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笔记 -- 2313234454dfsd

共:💬369 🌺3794 🌵22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的,如果不能让老百姓从战争中获得好处,不会支持你打仗,

包括抗战这样的民族存亡之战。

我想,蒋之国府大约是忽略了这一点,所以滥用民力,走到了反面。

家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兄台所言甚是。俺历史书读得少,也斗胆胡乱说几句,请各位河友多赐教。

中国有一句名言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另一句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先秦两汉人多半赞同前一句,后世的人多半赞同第二句。中国的历史是非常残酷的,因为在冷兵器时代农耕民族要对抗游牧民族本来就异常艰苦了,腐儒们还要挥刀自宫。汉人历尽千辛万苦熬过来了,但是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和平年代时被本族逆淘汰,而战争年代时被异族逆淘汰。几千年折腾下来,今日中国人之素质比祖上可差得太远了。现在好不容易看到民族复兴的希望了,又冒出一帮家伙鼓吹计划生育一百年不动摇。我族的苦难何时才能够结束?

由于李清照的存在,中国历史上的那些窝囊废尤其显得窝囊。但愿中帝国的贵族们多汲取历史教训,不要断送了大好的形势。据某大牛讲中帝比美帝的“高明”之处在于中帝讲究仁义道德,善于收买人心...

家园 一手拿剑(战争武器),一手拿圣经(仁义道德)才是王道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少的一手对外反侵略(由此开始),一手推行儒家思想教化(对外)的伟大君主。而最后搞定蒙古草原的满清也是正是用了这一套,一手用兵镇压,一手推行喇嘛教,最后终于让蒙古草原上的人明白和平比战争更能给人幸福感。而国外的例子就太多了,对比着看更有意义,但如果把仁义道德当自我麻痹的教条,那是腐儒思想,确实和自宫一样,没了战争武器,谁听你的狗屁教化,只有自己自娱自乐了,自我陶醉了。此话特指现在的钓鱼岛问题。

通宝推:小河妖,
家园 其实呢,这个道理大多数人也懂的

关键是除了汉武,还有文景,多数领导只愿做文景,不愿做汉武,绝大多数百姓也只愿意跟着文景吃点苦受点气,不愿意跟着汉武去死。所以大家都是韬光养晦,搁置争议,把XX问题留给子孙后代去解决,到时候赢了军功章也有我的一半,输了也没我的责任,反正我是舞照跳,马照跑,只要死的不是我儿子,虏的不是我老婆,哪管身后洪水滔天。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骂汉武穷兵黩武自己就可能得去送死啊。

家园 唐太宗和汉武帝不能比,顺水推舟比开天辟地容易多了

唐太宗时期和多数的中国封建王朝一样是在开朝的初期,经过多年战乱,人民早已习惯战争和牺牲,而军事力量正处于顶峰,优秀将领和沙场老兵都在,所需要的只是国家一时的休养生息和储备粮草。同时,当时的突厥草原发生了天灾,牛羊损失很大,人有菜色,食不果腹,这时的唐太宗抛弃仁义道德,果断出击,一战而定突厥。但那些名将都是内战时就积累起来的军事精英,唐太宗只要做一个英明的统帅就足够了。这样类似的丰功伟业其他中国王朝的开朝初期也有,比如秦朝初年和明朝永乐年间都有很好的对外战绩,当然唐太宗的成绩最优秀。

可汉武帝所处的年代正是多数中国王朝由国力增加而转向腐败的拐点时候,这时人心思安,不习战事,七国之乱积攒下的那点军事力量也都不适合对外作战,而且将领和沙场老兵也都快退役了。这时按照西方学说,如果不对外用兵消耗一些国力和人力,那么很快国家就会转入腐败之中,人性思乐:为君昏庸,为官贪腐,为民享乐,就是匈奴不来入侵,也会提前走唐朝中期,北宋中期,明朝中期,和几乎所有封建王朝的,受腐儒思想毒害的,以和平发展为主轴的王朝的相同道路。只有汉武帝是沧海横流,逆水行舟,军事、政治、经济、人事一把抓,把国家机器合理转向,推向对外发展的扩张道路,几乎是从无到有训练军事人才,鼓舞士气,开动国家机器,去面对张牙舞爪的匈奴。没有汉武帝一人为国家的奔走呼号,所谓国力强大了就会如何如何是瞎扯,国力一提高就人心思乐才是顺水人情,谁不想放着舒服日子过呢?当时的匈奴还没到大举进犯内地的时候,少数边境汉人倒霉,管多数内地汉人何事?和亲、输币、开市不就搞定了?可问题是摊开中国地形地图看看就知道了,只要胡人有突破三北山区防线的能力,面对肥沃富饶的中原美景,再来个英明的胡人领袖,他们想不大举侵略都不可能了,这也是人家的民意。而到那时候,中原王朝早已腐朽得不可收拾了,晋朝,唐朝,北宋不都是这样倒了大霉吗?

所以汉武帝是中国不世出的伟大君主,沧海横流,独木单擎将国家机器调整轨道,与强大的匈奴对冲对决,终于后来将其碾碎,并首次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版图。对汉武帝的赞美远远没有超越其应得的赞誉,这都是腐儒思想在作祟。至于后期用兵失利也是前期其训练和储备的军事人才消耗殆尽造成的,而且大家忽略了及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汉武帝是中原王朝派军事力量跑到人家地盘上主动出击,狗撵兔子似的打得匈奴东躲西藏,匈奴只能靠跑反和打伏击获得胜利,这和多数中原王朝在自己家门口搞防守反击的意义完全不同,只有后来的永乐大帝可以与之媲美,有时候失利也是正常的,只要国家能够坚持就应该坚持,后来满清对付蒙古准格尔也是前仆后继,经过几代人才搞定的。

要想解决中国发展的死局,即一发展就享受,一享受就腐败,一腐败就崩盘的死循环,就必须象汉武帝那样走出去发展,其实就是象西方人那样对外移民和殖民,人家才是汉武帝的好学生,我们是不肖子孙,除了靠自宫的腐儒思想和计生政策,拿不出好的对策,而反过来检讨所谓汉武帝的政策得是,我看还是先了解一下世界大历史再说吧,这个问题上,史迁和多数中国古今历史学者都是井底之蛙。

通宝推:迷途笨狼,路过幸福,大黄,浣花岛主,watomi,忘情,奥运光芒,中国陈,aiyoho,诸法空相,ErgoSum,箫十一郎,春临,履虎,朝雨,小河妖,泉畔人家,飒勒青,
家园 按你的意思,中国现在也是到了由于国力增强而转向腐败的拐点

因此,

要想解决中国发展的死局,即一发展就享受,一享受就腐败,一腐败就崩盘的死循环,就必须象汉武帝那样走出去发展,其实就是象西方人那样对外移民和殖民,
中大型,全方位的战争就在我们的眼前了。

家园 汉武帝转轨国家机器的第一步是从转变思想开始的

所以汉武帝转轨国家机器的第一步是从转变思想开始的,变当时主流的"无为而治,不作为、不折腾"的伪黄老学说,为儒家青春期的大有为、大作为思想,鼓舞国民用剑与犁去征服野蛮,用圣人的教化去驯服野蛮,这个伟大意义放在中国两千年封建史上看是空前绝后的。虽然史记有很多对汉武帝的污蔑之处,但可以透过记录的事实发现很多汉武帝为转轨国家机器所做的细致工作,所谓的共识要靠伟大的领袖才能达成全国的一致和行动的纲领,并百折不回。可惜中国这种领袖太少太少了,按很多人关于"共识"的假设,东晋时北伐应该是共识吧?北宋时收复燕云应该是共识吧?南宋时收复中原应该是共识吧?南明时团结对付满清应该是共识吧?而当时的国力也都不弱,可结果呢?老百姓的肚皮确实很重要,可老百姓也都很短视,等胡人打来自己都被吃进了胡人的肚皮,还谈什么吃饱肚皮?当一朝的君主也和小农老百姓一样开始算自己的划算还是不划算的小帐的时候,这个国家就注定没有前途了。

通宝推:铁手,李根,
家园 其实大唐的开创,唐太宗的作用不亚于唐高祖。
家园 从拐点到崩溃还有很长的路能走,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

从拐点到崩溃还有很长的路能逍遥,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过了多少年?而崩溃往往来得很突然,发生在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时间。

家园 现代移民也未必要靠战争,而借助西方殖民时代遗留的机遇

西方国家普遍正在受到低生育率,生了不养,养了不教,教了不工作等问题的困扰,无法自我复制和扩充可工作的新鲜人口,这个问题从广大的美澳殖民地到欧洲本部无不如此,而引入的新人又往往要么是懒人,要么是潜在危险极大的绿人,而这两者又都繁殖速度极快,又都仇视西方,照这个趋势再过几百年,那些西人早晚成为少数人口,并被赶往偏僻的农场和小镇,并自生自灭。而能拯救西方的办法只有输入中国人口,才能与西方主流社会有机地结合,而且中国人出于自身文明的程度,还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尊重。因此中国政府应该改变过去抵制移民的政策而大力鼓励移民,并同时鼓励生育二胎,鼓励学习西方语言和文化,并用西方人能读懂的语言重新诠释中华文明,象当年的爱尔兰一样用比国内还多的人口去占领海外领地,发展自己的,以部落为单位的,与西方文明伴生的中华文明。

家园 嗯,你的说法也有可能。不过,现在科技发展迅猛。白人也应该

看到未来有哪些可能性,也应该在做某些对策。那些隐晦的科技新闻很可能表达了他们的方向意图。

家园 本来想给你送个花的

不过你也太好战了,后来把吕后一家斩尽杀绝的正是汉朝的人,照你这么说,汉朝对汉朝又该有多大仇恨呢?汉朝仇恨匈奴的理由多了,可不止那么点事,而且别忘了还有和亲。

司马迁可能不够理智吧。

要看世界史是对的,我觉得看历史就该辩证一点,看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考虑其他国家的因素,比如看近代的日本,就应该考虑到英国,如果英国不帮忙,明治维新的结果恐怕不会比中国的百日维新好,说“研究日本”甚至“学习日本”,却不考虑这样的因素,那就有点愚蠢。

家园 吕太后一族被本国人杀不等于外族可以任意侮辱之

汉武帝在即将讨伐匈奴时,往往昭告天下,历数匈奴的罪状,其中就包括侮辱吕太后。内政和外战是两码事。

家园 其实,这位贴主的这个判断是对的,但结论却是十足的好战分子

过犹不及。

世界上那有能将一件事情做的尽善尽美,彻底消灭之说。。。举的西方那些国家,不知道存之于世的,还有木有?罗马什么的,现在都只有到历史书去回忆他的铁血和辉煌,至于迦太基,斯巴达,不关注西方历史的,估计一个大学生都写不出这几个字。

所以,现在一些企业搞什么斯巴达团队,想起来都笑破肚皮。

家园 靠中国女人的肚皮,是不是太蠢了一点?

最大的问题是,中国人向国外移民的动机是什么?依我看,两个:一是国外有比国内更好的发展机会;二是国外有比国内更好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

这两个动机,随着中国的日益富强,移民的动力会越来越小。诸如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教育环境等问题,都是在逐步改善,还会有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的移民?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移民国外还不是因为有好处,当没这些好处了,谁TM还移民装13。

另外,中国移民的整体素质相当高,大规模移民,中国有那么多高素质人外流吗?中国能生产多少高素质的移民?

而计生政策,限制的却是广大的无法走出国门的中下层群体,这些群体,可能,一代人,两代人,三代人都没机会走出国门去看一眼外面的世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