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也许我永远得不到幸福(一) -- 长相忆

共:💬89 🌺364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70后里很典型的经历

楼主谈到的问题里,我觉得最核心的一个就是安全感的缺失。安全感是父母应该送给孩子的最重要的礼物之一,基本上它只能来自于父母,要在后天获得是极其困难的。而父母要想把这个礼物送给孩子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包括长期的陪伴(也许要放弃掉很多,甚至工作),接受孩子的缺点(很多最让父母不能接受的缺点恰恰是反映了父母自身的缺点,而父母正是因为不能接受自己所以不能容忍孩子的缺点),重视和尊重孩子的真实表达(永远不用是非判断或因情绪而打击它)等等等等。

独立、坚强这种词常常会覆盖掉很多问题,但人的情感及其需求是天性,你没法用挥刀自宫去强迫它消失,此路不通,它会另寻他路,最终还是要取得一个平衡,这条“他路”有时非常隐蔽,甚至自己都很难意识到,但必定存在。很多心理医生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病人找到它并修正它。

楼主提到的不愿意轻易表达自己或者内心比较封闭,跟人交往到一定程度就不容易深入了,给旁人的感觉也许是孤傲、挑剔,但其实很多就是来自于安全感的缺少,比如小时候在家里真实表达后遭受了指责或打击,因此会觉得父母爱我是有条件的,我怎么怎么样的时候父母就会爱我,我不怎么怎么样的时候父母就会不爱我,因此在心底里缺少一个永远温暖的根据地,为了不被抛弃和伤害就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只给别人看那些自己觉得“拿得出手”的部分,自己觉得“拿不出手”的部分就要掩盖和伪装,但长此以往就会很累,因为不真实。但人之间的交往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暴露出更多的真实,靠扮演很难发展出很深的关系(因为太难了也太累了,跟这比起来间谍就是个粗活),因此为了避免因“暴露”过多而受伤或受打击,于是自己就会找理由提前溜掉,比如对方不可信、对方不值得交往、看对方不顺眼,以及对方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等等等等。

家园 倒不是等待别人给幸福

我的问题恰恰在于早期用封闭自己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结果时间长了习惯戴面具,害怕向别人敞开内心,走不出去了。不是我在等别人给幸福,是即使别人上门了,我因为习惯了封闭自己,害怕陌生人进入我的生活带来未知的危险和伤害,就抢先把别人推出我的生活。

家园 谢谢你提出这么多可行性建议~

其实我现在状态也还好,不是部分网友想的那样以泪洗面以头抢地。相反在现实里我给人的印象是比较开朗的,只是有些宅。只要我不想起这些事我也的确是没心没肺成天傻乐。你提的几条我都会好好考虑,真心谢谢!

家园 非常感谢你的建议!

看了你的文字,的确是有照镜子的感觉。看样子你已经走出来了,我也会加油的!谢谢你的鼓励~

家园 谢谢,虽然离得远,我还是尽力孝顺父母的
家园 感谢你的祝福,也希望自己能尽快行动起来
家园 的确是安全感缺失造成的自我封闭

现在的问题是,自我封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但正由于封闭我也无法真正走入人群去寻找生活伴侣和接纳对方的爱。这种苦恼主要是精神上的,我知道要敞开心扉,但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

家园 您说的很对,我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打不开心结去爱人和被爱

父母不给爱,其实没关系,但更重要的是楼主既没有父母的爱也没有其他人的爱,连其他人的陪伴都没有。很准确地描述了现在我的状态,没人陪伴,精神上没有依归。尤其郁闷的是,我还是一个无神论者,连宗教信仰都没有。别人动员过我信基督教,我断然拒绝了,因为我无法想象全身心地信仰依赖谁,哪怕那个人是万能的主也不行。缺乏安全感,所以我封闭了自己,但这种封闭也导致我无法得到精神上的拯救。

家园 我现在就是偏离了母亲的设定,再次激发了矛盾

大龄未婚的我叫她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来,她反复跟我说:别对婚姻期望太高,父母都是这样过来的。意思是叫我凑合凑合随便找个人过日子就好。这样的话反而让我心寒,倒不是说她不关心我的幸福,而是我父亲几十年来对她几乎百依百顺,结果她就用这样的话来描述两人的婚姻。因为她一直催逼,我多次想过是不是找个同志形婚或者随便找个人结婚然后立马离婚以满足她的愿望,但终于还是没狠下心来,当然,也是我没有相关的渠道遭到这么个合适的人。还好现在我在外地工作,她也就通过电话催我。因为这个,我甚至每年过年都不太想回家了,哎……

家园 也许是我太缺乏勇气,每次都要平复好久才有勇气再上来回复

对于关心我的各位西西河网友真的很抱歉。逝者不可追,只有勉力站起来继续前行。无论如何,倾诉出来总比埋在心里好,可能我们这样的人,是生来缺了一份父母缘吧!这是天赐的礼物,不能强求。感谢你能常常拥抱女儿,至少她不会像我们一样在内心留下永远无法触碰的伤口。

家园 不要因为父母的担心而去做违心的事。

结婚的人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相反,就算你能勉强自已走进一段自已都没有信心的婚姻,但最后肯定不会有幸福又或没有一个好的结果。而这只能为你带来父母更多的指责与冲突,因为在中国婚姻本身就不光是两个人的事,也是两个家庭的事,不要寄希望于你结婚后父母就对你就没有要求了。

虽说父母对子女的担心很正常也应该理解,但你的困扰与问题不是他们的担心而是他们的行为与语言导致的。让你不要对婚姻期望过高,叫你凑合凑合随便找个人过日子就好,其实隐含的意思无非是你是个挑剔或有着不切实际幻想的人。

这种说法如果是你谈恋爱无数就是不肯结婚,又或见到一个更好的选择也不管别人是否有意就要踹掉现在的这种基于事例地实事求是的分析倒也罢了。但你的现实却是无法敞开心房地去谈恋爱,如果你真的照他们说的去做,无异于又在承认一个从不存在的自我。这仍然不是一种正常的交流,而是一种要求。正常的交流都应该是在充分尊重彼此与事实的前提下展开的,因为交流是相互的,而要求是单方面的。

一个人如果总是生活在一个以丧失自我为基础的时刻被要求的环境中,自我保护是件极正常的事,不这样才会让人觉得奇怪。如果这种缺少尊重的要求与伤害总是以亲情或爱的面目出现,对亲情与爱有心理障碍也是自然而然的。更麻烦的是,如果长期没有感情上的正常交流与这种交流的环境,就会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与信心,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如同长期缺乏锻炼的人,情感上会越来越虚弱,敏感,外部表现可能就是缺少生活应有的激情与期望。

你现在最重要是走出这种环境,因为要消除这方面的不良影响就不能又回到过去的环境里去,如果必要,可以考虑狠下心来断开联系一段时间。又或者顺他们话的意思,把自已说得非常不堪明显背离事实或常理然后迅速结束对话,这有助于打破你母亲心中对你的幻想,你不是他们心中的那个人。

家园 巴浦洛夫

不同意。

不给肉吃,再怎么摇铃当狗也不会流口水的。

如果父母真的爱子女,子女才不会这么“敏感”呢。

这里就是因为父母真的不爱子女所以子女成长过程中才会把一些您看来不值一提的事情当成虐待或抛弃的迹象的。一旦这种关联建立起来了,生存的本能就在这里发挥作用了;这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最伟大的财富。

在受父母虐待/被父母抛弃后,大脑的另一种保护机制也会起作用。太令人伤心的事情可能会被选择性遗忘,需要循循善诱或者自身奋力回忆才可以想起来。选择性遗忘弄过火了就是抑郁症,回忆起来太多了就发疯。所以楼主这里说的很可能只是她父母对她的虐待行径的很小的(而且很可能是其中不太严重的)一部分。

我估计您没挨过父母那种以泄愤为目的的殴打,也没怎么被父母讥笑过。我受到过,从小到大。

家园 这还不叫虐待?

精神上的各种压抑

忽视与嘲讽对子女的伤害远大于体罚。而且你也被体罚过了。你觉得事出有因,好。那你觉得父母揍你一顿是必要的吗?有用吗?所有可用的手段里是不是除了揍你一顿就是砍你脑袋了??有话好说不行吗?言传不行,身教可以吗?他们对你的要求他们能以身作则吗?

家园 你多大
家园 女人找不到真爱,无关任何其他的。只是自己魅力不够。

几乎没有魅力的女性都不会得到男性的青睐,而你对某些男人具备的魅力,你自己却瞧不上他们。有句话说的,想要同有男友的女性恋爱,就得击败她的男友,但是你想同单身的女性恋爱,你得击败她所有的幻想。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