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日记一则之读些书 -- 流浪天使

共:💬1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日记一则之读些书

读些书,总是对其中共鸣的部分印象特别深。优秀的作家总是能用精准的语言描述你似曾相识、意尚朦胧的东西,读之豁然开朗。最近看《佛祖在一号线》就是这种感觉。

老实说,这本书并不是特有深度的那种。不过如作者为自己文章所定位的:重审常识。就这一点来说作者做得非常不错。

今天看到几篇,《秋水》、《果园》、《怀抱》。特别有感于第一篇所描述的“决定性瞬间”。这话是他借用卡蒂埃-布列松的说法,指的是最佳照片可以敏捷地抓出恰好出现的瞬息光影,所有都达到完美和谐的美。人的知觉也是如此,有些瞬间会特别让人难忘,并不是由于自己取得了什么成绩,而往往是一个微小的瞬间,关乎自由,关乎安宁。那一刻,生命的细节全部张开,显露出本来面目;那一刻,自我升华成为无我。

我以前有过这种感觉。有一次是在大姨家的院外山路上,虽不能称老林,但是也算深山了。那夜天气晴朗,独自踱步在小路上。抬头看天,满天繁星。我虽然生长在农村,却也从来都没看到过如此多的星星,并且距离非常近,仿佛一伸手就可摘到。此时山间微风,山下小溪水声潺潺,那种和平宁静的感觉是无可比拟的。

其次是更为普通环境下的一次经历。有一天早上骑车出门上班,那种异样的感觉就无声无息的到了。其时周遭并不安静,汽车发动机声、鸣笛声,人的说话声,路边小摊煎东西的声音,还有其他各种声音。我只感觉那一刻这声音既远又近,远得好像从遥远小巷中传出,近得仿佛就在我身体里。

昆德拉书中说人还在伊甸园的时候,灵与肉是一体的。后来出了牧歌田园导致了二者的分离。特蕾莎小时候总是站在镜子前,千方百计想透过肉体看到自己的灵魂——她一生都认为灵与肉是一个整体。而当她把他们的狗——卡列宁领到镜子前,卡列宁根本不认识自己的影子,漫不经心的看着它。卡列宁对灵魂和肉体的两重性一无所知。对伊甸园的怀念,就是人不想成为人的渴望。

我想昆德拉的看法正是这“决定性瞬间”发生的原因,那一刻,灵魂浮出水面,满满的是生命的存在感。

后面有段引用沈从文的话我也蛮喜欢:

偶尔我看到一些人写当年事,大抵说,他们下笔千言,却无非重复了沈从文先生的一句话:“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龄的人。”

关键词(Tags): #读书#瞬间#灵与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