉导致她能对各类爵士歌曲产生本能的声线反应,而且是出色的,这是她的能力。我听到电视中展现的她的低频已经下潜到lowE,也就是男低音的3(咪),这是她的本钱,技术和音色没有赵可那么熟练,同时也就没赵可那么油滑。

赵可基本功很扎实,在演唱的过程中他几次模仿爵士小号塞的声音很出彩,转音光滑圆润(又一个滑字),但是在和音中他被安排成配角的角色(就像《声动亚洲》 三人演唱《我的歌声里》郭一凡被放在主音,常石磊被“安排”在配角一样),相信这是为什么那英会先说赵可很棒的原因之一。师太显然音量上胜出,因为这首 歌,他们一个调,不知道是编曲故意的还是……这种做法加大了男生的难度,都知道女生本来就比男生高八度,赵可很吃亏。

从肢体语言上,师太不像是慢摇,倒像是搬砖,而赵可则已经是一个熟练的“中国爵士范儿”。

这一场爵士风格的比拼,我个人认为是好声音开播以来最精彩最专业的演出。

张玮

张玮的高音是从后背顶到头颅,感觉发声从头腔中后部冲出来,而歌浴森是从喉头下面的锁骨扁扁的切出来。一个立着,一个横着。

张玮音色有半透明质感,所谓半透明,就是有点空灵,不够空灵,有点坚实,还不够坚实。《high歌》比较适合展示张玮的特色,他的high歌有着恰如其分的松弛,但在高音的各种转音中显示着他略带僵硬的游走,这个僵硬就是他要解决的。

这首歌是常石磊写的,石头在潜意识中把自己能够到达的所有声音通路串联了一遍,无论是频繁转换的共鸣腔还是发声位置,加上这俩人骨子里的游牧血液,这段充 满蒙古民歌曲调的high歌对于张玮算是恰当的。张玮盲选时略带冰冷漠然的一丝叛逆,引起无数女孩子关注,大家更期待他能提供出比盲选的high歌更 high的表演。可这一次他仿佛感觉见了底。

这个起调完全在高音域的《三天三夜》,其实是更适合歌浴森的特点。歌浴森的高音恰好有中间硬实的金属感。而且,他的音质边缘很整齐,像一个金属切片,不是因为过高就产生毛边。两个人都展示了一个超高频,但我听来歌浴森的高音比张玮高了半音以上。

半透明的半翡翠张玮被拉上战场和手执金属枪的歌浴森比拼硬度,而俩导师又很明显的想让张玮赢得胜利,仅仅是歌浴森显得过于圆熟的声音露出的那一丝“油俗”救了张玮。

张玮不是没有上升的可能性,他应该把声音背后的精神深度,带入歌曲。声线上向王菲和萨顶顶借劲,把他僵硬的转音柔化、音色空灵化。技术上向常石磊学习,多 少形成一个就算轻声都有的面罩。他男性本就有的声音的厚加上他的类女性化的高音的透,可以打通他目前的似通非通的半透明,这样可能他会拥有更长的星途。这 是出于善意的提醒。

李代沫

李代沫的共鸣腔在鼻咽腔后面,而且还有一定深度,感觉是在颈椎和胸椎的交界处往后一寸左右的位置,这实际上是欧美人的声音共鸣腔,这使得李代沫的声音仿佛有一种颓废的洋气。但李代沫的共鸣给听者却有一丝往上走的感觉,轻声发音,共鸣向后向上,这很完美。

这是一种华丽的颓废,这种唱法的得力之处在于,让听者耳朵舒适的一暗,随即是这种暗淡带来的全新的感受,以此无往不利,但也以此类型化,失去了丰富的变 幻,如果没有词曲作者专门为此度身定做,那么,他可爆红,但不长红。李代沫把一切高亢弱化为略带颓废的低调,他的能力是要用这种低调进行反扑的。但在李代 沫徐海星的较量中,他却高调入席,丢掉了自己的变身绝技,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换句话说他用徐海星最擅长的而他自己最短板的方式交出了他的刘欢号航天票

关喆

张玮琪从始至终压喉而歌,声音还算是有味道,貌似身体两边把中间挤出一条通路。在这个路上,虽然畅通,但是路面铺着的都是别人的照片。而且,压喉,这是比 提喉更严重的毛病,往往产生在对某个歌手模仿的学习阶段,为了接近被模仿者,向下调整声带,压喉的程度取决于在哪个位置更接近于被模仿者。而压喉比提喉更 容易让声带充血,有时候喉头的位置会疼痛,而那只是声带周边的肌肉不堪重负,而没有痛感神经的声带都不知道被摧残成什么样子了。杨坤一定要记住提醒他改毛 病,帮助奶爸成功,不见得一定是让他参加多少乱七八糟级别的晚会。

关喆一出声,也有轻微压喉,可能为了避免长久以来对孙楠的模仿,而他这一场,则进步的借鉴了迈克尔波顿的声线特性,并加入黑人爵士的声音特点。而且,借助 我破烂的电视音响,貌似我听出关喆还多少惨杂了菲尔柯林斯的声音。不过波顿是太明显了,相比波顿灰白色的金属切片感的声音,关喆像是刚吃过一盆酱油浓厚的 猪肉炖粉条的波顿,有一种东北风味饭菜的酒足饭饱后演出来的沧桑,声线中有着今天中国人所熟悉并且所需要的声音特色。

关喆的声音特点是喉位适中,在中低声区口咽腔的的共鸣特别明显,到了高音区,鼻咽腔的共鸣比例就大大增加了,位置摆好,腔体打开,不用很大的力气,尤其在 有话筒的情况下,会出现很丰满的声音。而且嗓子中蕴藏着天生的二人转风味,在处理两个尾音的时候,下滑音有着二人转的俏皮味道。

但后面两个假声处理的有点似是而非,不是空灵,而还是炖粉条。

后面的超长音,我在电脑上反复聆听,可能是我不到八十元的电脑音响的劣质吧,我听到的是,长音的中后段,在张玮琪颤音的掩护下,关喆迅速的偷了半口气,这 么不露痕迹的偷气,也是技巧熟练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的,所以不管偷不偷气,关喆的技术都很熟练。而这一个长音依旧可以写进选秀歌手的历史。

仅就声音而言,在对各类声音处理的熟练程度上,关喆是目前所有选手中最驾轻就熟的好歌手。

这一次关喆的聚光灯下的爆发对他很有意义,因为现在的他附着了这么多关注,可以说是怎么唱都有理,索性找到自己,并塑造自己。我倒是建议关喆多从本土的二人转中寻找突破,毕竟这是他骨血里的东西。

通宝推:吹西门的雪,天狼星,leqian,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工科为主的院校,清华出音乐人。这一点,北大汗颜啊。

感谢楼主摘了这么多。

我起先还不知道李健曾是水木组合的,而且还是《传奇》的原唱、曲作,竟差点被王菲“骗”鸟,更重要的是李健的《传奇》更好听,只是没上春晚来传开。

清华出的另一个大拿高晓松,好像没毕业吧。文摘中把他的最佳作品《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竟然都算在了黄小茂名下。人家晓松虽是醉驾,可也不带这样玩的啊

家园 看完了总决赛,我还是觉得在16进4的比赛才真正有看头

很多经典的飙歌确实让人大饱耳福。至于决赛,那个夹杂了无数广告的蛇尾就把中国好声音的声誉毁得不堪入目了。

家园 完全外行 俺只能八卦哈

感觉哈林对选手的帮助比较大

而且也敢于坚持自己对唱歌的理解

导师打分也没什么过分之举

其它组八卦太多 严重影响大家对公平的期待

多亮PK失败那次 刘欢说他唱得柔情似水 俺水平有限 实在没听出来

杨坤那边就更不用提了 感觉从选不上队员开始 也就想找回点面子 没有其它想法

那姐还是耿直 跟媒体打了半天招呼 谁知道你要留谁呀

个人喜好 师太跟金池PK 悲催的平安

另外感觉大山比较单纯

家园 凑趣也说说怎么看演唱技巧

我是追着楼主的“好声音”帖子跟过来的,看了以后又有些忍不住了,搀和几句。

先说说怎么看唱歌比赛的演唱技巧。(欣赏演唱会或者单曲什么的,不在此列)

举个例子比较容易说明白。喜欢看体育比赛的朋友,尤其是喜欢看奥运项目比如跳水啦、体操啦、艺术体操啦、花样滑冰啦什么的朋友,在比赛的时候看什么呢?一般来说,很多朋友会跟着解说以及特邀专业人士的评论,还有现场裁判的给分,慢慢儿不由自主地就也被带入和评论了。唱歌比赛也差不多。

这时候,裁判打分儿看什么?说起来也是有一大堆,比如艺术表现力什么的。但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啥呢?——技术难度!!!技术起评分啊、动作完成质量啊、等等等等。

唱歌比赛也同样,音域窄、长音少、老少咸宜很容易流行的那种歌曲,其实基本上就都属于唱歌比赛的禁区。你用这种歌曲去参加激烈竞争,那真是很难表现出优势来,除非你自己改编得当而且出彩,比如声动亚洲里面的常石磊。反过来,像张炜平安这样飙高音,而且,尤其是张炜他们还能在高音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游刃有余地使用技巧、辗转迂回,实在让人艳羡。

这里不得不插一句嘴,闲话一下我自己很喜欢看的那个声动亚洲。里面有一位选手叫郭一凡,是孙楠老师非常看好的。他彪高音还被邓宁PK下去,让孙楠颇为不满、甚至现场发作,该情节成为比赛的一大亮点。但俺不得不说,其实,郭的飙高音,给人以狭窄和吃力的感觉,并不自然,高音过程中声音很单薄、没有太多美感,更谈不上游刃有余地再去使用技巧。这就是单纯地为了高音而高音了,在演唱的时候非常非常不值得提倡;这是本末倒置,高音啊、装饰音啊等等,都是为演唱而服务的,决不能反过来。

前面说的是高音,下面再说说长音,这是非常考验声音控制功力的。总的来说,这时候是声音的稳定至关重要,当然,还可以加上一些装饰音、滑音以及颤音啊什么的,炫炫技。很多老师在听选手比赛的时候,要戴上耳机,这是为了避免受现场和背景音乐的干太多干扰,即便如此,像声动亚洲里面的张宇老师他们,仍然要不由自主地去侧着脑袋、斜着眼睛,非常专注地听。听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听声音的控制和稳定,哪里稍微一走音、稍微一松,马上就能被抓住,成为微小的扣分项目。这与体操比赛什么的非常类似,那个动作稍微一不到位,马上就在你技术难度的完成情况上微小减分;鞍马什么的你的动作又高又飘又稳定,马上就给完成情况微小加分。

还有很多减分项目,比如自由体操你踩线啦、跳马你落地跨了一大步啦什么的。唱歌比赛同样,哪个音你唱破了,那个旋律你走调了,哪个节拍你没跟上等等等等,都是大扣分的项目。

另外一条,说说快歌。声动亚洲里面双子JL绝唱的时候说道:唱快歌也是要有实力的。这个呢,在一定程度上我不得不同意。但同样不得不说的是,快歌的体系与慢歌几乎完全不同,而且,确实在技巧上面不如慢歌表现方式百花齐放,什么高音啊、长音啊、控制啊、气息(不是说边跳边唱的那种气息控制)啊什么,基本上完全谈不上,所以确实不容易在比赛中、尤其是国内的比赛中,出彩。所以,对于我这种伪专业人士的惟技术流来说,组合类、乐团类选手,比较少在唱歌比赛里面关注。

技巧上来说,声动亚洲里面有一位功力非常出色的选手孙伯伦,他努力做到每一个音都控制到位、交代清楚,每一处能用技巧的地方都用足技巧、却又尽量不让技巧湮没唱歌的本质。“好声音”里面类似的选手是张赫宣,另外关喆和其他几位女选手应该也算。张赫宣的问题是,高音部分的处理太单一和武断,失去了炫技的花样和加分潜力。

唉,说到好声音,我希望看到的中国区三强对决是常石磊、孙伯伦和梁一贞。这三个人,真都是独当一面,在自己擅长的地方几乎无人能及。亚洲区三强对决呢,是常石磊、孙伯伦、梁一贞、马来西亚的茜拉。哦,怎么是四个人呢,因为实在难以割舍其中的哪个,如果非要减掉一个人,我希望是常石磊和茜拉中的一个。呵呵。

哎呀不好意思,我这个人就是喜欢东拉西扯,又想说说声动亚洲里面的这个茜拉,还有常石磊。我感觉,观众、评委什么的,对他们颇有些“皇帝的新装”的意味。给予如此崇高的地位,我私下里实在是不服啊!!!算了,后话,暂且不提。

接下来,再说说怎么看演唱会或者现场单曲之类的演唱技巧。为什么这个要单列出来呢,因为这个时候重点在欣赏,如果仍然纠结、聚焦于技术细节,那就完全没工夫融入其中、得到享受了。

同样是举个例子就比较容易说明白了:很多朋友喜欢摄影吧?游览胜境的时候,背着大包小包不说,别人品味、悠然于大自然、或者艺术的美好环境中的时候,咱却奔波劳碌,苦心构思,绞尽脑汁,拘泥于怎么拍出个好照片来。我勒个去,虽然摄影的乐趣享受到了,但队友在轻装简行、畅快淋漓地饱览,回来也依然能从摄影专家队友、甚至网上轻易地就得到非常棒的照片总结。。。唉。。。怎么看怎么比摄影迷们值啊

演唱会上,受环境的限制,也受环境的助益。这时候,舞台魅力、与观众的互动,还有乐队和音响的效果,甚至舞美、舞台布置,都对演唱会效果发挥了比歌唱比赛中远远大得多的作用。

“好声音”决赛的时候,那英不太起眼的一句话,其实很是实在——记得她好像是说,一开始看到体育馆的环境和现场观众的投票规则,就知道唱摇滚的梁博赢定了。“看”过流行音乐演唱会的朋友都知道,这个体育馆现场氛围的巨大作用。尤其是摇滚,这种理论上讲唱功要求与其他唱法很有不同(而且要求实际上也并不怎么高)的流行音乐,在体育馆现场,最能发挥自身魅力了。甚至于很一般乃至比较差的歌手,也能在这种氛围下收到观众的广泛呼应。

平时,咱那是听个门道,这时候,咱是听个热闹。所以说,这个时候看演唱技巧的窍门儿就是——不看演唱技巧,哈哈哈哈

说到那英,我又要跑题儿了。总决赛前好像是有个群星演唱会什么的,导师帮帮唱。这里面最让人大跌眼镜的就是她了。竟然在大家都强调歌曲感染力、唱歌感情投入的时候,唱了那么一首伟光正的歌。而且,竟然大量地用配唱来烘托。我勒个去,她也太没自信了吧。难道说很久没练水平不行了,所以才这么哄弄观众?!再回想回想她这个组导师陪练的花絮部分,好像也是基本上汪峰发挥了很大作用,甚至在场主角。唉。。。那姐难道现在真的不行了吗?

这里要说几句配唱的问题。很多歌手在水平不行的情况下,高音彪不上去,长音控制不住等等,就不得不在制作的时候用配唱和乐器的渐起,来掩盖。比如赵薇发唱片的时候,很多地方不得不用这种手法。再比如孙楠在声动亚洲里面不留情面地批评一个韩国很炫的乐团——确实,他们在跳舞方面很用功,但因为跳舞难以控制气息,所以不仅用了配乐,而且用了很多地方的唱是用以前录好的部分来代替。这就是孙楠想说而没说的“中国法律禁止”的假唱了。

其实啊,演唱会也能对技巧听出个门道来,同样,对摇滚也能听出个演唱技巧来。就仿佛老辈儿人在戏院听戏,那要是名角儿出来了,一个吊嗓儿、一个叫板什么的,稳定的控制力、辗转反侧的绕梁三日、独特嗓音的穿透力等等,仍然是轻易就能赢得个满堂彩出来。再比如现场听像零点乐队的爱不爱我啊什么的,那极其稳定的声音控制能力,具有穿透力、感染力,给人的印象同样是非常深刻。

乱糟糟说了一大堆,最后要声明一下:我是一定程度上的“技术流”偏执,颇为认同的一个基础就是:甭管你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啊什么的有多厉害,如果技术不过关,那一切都免谈~你唱歌实力不济,就甭谈什么比赛。再有感染力也不行!所以,像李宇春啊、声动亚洲里面的那个什么台湾八三夭天团,我勒个去,在俺眼里那就是。。。那个什么。。。我能说粗话吗?哦,不能啊。那我就还是别说了。

而且,以上其实仅仅是伪专业人士的个人体会而已,绝非行内科班的正统观点。拿出来是与各位分享和交流~~~切记切勿偏听偏信!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提到中国好声音了

吉客唱的《别害怕》有其他两个版本,瓦其依合版本: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0NDgzNjA0/v.swf[/FLASH]

莫西子诗版本(词曲原作者)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QwNjQxOTAw/v.swf[/FLASH]

中国好声音上吉克隽逸版本:

外链出处

个人感觉瓦其依合版本更加悠远,更有味道,技术也更好。

莫西子诗的版本,更动人,更清澈,技术可能比不上其他版本,但是很动人。

吉客的版本,感觉像糖浆一样粘稠,音色很好。可惜不知道哪个部分感觉很刻意,好像她练了很久。。。

我不太懂音乐,所以想听听lz对三个版本的分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