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黄土高坡原来可以这么丰饶 -- 钟山

共:💬57 🌺30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而且冻土融化道路翻浆

不是啥好事情,车开不进去,地也种不了

家园 我又看了一遍,发现提到卢旺达了

原先没留意,跟埃塞俄比亚混一起了。

卢旺达是一个发电站的项目,水土流失河水浑浊,怕水库被淤泥塞了,所以当地政府在那边种草。也见成效。可能男人死得太多,看到一个妈妈拿布带背着婴儿在人堆里忙和。能不能再讲讲卢旺达的民风?

家园 非洲人有个谚语

大意:母亲的苦难,是孩子幸福的来源。

埃塞俄比亚以外大部分非洲的黑人男人,不大干农活。

他们本来有农耕文化,都被殖民主义者阉割了。

家园 一点不同意见

夏季降水增加和绿化的因果关系值得商榷。

1.正如你所说,陕北在过去10多年冬天下雪越来越少,说明至少冬天的降水是减少,而非增加的。我在山西有同样感受。那么即使夏天降水增加,总的降水增减趋势还需要更多数据。

2.北方夏季降水增加其实是2008年以后的事情,在此之前的10多年间,北方(至少山西)夏天的降水也是减少的,而陕北绿化改善在05年时候已有报道,因此从时间上讲,降水增加并非陕北绿化改善的原因。

3.陕北沙化已经有几百年历史,在这段时间内陕北降水不可能只减不增,而沙化趋势却越演越烈,说明单纯靠降水增加不可能扭转陕北沙化的趋势。

我的看法:陕北沙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过多,而非降水不足,因此想遏制沙化就必须减少人类活动,至于降水增减其实无关大局。所以说,陕北绿化改善主要应该归功于退耕还林和禁止放羊的措施,而不是降水增加。

家园 真正的原因就让专家们研究吧

我只是说说主观感受,不一定准确。

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农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老年人在山坡地上只能照顾一些如枣树梨树这样的树,客观上也加速了退耕还林。

去年冬天回了一次老家,看到不少梯田就这样被闲置,亲戚告诉我说没办法,照顾不了,只能让野草乱长(他们家的年轻人基本都在外打工,年轻一代居然没有人在种地了)。老年人主要就是在秋收的时候打枣,在较平的地里种些玉米什么的,重一些的农活已经做不了了。

家园 呵呵,我也就是抬抬杠
家园 为什么会倒塌呢

人只不过住一住,怎么能帮助窑洞维持寿命呢

家园 退耕还林不是地方政府骗中央补助的好项目?
家园 陕西近20年来雨水真是丰富啊

经常还闹个洪灾啥的,以前我在老家的时候没那么多雨水,而且经常刮风,另一个原因是陕西省政府特别提倡经济林的种植,出了西安一路往西,全部是梨树和苹果树,要么就是速生梧桐。

家园 这个问题我会在接下来的帖子中详细讲述,不要急,呵呵
家园 对,记忆中有大学教授在内蒙沙漠地带实验培植灌木,

自己用铁丝网圈起来的试验地,想培植的灌木丛死活长不起来,后来就废弃了,倒是因为后来没人涉足此区域,当地的草木就自己长起来了,郁郁葱葱啊。

另,柴达木盆地现在气候也逐渐变好,降水增多,出了很多湖。

家园 这个是有科学依据的

窑洞需要经常有人居住才能保持人气,才能坚固不倒塌,以前小的时候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但是这却是事实,后来年纪大了,思考的多了,逐渐明白了。经常有人居住的窑洞,因为有人活动,能够产生热量,从而能够保持窑洞的干燥,故而坚固不倒,而一旦无人居住的话,由于黄土受到湿气的侵蚀,黄土的凝聚力减弱,从而变的松散,没几年就倒塌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