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忆串联】(六)反修与改名 -- 履虎尾

共:💬10 🌺5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忆串联】(六)反修与改名

俺敲此帖的本意,是想回忆一下往事,就事说事,远离争论,远离政治。然而一旦开了腔,就嘴不由己,有些事情不得不说,只

好多啰嗦一些题外话。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关于反修的性质问题。

早在建国前,老人家就亲手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全面倒向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新中国背靠着苏联,进行了“三大运动”,开始了“一五”期间的大生产和大建设。五十年代是两国蜜月时期,当时有一个称呼叫做“苏联老大哥”,有一句流行语说的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在57年反右时候,某些右派分子的罪状就是反对中苏友好。然而,这种情况很快结束了,到了1960年,一夜之间,双方突然撕破了面孔。老毛子恶狠狠地使出了一招釜底抽薪,讨旧债,收图纸,撤专家,援建的各种项目一律停止。当时在沈阳城里,草草收工仓促停止的“烂尾楼”随处可见——一片狼藉就是四个字。全国各地也一概如此,1978年俺去北京读大学,学校饭堂的菜窖,就是当年停建楼房的地下室。我们这一方呢,则是全方位的反修防修。“四清”运动要反修防修,文革则是要打倒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履虎尾清楚地记得,从俺初中二年级开始,政治课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九评”——《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

分歧公开化了,斗争一天天激烈了,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过去的盟友,我们同苏修的矛盾终究属于什么性质,斗争的发展方向将会朝向何处,貌似当时大家都稀里糊涂,除了老人家之外,估计再没有第二个人能看得明白。

艺术向来是为政治服务的,当时的文艺舞台上,推出了两部特别重要的反修电影。一个是话剧改编的《以革命的名义》,讲述十月革命时候,三个孤儿去莫斯科去找列宁的故事。这部影片用列宁发表著名的那句讲话来收结,列宁严肃地说道:“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再一部大家都知道,就是绍剧改编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其内容是“唐僧骑马咚啦个咚,后边跟了个……”pulapula俺就不说了。

俺们当年在看《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千夫所指的就是唐僧。文坛泰斗郭老见多识广,代表着很大一部分人(包括俺在内)对电影进行评论,用一首七律痛斥唐僧唐三藏。郭老骂曰:“你黑白颠倒,不分是非,对朋友刁蛮凶狠,对敌人却是大发慈悲,你呀,你整个一混球,你连猪你都不如!”郭老把诗誊写工整,呈给老人家求教。老人家读罢郭老七律,微微一笑,也用一首七律来回答郭老。老人家曰:“您说的俺不敢苟同啊郭老。要知道,自从国际共运产生,就有修正主义出现。真正的革命者是孙悟空,形形色色的伯恩斯坦考茨基巴古宁铁托等等新生的老牌的修正主义分子才是‘精生白骨’,美帝去打酱油了压根儿就没有路过。至于那位‘猪’,以及比猪强一点儿的沙僧,还有不如猪的唐僧,可就是……”老人家说到这里,眯着眼睛瞅瞅对面的郭老——郭老于是明白了,敲敲自己的脑壳,两位老人不约而同拊掌大笑起来。

再一个要说的是“改名运动”。

文革期间的改名运动开始于“八一八”第一次接见。那天上午,老人家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红卫兵代表,一个姓宋的女红卫兵把自己的红臂章摘了下来,戴在了老人家的左臂上。老人家很喜欢这个小女孩,拉住了询问她的名字。姓宋的红卫兵回答说名字叫“彬彬”,就是文质彬彬的彬彬二字。老人家同她开玩笑,说你没读过“飒爽英姿五尺枪”吗?为什么要“彬彬”呢?要武,要武啊!老人家的一句玩笑被当成了圣旨,于是这个女学生正式改名为“宋要武”。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消息传来,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人们把原来的带有封资修色彩以及小资产阶级情调的旧名字,通通改为响当当硬梆梆的革命名字。当时改叫的最多的,有“胜利”、“前进”、“文革”、“建新”、“卫东”、“向阳”、“学军”、“继红”、“永革”、“新宇”等等。改完了人名改地名,俺就读的“第九中学”被改为“八一红中”,工厂学校医院街道等等,都被改成了“前进”,“文革”,“朝阳”,“卫东”等等革命名字。甚至还有人提议,北京改名叫“升阳”(红太阳升起的地方),而沈阳改名为“朝阳”,当然这个提议没被接受。

京师是首善之区,是改名运动发起的之处,改名运动当然最为轰轰烈烈。原来的一些老字号如“全聚德”、“瑞蚨祥”、“王致和”、“东来顺”等等的,旧牌子通通砸烂,全都改成了新的革命化名字。还有,同仁医院被改为“工农兵”医院;协和医院被改成了“反帝医院”;王府井上的“东安市场”,改了一个字叫做“东风市场”,这个新名字用的最为长久,一直到八十年代还在叫。更有甚者,当时有人别出心裁,提出旧的交通规则也要改改,“右侧通行”不好,“右”嘛,应该改为“左侧通行”,做革命的左派;红绿灯应该改为绿灯停止,红灯前进;天安门前的游行队伍,原来是从东向西,也不吉利,应该改为从西向东。呵呵,改变交通规则的提议太过荒唐,还是周总理亲自出面说项,才外甥打灯笼——照旧。越南使馆所在的“光华路”改成了“援越路”,东交民巷被改为“反帝路”。于是乎,苏联使馆所在的“扬威路”,改名为“反修路”岂不是顺理成章的吗!

其实,抛弃旧名,改换新名,此事古已有之,并非滥觞于文革。京城里的街巷胡同,从元大都建城开始,大大小小有一千多条。这些街巷里,特别是偏僻的街巷里,居住者多为三教九流斗筲小民,这些街巷的名字因此也就显得粗鄙荒俚,上不了台面。譬如,有“哑巴胡同”,有“奶子胡同”,“臭皮胡同”,“张秃子胡同”,“王寡妇斜街”,“罗锅子巷”等等,这些是以人物来命名的;还有像“裤子胡同”,“裤裆胡同”,“裤腿胡同”,“裤脚胡同”等等,这是以衣物命名的;还有“江米巷”,“豆腐巷”,“闷葫芦罐胡同”,“牛血胡同”,“牛蹄胡同”,“干鱼胡同”,“灌肠胡同”,“烧酒胡同”等等,这些以所经营的食物来命名;还有像“猪尾巴胡同”,“羊尾巴胡同”,“狗尾巴胡同”,“猴尾巴胡同”,“耳朵眼儿胡同”等,是以街巷的形状来命名的;至于还有一些如“鸡毛胡同”,“屎壳郎胡同”,咳咳……谁知道这类名字是怎么来的!

这些粗鄙的地名,老早就见不到喽,早就改喽,有的改于民国,有的改于清代,还有的甚至早在明朝就已经改过了,通通改成文明雅致的新名字了。鲁迅先生在《华盖集》里,就曾提到过,“辟才胡同”本来是“劈材胡同”,而“高义伯胡同”其实是“狗尾巴胡同”。至于苏联使馆所在的那条扬威路呢,对不起,它的本名其实是“羊尾巴胡同”。而且,并不是有了苏联使馆才叫的扬威路,而是先有扬威路,后来才建的使馆。

通宝推:随机微分算子,南寒,
家园 应该叫老师了

我当时中学的那些岁数大一点的老师,有吃过苦头的、有没吃过苦头的,但如果不是最深仇大恨的那一类,都用"老人家"这个称呼。

家园 俺是吃过大苦头的——

正如《上海滩》里唱的一样:“爱你恨你,君可知否?”

不过,踢寡妇门那样的事,是不能做的。

家园 旁桌台湾姐姐凑过来很认真地看完问我:什么叫“八一红中”?

八一是条?是饼?还是万?只要遇到红中时就能吃能碰能开杠么?你们大陆在文革那时候是玩儿这样胡牌的麻将吗?

挖草!差点儿没把我笑滩到桌子底下去。。。。。。

先祝虎尾爷“生蛋”节快乐!好多年没跟您打招呼了,很怀念那个年代的我们。。。。。。

家园 能苦过红军两万五?
家园 打牌呀~~~~~~~

鸽子兄圣诞快乐!

家园 就一句也有宝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家园 送花赞扬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虎老师又讲故事了,搬个板凳来听

说起帝都地名,有些还真是挺有趣的,比如虎老师提到的“哑巴胡同”,现在摇身一变成“雅宝路”了,菜市口东边的“珠市口”,其实原来是“猪市口”,名字很有寓意的“礼士路”,原名是“驴市”……

家园 我认识一个人,大名“红中”

还有个单名“红”的,是个男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