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影响中国人创新的重要文化障碍-----尊重的稀缺 -- 思想的行者

共:💬54 🌺140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还是那句话,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搞混了

老美有nasa,老毛子有中央流体研究室都是搞气动基础的。咱们也有绵阳的气洞,也是干这个的。但是飞机不光得有外形吧,搞发动机的不需要知道涡流对机翼的影响吧?搞雷达的不需要知道翼尖效应吧?高

家园 咱们是在讨论高中物理的力学教育有多大作用的问题

越扯越远了。

家园 兔子国教育,最大的弊端是大学
家园 为什么总说中国人缺少创新?

用一个最简单的词来解释“创新”,就是“从量变到质变”嘛。之前中国长期处于学习和追赶阶段,当然创新少,时至今日中国已经在增量的基础上赶了上来,谁说中国人不会创新?20世纪发明和创新最多的国家是美国,21世纪搞不好就是中国。

家园 就中国学术界而言,至少就经济学而言

基本就是垃圾一样的存在。

撒切尔夫人有很多站在她所在民族的立场因而在中国人看来很反动的话,但是她说中国是一个不生产思想的民族,至少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她所说的话基本上是准确的。

换句话说,中国人普遍的是庸庸碌碌的

家园 以你的口气,世界上除了您谁都庸庸碌碌

可是你又算个什么呢?啊?话又回到撒切尔夫人,她说中国人不产生思想,英国人倒是产生思想,什么思想呢?毒贩子思想。今天的英国人难道不是当年鸦片毒贩们的后代吗?有什么值得自豪的?

家园 跟英国比思想产出,中国就像是乞丐与百万富翁相比了

我仅仅是看不起国内经济学习者(注意我使用学习者而不使用学者这样的称呼),我还不至于那么狂妄看不起西方和日本的学者。

就英国而言,物理学方面有牛顿,麦克斯韦,狄拉克,经济学方面也有凯恩斯,那么中国有什么,有一大堆貌似引用率很高但是互相抄袭的论文是吧?

中国在思想领域是极端落后的,撒切尔夫人在这个问题上观点极其正确,当然了中国人实际上是做出了创新,这个创新体现在实践上,例如中医,例如毛泽东邓小平开创的中国模式等等。

现在看来中国模式比起西方模式更有生命力,但是如何在思想的层面上总结中国模式,如何创建一个让世界普遍接受的中国模式的理论然后让整个世界普遍的接受,在这么丰富的中国模式创新面前,中国的学者却根本一点都总结不出来,你说这算什么?

这算你面前有金山银山的矿,你却根本都不会开发。

家园 最近看连续剧反击第四季里

那个英国特工一句话很经典,当时是说英国人与苏格兰人的区别,他说苏格兰人高傲而喜欢fight,而英格兰人呢,they're right about everything.

听了这话,不由得不会心一笑。英国人是有这个资本说这句话。虽然不同意的人可以举从张伯伦到二战后英国衰退来反证,但是当前世界的现状与世界历史最近几百年的发展,基本上说明了英国人的思维特点是技高一筹。

其实针对你文中所描述的个人经历,说明创新的话,一句话,创新的一大必要条件就是人的思维不能有强迫症的趋向,包括任何条条框框。你所列的各项条件包括尊重,平静,其实都是为了一个让人的思想不受拘束的自由自在的外在环境。而人的内在的自身的思想自由度也很重要。

人是社会动物,有社会就会有人试图影响你,甚至控制你,而最佳途径就是通过思想去影响你,控制你。而人的内在自身的思想自由度决定了对外界影响的抵御程度,这个能力的获得主要是在幼年成长环境下形成的。一切有组织宗教都强调家庭与人从幼年入教的重要性,其着眼点即在于此。过了幼年,你的思维方式也就形成了,即使你从逻辑角度上理解了这些问题,但是本能上已经失去了这个能力,不警醒下很容易盲从,比如group thingking。学到再多的理论知识,接受再多的事实,都很难自发的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习惯已经深深的固化在大脑神经网的主体结构中了。

因此,当人们说不能让幼童输在起跑线上时,不是让他们背更多的诗歌,算更多的题目,而是重在开启自己探索的兴趣养成求知的习惯,否则反其道而行得到的只能毁人不倦。

河里最近有许多关于填鸭教育的讨论,甚至老毛不喜欢知识分子的河泥也被挖出来。不得不说中国的近代知识分子与传统知识分子还是有不同的。如果是科举时代的知识分子,老毛大概不会不喜欢,事实上他们与历代统治者也相处的不错。但是五四之后的中国知识分子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接受了西方的思维方式,把求知的重要性放在填鸭之上的。虽然老毛自身也是其中一员,但是从统治者角度看,如何控制这些人无疑对老毛提出了历代统治者从没经历过的空前挑战。至少说明,在统治上老毛并没有走出什么新路。

说到创新,我想一般人热切讨论的不是小发明小创造,而是整个社会的系统性创新,即以能够不断推动经济发展的成层次有跨度的大面积创造性工作,因为世界早已过了牛顿,祖冲之那样的年代,中国在投入与积累上都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在国家层次上没有什么方法论上的差距,因为现代中国本质上已经是一个非常西化的国家了,目前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人才质量的问题,而这个并不是数量可以弥补的。比如日本是一个普遍被认为创新不足的国家,但是中印俄这些普遍经历过大规模普及教育,重视理工几代人有着庞大科学学位人口的国家,在工程领域,科学开发上仍然与日本有差距,就不是用数量可以解释的通的了。难道说日本有着超越中印俄的思想家么?

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另一个重要的素质,而且是有着强烈强迫症趋向的素质,与思想的自由相反,恰恰是对知识的极端认真态度。老毛说过一句至理名言“tg党人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求知是一个人类智慧运用的最高极限活动,这里面来不得本点杂质,而中印俄的文化气质往往就是对完美的追求上存在着性格上的差距,西方思维方式上逻辑的出现与推崇也离不开对完美的追求。因此可以判断日本人的执着性格决定了日本人的西化比中国人的西化更深入,因此也从更基础的地方接受了西式文化的思维方式。而中国人则是采取的一个从上层建筑开始的从上到下的缓慢西化过程,从五四时代的青年人接受西方思想到80后90后了解到自己需要对西方历史宗教深入学习,这个过程竟然走了上百年,可见这个过程的艰难。

什么是中国模式,中国模式的先进在哪里,就是官办经济么?这个有着经典式中国思维方式的经济体参入了丰富的西方现代因素,但在根子上仍然是几千年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基因,通过嫁接异种枝条,在不断的吸取外部世界的养分下生长着。而世界上以西方为主的文化经济发展的历史,也许更类似于转基因,通过血统上的灭族但在文化基因上直接代替自己的片段,来不断获得多样性与发展的源泉。这两种方式的结果,对文化扩散与新品种的产生自然会有着巨大的不同影响,但更主要问题还在于,类似与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是你要的是什么,愿不愿承受带来的结果去换取对未知的追求。归根结底,是一个态度问题。

通宝推:赵沐浴,
家园 挺赞同的

反过来看我们自己,中国古代为什么大多数时候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正在于我们的思想的强大。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思想的发展也需要和必须有所发展,不然到了一些关键的节点会严重影响社会的整体发展。

家园 创新没啥文化不文化的

1. 熟能生巧

2. 市场压力

3. Greed

好吧,就拿大家最熟悉的steve jobs来说吧,啥叫创新?创新就是老子干了一辈子的电脑,终于可以不用鼠标了,长久以来的梦想实现了。

“什么,技术上不可行,这么薄的地方装不下这些部件?trust me,老子在硅谷混了一辈子,我当然知道什么能做到什么做不到,你只管干就行了。”

steve翘了以后,new ipad只是稍微增加了一点resolution,马上就遇到发热问题。

有些人总以为所谓的天才只是一个random guy,随便想一想就可以“突破”,这就是nmd胡扯。

当然,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His Steveness Jobs从来都没把别人放在眼里。所以文化不文化的,无所谓,你得真的在这行里干上几十年。

家园 乔布斯在中国就很难创新

因为只要他犯了一个小错误,他会被人给骂死的。

乔布斯没有把别人看在眼里,不意味着他鄙视别人,不尊重他人,仅仅说明他傲气罢了。

不把别人看在眼里,是对别人的看法看不上,而 不是对他人的人格看不上,这两者要区分开来。

创新的思维是需要锻炼的,就好像一把刀,要常常磨了才快,问题在于你平时提出的一些新想法老是遭到别人的讽刺挖苦,嘲笑甚至辱骂,你要再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就会有一些的心理压力,这样你的创新思维的锻炼就少了。

只有经常进行创新性思维的人,才能有重大创新,不然凭什么是你而不是别人,凭什么你想得到而别人那么久都想不到?

家园 想法有什么用?

你得做出东西来,至少,prototype之类的东西,那才叫创新。

动动嘴皮子让别人跑断腿,这是领导。

家园 乔布斯的想法中国就做得出来

山寨起来很快。

比起昧国而言,中国能够造的更多,苹果的东东大部分是购买别国的零部件。

家园 经济学的定义有创新的概念吗?

经济学本身就是对现有经济现象的分析,归纳,总结。根本不存在创新的概念。你拿经济学来指责中国没有创新,这也太扯了吧。

家园 Personal attacks

Personal attacks是众多fallacy的一种。西方从亚里士多德开始identify了大量的Formal fallacy。

所谓尊重的稀缺,其实是逻辑的稀缺。一个缺乏逻辑的文化,怎么可能富于创新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